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乙肝肝癌患者的HBV-DNA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朱冬林 宋志兴 邓小红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10期1329-1330,共2页
目的探讨"小三阳"、"大三阳"、乙肝肝硬化与乙肝肝癌患者的HBV-DNA载量水平的相互关系以及变化特点。方法收集120份标本,按临床诊断分为A组("小三阳"组)、B组("大三阳"组)、C组(慢性乙型肝炎... 目的探讨"小三阳"、"大三阳"、乙肝肝硬化与乙肝肝癌患者的HBV-DNA载量水平的相互关系以及变化特点。方法收集120份标本,按临床诊断分为A组("小三阳"组)、B组("大三阳"组)、C组(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D组(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癌组),对各组HBV-DNA载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B组的HBV病毒复制强于其余三组;B组HBV-DNA水平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一检测HBV-DNA能辅助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传染性,但不能准确有效地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肝硬化 乙肝肝癌 HBV-DNA
下载PDF
乙肝肝癌导致肝脏损伤程度的评价指标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庆宇 朱晟 +2 位作者 胡玉霆 刘意 李涛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各类指标对于乙肝肝癌导致肝脏损伤程度的评价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医院进行治疗的乙肝肝癌患者50例作为A组,慢性乙肝患者50例作为B组,同时间段内在我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C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 目的探讨各类指标对于乙肝肝癌导致肝脏损伤程度的评价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医院进行治疗的乙肝肝癌患者50例作为A组,慢性乙肝患者50例作为B组,同时间段内在我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C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胆酸含量,总胆汁酸,甲胎蛋白(AFP)对于乙肝肝癌的诊断意义。结果三组患者的ALT,AST,甘胆酸含量,总胆汁酸,AFP含量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38.832,246.807,182.347,126.283,130.681,P<0.05)。结论多种血清学指标均可以对乙肝肝癌导致的肝脏损伤进行诊断,但需要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考虑,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癌 肝脏损伤 评价指标
下载PDF
乙肝肝癌患者血清热休克转录因子1、热休克蛋白27表达及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孙异凡 周晓燕 +1 位作者 胡明慧 王静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1期1925-1929,共5页
目的探究乙肝肝癌患者血清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热休克蛋白27(HSP27)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乙肝肝癌患者52例为研究组,同期选取乙肝非肝癌患者45例为对照A组,健康体检人群5... 目的探究乙肝肝癌患者血清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热休克蛋白27(HSP27)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乙肝肝癌患者52例为研究组,同期选取乙肝非肝癌患者45例为对照A组,健康体检人群50例为对照B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SP27水平;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SF1 mRNA水平,利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HSF1、HSP27水平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肝癌患者5年生存曲线,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乙肝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乙肝肝癌患者血清HSF1 mRNA、HSP2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F1 mRNA、HSP27水平与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血清HSF1水平与HSP27呈正相关(r=0.642,P<0.05);HSF1 mRNA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2.0个月和47.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7,P=0.042),HSP27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别中位生存时间为29.0个月和38.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6,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晚、分化程度低、淋巴结转移、血清HSF1水平高、HSP27水平高,是影响乙肝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乙肝肝癌患者血清HSF1、HSP27均呈高表达,其水平高低与UI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血清HSF1、HSP27可能成为预测乙肝肝癌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癌 热休克转录因子1 热休克蛋白27 表达 预后
下载PDF
襄阳地区乙肝肝癌流行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朱国勇 章豫 +2 位作者 艾艳红 陈艳 张银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癌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观察其血清学转换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变化趋势,探索乙肝病毒血清学转换与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襄阳地区两家三甲医院乙肝肝癌患者病历,统计其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癌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观察其血清学转换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变化趋势,探索乙肝病毒血清学转换与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襄阳地区两家三甲医院乙肝肝癌患者病历,统计其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感染乙肝时间,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对仍在院的乙肝肝癌患者,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水平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1475例乙肝肝癌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51~60岁的人数最多;乙肝肝癌患者感染乙肝时间大多分布于10~<20年;HBV-DNA阳性率为61.47%,且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多位于103~106 copies/mL;最常见的乙肝“两对半”模式是“小三阳”;抗-HBs阳性的患者也不少,占12.17%;2013-2016年,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不同区间变化趋势不同。结论性别、年龄、家族史、感染时间是乙肝肝癌的高危因素。肝癌患者HBV-DNA检测结果多为阳性,需定期监测HBV-DNA载量并综合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结果来指导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DNA 血清学转换
下载PDF
血清甘胆酸在乙肝肝癌肝功能损伤中的评价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惠林 毛小龙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8年第9期1305-130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甘胆酸在乙肝肝癌肝功能损伤中的评价价值。方法选自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乙肝肝癌肝功能损伤患者49例作为观察组;选自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58例作为慢性乙肝组;另选自我院于2... 目的探讨血清甘胆酸在乙肝肝癌肝功能损伤中的评价价值。方法选自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乙肝肝癌肝功能损伤患者49例作为观察组;选自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58例作为慢性乙肝组;另选自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正常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清晨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标本,采用均相酶免疫法测定甘胆酸含量,采用丙酮酸氧化酶法测定AST和ALT含量,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AFP含量。比较各组血清甘胆酸和AFP含量、AST和ALT含量变化,乙肝肝癌肝功能损伤患者甘胆酸诊断效能,及甘胆酸与AST和ALT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甘胆酸和AFP含量高于慢性乙肝组和正常组(甘胆酸:t=32.8845、43.1258, AFP:t=28.3268、26.3662,P <0.05);慢性乙肝组血清甘胆酸含量高于正常组(t=23.6726,P <0.05);而慢性乙肝组与正常组血清AFP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0317,P>0.05)。观察组血清AST和ALT含量高于慢性乙肝组和正常组(慢性乙肝组:t=24.1187、17.4175,正常组:t=44.8428、36.6440,P<0.05);慢性乙肝组血清AST和ALT含量高于正常组(t=27.5922、21.1881,P<0. 05)。观察组甘胆酸与AST和ALT呈线性正相关,而慢性乙肝组和正常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乙肝肝癌肝功能损伤患者血清甘胆酸水平上升,可作为一种评价指标,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肝胆酸 乙肝肝癌 肝功能损伤
下载PDF
仑伐替尼辅助TACE序贯射频消融治疗乙肝合并晚期肝癌的疗效影响
6
作者 张华 贾志阳 高露露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研究仑伐替尼辅助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stion,TACE)序贯射频消融治疗乙肝合并晚期肝癌的疗效影响。方法:以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66例乙肝合并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仑伐替尼辅助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stion,TACE)序贯射频消融治疗乙肝合并晚期肝癌的疗效影响。方法:以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66例乙肝合并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TACE序贯射频消治疗,观察组采用仑伐替尼辅助TACE序贯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前、治疗6 w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以及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水平;以采用ELISA测定血清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ysteine-containing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s8,Caspase8)、可溶性细胞凋亡因子(Soluble factor-related apoptosis,sFas)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1.82%(27/33)高于对照组57.58%(19/33)(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治疗组的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治疗组的血清bFGF、HIF-1α、VEGF、Ang-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治疗组的血清Caspase8水平较高,sFas水平较低(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8.18%(6/33)与对照组12.12%(4/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仑伐替尼辅助TACE序贯射频消融治疗乙肝合并晚期肝癌患者可进一步提升疗效,改善肝功能,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凋亡因子水平,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仑伐替尼 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 序贯射频消融 乙肝合并晚期肝癌
下载PDF
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相关性肝癌行TACE术后复发转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郭倩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19-0122,共4页
分析乙肝相关性肝癌行TACE术后应用抗乙肝病毒治疗对复发转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选取于2022年2月-2024年2月接受TACE手术的60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结合其术后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常规+抗乙肝病毒治疗。... 分析乙肝相关性肝癌行TACE术后应用抗乙肝病毒治疗对复发转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选取于2022年2月-2024年2月接受TACE手术的60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结合其术后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常规+抗乙肝病毒治疗。评估两组疗效与复发概率。结果 术后当天,两组CD4+等指标水平相当,P>0.05;术后4周,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CD4+、CD4+/CD8+与自然杀伤细胞较高,CD8+较低,P<0.05。术后4周,观察组天门东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均有所下降,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概率较低,疗效显著,P<0.05。结论 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治疗环节,若患者符合TACE手术指征且接受手术疗法,术后,对其行抗乙肝病毒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复发转移风险,优化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提升患者肝功能恢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治疗 乙肝相关性肝癌 TACE术 复发转移 免疫功能
下载PDF
NLR、PLR、SII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影响乙肝相关性肝癌预后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佩洁 李泽信 +2 位作者 游焜 耿晓芳 王建国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期88-93,共6页
目的分析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在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液中的表达水平,探究影响乙肝相关性肝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11... 目的分析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在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液中的表达水平,探究影响乙肝相关性肝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110例纳入研究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根据术后3年内是否出现复发、转移及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42例)和预后良好组(68例)。另择同期我院收治的肝脏良性疾病手术患者128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术前NLR、PLR、SII表达水平;分析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NLR、PLR、SII单独及三者联合检测对乙肝相关性肝癌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前NLR、PLR、SII水平为6.92±2.16、167.90±33.21、432.52±56.22,高于对照组的3.13±0.84、110.11±24.26、326.40±20.35(t=18.310、15.465、19.898,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OR=1.822,95%CI:1.295~2.563)、PLR(OR=1.037,95%CI:1.015~1.060)、SII(OR=1.007,95%CI:1.002~1.012)水平升高为乙肝相关性肝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NLR、PLR、SII单独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乙肝相关性肝癌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0.862、0.813、0.904(均P<0.001),灵敏度分别为80.95%、85.71%、74.16%、82.10%,特异度分别为77.94%、77.94%、77.94%、95.59%。结论NLR、PLR、SII升高为乙肝相关性肝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NLR、PLR、SII单独以及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乙肝相关性肝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肝癌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下载PDF
乙肝相关肝癌患者血清中癌基因C-myc、N-ras、PLK1、FGF2蛋白水平对TACE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9
作者 周阳 尹星 +4 位作者 付民 常欢 邢艳丽 李毅星 尹先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47-352,357,共7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相关肝癌患者血清中癌基因[增殖相关基因(C-myc)、转化基因(N-ras)、丝/苏氨酸激酶1(PLK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蛋白水平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16年7月至202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相关肝癌患者血清中癌基因[增殖相关基因(C-myc)、转化基因(N-ras)、丝/苏氨酸激酶1(PLK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蛋白水平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16年7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乙肝相关肝癌患者127例,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术前血清癌基因C-myc、N-ras、PLK1、FGF2蛋白水平,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血清中癌基因C-myc、N-ras、PLK1、FGF2蛋白水平与乙肝相关肝癌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来评估血清癌基因C-myc、N-ras、PLK1、FGF2蛋白水平对乙肝相关肝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根据对应的截断值将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分为血清中癌基因C-myc、N-ras、PLK1、FGF2蛋白水平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不同血清癌基因C-myc、N-ras、PLK1、FGF2蛋白水平的预后生存情况。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TNM分期Ⅲ~Ⅳ期(HR=2.998,95%CI:1.239~7.257)、有门静脉转移(HR=3.737,95%CI:1.941~7.193)、有腹腔转移(HR=3.482,95%CI:1.709~7.097)、Child-Pugh分级B级(HR=2.587,95%CI:1.045~6.406)、高血清癌基因C-myc蛋白水平(HR=1.224,95%CI:1.090~1.374)、高血清癌基因N-ras蛋白水平(HR=1.218,95%CI:1.097~1.353)、高血清癌基因PLK1蛋白水平(HR=1.237,95%CI:1.110~1.379)、高血清癌基因FGF2蛋白水平(HR=1.141,95%CI:1.060~1.228)均是影响乙肝相关肝癌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癌基因C-myc、N-ras、PLK1、FGF2蛋白水平低表达组的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血清癌基因C-myc、N-ras、PLK1、FGF2蛋白水平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血清癌基因C-myc、N-ras、PLK1、FGF2蛋白水平对乙肝相关肝癌患者TACE术后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肝癌 血清癌基因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预后
下载PDF
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相关性肝癌行TACE术后复发转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煌祥 曾文龙 +3 位作者 郭剑洋 修喆 陈小鹏 涂桂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相关性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复发转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龙岩市第二医院行TACE治疗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50例,依据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 目的观察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乙肝相关性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复发转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龙岩市第二医院行TACE治疗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50例,依据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组术后采用抗乙肝病毒治疗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治疗,2组均治疗4周,随访1年。比较2组近期疗效,术后不同时点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术后复发转移率。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χ^(2)=5.357,P=0.021)。术后4周,2组CD4^(+)、CD4^(+)/CD8^(+)、NK高于术后当天,CD8^(+)与AST、ALT、TBil水平低于术后当天,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随访1年,观察组术后复发转移率为4.00%(1/25),低于对照组的32.00%(8/25)(χ^(2)=4.878,P=0.027)。结论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在TACE术后采用抗乙肝病毒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率,还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促进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乙肝病毒 术后复发转移率 免疫功能
下载PDF
AFP-L3、CEA、CA153在乙肝相关肝癌中的诊断分析
11
作者 姚平 郑欣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1期1337-1339,共3页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癌胚抗原(CEA)与糖类抗原153(CA153)在乙肝相关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收治的60例乙肝相关肝癌患者作为A组,同时纳入同期收治的56例肝硬化患者以及50例...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癌胚抗原(CEA)与糖类抗原153(CA153)在乙肝相关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收治的60例乙肝相关肝癌患者作为A组,同时纳入同期收治的56例肝硬化患者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B组和C组。3组均接受血清AFP-L3、CEA、CA153水平测定,对比三组血清AFP-L3、CEA、CA153水平差异,运用受试者曲线(ROC)分析AFP-L3、CEA、CA153在乙肝相关肝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3组血清AFP-L3、CEA、CA153水平为A组>B组>C组。ROC曲线分析显示,AFP-L3、CEA、CA153联合诊断乙肝相关肝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5,相较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明显更高,且联合检测敏感度相对各项指标单独检测更高。三者诊断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敏感度分别为70.00%、75.00%、71.67%,特异度分别为84.00%、78.00%、86.0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0.05%、9.77 U/L、40.23 IU/mL。结论:AFP-L3、CEA、CA153在乙肝相关肝癌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对于乙肝相关肝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其联合应用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异质体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53 乙肝相关肝癌
下载PDF
乙肝相关肝癌的抗病毒治疗
12
作者 哈福双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4年第2期21-22,共2页
肝癌是我国第五位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乙肝相关肝癌更是在我国肝癌患者中占最大比例。抗病毒治疗对于乙肝相关肝癌更是应该作为治疗基石,贯穿整个肝癌治疗的全过程。乙肝并发肝癌,抗病毒治疗推荐以下治疗方式。
关键词 肝癌治疗 乙肝相关肝癌 肝癌患者 抗病毒治疗 发病率高 常见恶性肿瘤 全过程
下载PDF
肝硬化与非肝硬化乙肝阳性肝癌临床病理差异分析
13
作者 邓万玉 祝依蕾 陈忆琳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5-72,共8页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是我国肝癌发生的主要病因,而肝硬化是肝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仍有部分乙肝相关肝癌患者肝脏不发生硬化,肝硬化和非肝硬化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差异尚不明。对比分...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是我国肝癌发生的主要病因,而肝硬化是肝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仍有部分乙肝相关肝癌患者肝脏不发生硬化,肝硬化和非肝硬化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差异尚不明。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病理差异,旨在为乙肝相关肝癌的个性化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对941例行根治性肝切除手术的肝癌患者进行筛选后得到乙肝阳性肝癌患者731例,其中肝硬化病人584例(79.9%),非肝硬化病人147例(20.1%),进一步通过软件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及病理差异。结果表明:肝硬化组病人男性比例(89.7%vs.78.9%)、年龄(51.6±11.8 vs.47.4±11.7岁)、ALP值(98.0 vs.89.5 U/L)、ALT值(43.0 vs.36.0 U/L)、TBIL值(15.3 vs.14.1μmol/L)均比非肝硬化组病人高(P<0.05),但肝硬化组病人的ALB值(41.1 vs.42.1 g/L)、PLT值(171.0 vs.214.0×10~9/L)比非肝硬化组病人低(P<0.01);两组病人腹水人数(19.0%vs.9.5%)、TNM Ⅰ及Ⅱ人数(27.1%vs.40.1%,37.2%vs.23.8%)、肿瘤有包膜人数(13.4%vs.23.8%)、单发病灶人数(73.8%vs.85.0%)及两个病灶人数(13.8%vs.6.1%)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部分乙肝阳性肝癌病人临床表现为肝硬化,单发病灶患者占多数;相比较于非肝硬化病人,肝硬化病人男性比例更高,肝功能更差,两发病灶更多,包膜肿瘤更少,腹水人数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肝癌 肝硬化 非肝硬化 差异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的真实世界扶正散结方治疗乙肝相关肝癌的疗效评价
14
作者 朱金霞 刘光伟 +5 位作者 张小瑞 崔健娇 杨培伟 杨芳明 李玲 秦启文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3年第6期7-16,共10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真实世界中扶正散结方治疗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索性分析潜在优势人群。方法收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的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按是否服用扶正散结方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目的回顾性研究真实世界中扶正散结方治疗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索性分析潜在优势人群。方法收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的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按是否服用扶正散结方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以死亡作为终点事件,随访得到结局和总生存期。采用倾向性评分1∶1匹配法均衡两组数据间的混杂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各预后因素对肝癌影响的风险值。对扶正散结方进行分层亚组分析,探索性分析扶正散结方对各亚组总生存期的影响,找出服用扶正散结方更敏感的亚组。结果纳入病历771例,暴露组125例,非暴露组646例。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各125例。生存分析显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是32个月和19个月,Log-rank检验后P<0.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局部消融及介入治疗、服用扶正散结方(HR<1且P<0.05)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而年龄越大、child-pugh评分越高、BCLC分期越高预后越差(HR>1且P<0.05);进一步分析扶正散结方对不同亚组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发现男性、年龄在55岁~64岁及65岁~85岁、Childpugh为A级及B级、BCLC分期B期及C期、未手术者、未局部消融/介入治疗及化疗亚组、是否放疗、是否免疫治疗、是否采取其他中医药治疗等患者,使用扶正散结方均能延长患者生存期(P<0.05)。结论暴露组生存期更长,中位OS明显高于非暴露组。扶正散结方可改善预后并降低死亡风险,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综合治疗中使用扶正散结方者生存获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肝癌 扶正散结方 倾向性评分 真实世界 生存分析
下载PDF
外泌体miRNA在肝癌中的诊治进展
15
作者 谭聪聪 戴毅 余华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2093-2102,共10页
肝癌(liver cancer)是全球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具有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及预后差等特点。外泌体(Exosomes)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载体,是细胞分泌的囊泡,包含蛋白质、miRNA、mRNA等。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外泌体microRNA... 肝癌(liver cancer)是全球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具有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及预后差等特点。外泌体(Exosomes)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载体,是细胞分泌的囊泡,包含蛋白质、miRNA、mRNA等。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外泌体microRNA (miRNA)在肝癌发生发展不同时期呈现不同表达,因此miRNA被认为是肝癌诊断和治疗极具潜力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miRNA作为诊断与治疗的生物标志物在肝癌发展的各阶段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miRNA在肝癌的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外泌体 MICRORNA 乙肝相关性肝癌 早期诊断 靶向治疗
下载PDF
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联合肝脏彩超在海南东部地区人群乙肝相关性肝癌早筛中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林辉雄 周悦乔 +2 位作者 李洪 黄冬花 李海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8期107-109,共3页
探讨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APT)联合肝脏彩超在海南东部地区人群乙肝相关性肝癌早筛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1年6月乙型病毒性肝炎携带者3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信封密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150例,对照组... 探讨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APT)联合肝脏彩超在海南东部地区人群乙肝相关性肝癌早筛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1年6月乙型病毒性肝炎携带者3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信封密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150例,对照组定期检查AFP水平,实验组定期检查AFP、APT、肝脏彩超。比较两组肝癌筛查效果。结果 实验组乙肝相关性肝癌检出率(5.33%)高于对照组(0.67%)(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实验组乙肝相关性肝癌确诊9例(6.00%),对照组确诊8例(5.33%)。经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AFP阳性率为1.33%,APT阳性率为1.33%,肝脏彩超异常率为2.67%,对照组AFP阳性率为0.67%,两组AF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用AFP+APT+肝脏彩超诊断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8.89%,100.00%、99.33%,对照组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2.50%、100.00%、95.33%,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AFP、APT与肝脏彩超联合检查在筛查乙肝相关性肝癌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早筛筛查HBV携带者是否罹患相关性肝癌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异常凝血酶原 肝脏彩超 乙肝相关性肝癌 筛查
下载PDF
血清GPC3、GS和HSP70检测在乙肝相关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柳青 吴元凯 +1 位作者 元云飞 崇雨田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2-915,共4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聚糖3(glypican3,GPC3)、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在血清中的浓度及对乙肝相关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0例乙肝相关HCC患者(HCC组)、20例乙肝...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聚糖3(glypican3,GPC3)、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在血清中的浓度及对乙肝相关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0例乙肝相关HCC患者(HCC组)、20例乙肝肝硬化者(肝硬化组)、20例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组)及20例正常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GPC3、GS、HSP70的水平。结果 HCC组血清GPC3水平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PC3诊断乙肝相关肝癌ROC曲线示AUC为0.697,敏感度84.21%,特异度55.1%。HCC组与肝硬化组及慢乙肝组间血清G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S诊断乙肝相关肝癌ROC曲线示AUC为0.603,敏感度46.67%,而特异度79.66%;HCC组与其余3组血清HSP7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P70诊断乙肝相关肝癌ROC曲线示AUC为0.725,敏感度58.06%,特异度89.55%;针对AFP<200 ng/m L的HCC患者,仅HSP70的血清检测AUC达0.725,其他指标对于小肝癌的诊断AUC均未达0.7。结论 ELISA法检测血清GPC3、GS、HSP70水平对诊断乙肝相关肝癌无临床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聚糖3 热休克蛋白70 谷氨酰胺合成酶 乙肝相关肝癌
下载PDF
乙肝相关肝癌患者抗-HBx及TNF-α、IL-4和IL-12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彩东 陈锡莲 +2 位作者 杨勇卫 段正军 田鹏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655-1657,共3页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外周血中抗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抗体(抗-HBx)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12(IL-12)表达水平及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乙肝相关肝癌患者60例纳入肝癌组,体检健康者60例纳入对照组,...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外周血中抗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抗体(抗-HBx)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12(IL-12)表达水平及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乙肝相关肝癌患者60例纳入肝癌组,体检健康者6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抗-HBx、TNF-α、IL-4、IL-12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BV DNA载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癌组TNF-α、IL-4和IL-1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肝癌组患者外周血抗-HBx、TNF-α和IL-4水平与HBV DNA载量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8、-0.348、-0.373,P<0.05);IL-12水平与ALT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53,P<0.05)。结论抗-HBx和细胞因子TNF-α、IL-4、IL-12可能导致机体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和细胞免疫调节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肝癌 抗-HBx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4 白介素-12 HBV DNA
下载PDF
血清内sB7-H3与IL-1对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戴锋 付守忠 +4 位作者 王斌 丁苇 王晓维 沈建东 殷梦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9期1496-1500,150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内可溶性B7-H3(sB7-H3)与白介素-1(IL-1)对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收治的122例乙肝相关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47例乙肝相关肝癌患者、41例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34例乙型肝炎患者,选取同期45例健康... 目的:探讨血清内可溶性B7-H3(sB7-H3)与白介素-1(IL-1)对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收治的122例乙肝相关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47例乙肝相关肝癌患者、41例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34例乙型肝炎患者,选取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内sB7-H3、白介素-1α(IL-1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分析乙肝相关肝癌患者血清内sB7-H3、IL-1α、IL-1β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Pearson法分析sB7-H3、IL-1α、IL-1β水平的相关性,采用ROC、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内sB7-H3、IL-1α、IL-1β水平对乙肝相关肝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效能。结果:各组受试者血清内sB7-H3、IL-1α、IL-1β水平从高至低依次为:乙肝相关肝癌组>乙肝相关肝硬化组>乙肝组患者>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内sB7-H3、IL-1α、IL-1β水平与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肿瘤TNM分期、甲胎蛋白水平及远处转移情况显著相关(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内sB7-H3水平与IL-1α、IL-1β水平均呈正相关(r=0.837、0.756,P<0.05),IL-1α与IL-1β水平呈正相关(r=0.734,P<0.05)。ROC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7-H3、IL-1α、IL-1β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乙肝相关肝癌的AUC分别为0.893、0.887、0.881、0.961(P<0.05),评估其预后的AUC分别为0.843、0.837、0.834、0.917(P<0.05)。结论:血清内sB7-H3、IL-1α、IL-1β水平均可用于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三者联合检测效果更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肝癌 sB7-H3 IL-1 诊断 预后评估
下载PDF
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术后抗病毒治疗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磊 侍作亮 卞建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536-1537,1541,共3页
目的:研究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术后抗病毒治疗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8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术后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入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抗病... 目的:研究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术后抗病毒治疗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8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术后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入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基础治疗,对照两组患者治疗4、12、24及48周的肝功能、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24、48周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及HBV DN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48周时肝功能指标均与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48周时HBV DNA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48周时肝功能指标及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GIQLI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4、12、24及48周GIQLI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术后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肝癌 抗病毒 肝功能 生活质量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