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肝核心相关抗原联合AFP、PIVKA-Ⅱ对乙肝相关肝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1
作者 刘新 金子铮 +4 位作者 刘宁 陈淑湘 刘辉 于艳华 娄金丽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852-857,共6页
目的探讨乙肝感染不同阶段的乙肝核心相关抗原(hepatitis B core-related antigen,HBcrAg)水平及HBcrAg联合AFP、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Ⅱ,PIVKA-Ⅱ)对乙肝相关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 目的探讨乙肝感染不同阶段的乙肝核心相关抗原(hepatitis B core-related antigen,HBcrAg)水平及HBcrAg联合AFP、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Ⅱ,PIVKA-Ⅱ)对乙肝相关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HBsAg阳性患者562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慢乙肝组(173例)、肝硬化组(218例)、肝癌组(54例)和肝癌术后组(117例);分别以HBsAg 3.0 Log IU/ml,HBcrAg 4.0 Log U/ml为界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其中低HBsAg低HBcrAg组(142例)、低HBsAg高HBcrAg组(124例)、高HBsAg低HBcrAg组(31例)和高HBsAg高HBcrAg组(113例)。比较各组HBcrAg、AFP、PIVKA-Ⅱ等血清学标志物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估HBcrAg、AFP和PIVKA-Ⅱ对乙肝相关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562例患者中,男403例,女159例;年龄7~81岁,中位年龄51.0岁。临床诊断各组HBcrAg、AFP、PIVKA-Ⅱ等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HBsAg高HBcrAg组肝癌患病比例为12.1%(15/124),高于其他组(P<0.05)。HBcrAg、AFP和PIVKA-Ⅱ诊断HCC的ROC曲线的AUC分别为0.544(95%CI:0.473~0.613,P<0.05)、0.774(95%CI:0.712~0.829,P<0.05)和0.847(95%CI:0.790~0.893,P<0.05),灵敏度分别为53.1%、66.7%和76.7%,特异性分别为61.7%、86.0%和87.3%;三者联合诊断HCC的ROC曲线的AUC为0.795(95%CI:0.697~0.893,P<0.05),灵敏度为83.0%,特异性为67.0%。结论肝癌组HBcrAg高于慢乙肝组、肝硬化组和肝癌术后组。在核苷类似物治疗情况下,HBcrAg单一指标不能很好地对肝癌进行预测,HBcrAg联合AFP、PIVKA-Ⅱ可提高肝癌诊断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核心相关抗原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细胞癌
下载PDF
乙肝病毒核心相关抗原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及临床检测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家秀 卢卉双 +4 位作者 张津 李亚兰 杜薇 安娅欣 蔡雪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98-804,共7页
目的:研发一种检测乙肝病毒核心相关抗原(hepatitis B core-related antigen,HBcrAg)的定量检测试剂盒并评价其性能。方法:通过研究原材料抗体、优化制备工艺和调整反应体系建立HBcrAg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组装成试剂盒后利用重组HBcrA... 目的:研发一种检测乙肝病毒核心相关抗原(hepatitis B core-related antigen,HBcrAg)的定量检测试剂盒并评价其性能。方法:通过研究原材料抗体、优化制备工艺和调整反应体系建立HBcrAg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组装成试剂盒后利用重组HBcrAg和临床血清进行检测性能评估,数据处理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软件。结果:该试剂盒标准曲线为y=143.37x+344.91,R^(2)=0.9998;检测灵敏度为1.43 pg/mL;健康人参考区间≤25.595 pg/mL;检测20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所有(18/18)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10^(8)~10^(4)IU/mL血清HBcrAg检出值都在这个临界值以上;92.31%(24/26)HBV DNA10^(3)~10^(2)IU/mL血清HBcrAg检出阳性;44.51%(73/164)HBV DNA低于检出限血清HBcrAg检出阳性。结论:本试剂盒能较好地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crAg水平,在辅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效果监测和正确判断治疗终点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核心相关抗原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试剂盒
下载PDF
血清HBcrAg、线性化HBsAg对隐匿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嫦琳 薛雄燕 +3 位作者 陈展泽 谷愉愉 许扬扬 李炜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乙肝病毒核心相关抗原(HBcr Ag)及线性化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对隐匿性乙型肝炎(OB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OBI患者63例(OBI组)、体检健康者150例(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血清HBcr Ag、线性化HB... 目的探讨血清乙肝病毒核心相关抗原(HBcr Ag)及线性化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对隐匿性乙型肝炎(OB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OBI患者63例(OBI组)、体检健康者150例(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血清HBcr Ag、线性化HBs Ag,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Bcr Ag、线性化HBs Ag二者单独及联合检测对OBI的诊断效能。结果 OBI组和对照组血清HBcr Ag阳性率分别为90.5%和10.7%,线性化HBs Ag阳性率分别为42.9%和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分别为125.5、42.9,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HBV DNA与HBcr Ag、HBV DNA、线性化HBs Ag均呈正相关(R2分别为0.471 4、0.122 2、0.086 8,P<0.05或<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Bcr Ag、线性化HBs Ag诊断OB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1(95%CI为0.864~0.946)、0.683(95%CI为0.616~0.745),二者联合检测诊断OBI的AUC为0.895(95%CI为0.846~0.933),血清HBcr Ag对OBI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线性化HBs Ag(Z=6.134,P<0.05),二者联合检测并不能提高其对OBI的诊断效能(Z=0.657,P>0.05)。当血清HBcr Ag、线性化HBs Ag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00 U/m L、0.48 IU/m L时,血清HBcr Ag诊断OB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线性化HBs Ag( χ~2=121.4,P<0.05),特异性稍低于线性化HBs Ag( χ~2=3.034,P>0.05),二者联合检测诊断OB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单独检测HBcr Ag并未明显提高( χ~2分别为1.322、3.802,P均>0.05)。结论血清HBcr Ag与HBV DNA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对OBI的诊断效能优于线性化HBs Ag,但联合检测HBcr Ag、线性化HBs Ag并不能提高其诊断效能;血清HBcr Ag可单独作为诊断OBI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核心相关抗原 线性化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下载PDF
血清pgRNA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低HBeAg水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清除的预测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忠伟 刘明 +2 位作者 龚红梅 伍艺 毛青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5-161,共7页
目的评价血清前基因组RNA(pgRNA)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polyethylene glycol interferon-alfa,PEG-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HBeAg转阴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9年7月在本科门诊就诊的25例HBeA... 目的评价血清前基因组RNA(pgRNA)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polyethylene glycol interferon-alfa,PEG-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HBeAg转阴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9年7月在本科门诊就诊的25例HBeAg阳性且定量<50 S/CO的CHB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PEG-IFN-α单药或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PEG-IFN-α进行治疗,计划疗程48~96周。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门诊随访,以治疗或随访过程中HBeAg是否转阴将患者分为HBeAg转阴组(HBeAg定量<1.00 COI)和HBeAg未转阴组(HBeAg≥1.00 COI)。分析患者基线特征及治疗过程中各病毒学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病毒学标志物对HBeAg转阴的预测能力。结果达治疗终点时共有13例(13/25,52.00%)患者实现HBeAg转阴,基线时两组患者血清pgRNA、HBcrAg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pgRNA与HBcrAg(r=0.575,P=0.003)、HBeAg(r=0.496,P=0.012)具有显著相关性;基线HBcrAg与HBeAg(r=0.888,P<0.001)及HBsAg(r=0.423,P=0.035)具有显著相关性;PEG-IFN-α治疗过程中,25例患者HBeAg整体水平较之基线水平呈下降趋势,不同时间点转阴组HBeAg水平下降幅度均高于未转阴组(P<0.05),基线至12周,pgRNA、HBsAg水平下降明显,其中转阴组pgRNA下降幅度高于未转阴组(P<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HBcrAg水平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仅在12~24周时转阴组表现出较大幅度的下降(P<0.05),其他时间点均未见明显变化;ROC曲线分析显示基线pgRNA、HBcrAg是预测HBeAg清除的较好指标,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pgRNA水平是治疗后HBeAg清除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AUC为0.763,cut off值为2.42 log_(10) copies/mL,灵敏度为69.23%,特异度为53.85%。结论治疗前血清pgRNA在PEG-IFN-α治疗低HBeAg阳性CHB患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基因组RNA 乙肝核心相关抗原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生物标志物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成康 刘寿荣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574-576,共3页
1流行病学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属于包膜病毒,可导致病变程度不一的急性或慢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CHB)以肝内慢性炎症为特征,并逐步向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发展。据最新估计,全球有超过2.5亿慢性HBV感染者,... 1流行病学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属于包膜病毒,可导致病变程度不一的急性或慢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CHB)以肝内慢性炎症为特征,并逐步向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发展。据最新估计,全球有超过2.5亿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CHB相关疾病^([1])。目前,应用于抗HBV的药物有阿德福韦、恩替卡韦(ETV)等核苷(酸)类似物(NAs),可阻断HBV逆转录,降低外周HBV DNA数量,但对肝细胞核内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无明确作用^([2]);干扰素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通过诱导宿主产生细胞因子,在多个环节抑制病毒复制,可以实现一小部分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3])。上述两种方法都不能完全清除患者体内的HBV,但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肝硬化和HCC发展。肝活检定量肝内cccDNA和肝内HBV DNA仍是最准确检测HBV的方法,但因其有创性、抽样误差以及缺乏标准化的分析都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普遍开展。因此寻找能反映肝内cccDNA活性的替代指标对管理CHB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 乙肝核心相关抗原 HBV D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