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药日官孜玛通过NF-κB信号通路对小鼠乙醇性胃溃疡的胃保护作用
1
作者 完地高 安拉太 +2 位作者 黄先菊 郭肖 李啟恩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1期92-101,共10页
目的:通过灌胃无水乙醇建立小鼠乙醇性胃溃疡模型,研究日官孜玛总提物对小鼠乙醇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60只KM系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奥美拉唑阳性组、日官孜玛总提物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一周后... 目的:通过灌胃无水乙醇建立小鼠乙醇性胃溃疡模型,研究日官孜玛总提物对小鼠乙醇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60只KM系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奥美拉唑阳性组、日官孜玛总提物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一周后,禁食不禁水24h,末次给药1.5h后,除空白对照组给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外,其余五组按照体重灌胃0.1mL/10g的无水乙醇造模1h,建立小鼠乙醇性胃溃疡模型。造模1h后,取血取胃,计算乙醇性胃溃疡的损伤发生率及损伤抑制率,制备血清上层液和胃组织匀浆液,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学变化;试剂盒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胃组织中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胃组织中p65、IKK-β、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胃黏膜光滑完整,无出血现象,其余各组小鼠均出现了黏膜出血、组织不同程度坏死。模型组小鼠胃损伤最为严重,表现为大块的出血面积,呈鲜红色。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对照组HE染色图表现为组织整体结构异常,黏膜层小面积坏死,黏膜下层结缔组织排列疏松,少见淋巴细胞浸润,血清中NO、胃组织中MDA、MPO及胃组织中p65、IKK-β、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SOD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组和高、中、低剂量日官孜玛总提物给药组则表现为点状或条状出血,出血面积明显缩小、损伤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小鼠胃组织病理损伤有明显改善,血清、组织相关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日官孜玛总提物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p65、IKK-β、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对小鼠乙醇性胃溃疡产生保护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官孜玛 乙醇性胃溃疡 NF-ΚB信号通路 氧化应激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与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田静 张学辉 +1 位作者 车奎 王颜刚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449-453,共5页
2型糖尿病(T2DM)与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本综述主要探讨T2DM与NAFLD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为制定T2DM合并NAFLD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乙醇性脂肪肝病 综述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代谢产物分析白首乌对乙醇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婉钰 李勇 +3 位作者 李春阳 冯进 吴承东 马永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6-174,共9页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阐述一年生、多年生白首乌代谢产物对乙醇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使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白首乌提取物的化学组成,通过PubChem数据库及文献查找方法筛选出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预测成分靶点、获取疾病...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阐述一年生、多年生白首乌代谢产物对乙醇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使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白首乌提取物的化学组成,通过PubChem数据库及文献查找方法筛选出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预测成分靶点、获取疾病靶点并通过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筛选关键成分及核心靶点,最后对交集靶点进行富集通路分析与分子对接及可视化处理。经过筛选发现,白首乌含有25种已认证的生物活性因子,其在多年生白首乌中的含量显著高于一年生白首乌(活性成分有20种);一年生白首乌中含量显著高于多年生白首乌(活性成分有5种),验证了白首乌主要活性成分中的多糖类、氨基酸类能与潜在作用靶点发生相互作用。最后得出,一年生白首乌中的成分是通过减少细胞色素活性及减轻炎症反应来抑制乙醇性肝损伤及相关疾病,多年生白首乌中的成分则是通过影响基因表达及能量代谢途径来实现保护肝脏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首乌 代谢产物分析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乙醇性肝损伤
下载PDF
调肝理脾方制剂防治小鼠乙醇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邓秀兰 冯军安 +4 位作者 张晓晶 管斌斌 朱倩 蔡大勇 孙劲晖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02-405,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工艺的调肝理脾方制剂保护小鼠乙醇性肝损伤的程度及其主要作用环节。方法:采用乙醇肝损伤模型小鼠,以复方鳖甲软肝片为阳性对照,观察调肝理脾方三种不同工艺制剂对乙醇性肝损伤模型小鼠保护效应,观察血液天门冬氨酸氨基... 目的:研究不同工艺的调肝理脾方制剂保护小鼠乙醇性肝损伤的程度及其主要作用环节。方法:采用乙醇肝损伤模型小鼠,以复方鳖甲软肝片为阳性对照,观察调肝理脾方三种不同工艺制剂对乙醇性肝损伤模型小鼠保护效应,观察血液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水平,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调肝理脾方3种工艺制剂能显著降低ALT、AST、TG、MAD(P<0.01),显著缓解肝脏病理变化。结论:调肝理脾方制剂对乙醇性肝损伤模型小鼠有保护效应,总体疗效评分显示工艺2组为3种工艺制剂中疗效最好的,而该制剂能通过阻止自由基损伤产生与促进局部损伤修复防治乙醇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肝理脾方 制剂工艺 乙醇性肝损伤 小鼠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竹节人参对小鼠乙醇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有贵 徐刚 +2 位作者 陈诗 钟石 计东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282-2285,共4页
目的:研究竹节人参对乙醇致小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竹节人参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g.kg-1)和饮多安组(1.5 g.kg-1),观察预防给予竹节人参对模型小鼠血清、尿液... 目的:研究竹节人参对乙醇致小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竹节人参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g.kg-1)和饮多安组(1.5 g.kg-1),观察预防给予竹节人参对模型小鼠血清、尿液中乙醇含量的影响,测定小鼠血清、胃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同时通过电镜观察小鼠胃黏膜超微结构病理变化。结果:竹节人参(1.5,3.0 g.kg-1)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乙醇含量,加快小鼠体内乙醇通过尿液排出;降低模型小鼠血清、胃组织中MDA含量,提高GSH含量及GSH-PX,CAT,SOD酶活性;同时保护小鼠胃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完整以维持其功能正常。结论:竹节人参对乙醇性胃黏膜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乙醇的胃肠吸收,促进乙醇通过尿、粪等直接快速排出体外,同时加强乙醇在胃肠道的首过代谢,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通过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的保护,可能是其发挥解酒护胃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人参 乙醇性胃黏膜损伤 线粒体
下载PDF
肝泰胶囊对大鼠乙醇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曹芹芳 虞涤霞 +3 位作者 王密 吴翠环 舒柏华 唐望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6,37,共6页
目的探讨肝泰胶囊对大鼠乙醇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乙醇模型组、肝泰治疗组。采用光镜、电镜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肝纤维化程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目的探讨肝泰胶囊对大鼠乙醇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乙醇模型组、肝泰治疗组。采用光镜、电镜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肝纤维化程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的含量,同时用半自动生化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T-CHOL(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分光光度仪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以及免疫组化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①肝组织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②肝组织胶原纤维面积明显减少;③血清透明质酸、谷丙转氨酶、总胆固醇、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④肝功能损伤明显减轻。结论肝泰胶囊对乙醇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显著改善大鼠乙醇性肝组织损伤,减轻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泰 乙醇性肝纤维化 大鼠
下载PDF
中药调肝理脾方对大鼠乙醇性肝病肝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徐光福 褚月虎 +5 位作者 王晓阳 田德禄 王新月 李澎涛 杨晋翔 姜良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2386-2394,共9页
目的:研讨中药调肝理脾方和东宝肝泰片对乙醇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SD大鼠经过9 wk乙醇混合物灌胃后,模型组被处死,取得肝脏,其他动物随机分成自然恢复组(11 wk)、东宝肝泰片组和调肝理脾方组,给予连续10 d的灌胃治疗,然后... 目的:研讨中药调肝理脾方和东宝肝泰片对乙醇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SD大鼠经过9 wk乙醇混合物灌胃后,模型组被处死,取得肝脏,其他动物随机分成自然恢复组(11 wk)、东宝肝泰片组和调肝理脾方组,给予连续10 d的灌胃治疗,然后处死并取得肝脏,采用光镜、电镜观察肝细胞、肝星状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肝窦和窦周病理变化,并以免疫组化方法观察3种细胞外基质分子变化.结果:模型组动物肝细胞混浊肿胀,脂肪变性,间质细胞增生,细胞核深染,Masson染色并可见肝细胞周围铁丝网格样纤维化和中央静脉基底膜增厚;自然恢复组肝细胞病变有所好转,纤维化也有好转,调肝理脾方组好转最明显.电镜下显示,模型组肝窦基底膜增厚,窦周胶原原纤维大量增生,肝细胞微绒毛大量减少、倒伏,自然恢复组无明显好转,调肝理脾方和东宝肝泰片片组有好转.Ⅰ型胶原和层黏蛋白恢复结果以调肝理脾方组最好,Ⅳ型胶原恢复结果以东宝肝泰片组最好.结论:调肝理脾方对病理性堆积的Ⅰ型胶原和层黏蛋白代谢有明显促进作用,效果强于东宝肝泰片,而且也能促进过多的Ⅳ型胶原恢复正常,而东宝肝泰片在促进堆积的Ⅳ型胶原恢复方面强于调肝理脾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性肝病 肝窦毛细血管化 窦周纤维化 调肝理脾方 东宝肝泰片
下载PDF
毛木耳多糖对乙醇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赵爽 荣成博 +2 位作者 张淑曼 刘宇 陈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2-144,共3页
采用乙醇诱导正常人肝细胞L02形成乙醇性肝损伤的体外模型,通过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活性氧(ROS)含量、胞外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等指标,评价毛木耳多糖提取物对乙醇性肝损伤的的保护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毛木耳... 采用乙醇诱导正常人肝细胞L02形成乙醇性肝损伤的体外模型,通过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活性氧(ROS)含量、胞外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等指标,评价毛木耳多糖提取物对乙醇性肝损伤的的保护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毛木耳多糖提取物的最佳作用浓度为40μg/m L时,与模型组相比较,细胞的存活率提高了26.84百分点,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显著下降,胞外转氨酶ALT和AST的活性降低。这一结果说明毛木耳多糖提取物能够提高损伤细胞的存活率,降低乙醇引发的肝内脂肪堆积,减少细胞凋亡,同时游离活性氧的检测结果显示毛木耳多糖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从而可推断其可能是通过抗氧化途径发挥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木耳 多糖 乙醇性肝损伤 胞外转氨酶
下载PDF
腹部推拿对大鼠乙醇性胃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海兴华 刘芳 +4 位作者 骆雄飞 李华南 张玮 王海腾 孙庆 《天津中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917-920,共4页
[目的]研究腹部推拿对大鼠乙醇性胃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复制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腹部推拿组和模型组,另设空白对照组。腹部推拿组每天予推拿干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干... [目的]研究腹部推拿对大鼠乙醇性胃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复制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腹部推拿组和模型组,另设空白对照组。腹部推拿组每天予推拿干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手段,干预21 d后,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取胃组织,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损伤情况及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胃黏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结果]腹部推拿组大鼠扭体反应和旷场实验均有改善。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出现较严重的肉眼可见损伤,而经腹部推拿干预后胃黏膜损伤明显减轻。病理学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大鼠胃黏膜结构完整,模型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明显,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而腹部推拿组大鼠胃黏膜损伤程度较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TNF-α、IL-6的分泌显著升高,EGF含量显著降低,经腹部推拿干预后炎性因子均有所下降,EGF显著升高。[结论]腹部推拿可以通过降低胃黏膜TNF-α、IL-6的含量,提高EGF的含量,发挥促进大鼠乙醇性胃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推拿 乙醇性胃黏膜损伤 胃黏膜修复 机制研究
下载PDF
尿微量白蛋白及促甲状腺激素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旭 陶然 俞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261-264,267,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及促甲状腺激素(TSH)与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T2DM患者254例,分为T2DM组124例和T2DM合并NAFLD组130例,检测所有受试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液指标及尿微量白蛋白,...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及促甲状腺激素(TSH)与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T2DM患者254例,分为T2DM组124例和T2DM合并NAFLD组130例,检测所有受试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液指标及尿微量白蛋白,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病程、身高、收缩压、舒张压、LDL-c、HDL-c、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HbA1c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体质量、BMI、腰臀比、三酰甘油、总胆固醇、ALT、AST、尿微量白蛋白、TSH、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BMI、腰臀比、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微量白蛋白、TSH与NAFLD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H、BMI、腰臀比、尿微量白蛋白为NAFLD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在T2DM患者中,尿微量白蛋白、TSH、BMI、腰臀比是NAFLD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乙醇性脂肪肝 尿微量白蛋白 促甲状腺激素
下载PDF
非乙醇性脂肪肝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树军 黄静娟 车念聪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216-219,共4页
非乙醇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是代谢综合征的一种表现,它的高发病率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二次打击”学说为医学界普遍接受的NAFL的发病机制。本文根据国内外对NAFL发病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系统概括胰岛素抵抗、线... 非乙醇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是代谢综合征的一种表现,它的高发病率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二次打击”学说为医学界普遍接受的NAFL的发病机制。本文根据国内外对NAFL发病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系统概括胰岛素抵抗、线粒体功能紊乱、细胞色素P450-2E1等在NAFL发病机制研究中的进展情况,发现导致NAFL形成的各因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为因果的致病特征,提示在治疗NAFL时,对形成NAFL的不同因素进行联合用药应该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在目前国际上缺乏NAFL治疗有效方法的情况下,中医药治疗的多因素、整体调节等特点可能符合NAFL的治疗需要。从线粒体、CYP2E1以及胰岛素层面共同探讨传统中药经典方剂治疗NAFL的机制应当具有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性脂肪肝 发病机制 胰岛素 线粒体 细胞色素P450-2E1
下载PDF
复方轮叶党参预防乙醇性肝损伤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白雪松 韩春姬 鲍捷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轮叶党参 决明子 乙醇性肝损伤 大鼠
下载PDF
甘氨酸对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PPAR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夏 韩德五 赵龙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29-1832,共4页
目的:观察甘氨酸对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20%玉米油饲料喂饲大鼠建立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模型为对照组,甘氨酸组以20%甘氨酸液灌胃,每天1g。于第14周末检测动物脂... 目的:观察甘氨酸对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20%玉米油饲料喂饲大鼠建立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模型为对照组,甘氨酸组以20%甘氨酸液灌胃,每天1g。于第14周末检测动物脂质水平以及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游离脂肪酸含量,并做病理切片。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结果:甘氨酸对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大鼠PPARα基因表达有明显增强作用,同时肝内甘油三酯(TG)蓄积减少,肝细胞的损伤与炎症反应减轻。结论:甘氨酸可上调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PPARα基因的表达,并显著地降低病鼠的内毒素水平,从而减轻病鼠的肝脂变与脂肪性肝炎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 内毒素 肝疾病 乙醇性脂肪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下载PDF
乙醇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肝组织Toll样受体及髓样分化蛋白-2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卢中秋 李萌芳 +5 位作者 梁欢 邱俏檬 杨光田 周铁丽 洪广亮 吴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乙醇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VV)脓毒症肝组织Toll样受体及髓样分化蛋白-2的表达及其动态变化。方法:制作乙醇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乙醇性肝病对照组和乙醇性肝病创伤弧菌脓毒症组。观察乙醇性... 目的:探讨乙醇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VV)脓毒症肝组织Toll样受体及髓样分化蛋白-2的表达及其动态变化。方法:制作乙醇性肝病大鼠创伤弧菌脓毒症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乙醇性肝病对照组和乙醇性肝病创伤弧菌脓毒症组。观察乙醇性肝病创伤弧菌脓毒症组大鼠在染菌后各时点脓毒症表现,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技术检测各时点大鼠肝组织TLR2、TLR4、MD-2 mRNA表达及其动态变化。结果:乙醇性肝病创伤弧菌脓毒症组大鼠染菌后6 h开始出现较明显的毒血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毒血症状加剧。乙醇性肝病大鼠在染菌后2 h,TLR2、TLR4、MD-2 mRNA表达开始升高,12 h达峰值,染菌后24 h下降。染菌后各时点TLR2、TLR4、MD-2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乙醇性肝病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乙醇性肝病大鼠VV脓毒症肝组织TLR2、TLR4、MD-2 mRNA表达水平随脓毒症病情的进展而升高,其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其改变对创伤弧菌脓毒症发病过程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乙醇性 创伤弧菌 脓毒症 受体 Toll样 髓样分化蛋白-2
下载PDF
超声诊断非乙醇性脂肪肝在中医证型量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银浩强 彭欣 +1 位作者 肖沪生 季光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非乙醇性脂肪肝在中医证型量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227例,辨证分型为肝郁脾虚型、痰瘀互结型、痰湿内阻型、肝肾不足型、湿热内蕴型和非特异型。所有病例接受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组织定征背向散...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非乙醇性脂肪肝在中医证型量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227例,辨证分型为肝郁脾虚型、痰瘀互结型、痰湿内阻型、肝肾不足型、湿热内蕴型和非特异型。所有病例接受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组织定征背向散射积分测定。分析非乙醇性脂肪肝中医证型与超声诊断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衰减比值依肝肾不足型<湿热内蕴型<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痰瘀互结型的顺序逐渐增高。痰湿内阻型与湿热内蕴型、肝郁脾虚型之间,肝肾不足型与痰瘀互结型之间衰减比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不足型与痰湿内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肾不足型的AII值和肝门脉右支流速与其余各型之间两两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与脂肪肝中医病机及其证型演变基本吻合。背向散射积分AII值、门脉右支流速和衰减比值测定可作为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性脂肪肝 超声 背向散射积分 辨证分型
下载PDF
复方轮叶党参对小鼠乙醇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亮 韩春姬 +3 位作者 李莲姬 陶蕾 张晶莹 朴金梅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5-267,共3页
关键词 复方轮叶党参 轮叶党参 乙醇性肝损伤 小鼠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治疗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莉 贾继东 +6 位作者 张华 李宝红 孙海梅 曾晓蓓 张立新 王丹 安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实验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3组。模型组、治疗组大鼠继续高脂饲养,治疗组予以PTX16mg/(kg·d)治疗4周。对照组大鼠普通饲...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实验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3组。模型组、治疗组大鼠继续高脂饲养,治疗组予以PTX16mg/(kg·d)治疗4周。对照组大鼠普通饲料喂养。实验16周时处死3组大鼠,分别检测体质量、肝指数、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并进行HE、油红O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进行炎症活动度计分。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肝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TX治疗后体质量及肝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大鼠血清AST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T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G、TC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观察显示治疗组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减轻,炎症活动度计分明显下降(P<0·01)。结论PTX可改善高脂饮食诱发的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酶学及组织损伤,对实验性NASH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性脂肪肝炎 己酮可可碱 大鼠
下载PDF
大蒜素对乙醇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杰安 丁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427-428,共2页
关键词 肝疾病 大蒜毒 乙醇性 保护作用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肌少症与非乙醇性脂肪肝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穆志静 孙丽娜 修双玲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0-236,共7页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肌少症与非乙醇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共...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肌少症与非乙醇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共计533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四肢骨骼肌肌肉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ASM)。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index,ASMI)以ASM(kg)/身高2(m^(2))作为计算公式,以男性<7.26 kg/m^(2),女性<5.45 kg/m^(2)作为肌少症的诊断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肌少症组(116例)及非肌少症组(417例),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肌少症组年龄(P<0.01)、性别(P<0.001)、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P<0.001)、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P<0.01)与非肌少症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少症组NAFLD患病率显著低于非肌少症组(39.13%vs.57.8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少症与性别,年龄,HbA1c及BMI≥25 kg/m^(2)独立相关(分别为OR=0.128,95%CI:0.073~0.224,P<0.01;OR=1.060,95%CI:1.024~1.097,P<0.01;OR=1.137,95%CI:1.004~1.286,P<0.05;OR=0.131,95%CI:0.078~0.222,P<0.01)。多因素回归未显示肌少症与脂肪肝相关。结论女性及BMI≥25 kg/m^(2)为老年T2DM患者肌少症的保护因素;HbA1c升高,增龄为肌少症的危险因素。脂肪肝既不是肌少症的保护因素,也不是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肌少症 乙醇性脂肪肝 骨骼肌肌肉质量
下载PDF
氧应激、脂质过氧化及肝细胞凋亡与非乙醇性脂肪肝病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翼 李昌平 祝琳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0期1468-1470,共3页
非乙醇性脂肪肝病目前已成为肝功能异常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多种因素与其发生发展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氧应激、脂质过氧化及肝细胞凋亡在其肝细胞损伤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其相互联系及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 乙醇性脂肪肝病 氧应激 脂质过氧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