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惯影响下城际出行方式选择意向形成机理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军 贾顺平 +2 位作者 钱剑培 王瑜琼 张思佳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2,39,共7页
旅客在出行选择决策中存在依赖经验而不愿意进行新尝试的习惯行为倾向,研究分析旅客在选择普铁、大巴和高铁3种城际出行方式行为中的习惯影响程度及意向形成机理.本文在对习惯进行定义和测量的基础上,引入习惯潜变量改进计划行为理论,... 旅客在出行选择决策中存在依赖经验而不愿意进行新尝试的习惯行为倾向,研究分析旅客在选择普铁、大巴和高铁3种城际出行方式行为中的习惯影响程度及意向形成机理.本文在对习惯进行定义和测量的基础上,引入习惯潜变量改进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习惯与意向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模型标定结果显示,对于普铁、大巴和高铁3种城际出行方式,各潜变量对意向总的解释方差分别为71.9%、54.9%、62.3%,习惯对意向解释的总效应分别为0.538、0.851、0.538,其中间接效应分别为0.538、0.513、0.258.分析结果表明:城际出行方式选择中存在明显的习惯倾向,其中相对于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效应更强;3种出行方式中,大巴的选择受习惯影响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运输 方式选择 结构方程 城际出行 习惯倾向 影响机理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力用户需求挖掘方法
2
作者 吴诚 郞楠 房天强 《自动化应用》 2023年第4期148-150,共3页
由于传统电力用户需求挖掘方法准确度低且计算过程复杂,本文探究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力用户需求挖掘方法。根据外在因素分析用户行为特征,通过电器使用程度确定参考指标与用电量;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处理行为数据,使用关联规则深度挖掘... 由于传统电力用户需求挖掘方法准确度低且计算过程复杂,本文探究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力用户需求挖掘方法。根据外在因素分析用户行为特征,通过电器使用程度确定参考指标与用电量;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处理行为数据,使用关联规则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实现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需求与习惯倾向。测试结果表明:使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到的用户用电量与实际采集到的用电量之间差值不超过0.45 kW,可见本文方法可以达到预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 电力用户 需求挖掘 习惯倾向
下载PDF
PTSD青少年对威胁图片注意偏向的时程特点及习惯化倾向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海涛 黄珊珊 +2 位作者 黄月胜 孙孝游 郑希付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5-262,共8页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青少年(n=20)与创伤控制组(n=20)对威胁图片注意偏向的时间进程特点以及习惯化倾向。在线索提示任务中,图片的呈现时间为100ms、500ms和1250ms。研究表明:(1)在时间进程上,当...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青少年(n=20)与创伤控制组(n=20)对威胁图片注意偏向的时间进程特点以及习惯化倾向。在线索提示任务中,图片的呈现时间为100ms、500ms和1250ms。研究表明:(1)在时间进程上,当图片呈现100ms时,创伤控制组对地震图存在注意警觉;当呈现时间为500ms时,两组被试对负性图和地震图存在注意回避;当呈现时间为1250ms时,PTSD组对负性图仍存在注意回避、对地震图的注意偏向消失,创伤控制组对负性图和地震图的注意偏向均消失。(2)在习惯化倾向上,当第六次呈现威胁图片时,PTSD组对负性图和地震图的注意偏向消失,而创伤控制组对负性图和地震图的注意回避仍未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PTSD 注意偏向 线索提示任务 时间进程 习惯倾向
原文传递
医学学报编辑审稿的习惯性倾向及其对刊物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卓选鹏 黄崇亚 赵大良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9-421,共3页
归纳医学学报编辑初审稿件时的一些潜在的习惯性倾向,概括为"四重四轻",即"重基础而轻临床,重前瞻而轻回顾,重阳性而轻阴性,重西医而轻中医"。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刊物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编辑的审稿质量和扩大期... 归纳医学学报编辑初审稿件时的一些潜在的习惯性倾向,概括为"四重四轻",即"重基础而轻临床,重前瞻而轻回顾,重阳性而轻阴性,重西医而轻中医"。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刊物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编辑的审稿质量和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学报 编辑审稿 习惯倾向
原文传递
中国大学生的课堂沉默及其演生机制——审思“犹豫说话者”的长成与适应 被引量:54
5
作者 吕林海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30,共8页
沉默是中国课堂中的一种独有"教育事实"。超越宽泛的文化解释路径,深入到大学生沉默行为背后的心理倾向,挖掘中国大学生沉默表象下独特而深刻的演生规律,是本土化研究的有益切入点。基于原创性的中国大学生保守学习倾向量表,... 沉默是中国课堂中的一种独有"教育事实"。超越宽泛的文化解释路径,深入到大学生沉默行为背后的心理倾向,挖掘中国大学生沉默表象下独特而深刻的演生规律,是本土化研究的有益切入点。基于原创性的中国大学生保守学习倾向量表,可以得到中国大学生的三种保守学习倾向:利他倾向、习惯倾向、自我倾向,并可分析出不同倾向下的思维差异。基于思维和沉默的两维度框架,可以聚类出沉默的思维参与者、沉默的思维游离者、开朗的思维参与者、开朗的思维游离者等四类学生,其中,沉默的思维参与者表现尤佳。历时性的分析表明,中国大学生的沉默呈现逐年增多的态势,且沉默的适应性日趋增强。由此,中国教师需要在沉默的伦理价值、沉默与思维的关联、中国参与式课堂建构等方面着力思考,找到有效的中国本土教育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沉默 中国大学生 文化 利他倾向 习惯倾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