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肝癌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1
作者 王一涵 孙怀聪 +3 位作者 裴德霖 孙诗涵 陈岚芳 王勇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7期2438-2442,共5页
目的评价已有的肝癌风险预测模型(aMAP、mPAGE-B、CAMD),并构建新的肝癌风险模型,用于海南省慢性肝病患者群罹患肝癌的风险预测。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1月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海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97例海南本地慢性肝病... 目的评价已有的肝癌风险预测模型(aMAP、mPAGE-B、CAMD),并构建新的肝癌风险模型,用于海南省慢性肝病患者群罹患肝癌的风险预测。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1月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海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97例海南本地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定期随访观察其肝癌发生情况。897例患者均采用aMAP模型预测,其中接受抗病毒治疗的4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还采用CAMD模型和mPAGE-B模型预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现有模型对海南省慢性肝患者群肝癌发生的预测价值。最后,利用全部89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肝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多因素回归方程,采用ROC和AUC评价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aMAP模型预测海南省慢性肝患者群肝癌发生的AUC为0.662(95%CI:0.592~0.732),灵敏度为78.3%,特异度为55.3%;CAMD模型的AUC为0.648(95%CI:0.561~0.734),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43.7%;m PAGE-B模型的AUC为0.595(95%CI:0.500~0.690),灵敏度为51.4%,特异度为62.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谷草转氨酶、甲胎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均为海南省肝癌高危人群患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此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Logit(P)=-1.484-2.571×年龄+0.052×性别+0.003×谷草转氨酶+0.009×甲胎蛋白-0.187×凝血酶原时间,该回归模型测海南省慢性肝患者群肝癌发生的AUC为0.951(95%CI:0.923~0.978),该模型灵敏度为86.4%,特异度为88.2%。结论已有常用的肝癌风险评分系统对海南省肝癌高危人群的肝癌发生预测价值有限;年龄、性别、谷草转氨酶、甲胎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均为海南省肝癌高危人群患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海南省肝癌高危人群的肝癌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肝炎 肝癌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预防建议
2
作者 黄双花 徐玉华 +1 位作者 陈文雪 汤爱洁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91-896,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预防。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TACE治疗的100例肝癌患者,依据术后消化道出血情况将其...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预防。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TACE治疗的100例肝癌患者,依据术后消化道出血情况将其分为出血组(n=47)、未出血组(n=53),对比两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肝癌TACE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基于列线图模型对出血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生存情况。结果100例肝癌患者中TACE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47例,未出血53例,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BMI、病理分类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微血管侵犯、浸透肝被膜、手术切缘、术中腹腔积液、Child-Pugh分级、静脉曲张、插管位置、肝门总阻断时间、肿瘤数量、肠音增强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微血管侵犯、浸透肝被膜、术中腹腔积液、Child-Pugh分级、静脉曲张、插管位置、肿瘤数量及肠音增强均是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采用列线图模型构建结果发现AUC为0.863(95%CI:0.808~0.929),灵敏度为69.58%,特异度为85.45%;消化道出血患者2年内生存率为61.70%(29/47);消化道未出血患者2年内生存率为84.91%(4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7,P=0.007)。结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在TACE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预测及预后评估上均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上消化道出血 风险预测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肝癌患者外科切除术后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3
作者 倪争艳 费卫珠 张伊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14-618,共5页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外科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肝切除术后感染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施行肝癌外科切除术的患者。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资料、手术资料、术后感染...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外科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肝切除术后感染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施行肝癌外科切除术的患者。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资料、手术资料、术后感染情况等。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风险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另选取2020年1—6月肝癌外科切除术患者100例建立验证组,对建模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共纳入患者310例,外科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45例,医院感染率为14.52%。其中手术部位感染15例(占33.33%),肝周围感染12例(占26.67%),其他远处部位感染18例(占40.00%)。血清清蛋白(ALB)<35 g/L、手术时间>240 min、输血量>1000 mL、引流时间>7 d、ASA评分>Ⅱ级是肝癌患者外科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灵敏度为0.889,特异度为0.766,Youden指数为0.655。结论该模型对肝癌患者外科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预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医务人员预防高危人群发生感染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感染 肝癌 风险预测模型 医院感染
下载PDF
藏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PAGE-B模型对肝细胞癌的风险预测研究
4
作者 赵耕 张盈莹 +1 位作者 卓永 陈晓鸥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654-658,671,共6页
目的:使用PAGE-B模型评估接受恩替卡韦(ETV)或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治疗的藏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发生肝细胞癌(HCC)的风险。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3月就诊于昌都市藏医院,并接受ETV或TDF治疗的CHB患者,收集临床相关数据,分析P... 目的:使用PAGE-B模型评估接受恩替卡韦(ETV)或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治疗的藏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发生肝细胞癌(HCC)的风险。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7年3月就诊于昌都市藏医院,并接受ETV或TDF治疗的CHB患者,收集临床相关数据,分析PAGE-B模型的有效性,并与传统的预测模型CU-HCC和REACH-B进行比较。结果:共选择896例CHB患者(男性586例,占65.4%),平均年龄(46±15)岁。在随访期间32例(3.6%)患者发生HCC。年龄较大[危险比(HR)=1.073,95%CI:1.036-1.121]、男性(HR=3.681,95%CI:1.579-8.543)和血小板计数较低(HR=0.979,95%CI:0.971-0.992)是HCC发展的独立预测因素。PAGE-B模型预测3年时和5年时HCC发展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3和0.807,而CU-HCC模型分别为0.724、0.765,REACH-B模型分别为0.621、0.582。PAGE-B和CU-HCC的AUC相近,明显高于REACH-B模型。结论:PAGE-B适用于接受ETV或TDF治疗的藏区CHB患者,其预测性能与CU-HCC相似并优于REACH-B,因简便易行而适合在藏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患者肝癌风险预测模型page-b 藏区慢性乙型肝炎 肝细胞癌 风险 风险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病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后并发胆漏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6
5
作者 方小三 王小明 +3 位作者 韩婷 蒋彬 王冠男 奚士航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构建原发性肝癌(PHC)病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LH)后并发胆漏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PHC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收集基线资料,行LH治疗,记录病人术后胆漏发生情况,将病人分为胆漏组与未发生胆... 目的构建原发性肝癌(PHC)病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LH)后并发胆漏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0例PHC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收集基线资料,行LH治疗,记录病人术后胆漏发生情况,将病人分为胆漏组与未发生胆漏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手术相关变量,采用回归分析检验LH术后并发胆漏的风险因子,建立胆漏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并绘制ROC曲线,评价胆漏风险预测模型对LH术后并发胆漏的预测效能。结果 100例PHC病人LH术后共有11例发生胆漏,有89例未发生胆漏;初步比较胆漏组与未发生胆漏组基线资料及手术相关变量后,经单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直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合并术前胆管炎、术中出血量多是LH术后胆漏发生的风险因子(OR>1,P<0.05);余肝体积高是LH术后胆漏发生的保护因子(OR<1,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胆漏风险预测模型用于预测LH术后胆漏发生风险的AUC>0.80,有一定预测价值;在原有研究人群的基础上采用Bootstrap法重采样100次,获得内部验证人群,将建立的风险预测评分系统对内部验证人群病人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提示,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05,拟合无显著差异,拟合满意。结论 PHC病人LH术后并发胆漏受多个风险因子影响,根据多个风险因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对预测术后胆漏发生风险有一定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胆漏 风险预测模型 病灶直径 肝功能 胆管炎 余肝体积 出血量
下载PDF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夕夏 顾而立 王虹 《肝脏》 2016年第10期884-890,共7页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有53%的肝细胞癌患者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晚期HCC的预后通常较差,所以早期检测HCC具有重要意义。对HCC发生率高的人群进行监测可使得病人可在早期阶段进行更优...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有53%的肝细胞癌患者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晚期HCC的预后通常较差,所以早期检测HCC具有重要意义。对HCC发生率高的人群进行监测可使得病人可在早期阶段进行更优化的治疗,如射频消融、肝切除、栓塞、移植等,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 预测模型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风险 肝细胞癌 早期检测 HCC 恶性肿瘤
下载PDF
老年肝癌患者营养不良与炎性指标相关性及风险因素预测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爱英 姚文静 舒晓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2年第6期753-758,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肝癌介入化疗栓塞(TACE)患者营养不良与外周血炎性指标的相关性及相关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TACE术治疗。术后患者整体营养... 目的探讨老年肝癌介入化疗栓塞(TACE)患者营养不良与外周血炎性指标的相关性及相关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TACE术治疗。术后患者整体营养评估量表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分为成营养不良组(评分2~21分)和非营养不良组(评分0~1分)。比较两组外周血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老年TACE患者营养不良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老年TACE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20例患者TACE术后营养不良者共76例。营养不良组血清IL-6、IL-8、CRP、TNF-α均高于非营养不良组(P<0.05)。老年TACE患者营养不良与外周血炎性指标IL-6、IL-8、CRP、TNF-α均呈正相关性(P<0.05)。营养不良组BMI、术前营养治疗占比、ALB、PAB均低于非营养不良组,贫血、乙型病毒性肝炎、焦虑抑郁、癌因性疲乏占比高于非营养不良组(P<0.05)。IL-6、IL-8、CRP、TNF-α升高、贫血、术前未行营养支持、焦虑抑郁、癌因性疲乏、ALB降低均是老年TACE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风险预测模型预测老年TACE患者营养不良的AUC值为0.89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4%和87.1%。结论老年肝癌TACE患者营养不良与外周血炎性指标呈正相关性,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可以用于预测老年肝癌TACE患者术后营养不良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 营养不良 外周血炎性指标 相关性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肝癌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8
作者 季学闻 马利兵 +2 位作者 肉斯太木江·依马木 苏比江·苏里堂江 若巴提·艾尔肯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8例肝癌肝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是否出现感染性并发症分为感染组(n=26)和非感染组(n=... 目的探讨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8例肝癌肝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是否出现感染性并发症分为感染组(n=26)和非感染组(n=122),分析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并比较两组年龄、手术时间、血清白蛋白(Alb)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该模型对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26例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出4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占57.78%,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8株占40.00%,以肺炎链球菌为主,真菌1株占2.2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Alb<35 g/L和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7 d是肝癌肝切除术患者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的模型表达式为:P=1/[1+e^((-4.222+1.062×(合并糖尿病)+1.261×(Alb<35 g/L)+0.956×(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7 d))],Hosmer-Lemeshow检验χ^(2)=3.204,P=0.921,模型预测感染性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7,P<0.001,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和预测效能。结论合并糖尿病、Alb水平<35 g/L和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7 d是肝癌肝切除术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临床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切除术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肝癌不同分期标准对肝癌切除治疗患者生存预测价值对比 被引量:2
9
作者 崔鹏 程丹桂 +3 位作者 马艳梅 张有福 宋宇豹 师礼鹏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6年第2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肝癌分期标准对肝癌术后患者的生存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4家医院(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山西省中医院)收治的218例肝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 目的:探讨不同肝癌分期标准对肝癌术后患者的生存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4家医院(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山西省中医院)收治的218例肝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均按照中国肝癌协会分期(CS)、意大利肝癌研究组(CLIP)、TNM分期、奥田邦雄分期系统(OKUDA)进行评分,评价4个分期系统对肝癌术后患者6个月的生存预测价值,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从模型中分别剔除不同分期时其对应的对数似然估计值,从而评判哪种分期标准对预后预测的价值更高。结果218例肝癌术后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2.34±5.89)个月,3年生存率为33.94%,中位生存时间为25.38个月。4种分期方法中,各分期间区分度最好的是TNM分期、OKUDA分期标准。同时TNM分期、OKUDA分期标准的同质性、判别力及梯度单一性、对COX模型独立贡献价值均较高。结论肝癌患者肝切除后采用TNM分期、OKUDA分期标准,对患者的预后预测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分期标准 生存预测 COX比例风险模型
原文传递
Prognostic factors affecting postoperativ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solitary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8
10
作者 Mu-Yan Cai Feng-Wei Wang +6 位作者 Chang-Peng Li Li-Xu Yan Jie-Wei Chen Rong-Zhen Luo Jing-Ping Yun Yi-Xin Zeng Dan Xie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528-534,共7页
Background: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 is a unique variant of HCC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small tumor size(maximum tumor diameter predic≤3 cm) and favorable long?term outcomes.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d... Background: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 is a unique variant of HCC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small tumor size(maximum tumor diameter predic≤3 cm) and favorable long?term outcomes.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define clin?icopathologic factors that t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s HCC.Methods: The study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335 patients who underwent hepatectomy for solitary s HCC between December 1998 and 2010. Prognostic factors were evaluated using Kaplan–Meier curves and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s.Results: 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OS) and 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 rates were 77.7% and 59.9%, respectively. Kaplan–Meier curves showed that tumor size and vascular invasion ha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within this relatively selected cohort(P < 0.05). Multivariate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increased tumor size and vascular invasion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short OS(hazard ratio [HR] = 2.36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406–3.985; HR = 2.954, 95% CI 1.781–4.900) and RFS(HR = 1.779, 95% CI 1.259–2.514; HR < 0.05). Importantly, a proposed prognostic scoring model was deri= 1.699, 95% CI 1.165–2.477) in s HCC patients(Pved according to the two variables; tumor size and extent of vascular invasion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OS and RFS in patients with s HCC(P < 0.001).Conclusions: Tumor size and vascular invasion are feasible and useful prognostic factors for s HCC. The proposed prognostic model, based on tumor size and vascular invasion, is informative in predicting survival in s HCC patients undergoing hepatecto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 肝癌 孤立性 风险模型 模型预测 多因素分析 RFS 生存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