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7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秦进 岳宁宁 +2 位作者 王双凤 吴芃诺 陈香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7-223,共7页
目的:构建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HCC)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乙肝肝硬化确诊病例,按照2∶1随机分为训练集(344例)和验证集(172例)。收集病例信息,随访HCC发生情况。利用训练集数据,采用Cox回归建立乙肝肝硬化患者HCC发生风险预... 目的:构建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HCC)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乙肝肝硬化确诊病例,按照2∶1随机分为训练集(344例)和验证集(172例)。收集病例信息,随访HCC发生情况。利用训练集数据,采用Cox回归建立乙肝肝硬化患者HCC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分别利用两个数据集,采用ROC曲线评价预测效能;通过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效益;根据列线图评分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个风险组的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最终列线图纳入6个因素,分别为年龄、是否吸烟、是否抗病毒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有无腹水、血清AFP水平。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乙肝肝硬化患者5 a内发生HCC的AUC(95%CI)分别为0.863(0.815~0.911)和0.873(0.812~0.934),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50(0.820~0.876)和0.837(0.804~0.870)。DCA曲线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效益。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高风险组患者HCC发生风险均明显高于低风险组(P<0.001)。结论:成功建立了准确预测乙肝肝硬化患者5 a内HCC发生风险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预测模型 细胞 列线图
下载PDF
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细胞肝癌预测模型建立及验证
2
作者 武倩 李英 +4 位作者 马燕粉 仝晓宁 张宁 何晓璇 王晓琴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11,共6页
目的 利用实验室常用检测指标筛选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影响因素,并利用这些指标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收集2020年6月~2023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丙型肝炎肝硬化... 目的 利用实验室常用检测指标筛选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影响因素,并利用这些指标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收集2020年6月~2023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31例和丙型肝炎HCC患者179例作为训练集,2023年6月~2024年2月住院治疗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5例和丙型肝炎HCC患者86例作为验证集。比较训练集两组研究对象的实验室常规检测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肝细胞癌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构建模型及验证。结果 训练集中HCC组年龄、男性比例、ALT,AST,AFP,WBC,NEU,MO,PLT,MPV,PDW,Fbg,NLR及PLR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组(H=-9.07~-2.19),而INR及LMR水平均低于肝硬化组(H=-4.49,-2.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eGFR,LY及AST/ALT值在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46~-0.15,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8,95%CI:1.023~1.074)、男性(OR=1.467,95%CI:1.413~1.765)、AST(OR=1.010,95%CI:1.002~1.019)、NEU(OR=1.186,95%CI:1.018~1.382)、Fbg(OR=2.245,95%CI:1.639~3.076)是肝癌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用此5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HCC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集AUC(95%CI)为0.813(0.771~0.854),验证集AUC(95%CI)为0.712(0.639~0.784),Hosmer-Lemeshow检测显示训练集P=0.650,验证集P=0.310模型的拟合度较好。结论 基于年龄、性别、AST,NEU,Fbg建立的HCC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 肝硬化 细胞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及HBV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间HBV特异性CD8^(+) T细胞反应活性的比较分析
3
作者 朱梦莹 纪瑞雪 +7 位作者 李品青 马于琪 焦大敏 岳芳平 吴燕丹 邱洁 傅熙玲 常家宝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65-374,共10页
目的 比较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及HBV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间的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方法 选取124例慢乙肝、36例HBV相关肝硬化和114例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采用独创的ELISPOT系统定量检测患者外周血中具有反应活性的HBV特异... 目的 比较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及HBV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间的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方法 选取124例慢乙肝、36例HBV相关肝硬化和114例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采用独创的ELISPOT系统定量检测患者外周血中具有反应活性的HBV特异性CD8^(+)T细胞数量;另对19例慢乙肝患者和20例肝细胞癌患者进行纵向追踪(每3~5月检测1次)。结果 慢乙肝组的HBV特异性CD8^(+)T细反应活性与肝硬化组无统计学差异,但明显低于肝细胞癌组,尤其是HBsAg、HBpol和HBe/cAg抗原特异性T细胞。慢乙肝组中,ALT和AST水平正常组、低病毒载量组比ALT和AST水平异常组、高病毒载量组都呈现更高的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NUCs治疗的时间长短对慢乙肝患者HBV特异性T细胞的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但在相同时长内药物种类对其影响较弱。肝硬化组中,HBeAg阳性组的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P=0.03)。肝细胞癌组中,AFP正常和DCP正常组的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明显高于AFP和DCP异常组。纵向研究结果显示,慢乙肝患者使用NUCs治疗期间,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而肝细胞癌患者在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期间,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呈现明显上升。结论 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在慢乙肝、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进程中存在差异,且受到病毒学指标、肿瘤标志物以及药物治疗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密切关注HBV特异性CD8^(+)T细胞反应活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 肝硬化 细胞 抗原特异性T细胞检测
下载PDF
合并高血压病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评估:一项基于倾向性匹配评分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4
作者 胡嘉伟 杜芳 +2 位作者 丁璐 王路翔 赵巍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43-2249,共7页
目的阐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CHB-Cir)患者合并高血压病(EH)时发生肝细胞癌(HCC)的风险及其协同因素,探讨高血压病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2024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感染科随访的经抗病毒治疗的CHB-... 目的阐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CHB-Cir)患者合并高血压病(EH)时发生肝细胞癌(HCC)的风险及其协同因素,探讨高血压病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2024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感染科随访的经抗病毒治疗的CHB-Cir患者为研究对象,形成CHB-Cir合并EH队列和CHB-Cir无EH队列,排除随访时间过短及主要数据缺失的病例,将两组队列中的患者进行倾向性匹配评分后构成EH组和无EH组,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HCC累积发生率;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HB-Cir合并EH时发生HCC的风险及其协同因素。结果高血压病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显著相关(HR=1.69,P=0.002),在多因素分析中,男性(HR=1.73,P=0.005)、肝癌家族史(HR=2.23,P<0.001)、甲胎蛋白升高(HR=2.83,P=0.001)、谷胱甘肽还原酶升高(HR=1.53,P=0.046)、高密度脂蛋白降低(HR=1.46,P=0.027)、低密度脂蛋白升高(HR=2.29,P=0.003)与肝细胞癌的发生相关,甘油三酯升高(HR=0.37,P<0.001)为肝细胞癌发生的保护因素。在EH组中,非RASIs药物治疗(HR=2.77,P=0.021)、未治疗/利尿剂治疗(HR=7.18,P<0.001)与肝细胞癌的发生相关。结论高血压病及其特征增加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对这些患者应该强调高血压病控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 肝硬化 细胞 高血压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GDF15、miR-122、AFP和PIVKA-Ⅱ联合评估在HBV感染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发生风险中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张黎然 刘媛 王珍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评估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microRNA-122(miR-122)、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检测在监测乙肝病毒(HBV)感染肝硬化患者中肝细胞癌(HCC)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目的评估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microRNA-122(miR-122)、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检测在监测乙肝病毒(HBV)感染肝硬化患者中肝细胞癌(HCC)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45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50例HCC患者纳入横断面研究,设为肝硬化组和HCC组;另选22例监测期间新确诊HCC的HBV肝硬化患者纳入纵向研究队列,分别对肝硬化组和HCC组患者以及监测期间新确诊HCC的HBV肝硬化患者的系列血清标本[新确诊HCC前12~18个月(T_(1))、新确诊HCC前6~12个月(T_(2))以及HCC诊断时(T_(3))]进行检测,测定GDF15、miR-122、AFP和PIVKA-Ⅱ水平。比较各组患者每项标志物的检测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DF15、miR-122、AFP和PIVKA-Ⅱ单独或联合检测对HCC患者的诊断价值,评估标志物的组合预测HBV感染肝硬化患者的HCC风险。结果横断面研究中,HCC组患者血清GDF15、AFP和PIVKA-Ⅱ水平分别为1760.64 pg/mL、40.24 ng/mL、106.37 mAU/mL,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患者(1357.63 pg/mL、9.07 ng/mL、22.59 mAU/mL),miR-122水平为38.72,则显著低于肝硬化组患者(75.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F15、miR-122、AFP和PIVKA-Ⅱ单独诊断HCC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4、0.644、0.776、0.823;AFP和GDF15两项联合,AUC为0.835;GDF15、AFP和PIVKA-Ⅱ三项联合,AUC为0.860;GDF15、miR-122、AFP和PIVKA-Ⅱ四项联合,AUC最佳为0.876。区分肝硬化和HCC时,PIVKA-Ⅱ具有较高的敏感度(72.5%);GDF15具有较高的特异度(83.2%);AFP和PIVKA-Ⅱ联合,特异度最高(92.0%);四项联合,敏感度增加(82.2%),约登指数最高(0.622)。纵向研究结果未观察到每种单一生物标志物随时间的变化,而GDF15、AFP和PIVKA-Ⅱ三项联合以及GDF15、miR-122、AFP和PIVKA-Ⅱ四项联合,在三个时间点的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患者横截面和纵向(T_(1))之间观察到四项组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标志物的联合应用可有效区分即将发生HCC和不会发生HCC的肝硬化患者。结论GDF15、miR-122、AFP和PIVKA-Ⅱ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HBV相关肝硬化和HCC患者的分辨力,且在HBV相关的肝硬化中,GDF15、miR-122、AFP和PIVKA-Ⅱ的组合能够识别HCC发展风险较高的患者,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甲胎蛋白类 生长分化因子15 microRNA-122 异常凝血酶原 乙肝病毒 细胞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对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李宗伟 刘影 +2 位作者 任志忠 汪桠琴 张跃伟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肝细胞癌(HCC)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至2022年8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11例HCC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并接受PSE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在治疗HCC的...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肝细胞癌(HCC)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至2022年8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11例HCC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并接受PSE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在治疗HCC的同时,为提升白细胞与血小板水平,采用PSE治疗脾功能亢进。分析患者治疗前、PSE治疗后3个月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肝脏硬度(LSM)、胆碱酯酶(CHE)、血常规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PSE治疗3个月后HCC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ICG-R15显著降低[(10.95±6.08)%vs (13.34±5.19)%,t=2.39,P=0.04];LSM和CHE均有所改善,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相比,PSE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常规指标WBC [(4.81±1.82)×10^(9)/L vs(2.43±0.60)×10^(9)/L]、PLT [(120.55±62.50)×10^(9)/L vs (63.40±25.03)×10^(9)/L]水平明显提升;RB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PSE治疗3个月后患者肝功能指标TBIL、ALB、ALT、AST、PT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针对HCC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PSE不仅可以治疗脾功能亢进,同时对肝脏储备功能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细胞 部分脾动脉栓塞 脏储备功能
下载PDF
有无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的影像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间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王慧雪 许传军 +2 位作者 付志浩 田玉亭 李代欣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39-444,共6页
目的:比较有、无肝硬化肝细胞癌(HCC)患者的CT特征、测量参数、各期扫描CT值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以提高HCC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且未经治疗的52例HCC患者的CT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CT特征,并测量门静脉最大径... 目的:比较有、无肝硬化肝细胞癌(HCC)患者的CT特征、测量参数、各期扫描CT值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以提高HCC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且未经治疗的52例HCC患者的CT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CT特征,并测量门静脉最大径、肝脏和病灶体积、最大截面面积及各期扫描CT值。52例根据是否合并肝硬化分为合并肝硬化组24例和无肝硬化组28例。2组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正态分布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分别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U检验。CT特征、测量参数与实验室检查指标间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2组年龄和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3,0.463);2组胆碱酯酶、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AF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病灶CT征象、肝脏和病灶体积、最大截面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实质门静脉期和病灶平扫CT值、腹水和/或脾大情况及门静脉最大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C病灶体积与病灶坏死、形状、转移情况、肝脏体积及部分血清酶水平均呈正相关,与病灶平扫、门静脉期和延迟期CT值呈负相关。肝硬化与腹水和/或脾大、门静脉最大径、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AFP呈正相关。结论:HCC合并肝硬化组与无肝硬化组间在CT特征、测量参数等方面差异不明显;合并肝硬化组多发生腹水及门脉高压表现;HCC病灶大小与实验室检查指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肝硬化 门静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肝细胞癌患者血清TNF-α、HSP70、sPD-1的水平及意义
8
作者 李矫捷 孙丽 张红红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0期1889-1892,1897,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肝细胞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热休克蛋白70(HSP70)、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sPD-1)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98例2型糖尿病合并乙型...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肝细胞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热休克蛋白70(HSP70)、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sPD-1)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98例2型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1例单纯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健康志愿者60名作为对照。根据是否合并肝细胞癌将观察组分为肝细胞癌组31例、非肝细胞癌67例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TNF-α、HSP70和sPD-1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TNF-α、HSP70明显高于乙肝肝硬化组、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PD-1明显低于乙肝肝硬化组、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组患者血清TNF-α、HSP70明显高于非肝细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组患者血清SPD-1明显低于非肝细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HSP70和sPD-1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2、0.749、0.848(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肝细胞癌患者血清TNF-α、HSP70、sPD-1水平明显升高,在疾病诊治中可能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乙型肝硬化 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热休克蛋白70 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下载PDF
微波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9
作者 骆建兴 张扬 +1 位作者 向讷 扈晓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07-1815,共9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微波消融(MWA)和手术切除(HR)在肝细胞癌(HCC)合并肝硬化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4509185。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微波消融(MWA)和手术切除(HR)在肝细胞癌(HCC)合并肝硬化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4509185。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23年11月,搜索MWA对比HR治疗HCC合并肝硬化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队列研究,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项RCT和5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共95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MWA的1/2/3/5年总生存率(OS)与HR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MWA的1/2/5年复发率与HR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MWA的3年复发率高于HR(RR=1.59,95%CI:1.08~2.33,P=0.017)。MWA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DFS)低于HR(RR=0.94,95%CI:0.89~0.99,P=0.018,I^(2)=0.0%;RR=0.84,95%CI:0.72~0.98,P=0.023,I^(2)=25.4%;RR=0.75,95%CI:0.58~0.98,P=0.032,I^(2)=34.6%)。但亚组分析表明,在RCT组,MWA的1/2/3年OS和1/3年DFS与HR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MWA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肝功能均优于HR(SMD=-2.31,95%CI:-2.64~-1.97,P<0.001,I^(2)=3.1%;SMD=-3.38,95%CI:-4.05~-2.71,P<0.001,I^(2)=73.8%;SMD=-2.54,95%CI:-3.27~-1.80,P<0.001,I^(2)=92.8%;RR=0.42,95%CI:0.30~0.59,P<0.001,I^(2)=0.0%;SMD=-1.43,95%CI:-1.89~-0.97,P<0.001)。结论MWA与HR在局部复发、DFS及OS方面无明显差异。MWA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不良反应更少,对肝功能影响更小,住院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肝硬化 META分析
下载PDF
肝硬化背景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钆塞酸二钠MRI表现及征象分析
10
作者 陈莹 张涛 +2 位作者 张学琴 姜吉锋 邢飞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背景下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钆塞酸二钠(Gadoxetate disodium,Gd-EOB-DTPA)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2014年6月-2021年10月31例经病理证实为ICC且行Gd-EOB-DT... 目的:探讨肝硬化背景下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钆塞酸二钠(Gadoxetate disodium,Gd-EOB-DTPA)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2014年6月-2021年10月31例经病理证实为ICC且行Gd-EOB-DTPA MRI的患者资料。观察病灶大小、形态、边缘及常规平扫表现、动态强化规律、肝胆期信号特点。两名诊断医师在未知病理结果情况下应用Gd-EOB-DTPA增强MRI对肝硬化背景下的ICC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1例ICC均为单发,形态以分叶状居多,所在肝叶萎缩7例,邻近肝包膜凹陷16例,远端胆管扩张11例。T2加权成像平扫多呈不均匀高信号。21例弥散加权成像图像上表现为“靶征”改变。根据动态强化模式,将ICC分为:经典型ICC(n=24),瘤体逐渐进行性增强或持续强化;不典型ICC(n=7),肿块部分区域动脉期强化、门脉期或移行期呈低信号“廓清”改变。按动脉期增强方式,分为周边或环形强化(87.1%,27/31)和全瘤或接近全瘤强化(12.9%,4/31),ICC以前者表现更常见。肝胆期22例(70.9%)ICC呈现中央云絮状稍高信号伴边缘低信号的“靶征”样改变。两名医师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比较,诊断准确率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均很高。结论:Gd-EOB-DTPA MRI有助于肝硬化背景下IC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细胞 钆塞酸二钠 肝硬化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yclin E1在评估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水平及肝细胞癌发生风险中的作用研究
11
作者 李娟 邱烈旺 +2 位作者 张俊勇 戴立里 何松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12期1761-1764,1768,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E1(CyclinE1)在评估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水平及肝细胞癌(HCC)发生风险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73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CyclinE1水平。结合...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E1(CyclinE1)在评估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水平及肝细胞癌(HCC)发生风险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73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CyclinE1水平。结合临床数据及随访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CyclinE1水平与患者肝脏功能、肝纤维化程度、是否罹患HCC及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CyclinE1水平与Child-Pugh分级无相关性(P>0.05),但与自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呈线性相关(P<0.001),且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LIF)评分呈线性相关(P<0.001)。同时,CyclinE1水平(P=0.034)、LIF评分(P=0.049),MELD评分(P=0.035)及乙肝病毒DNA病毒载量(P=0.019)与HCC发生有一定相关性。低CyclinE1组患者的生存率优于高CyclinE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CyclinE1水平可作为评估患者肝脏功能、肝纤维化水平和预测HCC发生风险的指标,且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素E1 乙型 肝硬化 预后 纤维化 细胞
下载PDF
基于超声造影LI-RADS分类标准对乙肝肝硬化肝细胞癌的一致性评价
12
作者 李宁 阮骊韬 +1 位作者 薛姗姗 郭芸蕾 《肝胆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LI-RADS分类标准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的一致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收治的疑似肝细胞癌患者112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LI-RADS分类标准进行诊断.将超声造影LI-RADS分类标准结果...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LI-RADS分类标准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的一致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收治的疑似肝细胞癌患者112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LI-RADS分类标准进行诊断.将超声造影LI-RADS分类标准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以病检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前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经Kappa检验分析LI-RADS分类标准与病检诊断的一致性.结果在11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中,观察者之间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624和0.633.肝细胞癌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始消时间、持续时间均短于其他类型肝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超声造影检出103个单发病灶,其中LR-1类21(20.39%)个、LR-2类6(5.80%)个、LR-3类5(4.80%)个、LR-4类26(25.24%)个、LR-5类15(14.56%)个、LR-M类30(29.13%)个.绘制ROC曲线评价的阳性预测值为65.22%,阴性预测值为89.17%,ROC曲线评价的AUC为0.774,拟合效果良好.结论超声LI-RADS分类诊断乙肝肝硬化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超声造影LI-RADS分类标准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的评价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LI-RADS分类标准 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 一致性评价
下载PDF
肝细胞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代谢物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陆强 黄一红 +4 位作者 丛辉 刘霞 高红昌 林东海 王惠民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4-198,共5页
采用核磁共振方法检测肝硬化、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代谢物,研究3组血清代谢物组的差异。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式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NMR谱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分析,探讨利用基于1... 采用核磁共振方法检测肝硬化、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代谢物,研究3组血清代谢物组的差异。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式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NMR谱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分析,探讨利用基于1HNMR代谢组学技术诊断肝癌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健康人相比,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脂质(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碱、乙酰乙酸等含量减少,谷氨酰胺、丙酮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等含量增加。PLS-DA分析结果显示肝癌患者可与健康人、肝硬化患者鉴别开来,肝癌诊断灵敏度达92.1%,假阳性率为5.7%,优于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1H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PLS-DA的方法具有灵敏、准确、重复性好等优点,有助于肝癌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肝硬化 血清 代谢物组 核磁共振 模式识别
下载PDF
缩短肝癌筛查间隔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鹏 丁惠国 +5 位作者 徐辉 张世斌 张月宁 王贞彪 吴燕京 于海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301-1304,共4页
目的探讨缩短肝癌筛查间隔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早期肝细胞癌(HCC)检出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探索针对这一HCC高危人群的适宜筛查方案。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月北京佑安医院消化中心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10例,按其筛查时间分为间... 目的探讨缩短肝癌筛查间隔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早期肝细胞癌(HCC)检出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探索针对这一HCC高危人群的适宜筛查方案。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月北京佑安医院消化中心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10例,按其筛查时间分为间隔3个月筛查组(A组)78例和间隔6个月筛查组(B组)232例。筛查项目为血清AFP及B超,随访5年,对期间检出的HCC患者继续随访至终点(死亡或2016年12月31日)。比较2组患者HCC的检出情况和预后。2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 310例患者至随访5年结束累积检出HCC 73例,A组21例,B组52例;A组中巴塞罗那肝癌分期中属于早期(A期)者占66.7%(14/21),显著高于B组的15.4%(8/52)(χ~2=18.685,P<0.001)。A组行根治性治疗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B组(76.2%vs 36.5%,χ~2=9.424,P=0.002)。对检出的HCC癌患者继续随访至终点时,患者累积生存时间:A组为(66.4±8.0)个月,显著高于B组(38.1±4.5)个月(t=4.295,P=0.038);累积生存率:A组为71.4%(15/21),B组为46.2%(24/52),A组显著高于B组(χ~2=3.840,P=0.043)。结论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间隔3个月进行筛查可提高HCC早期检出率,使其获得更多可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病毒 乙型 肝硬化 细胞 早期诊断 预后
下载PDF
隐源性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细胞肝癌的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范晓棠 张建庆 +5 位作者 王月 祝君文 希尔娜依.阿不都黑力力 冯娟 陈兰 何方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3290-3293,3299,共5页
目的分析隐源性肝硬化(CC)患者发生肝细胞肝癌(HC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7月—2014年7月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CC患者241例。按照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CC组(222例)和CC合并HCC组(19例)。收集并比... 目的分析隐源性肝硬化(CC)患者发生肝细胞肝癌(HC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7月—2014年7月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CC患者241例。按照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CC组(222例)和CC合并HCC组(19例)。收集并比较患者性别、年龄、民族、体质量、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恶性肿瘤家族史、药物过敏史、Child-Pugh评分、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球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尿酸、肌酐、尿蛋白等指标。结果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尿蛋白是CC患者发生HCC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α=0.05为显著水准,进入回归模型的变量有年龄、合并高血压(P<0.05)。结论高血压和年龄高是CC患者发生HCC的危险因素,应对CC患者血压升高及年龄予以重视,正确评估,以降低其发生HCC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高血压 细胞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发生的肝细胞癌差异表达基因文库的构建及初步筛选 被引量:12
16
作者 朱武凌 段芳龄 +4 位作者 韩有志 刘东亮 张玲 马军 白经修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目的 与肝硬化对比 ,研究肝细胞癌中差异表达的基因 ,构建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癌变的肝细胞之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方法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获得差异表达基因片段 ,T/A克隆 ,蓝白斑筛选 ,在自动测序仪上进行基因测序 ,做同源性分... 目的 与肝硬化对比 ,研究肝细胞癌中差异表达的基因 ,构建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癌变的肝细胞之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方法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获得差异表达基因片段 ,T/A克隆 ,蓝白斑筛选 ,在自动测序仪上进行基因测序 ,做同源性分析。结果 经过巢式PCR扩增后 ,得到差异表达的c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为一弥散条带 ;3 5个差异表达的克隆被分离 ,基因表达序列标签长度在 112~ 75 5bp之间。序列分析揭示 2 8个克隆是来自以前描述过的基因 ,而另外 7个在GenBank/EMBL/DDBJ数据库没有匹配序列 ,可能代表新基因。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从肝硬化发展至肝细胞癌涉及到多个基因的差异表达 ;本研究在成功地构建出消减基因文库的同时 ,也证明了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对寻找差异表达基因是十分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肝硬化 抑制性消减杂交 表达序列标签 克隆 CDNA文库
下载PDF
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林春蕾 王岩 +3 位作者 李涛 曲云东 王磊 杨保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细胞癌(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抗病毒治疗至少12个月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95例,根据其是否进展为肝癌分为肝癌组16例和非肝癌组79例。收集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 目的探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细胞癌(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抗病毒治疗至少12个月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95例,根据其是否进展为肝癌分为肝癌组16例和非肝癌组79例。收集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肝癌家族史、病毒学应答(抗病毒治疗6个月时HBV DNA测不出)情况、核苷(酸)类似物耐药情况,以及抗病毒治疗前HBe Ag定性检查结果、血清HBV DNA的log10、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血小板计数。以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为自变量,以进展为肝癌为因变量,对自变量分别赋值进行COX回归模型分析,确定进展为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抗病毒治疗前血清AST水平、抗病毒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肝癌家族史、核苷(酸)类似物耐药构成比比较P均<0.05,两组年龄及性别男、抗病毒治疗前HBe Ag阳性、病毒学应答构成比、抗病毒治疗前血清HBV DNA的log10、抗病毒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比较P均>0.05。上述4项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病毒治疗前血清AST水平的HR为12.05,95%CI为2.65~55.56,P=0.001;抗病毒治疗前血清白蛋白水平的HR为1.10,95%CI为0.95~1.27,P=0.201;肝癌家族史的HR为3.51,95%CI为0.80~15.41,P=0.096;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的HR为5.71,95%CI为1.31~24.83,P=0.020。结论抗病毒治疗前血清AST水平升高和核苷(酸)类似物耐药是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癌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 肝硬化 细胞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核苷(酸)类似物耐药
下载PDF
肝细胞癌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香梅 杨桂林 +5 位作者 乐晓华 李红春 陈培芬 吴驰 苟继周 周伯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硬化组织中表达谱的差异。方法:运用LncRNA表达谱芯片检测3例肝细胞癌组织及配对癌旁肝硬化组织中的LncRNA,对芯片检测的原始数据进行均一化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分层聚类分析将2组间...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硬化组织中表达谱的差异。方法:运用LncRNA表达谱芯片检测3例肝细胞癌组织及配对癌旁肝硬化组织中的LncRNA,对芯片检测的原始数据进行均一化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分层聚类分析将2组间差异表达的LncRNA进行分类。从差异表达的LncRNA中选取4个LncRNA在10例中进行q PCR验证,以判断芯片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肝细胞癌组与癌旁肝硬化组2倍以上差异表达的LncRNA共2 225条,其中表达上调的747条(33.6%),表达下调的1 478条(66.4%),5倍以上表达上调的123条,5倍以上表达下调的353条。q PCR检测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与癌旁肝硬化组织比较,肝细胞癌组织中LncRNA的表达谱具有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 肝硬化 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
下载PDF
乙肝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肝癌的MRI表现:LI-RADS(2014版)定义征象的识别率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鹤 郭小超 +6 位作者 王可 陆健 刘爱连 缪小芬 汪禾青 杨学东 王霄英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背景上肝细胞肝癌(HCC)的MRI动态增强表现,探讨2014版肝脏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LI-RADS)所定义的各种征象在MRI上的识别率。方法:2008年12月-2014年8月共5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入组本多中心研究,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和增强... 目的:分析肝硬化背景上肝细胞肝癌(HCC)的MRI动态增强表现,探讨2014版肝脏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LI-RADS)所定义的各种征象在MRI上的识别率。方法:2008年12月-2014年8月共5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入组本多中心研究,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且经病理诊断证实有HCC。由两位阅片者对MR图像进行独立盲法读片,阅片方法遵循LI-RADS流程:对主要征象、次要征象进行评价(出现/未出现),计算2位阅片者对LI-RADS所定义的各种MRI征象的识别率。通过Kappa检验来分析两位阅片者对征象识别的一致性。结果:两位阅片者对病灶的3个主要征象(动脉期高强化、"廓清"表现、"包膜"表现)的识别率依次分别为83.3%和85.2%、77.8%和64.8%、51.9%和61.1%,阅片者间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91、0.512和0.589。对于次要征象,大部分征象均有一定的识别率,以T2WI上稍高信号、扩散受限的识别率最高,分别为90.7%和87.0%、88.9%和90.7%,阅片者间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13和0.899。结论:基于LI-RADS的诊断标准,平扫及动态增强MR图像上乙肝肝硬化背景上的HCC病灶的主要征象能较多地被识别,且阅片者的一致性较好;次要征象中T2WI稍高信号和扩散受限的识别率较高,阅片者间的一致性也非常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肝硬化 脏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队列研究及双层频权剪叉算法的乙肝肝硬化/肝细胞癌肝郁脾虚证特征证候和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春红 王克穷 +11 位作者 朱小燕 李晨 张锦 马娟 杨鹏 张海鸥 任梅梅 叶子豪 关茜 张英子 何甜甜 党西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18-124,共7页
目的探索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及肝细胞癌患者肝郁脾虚证的特征证候和客观指标相关性,为临床相关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20年12月来自不同地区医院的乙肝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1263例,采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构建乙... 目的探索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及肝细胞癌患者肝郁脾虚证的特征证候和客观指标相关性,为临床相关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20年12月来自不同地区医院的乙肝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1263例,采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构建乙肝肝硬化/肝细胞癌肝郁脾虚证辨证标准,在此基础上以肝郁脾虚证为因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特征证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饮酒史患者更偏向肝郁脾虚证(P<0.05);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及肝细胞癌肝郁脾虚证共有特征证候为烦躁易怒、脘闷善太息、口干,疾病后期脾虚证愈发明显。乙肝肝硬化不同阶段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红蛋白、红细胞、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等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进展为肝细胞癌的可能;代偿期患者甲胎蛋白水平升高(P<0.05),进展为肝细胞癌的概率增大。结论将队列研究、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运用到乙肝肝硬化/肝细胞癌中医辨证中,可提高辨证准确率、指导用药及积极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代偿期 失代偿期 原发性细胞 郁脾虚证 客观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