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九句因和因三相的逻辑问题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阿旺旦增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6,共6页
关键词 因三相 九句因 第二相 第三相 逻辑问题 异品 “声” 因明正理 藏传因明 因明学
下载PDF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被引量:3
2
作者 许春梅 《逻辑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4期94-113,共20页
本文利用形式语义学的方法,通过给出适合九句因理论的初始假设,对其进行形式语义刻画。结论是:九句因理论的本质是建立在对宗体与宗依的区分的基础上,从形式上,一般地探讨因与宗后陈两者之间的外延关系。就其跳脱具体内容上的探讨,而完... 本文利用形式语义学的方法,通过给出适合九句因理论的初始假设,对其进行形式语义刻画。结论是:九句因理论的本质是建立在对宗体与宗依的区分的基础上,从形式上,一般地探讨因与宗后陈两者之间的外延关系。就其跳脱具体内容上的探讨,而完全上升到了逻辑的高度、形式化的高度而言,陈那论师的九句因理论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意义,完全可以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工作相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品 异品 九句因 形式语义学
下载PDF
“因三相”、“九句因”及诸“过”与因明的实质 被引量:1
3
作者 林鸿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6-60,共5页
本文对因明学说的“因三相"、“九句因”及诸“过”等理论的分析研究 ,提出了一些与学术界传统看法不同的观点 ,对三者的内容以及它们当中的某些关系进行了一些新的解释 ,并在此基础上 ,从人类思维的发展进程、思维方法研究的抽象... 本文对因明学说的“因三相"、“九句因”及诸“过”等理论的分析研究 ,提出了一些与学术界传统看法不同的观点 ,对三者的内容以及它们当中的某些关系进行了一些新的解释 ,并在此基础上 ,从人类思维的发展进程、思维方法研究的抽象程度这一新的视角对因明学说的实质进行评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三相" "九句因" "过" 因明 实质
下载PDF
也探佛教的九句因和因三相 被引量:1
4
作者 图.乌力吉 阿旺丹增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64-70,共7页
九句因和因三相是佛教逻辑学中的重要命题。本文说明了九句因的主要内容,在阐述九句因理论的科学性的同时批驳了所谓九句因的第五句不能存在的观点;阐明了因三相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过程。
关键词 九句因 因三相 因明学
下载PDF
再探因明九句因第五句“不共不定因”是否为正因
5
作者 夏吾太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19年第3期20-35,共16页
“九句因”是印度因明学家陈那论师对因明逻辑三支论式的归纳和总结,其中“不共不定因”理论是最具有特色的逻辑内容之一,但此论式有效与否,一直困扰着现代因明学界,并成为古印度因明和藏传因明界颇为争议的话题。本文通过相关古印度和... “九句因”是印度因明学家陈那论师对因明逻辑三支论式的归纳和总结,其中“不共不定因”理论是最具有特色的逻辑内容之一,但此论式有效与否,一直困扰着现代因明学界,并成为古印度因明和藏传因明界颇为争议的话题。本文通过相关古印度和藏文文献的整理、归纳及论式研究,揭示哪些因明大家认为此论式是有效论式,哪些因明大家认定此论式是无效论式,并梳理他们的理论依据和逻辑法则,同时与现代西方逻辑理论横向比较,区别因明理论与西方逻辑之间在形式、规律及推理方面的异同点,批评和纠正部分现代因明学者对“不共不定因”的错误认识,认为因明逻辑中判断一个论式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所教化的敌论者,而非用纯演绎逻辑来判断它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句因 不共不定因 无常 所闻性
下载PDF
九句因辨证——基于汉传因明不同类型文本的考察
6
作者 郭桥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7-135,共9页
九句因随着印度因明在唐代的传播而成为汉传因明的主要内容之一。有关九句因的汉译文献,包括玄奘译本以及近代以降吕澂、法尊等人的新译本。"九句因"这一术语源于玄奘《门论》译本,由窥基始创。汉传因明文本显示,九句因被置... 九句因随着印度因明在唐代的传播而成为汉传因明的主要内容之一。有关九句因的汉译文献,包括玄奘译本以及近代以降吕澂、法尊等人的新译本。"九句因"这一术语源于玄奘《门论》译本,由窥基始创。汉传因明文本显示,九句因被置放到不同的标识体系中,主要包括《门论》译本中的标目、《庄严疏》中的标数,以及近代以降新译本中的表格。陈那构建九句因的出发点,既包括发现五支作法的缺陷,亦涉及立足概念间的外延关系对证宗路径重新探索。陈那对九句因进行了两次大的分类:基于九句因自身体系的形式分类,以及论辩语境下的分类。九句因既回应了"唯宗法是因"的古因明师主张,又为因三相说提供了合理性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传因明 九句因 译本 因三相
原文传递
用集合论方法从“九句因”看因三相的不可或缺性
7
作者 赛音德力根 《河套学院论坛》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准确区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正确认识问题的基础,正确认识因明辩论思维过程是理解陈那因明的关键。用现代集合论的方法,按照传统因明辩论的思维过程,在清晰划分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得出陈那因三相的不可或缺的结论。也能进一步认清法称因... 准确区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正确认识问题的基础,正确认识因明辩论思维过程是理解陈那因明的关键。用现代集合论的方法,按照传统因明辩论的思维过程,在清晰划分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得出陈那因三相的不可或缺的结论。也能进一步认清法称因三相的科学性和局限性。同品,是指除了宗有法外,辩论论题所依据的"公理"中的因法类元素的集合。而不一定是具体某个论题中的因法类元素的集合;异品是同品和宗有法以外的元素的集合。九句因是由辩论时具体的论式中的因法类元素所构成的集合在公理中"因法类集合"和"非因法类集合"间的相互关系的反映。陈那因明,不仅包含了形式逻辑的基本内容,还包含了集合论思想。不仅提供了一个论题的是非判断标准,还提供了用已知公理推断未知命题是非的科学方法。不仅符合逻辑规律,还具有旺盛的实践生命力。采用集合论的方法能够很清晰地得出二八正因和因三相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 陈那因明 逻辑 九句因 因三相
原文传递
佛教逻辑“九句因”理论的实质及其逻辑内涵 被引量:1
8
作者 达哇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3-216,共4页
"九句因"理论是陈那论师对因明逻辑所作的独具匠心的理论总结和创新,形式逻辑中有诸多的数学符号,这些符号也是为了将复杂、无限、繁缛的事物概念、判断、推理加以简化而出现的,同样,陈那的九句因理论也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创立... "九句因"理论是陈那论师对因明逻辑所作的独具匠心的理论总结和创新,形式逻辑中有诸多的数学符号,这些符号也是为了将复杂、无限、繁缛的事物概念、判断、推理加以简化而出现的,同样,陈那的九句因理论也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创立的。当然,陈那的九旬因没有达到完全的符号化,但陈那的九句因理论已基本接近了符号化的程度,至少可以认为已达到半符号化的状态。它的出现标志着因明逻辑对万物"关系"的理解,从不规范走向了规范,从不严谨走向了严谨,从幼稚走向了臻熟,从繁杂走向了简明,从混乱走向了秩序,从相对性走向了终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句因 正因 似因 大前提 逆否大前提
原文传递
再论因明逻辑“九句因”理论的地位、意义及逻辑性质
9
作者 达哇 《法音》 2020年第11期33-38,共6页
对于汉传因明所说的"九句因",藏传因明称之为"宗法九句因轮"或"因明九句因轮"。在因明逻辑中,"九句因"理论是判定大前提所具有的九种情况的理论。这个理论是印度因明大师陈那首先提出和总结出... 对于汉传因明所说的"九句因",藏传因明称之为"宗法九句因轮"或"因明九句因轮"。在因明逻辑中,"九句因"理论是判定大前提所具有的九种情况的理论。这个理论是印度因明大师陈那首先提出和总结出来的。按藏传因明的说法,他在世时著有108部有关佛学与因明方面的论著,而"九句因"就是其中的《因明九句因轮》论著提出来的重要逻辑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句因 因明 逻辑理论 宗法 佛学 大前提 逻辑性质
原文传递
四句否定新解
10
作者 季冠芳 张忠义 《北方论丛》 CSSCI 1997年第6期28-30,共3页
四句否定新解季冠芳张忠义四句否定在早期佛教经典中就有初步的形式,而到龙树时期臻于完善。四句否定的基本模式常举的是(1)有;(2)无;(3)亦有亦无;(4)非有非无。本文从逻辑的内部否定与外部否定来探求其合理性及不尽完... 四句否定新解季冠芳张忠义四句否定在早期佛教经典中就有初步的形式,而到龙树时期臻于完善。四句否定的基本模式常举的是(1)有;(2)无;(3)亦有亦无;(4)非有非无。本文从逻辑的内部否定与外部否定来探求其合理性及不尽完善之处。有的学者认为,龙树的四句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句因 逻辑方阵 “有”与“无” 外部否定 内部否定 非有非无 联结词 亚里士多德 矛盾律 矛盾关系
下载PDF
“第五句因”新探——从溯因推理的角度
11
作者 温雪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45,共6页
对于陈那因明和法称因明的逻辑性质,国内因明学研究者有一些不同的见解,由此引申出关于"第五句因"的一些讨论。从溯因推理研究中"原因合一"的角度出发,对"第五句因"或有不同的解读。"第五句因"... 对于陈那因明和法称因明的逻辑性质,国内因明学研究者有一些不同的见解,由此引申出关于"第五句因"的一些讨论。从溯因推理研究中"原因合一"的角度出发,对"第五句因"或有不同的解读。"第五句因"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在陈那因明阶段,因明论式仍存在归纳成分,而因明发展到法称阶段后,演绎成分比重增加,导致喻依的论证功能地位下降及"第五句因"的消失。依据"原因合一"的解释,首先是一个现象对应一个原因,当经过归纳推理以后得到同一个原因能够解释一系列彼此独立但互相关联的现象而非某一个特殊现象时,就达到了"原因合一",从归纳阶段发展到了演绎阶段。因此,"第五句因"在法称因明中的消失是因明论式发展的自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 陈那 法称 九句因 溯因推理
下载PDF
《九思》序文及注作于六朝考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灵庚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2年第2期54-55,共2页
本文据《九思序》及其《章句》用词,发现有六朝以后习常词语,遂断其序及注非汉代人所作,盖出南朝宋、齐间好事者。
关键词 思序 思音 六朝 词例
下载PDF
九甸峡工程偏心铰弧门安装技术
13
作者 祁甲寅 《青海水力发电》 2010年第1期60-63,共4页
偏心铰弧形闸门应用于高水头、大流量、大孔口、突扩式门槽中,已在龙羊峡、小浪底等水电站中成功应用。鉴于九甸峡水电站泄洪洞结构特点,采用了偏心铰弧门。经工程实践,封水效果理想,工作闸门运行工况良好,其设计和安装技术具有一... 偏心铰弧形闸门应用于高水头、大流量、大孔口、突扩式门槽中,已在龙羊峡、小浪底等水电站中成功应用。鉴于九甸峡水电站泄洪洞结构特点,采用了偏心铰弧门。经工程实践,封水效果理想,工作闸门运行工况良好,其设计和安装技术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铰弧门 安装
下载PDF
因明概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伟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03-108,共6页
因明是印度逻辑——正理学说的一个分支。随着佛教的传播,印度因明被介绍到中国。因明成为中国逻辑史的组成部分。中国成为因明的第二故乡。因明在中国有汉传和藏传之分。汉传因明包括从弥勒到世亲的古因明和陈那的新因明。藏传因明弘... 因明是印度逻辑——正理学说的一个分支。随着佛教的传播,印度因明被介绍到中国。因明成为中国逻辑史的组成部分。中国成为因明的第二故乡。因明在中国有汉传和藏传之分。汉传因明包括从弥勒到世亲的古因明和陈那的新因明。藏传因明弘扬的则主要是陈那晚期的因明学说以及陈那后人法称的因明学说。无论是汉传因明还是藏传因明,在因明发展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逻辑发展上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正理 新因明 因明学 藏传因明 汉传因明 佛家逻辑 古印度 知识论 中国逻辑史 九句因
下载PDF
论因明的为他、为自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东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6期63-67,共5页
为他(梵文Parrtha)和为自((Svrtha)是因明学中极为重要的思想。在因明家的著述中,能直接看出这点的就是他们在论述比量(anumna)时,都是分成为他比量和为自比量来进行的。其实,在因明学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如同品、因三相等都是有为他与为... 为他(梵文Parrtha)和为自((Svrtha)是因明学中极为重要的思想。在因明家的著述中,能直接看出这点的就是他们在论述比量(anumna)时,都是分成为他比量和为自比量来进行的。其实,在因明学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如同品、因三相等都是有为他与为自之分的。然而,这在因明研究中从来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在一些理论问题上产生了诸多的争议。本文仅以陈那的新因明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并以此向学界同仁请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他比量 因三相 量论 为自比量 异品 九句因 因明论式 新因明 喻依 “义”
下载PDF
从“定有”看“同品定有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忠义 《社会科学辑刊》 1987年第3期27-29,共3页
因三相在因明学中举足轻重。国内外学者对第一相与第三相的理解是比较一致的,但是对第二相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有三说,笔者不敢苟同,另提一说。不管是因三相还是九句因都涉及到同品与异品。所谓同品是指一切具有宗的后陈(宾词)... 因三相在因明学中举足轻重。国内外学者对第一相与第三相的理解是比较一致的,但是对第二相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有三说,笔者不敢苟同,另提一说。不管是因三相还是九句因都涉及到同品与异品。所谓同品是指一切具有宗的后陈(宾词)所表示的属性的东西,我们用P表示;所谓异品是指一切没有宗的后陈所表示的属性的东西,我们用P表示,如以“声是无常”宗为例,“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学 同品 因三相 九句因 第二相 第三相 有性 属性 欧拉图 无常
下载PDF
《因轮论图解》评介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伟宏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65,共7页
玄奘汉译《理门论》中九句因与由藏本转译的吕澂汉译本《因轮决择论》内容大部分相同。九句因理论为陈那首创确定无疑。吕澂的译释纠正了印度逻辑史家威提布萨那的片面说法,本论不光讲了与因、喻相关之九句,还讲了九句因的前提条件即与... 玄奘汉译《理门论》中九句因与由藏本转译的吕澂汉译本《因轮决择论》内容大部分相同。九句因理论为陈那首创确定无疑。吕澂的译释纠正了印度逻辑史家威提布萨那的片面说法,本论不光讲了与因、喻相关之九句,还讲了九句因的前提条件即与宗相关的第一相,并比《理门论》更详细讲述了九句因的构成方式和实例。九句因都是依"决定"因而非"犹豫"因来决择的。汉传中窥基《大疏》按"有、无、俱"和"分"(全分、一分)详列宗、因、喻诸过于本论中已见端倪。吕澂译讲不足之处是误以文中的因"三相"即陈那新因明的"因三相"规则。在补例时,补错了宗体和同、异喻依的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澂 《因轮论图解》 九句因 理论
下载PDF
因的“三相”可以缺一吗?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云之 《江淮论坛》 1988年第6期44-49,共6页
因明的三支论式是由宗、因、喻三支组成的。在这三支中,“宗”是“所立”,相当于论题,“因”和“喻”是“能立”,即是使“宗”得以成立的根据和前提,而其中“因”则认为是“宗”得以成立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支,有人称之谓“正能立”者... 因明的三支论式是由宗、因、喻三支组成的。在这三支中,“宗”是“所立”,相当于论题,“因”和“喻”是“能立”,即是使“宗”得以成立的根据和前提,而其中“因”则认为是“宗”得以成立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支,有人称之谓“正能立”者;“喻”则被称之谓“助能立”者;是助“因”以使“宗”成立的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支论式 三相 第二相 喻依 逻辑规则 因三相 逻辑关系 第三相 有性 九句因
下载PDF
因三相二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志强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15-20,共6页
作者曾在《再论因三相》一文中对因三相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释,引起了学界的重视和争论.本文就因三相的逻辑性质、地位与因三相的确切涵义这两个问题再作进一步的探讨,以阐述自己的见解,回答学界中所提出来的异议.
关键词 因三相 三支论式 逻辑规定 无常性 新因明 第二相 宗法性 包含关系 逻辑错误 九句因
下载PDF
论陈那三支式的逻辑本质——兼与郑伟宏同志商榷
20
作者 姚南强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0-43,共4页
郑伟宏同志在《因明概论》一文(载于《复旦学报》1990年第三期,以下简称“郑文”)中提出:陈那新因明的三支式“还不是真正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它离演绎推理仍有一步之遥”,理由是:“新因明实际上规定:立量之际,同、异品均须除宗有法... 郑伟宏同志在《因明概论》一文(载于《复旦学报》1990年第三期,以下简称“郑文”)中提出:陈那新因明的三支式“还不是真正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它离演绎推理仍有一步之遥”,理由是:“新因明实际上规定:立量之际,同、异品均须除宗有法”,“以九句因为基础的因三相中第二、三相也是除宗有法的”,“那么显示第二、三相的同、异喻体也不可能是毫无例外的全称命题,而只能是除外命题。”关于这个问题,去年我们在北京“藏汉因明学术会”上就有过争论。其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因明 藏汉 喻依 演绎推理 印度 喻体 类比推理 全称命题 九句因 因三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