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岡井慎吾《五經文字九經字樣箋正》初探
1
作者 虞思徵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256-271,共16页
張參《五經文字》與唐玄度《九經字樣》乃唐代中後期兩本重要的字書,是在官方主導之下,爲規範經典用字而編纂的字樣學著作。兩書相輔而行,並附刻於開成石經之末,後世學者莫不陰受其惠。然北宋至明數百年間少人問津,至清顧炎武、錢大昕... 張參《五經文字》與唐玄度《九經字樣》乃唐代中後期兩本重要的字書,是在官方主導之下,爲規範經典用字而編纂的字樣學著作。兩書相輔而行,並附刻於開成石經之末,後世學者莫不陰受其惠。然北宋至明數百年間少人問津,至清顧炎武、錢大昕、嚴可均諸人始專意研究。近代以還,學者從多個角度對二書進行探討,但一直缺乏完整的箋注之作。實則20世紀20年代,日本學者岡井慎吾已經完成此項工作,其所撰《五經文字九經字樣箋正》一書,1926年於上海商務印書館付梓。然由於種種原因,此書流傳不廣,近時之研究成果少有措意及運用者。今據上圖所藏《箋正》予以簡略介紹,並嘗試揭示其價值,冀能引起學界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樣學 岡井慎吾 《五經文字經字樣箋正》
原文传递
《五經文字》《九經字樣》石經系統和刻本系統研究
2
作者 顧永新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21年第1期1-33,共33页
唐開成石經附刻《五經文字》《九經字樣》兩種正字書,五代國子監據之校刻,北宋又翻刻,後世遂有石經和刻本兩個系統。今石經猶存,但歷經千餘載自然的侵蝕和人爲的損毁,尤其是嘉靖地震,殘泐、剥蝕嚴重。見存拓本皆拓印於嘉靖地震以後,未... 唐開成石經附刻《五經文字》《九經字樣》兩種正字書,五代國子監據之校刻,北宋又翻刻,後世遂有石經和刻本兩個系統。今石經猶存,但歷經千餘載自然的侵蝕和人爲的損毁,尤其是嘉靖地震,殘泐、剥蝕嚴重。見存拓本皆拓印於嘉靖地震以後,未見地震之前拓本。清代以降,出現了一系列據拓本翻刻或摹刻本,如項本、馬本、孔本、松崎本、皕忍堂本(包括以馬本爲底本的四庫本)。其中,馬本淵源最早,其所據拓本爲宋拓,其餘諸本所據拓本皆拓於地震以後。刻本系統傳世者僅有清初席氏影宋抄本《文字》《字樣》,以及趙氏刻本《字樣》。刻本系統雖然也源出石經,但五代後晉據以校刻的拓本,無論是相對於後世磨滅良多的石經,還是嘉靖地震以後拓本(乃至石經系統的刻本),無疑淵源更早,更接近於唐代原始文本。至於明萬曆中補字,多係胡編亂造而成,舛誤連篇累牘,而剪配補字的剪裱拓本也因此錯上加錯,難以卒讀。本文遍校石經系統和刻本系統各本以及明人補字,通過校勘所得之異文釐析兩個系統各本之間的源流,以及文本之優劣、是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開成石經 《五經文字》 經字樣》 補字 校勘
原文传递
《可洪音义》引《字样》研究
3
作者 韩小荆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可洪音义》有一百多条词目的释文中都称引了"《字样》",但未点明具体所指,我们通过逐一分析考证,得出如下结论:除个别条目引自《颜氏字样》外,绝大多数释文中所提到的"《字样》",指的是《五经文字》和《九经字样... 《可洪音义》有一百多条词目的释文中都称引了"《字样》",但未点明具体所指,我们通过逐一分析考证,得出如下结论:除个别条目引自《颜氏字样》外,绝大多数释文中所提到的"《字样》",指的是《五经文字》和《九经字样》。至少在晚唐五代及宋初的文献中,《五经文字》和《九经字样》统称为《字样》,《五经文字》又称为《五经字样》。《希麟音义》和《龙龛手镜》二书中称引"《字样》"的情况与《可洪音义》完全相同,可以作为旁证。此发现对于研究后人对唐代字样书的引用情况、探讨唐代字样书的历史传承关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洪音义 颜氏字样 经字样 九经字样
下载PDF
唐代的正字运动与儒学经典用字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康国章 《殷都学刊》 2022年第3期112-117,共6页
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经典用字异文数量很大,且情况复杂,历代学者在考订经典异文上耗费了很多精力。唐代的正字运动规模宏大,学术硕果主要有颜师古《五经定本》、张参《五经文字》、唐玄度《新加九经字样》及开成石经,它们不仅对经典用字... 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经典用字异文数量很大,且情况复杂,历代学者在考订经典异文上耗费了很多精力。唐代的正字运动规模宏大,学术硕果主要有颜师古《五经定本》、张参《五经文字》、唐玄度《新加九经字样》及开成石经,它们不仅对经典用字的传承起到了规范作用,还大大增强了传统文字学的实用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正字运用 《五经定本》 《五经文字》 《新加九经字样 开成石经
下载PDF
“隶变”问题讨论(下)——隶变纵横谈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平安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49-50,共2页
“隶变”一词出现很早,唐代《九经字样》共用了12次。以后郭忠恕的《佩觿》、徐铉校注的《说文解字》里也都出现了,但真正对隶变作系统的理论探讨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从杨振淑的《隶变考》、李凤鼎的《隶变考叙》至今,研究者有十余家... “隶变”一词出现很早,唐代《九经字样》共用了12次。以后郭忠恕的《佩觿》、徐铉校注的《说文解字》里也都出现了,但真正对隶变作系统的理论探讨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从杨振淑的《隶变考》、李凤鼎的《隶变考叙》至今,研究者有十余家之多。探讨隶变的人虽不少,但在对隶变含义的理解、研究隶变的方法和所使用的材料上,却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我们认为,所谓隶变是战国中期以来秦系通用文字中的篆体经由古隶到八分的演变。如果分析言之,则必须注意四个关键性的因素:隶变始于秦文字,隶变始于战国中期,隶变的下限在今隶,隶变是一个横跨数百年的漫长而复杂的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隶变 九经字样 战国中期 郭忠恕 古隶 析言 秦系 通假字 徐铉 佩觿
原文传递
"隶变"问题讨论(下)——隶变是一个文字发展阶段 被引量:2
6
作者 陆锡兴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52-52,共1页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大课题,关键所在。可是,因为人们比较注意先秦古文字,汉或汉之后的文字关心较少,其间的变化发展缺乏系统整理,所以,与之密切相关的隶变问题研究有限,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还不少。隶变这个说法是唐代文字学家玄度...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大课题,关键所在。可是,因为人们比较注意先秦古文字,汉或汉之后的文字关心较少,其间的变化发展缺乏系统整理,所以,与之密切相关的隶变问题研究有限,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还不少。隶变这个说法是唐代文字学家玄度提出的,他在《新加九经字样》中用“隶变”说明古今字形之变,所谓“古今体异,隶变不同”,后来“隶变”成为文字学的一个大概念,不着眼于个别字形的(讠为)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隶变 文字发展 新加九经字样 今体 文字学家 玄度 楷体字 古隶 篆隶 战国文字
原文传递
唐“开成石经”补字概述 被引量:1
7
作者 芦桂兰 《碑林集刊》 1995年第1期90-97,共8页
西安碑林保存着一套石刻的儒家经典著作——十三经。凡131石,68万余字,被誉为我国最大的一座石质书库。这十三经刻石,除一部《孟子》为清康熙年间刻立外,《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 西安碑林保存着一套石刻的儒家经典著作——十三经。凡131石,68万余字,被誉为我国最大的一座石质书库。这十三经刻石,除一部《孟子》为清康熙年间刻立外,《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十二部经书均为唐文宗开成年间刊刻,故史称'开成石经',与'开成石经'同时刻立的还有唐人张参和唐玄度分别编写的《五经文字》和《九经字样》两部有助于读经的著作。'开成石经'原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国子监讲论堂之两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成石经 十二部经 务本坊 儒家经典著作 九经字样 五经文 《仪礼》 《孝经》 《尔雅》 西安碑林
原文传递
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唐开成石经
8
作者 卢桂兰 李林娜 《碑林集刊》 1998年第1期32-38,共7页
碑刻分为纪事刻石和经典刻石两类,'纪事刻石者,纪当时之事实,刻石以表章之也。经典刻石者,古人之论著,籍刻石以流传之也。自有刻石以来,几莫非纪事文字。自‘熹平石经’以后,始有经典之刻,故传世诸刻,经典少而纪事多也。'①石... 碑刻分为纪事刻石和经典刻石两类,'纪事刻石者,纪当时之事实,刻石以表章之也。经典刻石者,古人之论著,籍刻石以流传之也。自有刻石以来,几莫非纪事文字。自‘熹平石经’以后,始有经典之刻,故传世诸刻,经典少而纪事多也。'①石经属于经典刻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成石经 熹平石经 九经字样 乾符 儒家思想 府学 务本坊 《孝经》 京兆府 郑覃
原文传递
9
作者 张涛 《初中生之友(快乐号)(上)》 2008年第10期47-48,共2页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关于"笑"字,有许多的故事。"笑"字的字形至今仍有一段公案悬而未决。历代的文字学家在讨论它最初形态的时候,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古人造"笑"字的时候是和"夭"...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关于"笑"字,有许多的故事。"笑"字的字形至今仍有一段公案悬而未决。历代的文字学家在讨论它最初形态的时候,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古人造"笑"字的时候是和"夭"有关还是和"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学家 公衮 褒姒 唐玄度 李义府 九经字样 大学问家 周王朝 西周末年 表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