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和去乙酰化酶SIRT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
1
作者 段彦林 金柔 +3 位作者 梅思思 田世维 黄玉鑫 徐澍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21-227,共7页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P300)和去乙酰化酶SIRT2(SIRT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38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为病例组,36例癌旁组织为对照组,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P300)和去乙酰化酶SIRT2(SIRT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38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为病例组,36例癌旁组织为对照组,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两组中P300和SIRT2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比较其表达差异;分析病例组中P300和SIRT2蛋白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法分析乳腺癌患者中P300和SIRT2蛋白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和Log rank test统计学方法分析P300和SIRT2蛋白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P300蛋白低表达率高于对照组、SIRT2蛋白低表达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P300蛋白在肿瘤最大径>5 cm的低表达率高于≤5 cm、在TNM分期Ⅲ~Ⅳ期的低表达率高于Ⅰ~Ⅱ期、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低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在Ki67高表达的低表达率高于Ki67低表达、在LuminalB型中的低表达率高于三阴性乳腺癌(TN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T2蛋白在组织学分级3级中的低表达率低于1~2级、在肿瘤最大径>5 cm的低表达率高于≤5 cm、在Ki67高表达的低表达率低于Ki67低表达、在LuminalA型和LuminalB型中的低表达率低于HER2阳性型和TN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00和SIRT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1.77,P<0.001);P300蛋白低表达比高表达总体无病生存率低(P=0.046)。结论 P300和SIRT2蛋白可能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相关,P300蛋白低表达可能提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免疫组化 p300蛋白 SIRT2蛋白 病理特征 蛋白乙酰化
下载PDF
乙酰化转移酶P300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研究
2
作者 林维佳 郑琳 汤黎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241-1242,共2页
目的探讨乙酰化转移酶P300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2010年收治的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纳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另将18例不伴有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的乳腺纤维腺... 目的探讨乙酰化转移酶P300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2010年收治的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纳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另将18例不伴有乳腺导管增生性病变的乳腺纤维腺病患者纳入乳腺纤维腺病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两组患者乳腺组织切片中P30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纤维腺病组患者中,P300蛋白高水平表达12例,低水平表达6例,高水平表达率为66.7%(12/18);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患者中,P300蛋白高水平表达31例,低水平表达49例,高水平表达率为38.8%(31/80)。两组患者P300蛋白高水平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不同的患者的P300蛋白表达水平存在差异(P<0.05);年龄、月经情况、病理分级、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不同的患者的P300蛋白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31例P300蛋白高水平表达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复发转移3例(9.7%);49例P300蛋白低水平表达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复发转移21例(42.9%)。P300蛋白低水平表达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P300蛋白高水平表达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300蛋白低水平表达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直径更大,肿瘤更易复发和转移,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300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有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化转移酶p300蛋白 乳腺纤维腺病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下载PDF
乳腺癌中乙酰化转移酶P300和H3K56乙酰化蛋白表达与新辅助化疗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宇石 石玉 +5 位作者 郑美娟 冉立 毛大华 陈腾祥 钟愉 徐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47-751,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乙酰化转移酶P300和H3K56乙酰化(H3K56ac)蛋白表达与新辅助化疗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57例乳腺癌组织化疗前、后及30例乳腺纤维腺病组织中P300和H3K56ac的表达。结果乳腺纤维腺病中P...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乙酰化转移酶P300和H3K56乙酰化(H3K56ac)蛋白表达与新辅助化疗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57例乳腺癌组织化疗前、后及30例乳腺纤维腺病组织中P300和H3K56ac的表达。结果乳腺纤维腺病中P300和H3K56ac高表达率均高于化疗前乳腺癌组织(P<0.05)。化疗前P300表达与分子分型和肿瘤大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HER-2阳性乳腺癌中P300高表达率较高(P<0.05),P300低表达时肿瘤直径较大(P<0.05)。化疗前P300表达与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300低表达提示预后较差(P<0.05)。化疗前后H3K56ac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显著性(P>0.05);化疗后H3K56ac和P300高表达率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前后两者蛋白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化疗前P300低表达时乳腺癌预后较差,可作为评估预后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乙酰化转移p300 乙酰化H3K56蛋白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P300低表达食管癌细胞株TE-1的Survivivn蛋白乙酰化、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变化及其机制
4
作者 郑竞雄 孙光蕊 +4 位作者 黄景涛 韩晓丽 赵松 杨悦 梁宗英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3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乙酰基转移酶P300低表达食管癌细胞株TE-1细胞中的Survivivn蛋白乙酰化、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TE-1细胞分为si-P300组、si-P300-NC组、NC组。si-P300组采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乙酰基转移酶P300下... 目的观察乙酰基转移酶P300低表达食管癌细胞株TE-1细胞中的Survivivn蛋白乙酰化、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TE-1细胞分为si-P300组、si-P300-NC组、NC组。si-P300组采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乙酰基转移酶P300下调质粒,si-P300-NC组采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阴性对照质粒,NC组不转染质粒,转染后继续孵育48 h进行后续实验。取各组细胞,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检测Survivin蛋白乙酰化水平。取各组细胞,继续培养12、24、36、48 h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以OD值表示)。取各组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迁移能力(以细胞迁移距离表示),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侵袭能力(以穿膜细胞数表示),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VEGF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KT1、MDM2、Bcl-2、Caspase3。结果si-P300组细胞Survivin蛋白乙酰化水平均低于si-P300-NC组、NC组(P均<0.05)。si-P300组细胞培养12、24、36、48 h时的OD值均低于si-P300-NC组、NC组(P均<0.05)。si-P300组细胞迁移距离和穿膜细胞数均低于si-P300-NC组、NC组(P均<0.05)。si-P300组细胞AKT1、MDM2、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si-P300-NC组、NC组(P均<0.05),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si-P300-NC组、NC组(P均<0.05)。结论转染P300下调质粒抑制P300表达后,TE-1细胞乙酰化水平下降,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降低,其机制可能与调控VEGF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化 乙酰基转移 p300 SURVIVIN蛋白 食管癌 VEGF信号通路
下载PDF
小鼠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组蛋白乙酰化酶亚型p300调控心脏特异转录因子的动态表达 被引量:8
5
作者 杨雪芳 田杰 +4 位作者 陈国珍 孙慧超 钟立霖 吴晓云 朱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61-965,共5页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GATA4、Nkx2.5、MEF2C、Tbx5基因的动态表达和这些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组蛋白H3乙酰化修饰状态的变化,以及组蛋白乙酰化酶亚型p300对这些基因启动子的直接调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先天性心脏疾病的发生机制...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GATA4、Nkx2.5、MEF2C、Tbx5基因的动态表达和这些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组蛋白H3乙酰化修饰状态的变化,以及组蛋白乙酰化酶亚型p300对这些基因启动子的直接调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先天性心脏疾病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胎龄(Embryoday,E)10.5d和16.5d小鼠正常胚胎心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的方法观察上述基因mRNA的动态表达;采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用ChIP级抗乙酰化H3和抗p300抗体免疫沉淀与其所结合的DNA,采用RealTimePCR扩增抗体所富集的上述基因启动子的DNA量,观察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乙酰化组蛋白及组蛋白乙酰化酶亚型p300是否参与调控上述四种心脏特异转录因子的表达。结果:①胎龄E10.5d和E16.5d小鼠胚胎心脏的GATA4、Nkx2.5、MEF2C、Tbx5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都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GATA4和MEF2C mRNA相对β-actin的表达水平,E10.5明显低于E16.5,而Nkx2.5和Tbx5mRNA相对表达水平,E10.5明显高于E16.5;并且ChIP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启动子的乙酰化水平也随着时间而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E10.5和E16.5胚胎小鼠心脏中,p300抗体均能免疫沉淀GATA4、Nkx2.5、MEF2C、Tbx5基因启动子,其沉淀的基因量在这两个小鼠心脏发育的关键时间点有所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鼠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心脏发育相关基因GATA4、Nkx2.5、MEF2C、Tbx5呈现动态表达,提示这些基因在心脏发育不同阶段具有重要作用。ChIP结果提示p300介导的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可能为调节这些基因动态表达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00 蛋白乙酰化 转录因子 心脏发育 染色质免疫沉淀
下载PDF
酵母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GCN5和去乙酰化酶RPD3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婷 陆军 +3 位作者 孙晖 董梅 韩松岩 黄百渠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7-572,共6页
以酵母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分别扩增出在5′端带有6xHis标签的gcn5和rpd3基因,将其克隆到pBV220质粒中,分别构建成表达质粒pBVgcn5和pBVrpd3,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并进行诱导表达。SDS PAGE显示,含重组质粒的菌株经热... 以酵母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分别扩增出在5′端带有6xHis标签的gcn5和rpd3基因,将其克隆到pBV220质粒中,分别构建成表达质粒pBVgcn5和pBVrpd3,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并进行诱导表达。SDS PAGE显示,含重组质粒的菌株经热诱导后分别过量表达出约50kDa的蛋白。利用6xHis亲和层析纯化了这两种重组酶。对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GCN5进行体外活性检测,证实其具有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活性。本工作为通过体外实验研究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修饰与基因转录调控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乙酰基转移 蛋白乙酰化 GCN5 RpD3 基因克隆 大肠杆菌 表达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和微小RNA-139-5p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扬 刘娟 +1 位作者 潘晶 汤双榕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67-272,共6页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DCG)联合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微小RNA-139-5p(miR-139-5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02例,根据出院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DCG)联合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微小RNA-139-5p(miR-139-5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102例,根据出院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分为良好组66例和不良组36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所有研究对象行DCG检查;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HDAC4水平,qRT-PCR法检测血清miR-139-5p表达。ROC曲线预测血清HDAC4、miR-139-5p及DCG联合血清HDAC4、miR-139-5p对AMI诊断及预后的价值;四表格法分析DCG对AMI诊断及预后的价值。结果AMI患者血清HDAC4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miR-139-5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良好组患者血清HDAC4水平高于不良组患者,miR-139-5p水平低于不良组患者(P<0.05)。HDAC4诊断AMI的AUC为0.789,敏感度为63.73%,特异度为82.86%;miR-139-5p诊断AMI的AUC为0.791,敏感度为73.53%,特异度为81.43%;DCG诊断AMI的AUC为0.782,敏感度为73.53%,特异度为82.86%。DCG联合血清HDAC4、miR-139-5p水平诊断AMI的AUC为0.916,显著高于单项检测(Z_(HDAC4-联合)=3.735,P<0.001,ZmiR-139-5p-联合=3.467,P<0.001;ZDCG-联合=4.444,P<0.001)。HDAC4诊断AMI患者预后的AUC为0.898,敏感度为80.56%,特异度为86.36%;miR-139-5p诊断AMI患者预后的AUC为0.857,敏感度为77.78%,特异度为80.30%;DCG诊断AMI患者预后的AUC为0.790,敏感度为77.78%,特异度为80.30%;DCG联合血清HDAC4、miR-139-5p水平诊断AMI患者预后的AUC为0.931,显著高于单项检测(Z_(HDAC4-联合)=2.005,P=0.045,ZmiR-139-5p-联合=2.707,P=0.007;ZDCG-联合=3.969,P<0.001)。结论DCG联合血清HDAC4、miR-139-5p水平在AMI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蛋白乙酰化4 微小RNA-139-5p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下载PDF
乙酰基转移酶TIP60蛋白乙酰化位点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易婧杰 罗建沅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0-404,共5页
乙酰基转移酶TIP60(tat-interaction protein,60ku)介导众多蛋白的乙酰化修饰,如核心组蛋白、p53、ATM、H2AX、RB和E2F1等,参与调控细胞凋亡、周期阻滞、DNA损伤修复和细胞衰老等多种重要细胞生理活动,并且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与另外2... 乙酰基转移酶TIP60(tat-interaction protein,60ku)介导众多蛋白的乙酰化修饰,如核心组蛋白、p53、ATM、H2AX、RB和E2F1等,参与调控细胞凋亡、周期阻滞、DNA损伤修复和细胞衰老等多种重要细胞生理活动,并且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与另外2种乙酰基转移酶p300和PCAF相似,TIP60也可以介导自乙酰化.目前,TIP60自乙酰化修饰的精确位点和细胞功能并不清楚,因此在体外条件下,对TIP60蛋白的乙酰化位点进行了初步定位.构建了4种GST-TIP60原核表达质粒,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型菌株BL21系统,诱导表达并纯化含有TIP60全长和不同片段的GST融合蛋白,通过体外乙酰化实验证实TIP60蛋白的乙酰化位点集中在N端,而不是含有保守的MYST结构域的中间段.这些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TIP60自乙酰化调控方式及其对TIP60蛋白细胞功能的影响提供了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基转移TIp60 乙酰化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picidine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马晓黎 吴鹏 +3 位作者 王蓓蓓 卢运萍 周剑锋 马丁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09-812,816,共5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picidine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picidine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正常呼吸道上皮细胞REC;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存活率;用流式细胞术(FCM)定量检测细胞凋亡及细...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picidine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picidine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正常呼吸道上皮细胞REC;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存活率;用流式细胞术(FCM)定量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析Apicidine作用后宫颈癌细胞中p21WAF1和p53表达的变化。结果:Apicidine纳摩尔级浓度即能有效地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对正常细胞无明显抑制效应。FCM结果表明,Apicidine能显著诱导宫颈癌细胞发生凋亡,对正常细胞无明显促凋亡作用;加入2μmol/L Apicidine作用24h和48h后宫颈癌细胞HeLa凋亡率分别为(10.11±0.63)%和(23.28±0.34)%,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呼吸道上皮细胞REC凋亡率分别为(5.81±0.92)%和(6.8±0.55)%,差异无显著性(P>0.05);FCM结果亦表明,Apicidine主要引起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1μmol/L Apicidine处理24h后HeLa细胞G0/G1期细胞显著增多,由(46.8±3.2)%增至(69.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pici-dine能显著诱导p21WAF1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对p53表达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都呈现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结论:Apicidine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人宫颈癌细胞生长,对人正常细胞无明显影响,其抗肿瘤生长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上调p21WAF1蛋白水平和引起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蛋白乙酰化抑制剂 Apicidine p21^WAF1 HELA细胞
下载PDF
去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转移酶抑制剂对K562细胞增殖和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卢学春 楼方定 +4 位作者 徐周敏 李明 赵瑜 李红华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4-47,共4页
为观察去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对白血病细胞系K5 6 2增殖及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本研究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K5 6 2细胞系与 5 杂氮脱氧胞嘧啶 (DAC)和组蛋白去乙酰化转移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 (trichostatin ,TSA)共同培养 ,观察细... 为观察去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对白血病细胞系K5 6 2增殖及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本研究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K5 6 2细胞系与 5 杂氮脱氧胞嘧啶 (DAC)和组蛋白去乙酰化转移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 (trichostatin ,TSA)共同培养 ,观察细胞生长指数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 ;利用Atlas774 2 1基因芯片筛查给药前后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 ,DAC和TSA的联合应用能够抑制K5 6 2细胞的增殖 ,使大多数细胞阻滞在G0 期 ,并促进多个基因的表达上调及少数基因表达下调。结论 :去甲基化药物及组蛋白去乙酰化转移酶抑制剂联合应用具有抗白血病作用 ,与基因芯片联合应用可以用来筛查白血病抑癌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基化 蛋白乙酰化转移 白血病 5-杂氮脱氧胞嘧啶 曲古抑菌素 基因芯片
下载PDF
微小RNA-513c-5p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靶向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调节宫颈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丽娜 刘永娟 +4 位作者 张莹 刘荣霞 梁珊 宋春红 崔娜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513c-5p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靶向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调节宫颈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临床收集宫颈癌患者86例,通过Real-time PCR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513c-5p水平,分析其与宫颈癌病理特征的关...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513c-5p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靶向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调节宫颈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临床收集宫颈癌患者86例,通过Real-time PCR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513c-5p水平,分析其与宫颈癌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验证miR-513c-5p靶向HDAC1。将宫颈癌HeLa细胞系分为4组:对照组、类似物(mimic)组、mimic+HDAC1组和HDAC1组。通过质粒转染技术过表达miR-513c-5p和(或)HDAC1。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用于检测RNA或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通过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的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宫颈癌组织中miR-513c-5p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低水平的miR-513c-5p与更高的局部侵袭、淋巴转移和远端转移有关(P<0.05)。miR-513-5p靶向抑制HDAC1表达。过表达miR-513c-5p显著抑制宫颈癌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P<0.05)。过表达HDAC1促进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P<0.05),并且可以逆转miR-513c-5p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低水平的miR-513c-5p可能与宫颈癌转移有关,并且miR-513c-5p可通过靶向抑制HDAC1蛋白的表达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微小RNA-513c-5p 蛋白乙酰化1 迁移 侵袭 双荧光素报告 实时定量聚合链反应 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去乙酰化酶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吕琳 吴少瑜 饶进军 《现代医院》 2008年第4期1-6,共6页
关键词 蛋白乙酰转移 乙酰化 核小体 分子构成 DNA 细胞核 染色体 染色质
下载PDF
组蛋白乙酰转移酶Tip60降表达的肺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变化及其机制
13
作者 彭禹桥 孙光蕊 +3 位作者 赵宝山 黄景涛 杨悦 梁宗英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9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组蛋白乙酰转移酶Tip60降表达的肺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肺腺癌细胞系A549分为Tip60降表达组、降表达阴性对照组及对照组,Tip60降表达组、降表达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Tip60干扰siRNA及阴性对照siRNA,对照组... 目的观察组蛋白乙酰转移酶Tip60降表达的肺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肺腺癌细胞系A549分为Tip60降表达组、降表达阴性对照组及对照组,Tip60降表达组、降表达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Tip60干扰siRNA及阴性对照siRNA,对照组不进行转染。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SETDB1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SETDB1 mRNA。采用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划痕修复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使用Cistrome DB数据库的UCSC Browser功能搜索发现肺腺癌细胞A549中SETDB1启动子区H3组蛋白第9位赖氨酸(H3K9)和第27位赖氨酸(H3K27)残基存在明显富集峰,采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检测细胞SETDB1基因启动子区H3组蛋白H3K9、H3K27的乙酰化水平。结果Tip60降表达组SETDB1蛋白及mRNA表达均小于对照组、降表达阴性对照组(P均<0.05)。培养24、48、72 h时,Tip60降表达组细胞增殖能力均小于对照组、降表达阴性对照组;Tip60降表达组侵袭细胞数少于对照组、降表达阴性对照组;培养24、48 h时Tip60降表达组划痕愈合率均小于对照组、降表达阴性对照组(P均<0.05)。Tip60降表达组SETDB1启动子区组蛋白H3K9及H3K27乙酰化水平均小于对照组、降表达阴性对照组(P均<0.05)。结论Tip60降表达可抑制肺腺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ETDB1启动子区H3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乙酰转移 Tip60 肺腺癌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SETDB1 乙酰化修饰
下载PDF
DNA甲基转移酶1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的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水英 胡燕军 +1 位作者 周彩云 黄荷凤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两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18例,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对照子宫内膜20例,应用免...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两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18例,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对照子宫内膜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DNMT1的分布,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内膜组织中DNMT1和HDAC1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提示,DNMT1主要分布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胞核;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中DNMT1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P<0.01)。免疫印迹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DNMT1和HDAC1蛋白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DNMT1和HDAC1在EMs患者的高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DNA甲基转移1 蛋白乙酰化1 免疫印迹法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姜黄素对胃癌细胞P300、P53、c-myc及乙酰化组蛋白H3和H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光胜 石巍 +2 位作者 廖爱军 曾斌 曹文涛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目的了解姜黄素对胃癌细胞P300、P53、c-myc以及乙酰化组蛋白H3和H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胃癌的分子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作用人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作用24、48 h后,Rt-PCR法检测P300、P53c、-myc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 目的了解姜黄素对胃癌细胞P300、P53、c-myc以及乙酰化组蛋白H3和H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胃癌的分子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作用人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作用24、48 h后,Rt-PCR法检测P300、P53c、-myc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乙酰化组蛋白H3、H4、P300、P53、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在胃癌细胞SGC-7901中P300和c-myc的表达随姜黄素浓度的改变而改变,在20μmol/L 24 h时抑制作用较为明显,且两者具有相关性(r=0.976),而野生型p53则没有明显变化;姜黄素对乙酰化的组蛋白H3、H4都有抑制作用。也以20μmol/L 24 h的作用最强。结论姜黄素能抑制P300表达,进而抑制组蛋白H3和H4的乙酰化以及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但不影响抑癌基因P53的表达。提示姜黄素抑制组蛋白乙酰化酶P300可能是其抗癌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蛋白乙酰化p300 C-MYC p53
下载PDF
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DWP0016诱导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周期阻滞及凋亡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金惠 刘力锋 +2 位作者 梁雷 邓卫平 刘建文 《神经药理学报》 2011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观察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抑制剂DWP0016对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株的作用,探讨诱导U251细胞周期阻滞及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DWP0016对U251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观... 目的:观察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抑制剂DWP0016对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株的作用,探讨诱导U251细胞周期阻滞及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DWP0016对U251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DWP0016对U251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凋亡诱导作用;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抑癌因子P21,P53的mRNA水平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Ac-H3,P21,P53,Pi3K,p-Pi3K,Akt,p-Akt的蛋白表达并进行光密度定量。结果:DWP0016抑制U251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0.531μmol.L-1)明显低于阳性对照奥沙利铂(IC50=4.792μmol.L-1),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显著上升;DWP0016作用后,U251细胞中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产生凋亡,P21,P53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明显上升,Pi3K/Akt通路中的Pi3K,Akt的磷酸化水平下降。结论:DWP0016能明显抑制U25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产生,其机制与促进抑癌因子P21,P53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抑制细胞中Pi3K/Akt生长信号通路有关,具有良好的抗神经胶质瘤潜力和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乙酰化抑制剂 神经胶质瘤 p21 p53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7
作者 刘韵 冯丹 +6 位作者 刘纷纷 左方娅 郭修红 刘钰淇 陈兰兰 王玉洁 田锦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43-51,共9页
目的旨在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通过类甲基化转移酶3(METTL3)/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OCS3)轴调控帕金森病(PD)中神经元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SH-SY5Y细胞分组:Control组、MPP^(+)组、MPP^(+)+HDAC2抑制剂组、MPP^(+)+HDAC2抑制... 目的旨在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通过类甲基化转移酶3(METTL3)/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OCS3)轴调控帕金森病(PD)中神经元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SH-SY5Y细胞分组:Control组、MPP^(+)组、MPP^(+)+HDAC2抑制剂组、MPP^(+)+HDAC2抑制剂+sh-NC组、MPP^(+)+HDAC2抑制剂+sh-METTL3组。观察各组细胞在细胞死亡、细胞活性、HDAC2、METTL3、SOCS3、组蛋白H3赖氨酸18乳酸化(H3K18la)方面的差异。比较oe-NC组及oe-METTL两组SOCS3的m6A修饰水平、METTL3在SOCS3上的富集程度、METTL3表达、SOCS3表达、SOCS3 mRNA稳定性。结果MPP^(+)组与Control组相比,HDAC2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细胞死亡率升高(P<0.05),细胞活性及H3K18la在METTL3上的富集程度降低(P<0.05),METTL3、H3K18la、SOCS3均下调(P<0.05)。MPP^(+)+HDAC2抑制剂组与MPP^(+)组相比,细胞死亡率降低(P<0.05),细胞活性及H3K18la在METTL3上的富集程度升高(P<0.05),METTL3、H3K18la、SOCS3上调(P<0.05)。MPP^(+)+HDAC2抑制剂+sh-NC组与MPP^(+)+HDAC2抑制剂组在细胞死亡率、细胞活性、METTL3表达、SOCS3表达上无差异(P>0.05)。MPP^(+)+HDAC2抑制剂+sh-METTL3组与MPP^(+)+HDAC2抑制剂+sh-NC组相比,细胞死亡率升高(P<0.05),细胞活性降低(P<0.05),METTL3及SOCS3表达下调(P<0.05)。Oe-METTL3与oe-NC组比较,SOCS3的m6A修饰水平及METTL3在SOCS3上的富集程度升高(P<0.05),METTL3及SOCS3升高(P<0.05),SOCS3 mRNA稳定性升高(P<0.05)。结论在PD中HDAC2通过诱导METTL3组蛋白去乳酸化抑制METTL3表达,这一机制引起SOCS3的m6A修饰水平降低,并导致SOCS3表达下调,进而促进PD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蛋白乙酰化2 类甲基化转移3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
下载PDF
MIR-138-5p通过靶向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调节心脏肥大 被引量:1
18
作者 侯维纳 吕爱婷 +1 位作者 孙琪青 冯迎军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目的:探究MIR-138-5p对心脏肥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首先构建体外心脏肥大的模型,HE染色、α-肌动蛋白染色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模型大鼠心脏的横断面积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处理的心肌细胞(H9c2)的表面积和心肌细胞中MIR-138-5p m... 目的:探究MIR-138-5p对心脏肥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首先构建体外心脏肥大的模型,HE染色、α-肌动蛋白染色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模型大鼠心脏的横断面积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处理的心肌细胞(H9c2)的表面积和心肌细胞中MIR-138-5p mRNA表达情况;MIR-138-5p-mimic转染AngⅡ处理过的H9c2细胞,α-肌动蛋白染色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心肌细胞的表面积和心肌肥大标志物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TargetScan在线软件筛选miR-138-5p的潜在靶基因,并进一步验证。MIR-138-5p-mimic、pcDNA-HDAC4共转染AngⅡ处理过的H9c2细胞,α-肌动蛋白染色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心肌细胞的表面积和心肌肥大标志物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相对于Sham组,模型大鼠的心脏体积及心脏横截面均明显增大,心肌细胞中的MIR-138-5p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F=21.578,P<0.001);相对于Con组,AngⅡ组心肌细胞的表面积明显增大,且MIR-138-5p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F=23.790,P<0.001)。相对于AngⅡ+miR-NC组,AngⅡ+miR-mimic组心肌细胞的表面积(F=8.325,P<0.01)、心肌肥大标志蛋白表达水平(F=9.532,P<0.01)和心肌细胞中HDAC4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F=25.530,P<0.001);相对于MIR-138-5p-mimic+pcDNA-Con组,MIR-138-5p-mimic+pcDNA-HDAC4组心肌细胞的表面积明显减小(F=10.134,P<0.01),心肌肥大标志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MIR-138-5p通过靶向组蛋白脱乙酰基酶-8(HDAC4)调节心脏肥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8-5p 靶向 蛋白乙酰化 心脏肥大
下载PDF
黄牛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1表达模式研究
19
作者 刘庆友 公方强 +2 位作者 蒋建荣 崔奎青 石德顺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2-16,共5页
为探讨卵母细胞成熟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1)的表达规律,研究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广西本地黄牛卵母细胞和附植前胚胎HAT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HAT1基因在黄牛生发泡期(GV)卵母细胞、第2次减数分裂中... 为探讨卵母细胞成熟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1)的表达规律,研究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广西本地黄牛卵母细胞和附植前胚胎HAT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HAT1基因在黄牛生发泡期(GV)卵母细胞、第2次减数分裂中期(MⅡ)卵母细胞、体外受精(IVF)胚胎2~4细胞、8~16细胞、桑葚胚和囊胚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56、0.08、0.55、0.43和0.31,在孤雌激活(PA)胚胎的2~4细胞、8~16细胞、桑葚胚和囊胚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5、0.55、0.48和0.46。HAT1在GV期相对表达量最高,在IVF胚胎中2~4细胞表达量最少(P<0.05)。由此可见,HAT1基因在黄牛卵母细胞成熟和早期胚胎阶段均有表达,GV期HAT1基因的表达最高,PA胚胎HAT1基因的表达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乙酰化转移 卵母细胞 早期胚胎 表达模式 黄牛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促神经干细胞分化中DNA甲基转移酶1和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
20
作者 宣爱国 龙大宏 +2 位作者 王智明 陈艳 张文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体外促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DNA甲基转移酶1和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变化。方法:0.5、1.0和4μmol/L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体外培养的鼠胚神经干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euN和DAPI,计算各组NeuN/DAPI的比值...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体外促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DNA甲基转移酶1和乙酰化组蛋白H3的表达变化。方法:0.5、1.0和4μmol/L全反式维甲酸诱导体外培养的鼠胚神经干细胞,免疫荧光检测NeuN和DAPI,计算各组NeuN/DAPI的比值,免疫印迹检测DNA甲基转移酶1以及乙酰化组蛋白H3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给药组NeuN/DAPI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药物浓度在1和4μmol/L时,DNA甲基转移酶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且有剂量依赖性;而在4μmol/L时,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增强。结论:全反式维甲酸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可能与DNA甲基转移酶1的表达抑制和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神经干细胞 DNA甲基转移1 乙酰化蛋白H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