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定量PCR法测定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蔚青 王彤 +3 位作者 孟玲 杜青 黄佩珺 周思蒙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0年第2期149-151,155,共4页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血清样品中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方法:用PEG-裂解-煮沸法从血清中提取核酸,制作成标准浓度曲线后,对100份患者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并与ELISA(酶标法)结果作比较,再与CAP-CTM法(化学发光... 目的:建立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血清样品中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方法:用PEG-裂解-煮沸法从血清中提取核酸,制作成标准浓度曲线后,对100份患者样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并与ELISA(酶标法)结果作比较,再与CAP-CTM法(化学发光法)进行比较。结果:用SPSS(V.1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线性回归方程Y=-3.212X+44.90;r2=0.9980;日内、日间平均误差为RSD<2.15%;最低检测限是400copies/mL(拷贝数);该法测得患者HBV-DNA的浓度与ELISA测出样品阳性发生率呈正相关,再与CAP-CTM作配对t检验,P>0.05,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建的PCR检测法敏感度高,重现性好,线性范围较广,可用于进行临床血清样本中HBV-DNA的定量检测,这对评估HBV患者诊治效果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实时荧光定量扩增法 酶标测定法
下载PDF
乙肝患者特异性抗原抗体标志物模式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关系分析
2
作者 尤伟明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特异性抗原抗体标志物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乙型肝炎 临床意义 诊断
下载PDF
干扰素联合替诺福韦治疗慢性发作乙型肝炎效果及对肝功能、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阴转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庆贤 夏章 +1 位作者 罗芳 李海凤 《黑龙江医学》 2020年第6期791-794,共4页
目的分析干扰素联合替诺福韦治疗急性发作乙型肝炎效果及对肝功能、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转阴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因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分析干扰素联合替诺福韦治疗急性发作乙型肝炎效果及对肝功能、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转阴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因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单独应用替诺福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阴转率以及用药安全性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48周后,完全病毒学应答和HBeAg转阴/血清学转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TBIL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联合应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后HBV-D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LB、AST、ALT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较好,在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状况的同时提高了HBV-DNA转阴率,但联合用药可能会增加患者临床治疗风险,因此实际用药过程中需对患者临床变化密切监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替诺福韦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50例重型乙肝患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白建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2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重型乙肝患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炎症因子等的影响。方法我院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50例重型乙肝患者(观察组)和同期接受常规基础药物治疗50例重型乙肝患者(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炎...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重型乙肝患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炎症因子等的影响。方法我院接受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50例重型乙肝患者(观察组)和同期接受常规基础药物治疗50例重型乙肝患者(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炎性因子、凝血功能指标、HBV-DNA转阴率、肝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IL-4、TNF-α、ALT、AST、TBi L明显降低,PT、APTT明显缩短,FIB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可明显提高重型乙肝患者肝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可有效抑制炎性因子、调节凝血功能、降低HBV-DNA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乙肝 血浆置换术 人工肝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肝功能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和血清学指标的检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寇存山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734-734,共1页
目的研究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诊断中血清学指标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研究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纳入且诊治的2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数据,均开展血清学指标... 目的研究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诊断中血清学指标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研究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纳入且诊治的2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数据,均开展血清学指标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检验,研究检验情况。结果 2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胆碱酯酶(3556.23±123.35)U/L、总胆汁酸(20.32±5.21)μmol/L、清蛋白(32.35±2.22)g/L、总胆红素(23.21±3.22)μmol/L,HBV-DNA检验阳性占比70.00%,HBeAg、HBsAg、抗-HBc的阳性标志物存在最高的阳性检出率,存在最低阳性检出率的是抗-HBc。结论血清中总胆红素、清蛋白、总胆汁酸、胆碱酯酶等指标水平可适当表达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的病情进展,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有利于了解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以及判断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乙型肝炎病毒 检验结果分析 血清学指标 感染患者 阳性检出率 胆碱酯酶 总胆汁酸
下载PDF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和血清学指标的检验结果 被引量:2
6
作者 宁萍 王雪婷 王瑾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期172-172,共1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和血清学指标的检验结果。方法数字随机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在我院检验科行HBV-DNA和血清学指标检验的74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检测结果...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和血清学指标的检验结果。方法数字随机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在我院检验科行HBV-DNA和血清学指标检验的74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74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共检出46例HBV-DNA阳性,检出率62.16%;阳性标志物中,HBeAg在HBV-DNA定量中的检出率最高,抗-HBc的阳性检出率最低。e抗原≥1,000患者的HBV-DNA定量结果与<1,000的e抗原相比(P<0.05)。结论 HBV-DN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效果确切,而血清学指标可表达病情进展,进而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MEIA法测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评价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跃国 王惠民 +1 位作者 毛丽萍 陈友梅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21-23,共3页
目的 对微粒子酶免疫测定法(MEIA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进行方法学评价并研究低含量乙肝表面抗原人群阳性检出率。方法 采用美国雅培公司的AXSYM型化学发光仪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卫生部质控物、高浓度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标本进行稀释测定... 目的 对微粒子酶免疫测定法(MEIA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进行方法学评价并研究低含量乙肝表面抗原人群阳性检出率。方法 采用美国雅培公司的AXSYM型化学发光仪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卫生部质控物、高浓度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标本进行稀释测定,同时与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进行比较;对低浓度(HBsAg≤1μg/L)的标本进行中和确证试验与采用PCR-ELISA法定量测定HBV DNA。结果 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具有较高灵敏度,达0.1μg/L;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低浓度(HBsAg≤1μg/L)在人群中分布率为0.53%。结论 微粒子酶免疫法对提高低含量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微粒子酶免疫测定 MEIA 乙肝病毒脱氧核酸
下载PDF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8
作者 闻华 《家庭医学(上半月)》 1998年第8期41-41,共1页
近年来,全国许多大医院开展了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检测新项目,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不少患者询问此项检测的目的,现简介如下。 HBV DNA检测方法目前有两种,即斑点杂交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前者灵敏度较差,但特异... 近年来,全国许多大医院开展了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检测新项目,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不少患者询问此项检测的目的,现简介如下。 HBV DNA检测方法目前有两种,即斑点杂交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前者灵敏度较差,但特异性强;后者灵敏度高,但特异性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医院大多采用PCR方法。HBV DNA是HBV存在及复制的标志,也是传染性标志。此项检测下能代替“两对半”,而是它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HBV DNA检测对提高乙肝感染的诊断水平和评价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核酸检测 临床意义 HBEAG阳性 DNA检测 乙肝病毒药物 传染性 斑点杂交技术 乙肝E抗原 “两对半”
下载PDF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体征及预防治疗方法研究
9
作者 阮晓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152-154,共3页
本文分析乙型病毒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体征特点,并分析防治乙肝手段。方法 研究对象,82例,我院就诊,HBsAg检测者,时间选取2019.12.10/2022.11.30(开始/结束),研究对象夫妻其中一方为HBsAg阳性者,对其开展防治干预,干预时间6个月,... 本文分析乙型病毒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体征特点,并分析防治乙肝手段。方法 研究对象,82例,我院就诊,HBsAg检测者,时间选取2019.12.10/2022.11.30(开始/结束),研究对象夫妻其中一方为HBsAg阳性者,对其开展防治干预,干预时间6个月,观察HBsAg阳性者体征、治疗效果及HBsAg阴性者乙肝感染率。结果 (1)HBsAg阳性者体征:HBsAg阳性者/HBsAg阴性者,年龄、性别占比情况对比,差异不显(P>0.05)。HBsAg阳性者单项HBsAg占比高(39.02%),其次合并抗—HBc占比较高(21.95%)。(2)治疗效果:经过综合治疗后,HBsAg阳性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乙肝病毒基因,HBV—DNA)转阴率较之治疗前更高(值=64.174),差异显著(P<0.05)。(3)HBsAg阴性者乙肝感染率:经过综合干预后,HBsAg阴性者乙肝感染率较之干预前无差异(值=1.012,P>0.05)。结论 HBsAg阳性者同HBsAg阴性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HBsAg阳性者以单一HBsAg(+)为主,采取综合防治手段,可以有效提高阳性者HBV—DNA转阴率,预防阴性者出现乙肝病毒感染,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 预防治疗
下载PDF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变异和分型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苏荣 罗娜 +2 位作者 杨延斌 庄健海 黄星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04-1807,共4页
目的探讨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变异情况和分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实时荧光PCR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分型、PCR-反向点杂交方法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变异... 目的探讨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变异情况和分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实时荧光PCR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分型、PCR-反向点杂交方法检测乙肝病毒基因变异,并对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在389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检出阳性214例(55.01%),阴性175例(44.99%),HBV-DNA拷贝数在1×103-水平的例数最高,为102例(26.22%),其次为1×104-水平,41例(10.54%),两者比较有性差异(P<0.001);基因变异方面,HBV-DNA载量在1×105-水平发生前-C区变异比例为71.43%(15例),发生BCP区变异比例为52.38%(11例),两者比较有性差异(P<0.001),并且HBV-DNA载量越高基因变异发生比例越大;214例HBeAg阴性HBV-DNA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基因分型与基因变异结果中,基因分型A型6例(2.80%),B型84例(39.25%),C型106例(49.53),D型7例(3.27),混合型11例(5.14%),两者比较有性差异(P<0.001);而发生前-C区变异结果中A型发生比例为16.67%(1例),B型发生比例为36.90%(31例),C型发生比例为44.34%(47例);在BCP区变异结果中B型发生比例为19.05%(16例),C型发生比例为26.42%(28例),两者比较有性差异(P<0.001),A、D型与混合型均未检出变异。结论 HBeAg阴性HBV-DNA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病毒复制水平处于一个相对较低水平;HBV-DNA载量越高基因变异发生比例越大;本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分布以B、C型为主,其中B、C基因型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基因变异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分型 变异
下载PDF
叶下珠提取物抗乙肝病毒及乙肝病毒X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彭立生 贺劲松 +3 位作者 童光东 周大桥 张希 潘金波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340-343,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叶下珠提取物在体外抗HBV以及抑制HBX表达的作用。方法:选用2.2.15细胞以及建立HepG2X、HepG2X-H IV-1-LTR-luc iferase细胞系,用不同浓度的叶下珠药液进行细胞培养试验。确定药液对试验细胞的药物最大无毒浓度(TC0)以及半数... 目的:研究叶下珠提取物在体外抗HBV以及抑制HBX表达的作用。方法:选用2.2.15细胞以及建立HepG2X、HepG2X-H IV-1-LTR-luc iferase细胞系,用不同浓度的叶下珠药液进行细胞培养试验。确定药液对试验细胞的药物最大无毒浓度(TC0)以及半数药物有效浓度(IC50)。实验时,将细胞分空白对照组、HepG2CAT-H IV-1-LTR-lu-c iferase细胞对照组,以及不同药物浓度的试验组(15mg/m l,7.5mg/m l,3.75mg/m l),并以β-action作为内参照。用real tim e-PCR、RT-PCR,以及抑制荧光素酶(luc iferase)等方法,定量检测HBV DNA含量以及HBX表达量。结果:叶下珠提取物最大无毒剂量是15mg/m l,对HepG2.2.15细胞HBV DNA和HepG2-X细胞HBX半数有效量皆为3.75mg/m l(P<0.05),而7.5mg/m l、15mg/m l剂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分别为P<0.01,P<0.001。对HBX的抑制荧光素酶试验,叶下珠对细胞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抑制不明显,而高剂量用药组(15mg/m l),用药72小时与24小时比较,抑制率上升了10倍。结论:叶下珠不仅对全基因的HBV有抑制作用,还可能直接对X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下珠/药效学 肝细胞癌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乙肝病毒X基因
下载PDF
补肾解毒健脾冲剂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eAg、HBVDNA和肝组织学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程晶 唐海鸿 +6 位作者 李群 邢宇锋 陈亮 张来 占伯林 贺劲松 周大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00-202,206,共4页
目的:研讨验证补肾解毒健脾冲剂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V DNA、HBeAg和肝组织学的作用。方法:筛选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200例,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补肾解毒健脾冲剂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干预,周期为72周。结果:治... 目的:研讨验证补肾解毒健脾冲剂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V DNA、HBeAg和肝组织学的作用。方法:筛选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200例,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补肾解毒健脾冲剂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干预,周期为72周。结果:治疗72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BV DNA下降﹥1 log10、﹥2 log10及﹥3 log10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治疗组患者血清HBeAg阴转率及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程度分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解毒健脾冲剂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HBeAg血清学转换及HBV DNA阴转作用明显,对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也有改善作用,安全性好,未见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解毒健脾冲剂 治疗应用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型肝炎E抗原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肝组织学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与ELISA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爱云 王占英 刘昊庭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8期1209-1210,共2页
关键词 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
下载PDF
五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士敬 《求医问药》 2010年第9期17-19,共3页
治疗乙肝的最终目标是消除或显著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防止使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避免患者死亡或使其康复。目前,彻底消灭乙肝病毒尚难以做到。但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将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降... 治疗乙肝的最终目标是消除或显著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防止使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避免患者死亡或使其康复。目前,彻底消灭乙肝病毒尚难以做到。但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将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降低并使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是可能的。乙肝患者在持续抑制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基础上,可达到其他的治疗目的,如改善肝脏的组织学表现和维持正常的肝功能等,从而可延缓或阻断乙肝病情向恶化的方向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药物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病毒治疗 乙肝患者 组织学表现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衰竭
下载PDF
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载量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春丽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657-660,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载量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72例2019年1月~2021年5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28)、未复发组(n=44),分析...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载量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72例2019年1月~2021年5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28)、未复发组(n=44),分析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功能指标,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血清HBV DNA载量,探讨血清HBV DNA载量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Child-Pugh分级、内科治疗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肿瘤数目、最大肿瘤直径、血清HBV DNA载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谷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指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赋值,肿瘤数目(单个为1,多个为2)、最大肿瘤直径(≤3为1,>3为2)、血清HBV DNA载量(<100考贝数/ml为1,≥100考贝数/ml为2);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数目为多个、最大肿瘤直径>3 cm、血清HBV DNA载量≥100考贝数/ml均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0)。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肿瘤数目、最大肿瘤直径、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肿瘤复发均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54、0.896、0.912,P<0.001)。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可显著改善肝癌患者的肝功能,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肿瘤复发与肿瘤数目、最大肿瘤直径、血清HBV DNA载量具有直接关系,应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肿瘤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肿瘤复发
下载PDF
乙肝病毒DNA定量的数值越高 肝病就越严重吗
16
作者 刘士敬 《求医问药》 2011年第8期20-20,共1页
很多乙肝患者在化验乙肝病毒DNA(即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定量时,若发现此数值达到几十万甚至上亿,不免会忧心忡忡。他们认为,自己体内乙肝病毒DNA的含量这么高,病情一定很重。其实,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只能查出游离在乙肝患者... 很多乙肝患者在化验乙肝病毒DNA(即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定量时,若发现此数值达到几十万甚至上亿,不免会忧心忡忡。他们认为,自己体内乙肝病毒DNA的含量这么高,病情一定很重。其实,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只能查出游离在乙肝患者血液中的病毒含量。而此病患者血液中乙肝病毒的含量并不能代表其病情的轻重程度,只能说明其体内乙肝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DNA定量 数值 乙肝病毒DNA 乙肝患者 乙肝病毒复制 病毒含量 定量检测
下载PDF
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何管理
17
作者 刘士敬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01年第6期50-50,共1页
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2亿人,合理而适当的处理乙肝病毒携带者已不仅仅是医学问题,而且是重要的社会问题。然而,目前还没有较为严格、科学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不少缺乏科学验证的药物充斥市场,造成巨大浪费和对广大乙肝... 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2亿人,合理而适当的处理乙肝病毒携带者已不仅仅是医学问题,而且是重要的社会问题。然而,目前还没有较为严格、科学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不少缺乏科学验证的药物充斥市场,造成巨大浪费和对广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坑害。因而,有必要建立防治的网络系统,研究和落实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科学管理的策略问题。 我国对这类携带者不按现症肝炎患者处理,除不能献血、不宜参军入伍,不宜从事保育员、炊事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流行病学调查 科学验证 乙型肝炎 乙肝E抗原 科学管理 网络系统
下载PDF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怎样形成的
18
作者 刘士敬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01年第3期51-51,共1页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HBsAg携带者)又称为“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ASC)或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据估计全世界(HBsAg)携带者约有2.15亿人,其中亚洲及西太平洋地区分布1.68亿;我国约有1亿4千万左右。HBsAg携带者是乙肝病毒赖以持续生...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HBsAg携带者)又称为“无症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ASC)或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据估计全世界(HBsAg)携带者约有2.15亿人,其中亚洲及西太平洋地区分布1.68亿;我国约有1亿4千万左右。HBsAg携带者是乙肝病毒赖以持续生存的宿主,对于乙肝的传播和发病起着巨大作用,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怎样形成的呢?多数学者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形成主要与父母乙肝的垂直传播有关:感染乙肝病毒时,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也是主因之一;另外还与年龄、性别及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携带者 乙肝表面抗原 父婴垂直传播 HBsAg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持续生存 婴幼儿感染 乙肝E抗原 乙肝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中医药能使乙肝病毒标志物转阴吗
19
作者 王世成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03年第3期5-5,共1页
乙肝病毒标志物转阴是一个医学专业性很强又令人十分关注的话题。所谓乙肝病毒标志物转阴首先是正名,名正才能言顺。
关键词 乙肝病毒 标志物 治疗慢性乙肝 中医药治疗 病毒携带者 HBV—DNA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中医中药 乙肝E抗原 血液检测
下载PDF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相关性探索
20
作者 蔡贤莉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7年第4期74-74,共1页
关键词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定量检测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阳性率 酶联免疫吸附法 患者 传染性 乙肝病毒复制 基层医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