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关于“初七及下九”的“嬉戏”
- 1
-
-
作者
伍国生
-
出处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1年第3期22-23,共2页
-
文摘
《孔雀东南飞》描写刘兰芝离开丈夫焦仲卿家之前辞别“阿母”,又辞别“小姑”。在辞别“小姑”的时候,她说了这样一句话:“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意思是要小姑今后在“初七”或“下九”嬉戏高兴的时候,不要忘记了她。那么,“初七及下九”的“嬉戏”到底是什么呢? 先说“初七”的“嬉戏”。“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是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妇女们在这天晚上要进行“乞巧”的活动。“乞巧”就是“乞求智巧,乞求技术”的意思;织女善女红,心灵手巧,是劳动能手,故妇女们希望从她那里乞得智巧。七月七日,民间本来有各种活动,如祭祀牛郎、织女以乞求富寿,拜祭天神以乞求送子,有的在这一天制药丸、曝衣物、晒经书。晋周处《风土记》记载:“七月七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露天设置)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河鼓织女,乞富乞寿,
-
关键词
七月七日
《孔雀东南飞》
下九
焦仲卿
刘兰芝
河鼓
散香
富寿
乞巧楼
藏钩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名师萧美人的窈窕点心趣
- 2
-
-
作者
如祖儿
-
出处
《烹调知识》
2008年第8X期74-74,共1页
-
文摘
萧美人这个如今连真名亦无可考证的中国古代名厨,凭借其精湛的手艺把"萧美人点心"做成了一个品牌,据说乾隆六下江南,袁枚曾去迎驾,将萧美人的点心献食御前,受到皇上青睐。
-
关键词
迎驾
眉公
乞巧楼
诗云
宋嫂鱼羹
随园食单
身边人
富春茶社
窥见一斑
文人雅士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牛郎、织女与七夕乞巧
- 3
-
-
作者
屈育德
-
出处
《文史知识》
1986年第7期48-53,共6页
-
文摘
牛郎、织女,我国古来称为'双星',一在'天河之西,有星煌煌',一在'天河之东,有星微微'。两星隔河而对,似一对恋人含情脉脉,遥相凝望。到农历七月初,二星相距较近。美好而神秘的天象激发了民间创作家的想象,由此生发出二星相恋的故事。人们说,天河西面的是牛郎星,在他的东南方有六颗牛宿星,看去象是牛的轮廓;东面的是织女星。
-
关键词
民间创作
牛宿
渐台
牵牛织女
七月七日
男耕女织
七月初七
乞巧楼
《古诗十九首》
应制诗
-
分类号
K892.1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年年此会长相见”:从七夕词看北宋生活文化
- 4
-
-
作者
李彦纯
-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
-
出处
《月读》
2024年第8期71-74,共4页
-
文摘
起源于对牵牛、织女星的自然崇拜的七夕,就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古往今来,众多文人为此留下名篇,欧阳修《渔家傲》可谓其一:乞巧楼头云幔卷,浮花催洗严妆面。花上蛛丝寻得遍,颦笑浅,双眸望月牵红线。奕奕天河光不断,有人正在长生殿。暗付金钗清夜半,千秋愿,年年此会长相见。
-
关键词
《渔家傲》
长生殿
乞巧楼
欧阳修
七夕
自然崇拜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七月七日弄化生——从衢州博物馆藏南宋金娃娃说起
- 5
-
-
作者
郝亚婷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文物天地》
2021年第4期70-73,共4页
-
文摘
七夕佳节之于宋人,是全民的节日,是全民的欢乐。“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又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儿童辈特地新装,竞夸鲜丽”。再过几日,到了“初六、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里巷与妓馆,往往列之门首,争以侈靡相尚”[1]。今人读来,亦不禁心生向往。
-
关键词
博物馆藏
磨喝乐
七夕
繁华热闹
七月七日
金娃娃
乞巧楼
新荷叶
-
分类号
K871.4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45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