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和乞巧习俗的地域表征与文化精神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昭第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65-69,共5页
西和一带的乞巧习俗具有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地域表征,常常具有准备充分、为期较长、仪式丰富、程序明确、态度虔诚、礼仪隆重等表征,因此蕴涵着智、艺、礼、情、美等更加丰富而且突出的民族文化精神,有许多需要发掘和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 西和 乞巧习俗 地域表征 文化精神
下载PDF
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西和的乞巧习俗及其生命美学智慧
2
作者 郭昭第 《民间文化论坛》 2010年第5期86-92,共7页
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并列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的西和乞巧节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乞巧习俗以其特有的程序和仪式,在许多方面蕴涵着丰富的中国生命美学智慧,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常常将自我... 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并列入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的西和乞巧节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乞巧习俗以其特有的程序和仪式,在许多方面蕴涵着丰富的中国生命美学智慧,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常常将自我的物质生活享受和自由解放,与社会的伦理规范和艺术趣味,乃至整个大自然的生态规律和生命精神有机统一起来,有效地实践着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充分地体现了对自然的崇拜精神、自我的解放精神与社会的协作精神,具有丰富的中国生命美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和 乞巧习俗 自然崇拜 自我解放 社会协作
下载PDF
西和乞巧习俗地域文化表征初探
3
作者 郭昭第 《丝绸之路》 2010年第22期51-53,共3页
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西和县的乞巧习俗不同于其他地区,具有准备充分、为期较长、内容丰富、程序复杂、仪式隆重、意蕴深邃等地域表征,一般从农历六月底到七月初七深夜为期七天八夜,包括搭桥迎巧、祀神迎水、歌唱祈巧、和歌互拜、跳神... 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西和县的乞巧习俗不同于其他地区,具有准备充分、为期较长、内容丰富、程序复杂、仪式隆重、意蕴深邃等地域表征,一般从农历六月底到七月初七深夜为期七天八夜,包括搭桥迎巧、祀神迎水、歌唱祈巧、和歌互拜、跳神言福、会餐拜巧、照瓣验巧和歌拜送巧等仪式,充分体现了自然崇拜精神、社会协作精神与自我解放精神,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和 乞巧习俗 地域文化
下载PDF
《孔雀东南飞》中的几点民俗
4
作者 褚忠厚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1年第7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长篇叙事诗 乐府民歌 民俗 婚俗 七夕节 乞巧习俗 交通工具 坐具 牛车
下载PDF
他们绘出别样的七夕
5
作者 徐亚男 《中国收藏》 2024年第8期42-47,共6页
七夕,是中国创世神话在节俗礼仪中的重构。早在近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把天上的两颗行星命名为“牵牛”和“织女”。在《诗经》里也开始有了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还有很多古代典籍中都有对七夕节令的明确记载。而到了清代,统... 七夕,是中国创世神话在节俗礼仪中的重构。早在近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把天上的两颗行星命名为“牵牛”和“织女”。在《诗经》里也开始有了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还有很多古代典籍中都有对七夕节令的明确记载。而到了清代,统治阶级对于汉宫乞巧习俗进行了追模,又因与封建政权紧密联系的需要,延伸出多种表达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夕节 牛郎织女传说 古代典籍 西周时期 节俗 中国创世神话 乞巧习俗 封建政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