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InSAR技术的九寨沟震区典型滑坡隐患早期识别与形变分析
1
作者
徐恒志
周宇
+1 位作者
唐亮亮
张宁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24年第2期20-25,共6页
九寨沟震区坡高谷深,植被茂盛,地质灾害隐蔽性强,采用传统的调查手段进行精准识别有很大的难度。基于8景ALOS-2降轨数据以及100景Sentinel-1升轨数据,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InSAR)技术对...
九寨沟震区坡高谷深,植被茂盛,地质灾害隐蔽性强,采用传统的调查手段进行精准识别有很大的难度。基于8景ALOS-2降轨数据以及100景Sentinel-1升轨数据,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InSAR)技术对九寨沟震区典型滑坡隐患开展了早期识别与形变分析。研究区内共识别出12处滑坡隐患,其中4处属于高位滑坡隐患,滑坡隐患位置在震后长期处于持续线性形变中,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野外调查和遥感观测验证了基于InSAR技术的滑坡隐患形变分析的准确性,隐患形变分析结果为后期精细化监测预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隐患
D-INSAR
SBAS-InSAR
时序形变分析
九寨沟震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九寨沟震区泥石流物源特征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赵松江
赵峥
袁广
《四川地质学报》
2021年第1期93-97,共5页
基于九寨沟震区泥石流相关资料及现场调查,分析得出震区泥石流物源类型主要有崩滑型物源、沟道冲刷型物源、坡面侵蚀型物源,根据九寨沟震区泥石流物源启动与补给方式建立震后九寨沟震区泥石流物源启动模式。选取震区29处泥石流为样本,...
基于九寨沟震区泥石流相关资料及现场调查,分析得出震区泥石流物源类型主要有崩滑型物源、沟道冲刷型物源、坡面侵蚀型物源,根据九寨沟震区泥石流物源启动与补给方式建立震后九寨沟震区泥石流物源启动模式。选取震区29处泥石流为样本,对九寨沟震区泥石流动储量及物源总量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得出九寨沟震区泥石流动储量及物源总量比例关系统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九寨沟震区
物源特征
启动模式
动储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九寨沟强震区熊猫海—五花海段震裂山体发育特征及崩塌动力学分析
3
作者
龚学强
蹇代君
+4 位作者
胡卸文
张瑜
郎介
泽军
蒋清明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199,共8页
位于九寨沟世界遗产保护区内的熊猫海—五花海段危岩区,历经“5·12”汶川地震和“8·8”九寨沟强烈地震,崩塌落石频发,成为了控制性特大地质灾害点。该文通过现场调查、无人机测绘,查明了震后震裂山体(危岩)空间分布位置和崩...
位于九寨沟世界遗产保护区内的熊猫海—五花海段危岩区,历经“5·12”汶川地震和“8·8”九寨沟强烈地震,崩塌落石频发,成为了控制性特大地质灾害点。该文通过现场调查、无人机测绘,查明了震后震裂山体(危岩)空间分布位置和崩塌落石堆积特征,并结合RocPro3D数值模拟,探讨了高位震裂山体(危岩)崩塌落石运动特征和危害程度。结果显示,熊猫海—五花海段震裂山体落石灾害频发,影响景区道路总长度约1045 m,且在长期差异性风化作用下,崩塌落石灾害危险性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危岩Ⅳ区落石模拟结果得到,崩塌落石冲击能量和运动速度整体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特点,落石达到景区道路的最大冲击能量、弹跳高度和运动速度分别为8673kJ、11.63 m和53.8 m/s,其中WYD3到达块石数量占比最大,达到68.6%,落石直接到达日则沟的块石数量占比小,但平均能量达到1770kJ。基于震裂山体(危岩)分布高位陡坡、成灾动力学强、危害性大,提出以景区道路改为隧道方案,以确保景区运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震区
震裂山体
崩塌
运动特征
RocPro3D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九寨沟地震区芦苇海危岩崩塌成因机理分析
被引量:
7
4
作者
梁靖
裴向军
+2 位作者
何宇航
罗路广
谷虎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4-131,共8页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诱发了景区芦苇海区域约2.7×104 m3危岩体发生崩塌,在2018年汛期该区域又产生约3×104 m3的二次崩塌,损失巨大。目前,崩源区仍有约2×104 m3的危岩体仍悬而未掉,潜在风险高,故需要深入研究芦苇海...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诱发了景区芦苇海区域约2.7×104 m3危岩体发生崩塌,在2018年汛期该区域又产生约3×104 m3的二次崩塌,损失巨大。目前,崩源区仍有约2×104 m3的危岩体仍悬而未掉,潜在风险高,故需要深入研究芦苇海危岩崩塌的特征和致灾机理。通过现场详查、无人机及GIS等手段,对芦苇海危岩崩塌的基本特征、失稳过程及成因机理有了初步认识。研究发现,芦苇海危岩崩塌失稳历经“坡表局部崩塌-顶部危岩带变形-撞击坡表-碎屑流”四个阶段,平均运动速度达29.94 m/s,崩落块石到达坡脚的概率约为87%。同时,多次失稳主要受内因及外因综合影响,由于斜坡对地震的放大效应,岩体受加速度影响显著,产生震动拉裂或抛射;而震裂的岩土体在后续强降雨的触发下,沿优势结构面向南西侧临空面发生二次崩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
地
震区
芦苇海危岩
崩塌
变形
失稳运动
成因
机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InSAR技术的九寨沟震区典型滑坡隐患早期识别与形变分析
1
作者
徐恒志
周宇
唐亮亮
张宁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24年第2期20-25,共6页
文摘
九寨沟震区坡高谷深,植被茂盛,地质灾害隐蔽性强,采用传统的调查手段进行精准识别有很大的难度。基于8景ALOS-2降轨数据以及100景Sentinel-1升轨数据,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InSAR)技术对九寨沟震区典型滑坡隐患开展了早期识别与形变分析。研究区内共识别出12处滑坡隐患,其中4处属于高位滑坡隐患,滑坡隐患位置在震后长期处于持续线性形变中,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野外调查和遥感观测验证了基于InSAR技术的滑坡隐患形变分析的准确性,隐患形变分析结果为后期精细化监测预警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滑坡隐患
D-INSAR
SBAS-InSAR
时序形变分析
九寨沟震区
分类号
P642.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P237 [天文地球—摄影测量与遥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九寨沟震区泥石流物源特征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赵松江
赵峥
袁广
机构
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
扶风县自然资源局
出处
《四川地质学报》
2021年第1期93-97,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5406)资助。
文摘
基于九寨沟震区泥石流相关资料及现场调查,分析得出震区泥石流物源类型主要有崩滑型物源、沟道冲刷型物源、坡面侵蚀型物源,根据九寨沟震区泥石流物源启动与补给方式建立震后九寨沟震区泥石流物源启动模式。选取震区29处泥石流为样本,对九寨沟震区泥石流动储量及物源总量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得出九寨沟震区泥石流动储量及物源总量比例关系统计方法。
关键词
泥石流
九寨沟震区
物源特征
启动模式
动储量
Keywords
debris flow
Jiuzhaigou Valley earthquake area
material source characteristic
start-up mode
dynamic reserve
分类号
P642.23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九寨沟强震区熊猫海—五花海段震裂山体发育特征及崩塌动力学分析
3
作者
龚学强
蹇代君
胡卸文
张瑜
郎介
泽军
蒋清明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出处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199,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地质灾害生态防治韧性技术与装备”(2023YFC3007103)。
文摘
位于九寨沟世界遗产保护区内的熊猫海—五花海段危岩区,历经“5·12”汶川地震和“8·8”九寨沟强烈地震,崩塌落石频发,成为了控制性特大地质灾害点。该文通过现场调查、无人机测绘,查明了震后震裂山体(危岩)空间分布位置和崩塌落石堆积特征,并结合RocPro3D数值模拟,探讨了高位震裂山体(危岩)崩塌落石运动特征和危害程度。结果显示,熊猫海—五花海段震裂山体落石灾害频发,影响景区道路总长度约1045 m,且在长期差异性风化作用下,崩塌落石灾害危险性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危岩Ⅳ区落石模拟结果得到,崩塌落石冲击能量和运动速度整体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特点,落石达到景区道路的最大冲击能量、弹跳高度和运动速度分别为8673kJ、11.63 m和53.8 m/s,其中WYD3到达块石数量占比最大,达到68.6%,落石直接到达日则沟的块石数量占比小,但平均能量达到1770kJ。基于震裂山体(危岩)分布高位陡坡、成灾动力学强、危害性大,提出以景区道路改为隧道方案,以确保景区运行安全。
关键词
九寨沟震区
震裂山体
崩塌
运动特征
RocPro3D
Keywords
Jiuzhaigou earthquake area
shattered mountain
rockfall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
RocPro3D
分类号
X915.5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九寨沟地震区芦苇海危岩崩塌成因机理分析
被引量:
7
4
作者
梁靖
裴向军
何宇航
罗路广
谷虎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出处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4-131,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501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302)。
文摘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诱发了景区芦苇海区域约2.7×104 m3危岩体发生崩塌,在2018年汛期该区域又产生约3×104 m3的二次崩塌,损失巨大。目前,崩源区仍有约2×104 m3的危岩体仍悬而未掉,潜在风险高,故需要深入研究芦苇海危岩崩塌的特征和致灾机理。通过现场详查、无人机及GIS等手段,对芦苇海危岩崩塌的基本特征、失稳过程及成因机理有了初步认识。研究发现,芦苇海危岩崩塌失稳历经“坡表局部崩塌-顶部危岩带变形-撞击坡表-碎屑流”四个阶段,平均运动速度达29.94 m/s,崩落块石到达坡脚的概率约为87%。同时,多次失稳主要受内因及外因综合影响,由于斜坡对地震的放大效应,岩体受加速度影响显著,产生震动拉裂或抛射;而震裂的岩土体在后续强降雨的触发下,沿优势结构面向南西侧临空面发生二次崩滑。
关键词
九寨沟
地
震区
芦苇海危岩
崩塌
变形
失稳运动
成因
机理
Keywords
Jiuzhaigou Seismic Region
Reed Sea Scenic Area
rock avalanche
deformation
instability movement
causa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TU45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InSAR技术的九寨沟震区典型滑坡隐患早期识别与形变分析
徐恒志
周宇
唐亮亮
张宁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九寨沟震区泥石流物源特征研究
赵松江
赵峥
袁广
《四川地质学报》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九寨沟强震区熊猫海—五花海段震裂山体发育特征及崩塌动力学分析
龚学强
蹇代君
胡卸文
张瑜
郎介
泽军
蒋清明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四川九寨沟地震区芦苇海危岩崩塌成因机理分析
梁靖
裴向军
何宇航
罗路广
谷虎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