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反式维甲酸促神经干细胞分化中DNA甲基转移酶1和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
1
作者 宣爱国 龙大宏 +2 位作者 王智明 陈艳 张文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体外促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DNA甲基转移酶1和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变化。方法:0.5、1.0和4μmol/L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体外培养的鼠胚神经干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euN和DAPI,计算各组NeuN/DAPI的比值...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体外促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DNA甲基转移酶1和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变化。方法:0.5、1.0和4μmol/L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体外培养的鼠胚神经干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euN和DAPI,计算各组NeuN/DAPI的比值,免疫印迹检测DNA甲基转移酶1以及乙酰化组蛋白H3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给药组NeuN/DAPI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药物浓度在1和4μmol/L时,DNA甲基转移酶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且有剂量依赖性;而在4μmol/L时,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增强。结论:全反式维甲酸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可能与DNA甲基转移酶1的表达抑制和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神经干细胞 DNA甲基转移酶1 乙酰化组蛋白h3
下载PDF
曲古菌素A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中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2
作者 杨桐树 赵婷 李云龙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469-2471,共3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曲古菌素A(TSA)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75μg/LTSA干预前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曲古菌素A(TSA)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75μg/LTSA干预前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结果:TSA干预后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乙酰化组蛋白H3阳性细胞数从1.12±1.06上升至35.43±6.05,与未干预相比两者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细胞凋亡率增加到22.13%±3.49%.结论:TSA可诱导细胞凋亡,促进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曲古菌素A 细胞凋亡 乙酰化组蛋白h3 SGC-7901
下载PDF
UHRF2通过其PHD结构域与组蛋白H3K9乙酰化相互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婷 赵灵琳 +1 位作者 曾盛源 段昌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85-1490,共6页
目的:探讨UHRF2蛋白与组蛋白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残基乙酰化(Histone H3 Lys9 acetylation,H3K9ac)的相互作用及两者相互作用结合区域的测定。方法:在LO2和Hep G2细胞中转染p CMV-FLAG-UHRF2,激光共聚焦分别检测UHRF2与组蛋白H3、H3K9ac... 目的:探讨UHRF2蛋白与组蛋白组蛋白H3第9位赖氨酸残基乙酰化(Histone H3 Lys9 acetylation,H3K9ac)的相互作用及两者相互作用结合区域的测定。方法:在LO2和Hep G2细胞中转染p CMV-FLAG-UHRF2,激光共聚焦分别检测UHRF2与组蛋白H3、H3K9ac和H3K14ac在细胞内的共定位。采用免疫沉淀技术分别检测UHRF2与组蛋白H3、H3K9ac和组蛋白H3第14位赖氨酸基乙酰化(Histone H3 Lys14 acetylation,H3K14ac)在细胞中的相互作用,以及用UHRF2的不同缺失体层粒分别与组蛋白H3K9ac相结合方法来检测UHRF2与之相互作用的功能性结合区域。结果:(1)UHRF2与组蛋白H3、H3K9ac和H3K14ac在LO2和Hep G2细胞中存在共定位现象。(2)在LO2和Hep G2细胞中,UHRF2与H3K9ac相互结合。(3)在正常肝细胞LO2中,UHRF2与H3K9ac相互作用的结合区域为PHD结构域。而在肝癌细胞Hep G2中,除了PHD结构域以外,YDG/SRA结构域也是UHRF2与H3K9ac的关键结构域。结论:UHRF2通过其PHD结构域与H3K9ac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RF2 组蛋白h3 组蛋白h3K9乙酰化 组蛋白h3K14乙酰化 表观遗传学
下载PDF
组蛋白乙酰化调控异常与大鼠抑郁行为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海燕 伏箫燕 +2 位作者 崔婷 蒋青松 邱红梅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研究组蛋白乙酰化与慢性不可预见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致大鼠抑郁行为的关系。方法30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孤养结合CUS方式连续刺激28 d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以开场实验和强迫... 目的研究组蛋白乙酰化与慢性不可预见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致大鼠抑郁行为的关系。方法30只♂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孤养结合CUS方式连续刺激28 d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以开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抑郁行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前脑皮层和海马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前脑皮层和海马组蛋白H3(histone3,H3)、组蛋白H4(histone 4,H4)、乙酰化组蛋白H3(actylation-histone 3,ac H3)及乙酰化组蛋白H4(actylation-histone4,ac H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开场实验得分明显降低(P<0.01)、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前脑皮层和海马HDAC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组蛋白H3和组蛋白H4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差异、ac H3及ac H4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CUS诱导大鼠产生抑郁样行为改变,其机制可能与脑内HDAC表达增高致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组蛋白乙酰化 慢性不可预见刺激 乙酰化组蛋白h3 乙酰化组蛋白h4 hDAC2
下载PDF
新型靶向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金惠 刘力锋 +1 位作者 邓卫平 刘建文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2-356,共5页
探讨3种新型靶向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D16,D22,D29的抗肿瘤活性作用及其抑制人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机制。MTT法检测D16,D22,D29对MCF-7、HCT-116、A549、HeLa以及K562的增殖抑制作用;测定D16,D22,D29对HDAC及其HDAC-1的酶活抑制作... 探讨3种新型靶向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D16,D22,D29的抗肿瘤活性作用及其抑制人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机制。MTT法检测D16,D22,D29对MCF-7、HCT-116、A549、HeLa以及K562的增殖抑制作用;测定D16,D22,D29对HDAC及其HDAC-1的酶活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观察D16,D22,D29对HeLa细胞周期及凋亡诱导作用;Western blot测定D16,D22,D29对HeLa细胞中乙酰化组蛋白H3(Ac-H3),p21cip/WAF的蛋白表达影响。结果显示,D16,D22,D29明显抑制多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有效抑制HDAC及其HDAC-1的活性,其效果优于阳性对照药Vorinostat(SAHA),并诱导HeLa细胞产生G1期细胞周期阻滞及凋亡,Ac-H3及p21cip/WAF的蛋白水平明显上升。D16,D22,D29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机制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产生,促进p21cip/WAF的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 hDAC-1 咔啉骨架 乙酰化组蛋白h3 p21cip WAF 抗肿瘤
下载PDF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NF-κB驱动的PNPLA3基因表达的机制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许晓 陈芸芝 +1 位作者 徐芬 梁华 《新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禁食/再喂食后小鼠肝脏Patatin样磷脂酶域蛋白3(PNPLA3)基因启动子核因子-κB(NF-κB)结合区域组蛋白H3K9乙酰化(H3K9ac)水平以及相关去乙酰化酶(HDAC)和乙酰化转移酶(HAT)的变化特点。方法根据体质量将1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禁食/再喂食后小鼠肝脏Patatin样磷脂酶域蛋白3(PNPLA3)基因启动子核因子-κB(NF-κB)结合区域组蛋白H3K9乙酰化(H3K9ac)水平以及相关去乙酰化酶(HDAC)和乙酰化转移酶(HAT)的变化特点。方法根据体质量将1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各6只,分别为自由饮食组、禁食组(夜间饥饿24 h)和再喂食组(饥饿24 h后再自由摄食高蔗糖含量饲料12 h),分别予自由饮食、禁食和禁食后再喂食干预,检测并比较各组肝脏PNPLA3、NF-κB、HDAC(SIRT1、SIRT6)和HAT(GCN5、Elp3)基因表达情况,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定量PCR检测H3K9ac富集水平,并分析H3K9ac与PNPLA3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3组比较,C57BL/6小鼠肝脏PNPLA3、NF-κB基因表达在禁食时下调,再喂食后又上调(P均<0.001)。H3K9ac水平变化与PNPLA3变化趋势一致(P均<0.05),相关分析提示两者具有相关性(rs=0.958, P <0.001);禁食组SIRT1和SIRT6表达水平较自由饮食组高,再喂食组两者水平均下降(P均<0.05),与H3K9ac变化趋势相反;GCN5、Elp3表达变化与SIRT1及SIRT6类似(P均<0.05)。结论 SIRT1和SIRT6相关H3K9去乙酰化涉及饮食调节NF-κB驱动的PNPLA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atin样磷脂酶域蛋白3 组蛋白h3K9乙酰化 禁食/再喂食 核因子-ΚB
下载PDF
SAMP8小鼠脑源性生长因子基因启动子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承展 黄庚娣 +2 位作者 方青 司纪剑 杨建立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5-299,共5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组蛋白H3乙酰化修饰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用2月龄和8月龄SAMP8小鼠作为AD动物模型,同月龄SAMR1小鼠作为对照组。应用水迷宫模型探索记忆损伤,同时使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 目的探讨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组蛋白H3乙酰化修饰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用2月龄和8月龄SAMP8小鼠作为AD动物模型,同月龄SAMR1小鼠作为对照组。应用水迷宫模型探索记忆损伤,同时使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探索不同月龄小鼠的BDNF蛋白水平及组蛋白H3乙酰化调节变化。结果水迷宫测试显示,8月龄SAMP8小鼠穿越目标平台的次数[(0.9±0.4)次]显著低于2月龄SAMP8小鼠[(3.7±0.9)次]和8月龄SAMR1小鼠[(3.3±0.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月龄SAMP8小鼠[(23.9±4.0)s]和8月龄SAMR1小鼠[(21.5±2.3)s]相比,8月龄SAMP8小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11.7±2.8)S]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8月龄SAMP8小鼠海马BDNF蛋白表达水平与2月龄SAMP8小鼠和8月龄SAMR1小鼠相比显著降低(P〈0.05);CHIP实验发现,与2月龄SAMP8小鼠和8月龄SAMR1小鼠相比,8月龄SAMP8小鼠海马BDNF基因外显子IV和VI的启动子区域组蛋白H3乙酰化结合水平显著下调(P〈O.05);各组小鼠海马脑区BDNF基因外显子I和III启动子区域组蛋白H3乙酰化的结合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发病过程中海马脑区BDNF基因IV和VI启动子区域组蛋白H3乙酰化修饰水平降低,这一异常的表观遗传学修饰过程可能是导致AD记忆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学习记忆损伤 脑源性生长因子 组蛋白h3乙酰化 SAMP8 小鼠
原文传递
LncRNA GALNT5 uaRNA在TRAIL诱导的肺癌A549和HCC827细胞耐药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栗敏 白桦 +4 位作者 肖鹏 马淑香 王文慧 李晟磊 刘红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5-751,共7页
目的:探究LncRNA GALNT5 uaRNA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的肺癌A549和HCC827细胞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正常培养及TRAIL耐药的A549和HCC827细胞中GALNT5 uaRNA的表达。A549或HCC827细胞分... 目的:探究LncRNA GALNT5 uaRNA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的肺癌A549和HCC827细胞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正常培养及TRAIL耐药的A549和HCC827细胞中GALNT5 uaRNA的表达。A549或HCC827细胞分为4组,空载体组、GALNT5 uaRNA组、siNC组和siGALNT5 uaRNA组,转染并以TRAIL(终浓度为100g/L)处理24 h,采用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通路蛋白及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采用RNA pull down实验验证GALNT5 uaRNA与组蛋白脱乙酰酶1(HDAC1)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与正常培养的细胞相比,对TRAIL耐药的A549和HCC827细胞中GALNT5 uaRNA的表达均升高(P<0.001)。与空载体组相比,过表达GALNT5 uaRNA并经TRAIL处理的A549和HCC827细胞凋亡率降低,凋亡通路蛋白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3蛋白及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水平降低(P<0.001);与siNC组相比,敲低GALNT5 uaRNA并经TRAIL处理的A549和HCC827细胞凋亡率升高,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3蛋白及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水平升高(P<0.001)。GALNT5 uaRNA可以与HDAC1相互作用并抑制乙酰化组蛋白H3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GALNT5 uaRNA可能通过与HDAC1相互作用抑制组蛋白的乙酰化,从而减少Caspase-8的表达,促进肺癌细胞对TRAIL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GALNT5 uaRNA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乙酰化组蛋白h3 CASPASE-8
下载PDF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s induced by trichostatin A 被引量:6
9
作者 Xiao-Ming Zou Yun-Long Li +4 位作者 Hao Wang Wu Cui Xiao-Lin Li Song-Bin Fu Hong-Chi Ji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0期4810-4815,共6页
AIM: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richostatin A (TSA) on apoptosis and acetylated histone H3 levels in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s BGC-823 and SGC-7901. METHODS: The effect of TSA on growth inhibition and apoptosis was exa... AIM: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richostatin A (TSA) on apoptosis and acetylated histone H3 levels in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s BGC-823 and SGC-7901. METHODS: The effect of TSA on growth inhibition and apoptosis was examined by MTT,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PI single-labeled flow cytometry. The acetylated histone H3 level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 TSA induced apoptosis in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s BGC-823 and SGC-7901 was in a dose 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Apoptotic cells vari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SA treated groups (37.5 ng/mL 72 h for BGC-823 cell line and 75 ng/mL 72 h for SGC-7901 cell line) and control group (0.85 ± 0.14 vs 1.14 ± 0.07, P = 0.02; 0.94 ± 0.07 vs 1.15 ± 0.06, P = 0.02). Morphologic changes of apoptosis, including nuclear chromatin condensation and fluorescence strength, were observed under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TSA treatment in BGC-823 and SGC-7901 cell lines obviously induced cell apoptosis, which was demonstrated by the increased percentage of sub-G1 phase cells, the reduction of G1-phase cells and the increase of apoptosis rates in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The result of Western blot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acetylated histone H3 increased in BGC-823 and SGC-7901 TSA treatment groups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SA can induce cell apoptosis in BGC-823 and SGC-7901 cell lines. The expression of acetylated histone H3 might be correlated with apopt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乙酰化组蛋白h3 BGC-823 SGC-7901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50%总体表面积烫伤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锐 王晓娜 +4 位作者 王树明 李宗瑜 赵增凯 胡森 盛志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 ulinastatin, UTI)对50%总体表面积烫伤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与保护性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烫伤组( n=20)和乌司他丁组( n=20),两组动物均造成5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烫伤后...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 ulinastatin, UTI)对50%总体表面积烫伤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与保护性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烫伤组( n=20)和乌司他丁组( n=20),两组动物均造成5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烫伤后即刻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乌司他丁40000 U/kg。于烫伤后6 h和24 h取大鼠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活性,采用干/湿质量法测定心肌组织含水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含量,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细胞中乙酰化组蛋白H3赖氨酸9(Ac-H3K9)表达。结果烫伤后6 h乌司他丁组CK-MB和心肌组织含水量分别为[(1638.3&#177;339.2)U/L和(68.14&#177;1.93)%],显著低于烫伤组[(2271.8&#177;350.9)U/L和(83.02&#177;2.12)%](P<0.05);伤后24 h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6 h乌司他丁组心肌HSP70和Ac-H3K9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烫伤组(P<0.05或P<0.01)。伤后24 h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减轻致死性烫伤大鼠早期的心肌损害,减轻组织水肿,其机制可能与乌司他丁能增加大鼠心肌保护性蛋白表达,提高对烧伤的耐受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UTI) 烫伤 热休克蛋白70(hSP70) 乙酰化组蛋白h3赖氨酸9(Ac-h3K9)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致死性烫伤大鼠心肌Ac-H3K9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11
作者 刘锐 王树明 +4 位作者 胡森 曹卫红 李宗瑜 赵增凯 盛志勇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14期94-96,共3页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致死性烫伤大鼠心肌乙酰化组蛋白H3赖氨酸9(Ac-H3K9)表达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烫伤组和乌司他丁组(n=40),采用80℃水浴浸泡背部15 s、双下肢15 s、腹部8 s,两组动物均造成50%总...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致死性烫伤大鼠心肌乙酰化组蛋白H3赖氨酸9(Ac-H3K9)表达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烫伤组和乌司他丁组(n=40),采用80℃水浴浸泡背部15 s、双下肢15 s、腹部8 s,两组动物均造成5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大鼠模型。烫伤后即刻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乌司他丁40 000 U/kg。各组分别于烫伤后4 h取大鼠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然后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细胞中Ac-H3K9的表达。结果与单纯烫伤组伤后4 h CK-MB[(1 571.8±251.4)U/L]相比,烫伤后4 h乌司他丁组为(938.3±140.7)U/L,显著降低(P<0.05);伤后4 h乌司他丁组Ac-H3K9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烫伤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对致死性烫伤大鼠早期的心肌损害早期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乌司他丁能增加心肌保护性蛋白Ac-H3K9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休克 乌司他丁 乙酰化组蛋白h3赖氨酸9
原文传递
《ANP32A regulates histone H3 acetylation and promotes leukemogenesis》解读
12
作者 杨雪静 王前飞 黄赞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44-347,共4页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8年《Leukemia》杂志上,文章题录为:Yang X,Lu B,Sun X,et al.ANP32Aregulates histone H3acetylation and promotes leukemogenesis[J].Leukemia,2018,32:1587-1597。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ANP32A能够促进AML发生;ANP32...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8年《Leukemia》杂志上,文章题录为:Yang X,Lu B,Sun X,et al.ANP32Aregulates histone H3acetylation and promotes leukemogenesis[J].Leukemia,2018,32:1587-1597。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ANP32A能够促进AML发生;ANP32A通过调控组蛋白H3乙酰化修饰影响脂质代谢等下游关键通路;靶向ANP32A及其下游通路有望成为白血病治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P32A 组蛋白h3乙酰化修饰 白血病
原文传递
曲古菌素A在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云龙 邹小明 +4 位作者 郭宝良 李晓林 闫朝岐 尤立光 傅松滨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目的研究曲古菌素A(TSA)在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中的作用。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TSA对SGC-7901的细胞毒性,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核DNA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Western印迹检测组蛋白H3的乙酰化状态。结果SGC-790... 目的研究曲古菌素A(TSA)在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中的作用。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TSA对SGC-7901的细胞毒性,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核DNA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Western印迹检测组蛋白H3的乙酰化状态。结果SGC-7901细胞生长曲线表明,TSA浓度增高,细胞生长率下降。细胞凋亡率在75ng/mlTSA作用72h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细胞DNA变化主要表现为核染色质固缩及断裂,荧光染色增强。流式细胞仪分析出现明显的亚G1期峰,G1期细胞减少,细胞凋亡率达29.54%。TSA作用后,乙酰化的组蛋白如明显增多。结论TSA可以诱导SGC-7901细胞发生凋亡,组蛋白H3的乙酰化状态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曲古菌素A 细胞凋亡 乙酰化组蛋白h3 细胞系SGC-7901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对烫伤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锐 王树明 +4 位作者 曹卫红 李宗瑜 赵增凯 盛志勇 胡森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2952-2954,共3页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烫伤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和乌司他丁组各20只,均造成5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烫伤后即刻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乌司他丁4万U/kg.于烫伤后6h和24...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烫伤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和乌司他丁组各20只,均造成5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烫伤后即刻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乌司他丁4万U/kg.于烫伤后6h和24h断脑取材,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含量,Western印迹法测定脑组织中乙酰化组蛋白H3赖氨酸9(Ac-H3K9)表达,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率.结果 伤后6h乌司他丁组脑组织匀浆中NSE含量和脑组织含水率均显著低于单纯烫伤组[(146&#177;11)比(156&#177;13) pg/ml和(77.3&#177;1.9)%比(79.0 &#177;2.2)%],HSP70含量和Ac-H3K9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单纯烫伤组[(99士19)比(92&#177;13) pg/ml和(1.26&#177;0.37)比(0.57&#177;0.23)](均P<0.05).伤后24 h乌司他丁组NSE含量显著低于单纯烫伤组[(141&#177;14)比(159&#177;10) pg/ml,P<0.05],而含水率、HSP70含量、Ac-H3K9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5.9&#177;1.2)%比(76.5&#177;1.4)%、(118&#177;17)比(102&#177;16) pg/ml、(2.31&#177;0.27)比(1.87&#177;0.31),均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减轻致死性烫伤大鼠早期的脑组织损害,可能与其能增加脑组织保护性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烫伤 热休克蛋白70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乙酰化组蛋白h3 赖氨酸9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对中度烧冲复合伤大鼠肺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锐 王树明 +4 位作者 李宗瑜 张慧萍 曹卫红 胡森 盛志勇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2期101-106,共6页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中度烧冲复合伤大鼠肺组织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伤+0.9%氯化钠溶液组(简称SS组,n=20)、假伤+乌司他丁组(简称SU组,n=20)、烧冲复合伤+0.9%氯化钠溶液组(简称BBS组,n=40...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中度烧冲复合伤大鼠肺组织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2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伤+0.9%氯化钠溶液组(简称SS组,n=20)、假伤+乌司他丁组(简称SU组,n=20)、烧冲复合伤+0.9%氯化钠溶液组(简称BBS组,n=40)和烧冲复合伤+乌司他丁组(简称BBU组,n=40)。BBS组和BBU组均制成25%TBSA深Ⅱ度烧伤+中度冲击伤的中度烧冲复合伤模型,SS组与SU组大鼠麻醉后,除不致伤外其他干预方法同烧冲复合伤模型制作。伤后即刻,大鼠尾静脉分别对应给予注射0.9%氯化钠溶液和乌司他丁4万U/kg。各组大鼠分别于伤后6、24 h以腹主动脉抽血法处死(BBS、BBU组每时刻点各随机选取20只)后取肺组织观察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肺损伤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含量,Western Blot试验测定肺组织中乙酰化组蛋白H3赖氨酸9(Ac-H3K9)相对表达量,干湿重法测定肺组织含水率。结果伤后6 h,BBS组、BBU组大鼠肺损伤评分分别为(5.82±0.37)、(4.20±0.32)分,肺组织保护性蛋白HSP70含量分别为(205.0±2.3)、(220.0±2.4)pg/m L,Ac-H3K9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8±0.13、1.45±0.12,肺组织含水率分别为(85.30±2.13)%、(82.70±1.57)%;伤后24 h,BBS组、BBU组大鼠肺损伤评分分别为(8.25±0.42)、(6.11±0.31)分,HSP70含量分别为(221.0±2.4)、(226.0±2.7)pg/m L,Ac-H3K9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9±0.17、1.78±0.15,肺组织含水率分别为(82.80±1.57)%、(80.20±0.32)%。伤后6、24 h,BBS组与BBU组肺损伤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32、6.791,P=0.026、0.016),肺组织含水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23、5.894,P=0.034、0.019),伤后6 h,两组HSP70、Ac-H3K9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95、3.165,P=0.031、0.028),伤后24 h,两组HSP70、Ac-H3K9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143、3.154,P值均大于0.05)。伤后6、24 h,同一观测时间点BBS组与BBU组肺损伤评分、HSP70、Ac-H3K9表达水平、肺组织含水率分别与SS组、SU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减轻大鼠烧冲复合伤早期肺组织水肿和病理损害,其机制可能与乌司他丁能增加肺组织保护性蛋白的表达、提高大鼠对损伤的耐受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肺损伤 hSP70热休克蛋白 乙酰化组蛋白h3赖氨酸 乌司他丁 烧冲复合伤
原文传递
丙戊酸对氯化锂-毛果芸香碱致癫癎大鼠海马神经元存活的影响
16
作者 崔晓普 蒋莉 张晓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21-923,共3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对氯化锂-毛果芸香碱致癫癎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出生35 d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癫癎模型组和VPA干预组,制作氯化锂-毛果芸香碱癫癎发作模型,VPA经口灌胃给药,每次350 mg.kg-1。VPA连续给药5 d后处...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对氯化锂-毛果芸香碱致癫癎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出生35 d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癫癎模型组和VPA干预组,制作氯化锂-毛果芸香碱癫癎发作模型,VPA经口灌胃给药,每次350 mg.kg-1。VPA连续给药5 d后处死动物,取大鼠脑组织尼氏染色检测存活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和乙酰化H3组蛋白表达。结果 1.空白对照组海马形态学结构正常,细胞完整,神经元多呈三角形,核较大,胞质里可见深染尼氏小体;癫癎模型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可见神经元缺失、变性、坏死;尼氏小体数量较少,甚至出现尼氏小体溶解、消失;VPA干预组神经元坏死较少,改变较轻。2.癫癎模型组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数目显著少于空白对照组和VPA干预组;VPA干预组存活神经元数目较癫癎模型组增加(P<0.01),但仍少于空白对照组(P<0.01);癫癎模型组海马CA3区存活神经元数目显著少于空白对照组和VPA干预组(Pa<0.01);VPA干预组存活神经元数目较癫癎模型组增加(P<0.01),但仍少于空白对照组(P<0.01)。3.癫癎模型组和VPA干预组海马CA1、CA3区BDNF蛋白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高(P<0.05,0.01),但VPA干预组的表达高于癫癎模型组(P<0.05,0.01)。4.VPA干预组CA1、CA3区乙酰化H3组蛋白表达较癫癎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a<0.01),癫癎模型组乙酰化H3组蛋白表达亦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VPA对氯化锂-毛果芸香碱致癫癎大鼠海马CA1、CA3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海马CA1、CA3区乙酰化H3组蛋白表达增加,进而调控BDNF的表达增加,可能是VPA对癫癎后大鼠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癫癎模型 神经元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乙酰化h3组蛋白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