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品官人法研究:以一品并非虚设为中心
1
作者 杨恩玉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5,166,167,共14页
国内学者多认为,九品官人法之一品虚设。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其一,乡品一品为虚设的理论根据,是学者认为九品官人法的分类方法与标准源自班固的《古今人表》。而事实上,九品官人法的具体内容不是源自《古今人表》,而是源于《周礼》《礼... 国内学者多认为,九品官人法之一品虚设。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其一,乡品一品为虚设的理论根据,是学者认为九品官人法的分类方法与标准源自班固的《古今人表》。而事实上,九品官人法的具体内容不是源自《古今人表》,而是源于《周礼》《礼记》与《左传》的有关记载。其二,魏晋时期起家官品与乡品、官品晋升与乡品、乡品评定与父祖官品等诸多关系,决定了一品实际存在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即乡品一品者才有资格升至一品官位,一品官的子孙与宗室子弟能被评为一品,他们皆从五品官起家足资证明。由于二品膨胀和西晋朝廷“以二品系资”的影响,宫崎市定的起家官品比乡品低四等的论断,仅适用于曹魏和西晋前期。其三,多种典籍均记载,魏晋、后赵与北魏都存在着乡品九等,乡品“二品以上”的大量史料,琴品、棋品、书品、画品的一品与九个等级,更佐证乡品一品和九等的实际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品官人
下载PDF
六朝贵族的自律性问题——以九品官人法中乡品与官品、官职的对应关系为中心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济沧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76,165,共11页
自日本学者宫崎市定提出官品较乡品低四品起家的观点以来,中日两国学术界围绕乡品与官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作了不少研究,尤其是中国学者进一步提出了乡品与官职对应的新思路。乡品只是与起家官品存在着对应关系,而不是与官品有规律性对应;... 自日本学者宫崎市定提出官品较乡品低四品起家的观点以来,中日两国学术界围绕乡品与官品之间的对应关系作了不少研究,尤其是中国学者进一步提出了乡品与官职对应的新思路。乡品只是与起家官品存在着对应关系,而不是与官品有规律性对应;其次,这种对应呈现出一定的趋势,相差四品应是一个大致的原则,有着上下的浮动;再次,乡品与官职之间的确有紧密联系,但并不能以这种关系替代或者否认乡品与起家官品的对应。这种联系并非某些具体官职与某些乡品相对应,而是如晋宋六品官以上或梁朝十八班内官职需由乡品二品者担任那样,九品官制以内的绝大多数品官都需要具有乡品这一资格。此外,针对官职所作的乡品规定,南朝以前,还不能确认为国家法律或条文;南朝以降,这些规定主要出现在乡品三品及以下。在研究九品官人法的实质和历史意义之际,探讨乡品与官品或乡品与官职的对应关系固然重要,但乡品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更应得到澄清,对获得乡品二品的门阀贵族阶层具有相对于皇权的自律性特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贵族 九品官人 官职
下载PDF
宫崎市定和《九品官人法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韩昇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3-30,45,共9页
宫崎市定是日本研究中国古代史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九品官人法的研究》则是其一生的杰作,他和这部著作是研究日本的中国学和魏晋南北朝隋唐政治史、制度史所必须要读的。本文研究宫崎市定的学术渊源,探讨京都学派的学理与宫崎市定的学... 宫崎市定是日本研究中国古代史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九品官人法的研究》则是其一生的杰作,他和这部著作是研究日本的中国学和魏晋南北朝隋唐政治史、制度史所必须要读的。本文研究宫崎市定的学术渊源,探讨京都学派的学理与宫崎市定的学术思想历程,指出《九品官人法的研究》的精妙之处不仅在于首先揭示乡品与官品的对应关系,还在于通过对各个具体历史时期九品官人制度演变的深入剖析,揭示士族门阀政治形成的过程,为京都学派创始人内藤湖南关于中世贵族政治学说作了最广博有力的实证,给后来的研究者以极大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崎市定 京都学派 魏晋南北朝 九品官人 中正
下载PDF
“九品官人法”中的“中正” 被引量:2
4
作者 胡舒云 李晨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2-35,共4页
"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举制度。"中正"是"九品官人"过程中具体负责对士人进行察访、品评、定次的最基层组织。九品官人法创立之初,就设立了州中正、郡中正、县中正。曹芳时期,各级中正... "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举制度。"中正"是"九品官人"过程中具体负责对士人进行察访、品评、定次的最基层组织。九品官人法创立之初,就设立了州中正、郡中正、县中正。曹芳时期,各级中正始有大、小之分。中正在"访举"士人的同时,还有表率乡里、敦行教化、化民正俗之责。中正是非专门性的、地方性的组织。除中正之外,实施"九品官人"的机构还有司徒府、尚书省吏部和中书省。它们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学界将"九品官人法"误称为"九品中正制",因而夸大了"中正"地位作用,严重影响了对该制度的正确认识,应该予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品官人 中正 魏晋南北朝 选举制度
下载PDF
“九品官人法”性质辨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胡舒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8-84,共7页
"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举制度。其"综核名实"的创立初衷和"选贤与能"的基本精神、严密的制度体系,都表明它是较察举制度进步的选举制度,但它在实施中的确产生了严重的弊病,走向腐朽、反动... "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举制度。其"综核名实"的创立初衷和"选贤与能"的基本精神、严密的制度体系,都表明它是较察举制度进步的选举制度,但它在实施中的确产生了严重的弊病,走向腐朽、反动。"贵族化"不是九品官人法独有的现象;"门第"不是九品官人法的唯一标准。但是,公然在制度上将"门第"作为选举标准,确实为九品官人法所独有。这无疑是东汉以来逐步形成的豪族地主、累世经学的官僚地主以及在乱世中新崛起的权贵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的结果,同时也有思想和教育上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品官人 选举制度 进步性 反动性 贵族性
下载PDF
曹操用人之道与曹魏“九品官人法”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俊恒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4期52-55,共4页
曹操的用人之道并非只有"勿拘品行"、"唯才是举",实际上他更重视人才的"品行"。通过"清议""品评"等"乡闾品位"的途径与方式,曹操将其重视德行的用人政策贯彻到整个的用人... 曹操的用人之道并非只有"勿拘品行"、"唯才是举",实际上他更重视人才的"品行"。通过"清议""品评"等"乡闾品位"的途径与方式,曹操将其重视德行的用人政策贯彻到整个的用人实践中。不仅如此,曹操将过去民间"乡闾品位"的"私法"行为"官方化",既有效夺取了汉末士族在选官授职方面的隐形权力,又为此后曹魏时期的"九品官人法"开其嚆矢,为士族政治上重新崛起奠定了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用人之道 清议 乡闾 九品官人
下载PDF
“九品官人法”名称考辨
7
作者 胡舒云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4-109,共6页
“九品官人法”通常被称为九品中正制 ,此外还有诸多异名、别称。名称是对事物的称谓 ,是区别事物彼此的符号 ,名称的随意称呼 ,无疑会造成认识上的偏颇、混乱以至对话的困难。九品官人法研究中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而学界对此却重视不... “九品官人法”通常被称为九品中正制 ,此外还有诸多异名、别称。名称是对事物的称谓 ,是区别事物彼此的符号 ,名称的随意称呼 ,无疑会造成认识上的偏颇、混乱以至对话的困难。九品官人法研究中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而学界对此却重视不够 ,学界少数学者就此问题展开过讨论 ,亦未达成共识 ,甚至造成了新的混乱 ,有些观点也很值得商榷。经过考辨 ,文章认为“九品官人法”是曹魏时期陈群创立的选士制度的全称 ,“九品”是其简称。而“九品中正制”等称谓 ,是后世学者随意为不变的历史所更定之名 ,破坏了该制度“名”与“实”的对应关系 ,妨碍了人们对这一制度本来面目的认识。因此 ,笔者主张应废弃“九品中正制”等异名、别称 ,循“九品官人法”之“名”而责其“实” ,以摈弃成见 ,重新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这一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品官人 正名 循名责实
下载PDF
魏晋九品官人法之上品的演变与起家官制度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恩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0-170,共11页
由于社会的变迁和政治制度的嬗变,魏晋时期九品官人法之上品的含义有一个演变过程--在曹魏和西晋前期,它指一品至三品;在西晋后期和东晋南朝,它指一品和二品。在晋惠帝元康中期,政府出台了"以二品系资"的规定,即清显官职需要... 由于社会的变迁和政治制度的嬗变,魏晋时期九品官人法之上品的含义有一个演变过程--在曹魏和西晋前期,它指一品至三品;在西晋后期和东晋南朝,它指一品和二品。在晋惠帝元康中期,政府出台了"以二品系资"的规定,即清显官职需要由乡品二品者出任。此后三品逐渐被挤出上品的行列,只有二品以上才属于上品。"灼然二品""二品之精""灼然""门第二品""二品才堪"等并不是二品的别称。在曹魏和西晋,门第高低不同的士族也并没有同列二品。门第高者其乡品相应就高,其起家官品相应也高;门第低者其乡品相应就低,其起家官品相应也低。士族的门第、乡品与起家官品三者基本一致,这才是当时基本的社会规则与制度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品官人 魏晋 起家官制度
下载PDF
九品官人法建立让步之说之质疑
9
作者 何银发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115-118,共4页
关于曹魏“九品官人法”的建立,前辈史家的论述可谓异彩纷呈,然犹未尽意,学术界对于“九品官人法”的确立是否是为获得士族地主支持而作出的政治让步,基本上持两种观点,即是与非。然而解决实际问题还得把它放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参与者... 关于曹魏“九品官人法”的建立,前辈史家的论述可谓异彩纷呈,然犹未尽意,学术界对于“九品官人法”的确立是否是为获得士族地主支持而作出的政治让步,基本上持两种观点,即是与非。然而解决实际问题还得把它放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参与者本身上来研究,诸如性格、为人处事等,不能凭空想象。“九品官人法”建立不存在让步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中正 九品官人
下载PDF
九品官人法研究:以一品并非虚设为中心
10
作者 杨恩玉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7期154-154,共1页
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制度。乡品一品虚设的观点为国内学者普遍接受,甚至有的学者由一品的虚设进而提出八品、九品或七品、八品、九品也不存在。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其一,乡品一品为虚设的理论根据是有的学者认... 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制度。乡品一品虚设的观点为国内学者普遍接受,甚至有的学者由一品的虚设进而提出八品、九品或七品、八品、九品也不存在。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其一,乡品一品为虚设的理论根据是有的学者认为九品官人法的分类方法与标准源自班固的《古今人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品官人 国内学者 《古今人表》 魏晋南北朝时期 虚设 分类方法
原文传递
魏晋九品官人法再探讨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长琦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4-25,共12页
魏晋时代的九品官人法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学者的关注。古今中外、前贤时彦,已发表许多卓识高论,解决了许多问题。40年前,唐长孺先生在《九品中正制度试释》中已有“题无剩义”之慨。唐先生的研究,至今仍代表着国内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 魏晋时代的九品官人法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学者的关注。古今中外、前贤时彦,已发表许多卓识高论,解决了许多问题。40年前,唐长孺先生在《九品中正制度试释》中已有“题无剩义”之慨。唐先生的研究,至今仍代表着国内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水平;稍后,日本著名东洋史学者宫崎市定先生发表了《九品官人法研究》,这部近600页的大作,则反映了日本学术界的研究水平。然而,问题是否已经完全解决?回答是否定的。仔细检讨已有成果,还有一些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品官人 中正制 起家官 魏晋南朝 魏晋南北朝 赐官 魏晋时代 三国志
原文传递
魏晋九品官人法释疑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长琦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72,共14页
笔者《九品官人法再探讨》(《历史研究》1995年6期)一文提出,九品中正制是九品官人法的一部分,应放弃用九品中正制代替九品官人法的观点。张旭华先生于《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期发表《魏晋九品中正制名例考辨》一文,对笔者上述看法提... 笔者《九品官人法再探讨》(《历史研究》1995年6期)一文提出,九品中正制是九品官人法的一部分,应放弃用九品中正制代替九品官人法的观点。张旭华先生于《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期发表《魏晋九品中正制名例考辨》一文,对笔者上述看法提出批评。笔者认为:一,回顾该问题研究的学术史,古今中外学者对曹魏吏部尚书陈群所创制的官员选拔、任用制度,究竟怎样称谓确实是没有统一起来。二,张先生否定九品官人法观点的不妥之处,在于失之搜讨,逻辑推导不成立。而九品官人法概念不误。九品之制、九品则是九品官人法的省称。三,从语法角度分析,从制度本身是官员任用之法定义,当称九品官人法合适。陈群创制的“九品官人法”是魏晋时期人才选拔、任用制度的综合。中正所掌握的人才评价制度——即中正九品制或九品中正制,仅是个人获品途径中的一种,不能用其替代九品官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九品官人 中正制
原文传递
名称与内涵——简评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
13
作者 张旭华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9-166,共8页
宫崎市定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九品官人法研究》是其成名之作。但该书的名称与内容并不十分契合,反映了宫崎先生独特的研究理路与治学方法,对我国学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官崎市定 九品官人
原文传递
清谈与猎官——对《九品官人法研究》的一个商榷
14
作者 陈焱 《理论界》 201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宫崎市定所著的《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可谓魏晋制度史研究著作中的经典之作,但他在这本书中对魏晋时代的清谈风气与选官制度的理解显然存在偏差。宫崎认为选官的乡品与官品存在着对应的关系,因此魏晋时代官员候选人会通过清谈来... 宫崎市定所著的《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可谓魏晋制度史研究著作中的经典之作,但他在这本书中对魏晋时代的清谈风气与选官制度的理解显然存在偏差。宫崎认为选官的乡品与官品存在着对应的关系,因此魏晋时代官员候选人会通过清谈来取得较高的乡品以期获得更高的起家官品。但宫崎的这一说法实际是存在问题的,他在证明其观点之时所用的卫玠的例子,也并不能支持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崎市定 九品官人
原文传递
九品官人法
15
《文史知识》 2017年第11期27-27,共1页
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了三百多年的选官制度。东汉末年,战争频繁,士人多流寓异乡,旧的察举、任子制度无法施行。延康元年(220),曹丕(187~226)采用吏部尚书陈群(?~236)的建议,推行“九品官人之法”。
关键词 九品官人 九品官人之法 南北朝时期 吏部尚书 郡望 曹丕 选官制度 延康 州郡 任子
原文传递
把真实的历史还给九品官人法——读陈长琦先生《官品的起源》有感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群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2017年第4期86-90,共5页
陈长琦先生的新著《官品的起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以下简称陈著)出版了。这无论是对陈先生而言,还是对九品官人法的研究而言,都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同时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因为正是在这本专著中,陈先生集20余年研... 陈长琦先生的新著《官品的起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以下简称陈著)出版了。这无论是对陈先生而言,还是对九品官人法的研究而言,都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同时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因为正是在这本专著中,陈先生集20余年研究之功力,本着求真、求是的精神,试图擦拭干净那些有意无意层层遮蔽在九品官人法研究上的历史尘埃,从而把真实的历史还给了九品官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品官人 历史 起源 商务印书馆
原文传递
关于“九品官人法”的两个问题——《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读后
17
作者 梅生 《书品》 2009年第3期59-62,共4页
日本著名学者宫崎市定所著《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一书,经国内韩异等学者的译校,于2008年3月由中华书局出版。此次出版实为学术界一大幸事,后学者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参考和借鉴此书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九品官人 科举 著名学者 中华书局 学术价值 学术界 出版
原文传递
通人之学 史家之识——《九品官人法研究》读后
18
作者 仇鹿鸣 《书品》 2008年第5期40-43,共4页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名著《九品官人法研究》的翻译出版是国内中古史学界期盼甚殷的一件喜事。战后日本京都学派、东京学派围绕中国历史分期的问题论战,刺激了东洋史研究转向深入,在此背景下产生了一大批经典的研究论著。宫崎市定作为京...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名著《九品官人法研究》的翻译出版是国内中古史学界期盼甚殷的一件喜事。战后日本京都学派、东京学派围绕中国历史分期的问题论战,刺激了东洋史研究转向深入,在此背景下产生了一大批经典的研究论著。宫崎市定作为京都学派第二代的旗帜性人物,通过自己的实证研究,加强了内藤湖南提出的中国历史分期说,对于推动战后日本中国史研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堀敏一所评论的那样,“内藤的时代区分,被他的弟子们所继承,而其中在充实那种区分法方面起到大作用的是为京都大学的宫崎市定教授”。《九品官人法研究》作为宫崎市定最富盛名的著作,不但集中体现了宫崎史学的特点与精髓,更是战后日本东洋史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经典作品之一,在学术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品官人 中国史研究 通人 史家 京都学派 战后日本 历史分期 翻译出版
原文传递
宫崎市定和《九品官人法的研究》
19
作者 韩昇 《文史知识》 2007年第12期137-137,共1页
宫崎市定是日本研究中国古代史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九品官人法的研究》则是其一生的杰作.他和这部著作是研究日本的中国学和魏晋南北朝隋唐政治史、制度史所必须要读的。本文研究宫崎市定的学术渊源,探讨京都学派的学理与宫崎市定的... 宫崎市定是日本研究中国古代史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九品官人法的研究》则是其一生的杰作.他和这部著作是研究日本的中国学和魏晋南北朝隋唐政治史、制度史所必须要读的。本文研究宫崎市定的学术渊源,探讨京都学派的学理与宫崎市定的学术思想历程,指出《九品官人法的研究》的精妙之处不仅在于首先揭示乡品与官品的对应关系.还在于通过对各个具体历史时期九品官人制度演变的深入剖析.揭示士族门阀政治形成的过程.为京都学派创始人内藤湖南关于中世贵族政治学说作了最广博有力的实证.给后来的研究者以极大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品官人 日本研究 学术渊源 京都学派 中国古代史 魏晋南北朝 思想历程 政治学说
原文传递
论中国古代的“九品文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范子烨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96-99,共4页
“九品文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特有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以“九”为模式的文化源远流长.大量史料说明,“九品文化”发端于远古夏禹时代.“九州”的划分不仅仅是地理概念,也使“九”深深植根于华夏民族思想意识中。班固以... “九品文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特有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以“九”为模式的文化源远流长.大量史料说明,“九品文化”发端于远古夏禹时代.“九州”的划分不仅仅是地理概念,也使“九”深深植根于华夏民族思想意识中。班固以九品叙录古人,陈群立九品官人法,“九品模式”开始形成强大的辐射力,影响涉及中国古代文化、文学、政治等各个层面,形成了中国古代以“九”为大.以“九”为最的“九品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九品官人 《诗 《画 中正制 文化现象 小中正 《尚书·禹贡》 大中正 中古时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