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3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价值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1
作者 袁进展 刘琳娜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价值指向,也是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鲜明特质。高校思政课讲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最重要的是要讲清楚其中蕴含的“人民至上”价值理念,要在溯本寻源中讲深习近...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价值指向,也是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鲜明特质。高校思政课讲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最重要的是要讲清楚其中蕴含的“人民至上”价值理念,要在溯本寻源中讲深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理论深度,在厘清逻辑中讲透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政治高度,在自然融入中讲活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情感温度,全面提升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至上”价值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深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人民至上”价值理念 高校思政课教学
下载PDF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解读
2
作者 岳文婷 康月平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2-98,共7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核心和灵魂。其中兼具创造性和引领性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为探寻法治国家建设的方向注入了全新的价值导向。“以人民为...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核心和灵魂。其中兼具创造性和引领性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为探寻法治国家建设的方向注入了全新的价值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同时也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法治观。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指导下,我国的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极大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新时期需要进一步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的实施,必须坚持进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伟大实践,坚持以人民的满意度作为法治建设成效的最终标准,坚持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的初心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人民为中心 法治理念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人民至上重要论述:理论基础、文化渊源与价值指向
3
作者 李清平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7-36,共10页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固有的本质属性,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党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成功法宝,它深刻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与初心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人民至上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固有的本质属性,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党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成功法宝,它深刻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与初心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人民至上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人民至上重要论述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坚持与发展;辩证地汲取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积极因素,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深化与拓展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利益观;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与价值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人民至上
下载PDF
坚持人民至上一一贯穿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一条红线
4
作者 姜秀花 《中国妇运》 2024年第1期31-33,共3页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本质属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价值立场。2023年10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本质属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价值立场。2023年10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论述,升华了我们党对妇女事业和妇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指引妇女工作守正创新、砥砺奋进的纲领性文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妇女工作领域的最新成果,坚持人民至上如一条红线贯穿重要讲话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妇女事业 妇联工作 规律性认识 全国妇联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人民至上 红线
下载PDF
2017—2022年习近平“人民至上”理念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5
作者 常瑾萱 《新丝路(下旬)》 2023年第3期0244-0246,共3页
习近平“人民至上”理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形成的,既有特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深厚的实践根基。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的聚类分析和共现分析,对2017—2022年习近平“人民至上”理念的研究进行定量分析,总结出近... 习近平“人民至上”理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形成的,既有特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深厚的实践根基。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的聚类分析和共现分析,对2017—2022年习近平“人民至上”理念的研究进行定量分析,总结出近六年关于习近平“人民至上”理念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研究热点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近六年习近平“人民至上”理念研究热点发展的转折点为2020年,其与社会实际问题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人民至上”理念 可视化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理论内核、文化渊源与现实写照
6
作者 李忠涛 李先伦 李晓培 《领导科学论坛》 2024年第2期10-13,共4页
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根本理念,蕴含着层次清晰、建构递进的理论逻辑。从理论内核来看,其源于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科学内涵,遵循了人民主体认识的逻辑前提,彰显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继承... 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根本理念,蕴含着层次清晰、建构递进的理论逻辑。从理论内核来看,其源于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科学内涵,遵循了人民主体认识的逻辑前提,彰显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继承和发展了探求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品格和实现路径;从文化渊源来看,其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汲取了尚民文化、爱民文化、惠民文化等民本基因;从现实写照来看,其形成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体系的时代阐释过程,在宗旨论、评判论、代表论、根本论、中心论的推演递进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坚持人民至上 执政理念 理论建构
下载PDF
基于人民至上理念的“强政府-强社会”协同路径升级与中国经验总结
7
作者 邱杨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3,共6页
面对国家治理过程中表现出的工具属性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自治空间与权限范围有限压缩,“强政府—强社会”良性局面构筑的核心要点即在于实现不同治理构件间的协调统一和深度融合,从而实现最优治理效能,使有为政府下的管控与约束不仅不... 面对国家治理过程中表现出的工具属性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自治空间与权限范围有限压缩,“强政府—强社会”良性局面构筑的核心要点即在于实现不同治理构件间的协调统一和深度融合,从而实现最优治理效能,使有为政府下的管控与约束不仅不阻碍社会主体自治效能的科学发挥,而且可以减少无谓试错和风险误差。社会自治的实施则应成为科学动态响应国家意志、完成国家目标的有效助力。这就要求“强政府—强社会”中介连接点的设置体现一种致广大而又聚精微的治理智慧:在贴近人民的基本理念下,确保政府治理优化深入群众,完善自下而上的沟通交流机制,确保“强社会”可正确实现,同时又以扎根基层的做法优化自上而下的政策传达与灵活运用机制,构建更具人民性、共享性、包容性和系统性的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理念 “强政府—强社会” 政府治理 社会自治 国家权力
下载PDF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立场的价值理念
8
作者 丁龙 《生态文明新时代》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终极价值追求,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引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终极价值追求,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引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民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建设者、获益者和评判者,着眼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与发展考量,通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态环境权益,坚持生态为民、全民共建、全民共享,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民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人民立场 价值理念
下载PDF
习近平人民至上理念的实践溯源——对习近平福建工作时期人民观的考察
9
作者 张子恒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第16期16-18,共3页
习近平人民至上理念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引领。人民至上理念既有特定的理论基... 习近平人民至上理念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引领。人民至上理念既有特定的理论基础,也有深厚的实践根基。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就摆脱贫困、关注民生问题、密切联系群众、反腐倡廉建设等关乎人民至上理念的具体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形成了深刻的实践探索经验。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的执政为民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和党性修养,对当前进一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福建 人民至上理念 密切联系群众 人民为中心
下载PDF
用典与创新:习近平人民至上理念的丰富内涵与价值意蕴
10
作者 成云雷 王志鹏 《三晋基层治理》 2023年第1期12-15,共4页
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常常引经据典,执古御今、推陈出新,用典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方向之明,展现了鲜明的用典特征。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关于人民话语的最新表达。在理论方面,人民至上... 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常常引经据典,执古御今、推陈出新,用典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方向之明,展现了鲜明的用典特征。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关于人民话语的最新表达。在理论方面,人民至上丰富和拓展了对人民观的具体认识,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更加具体化、时代化;在文化方面,习近平在阐述人民相关理论时,多次引用经典名句,将其与当今时代的人民话语体系巧妙融合,身体力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实践方面,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一条主线,是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指向标和引路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用典 人民至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人民至上: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鲜明特质
11
作者 董佳 《前线》 2024年第1期28-31,共4页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的形势要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的形势要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原则。我国的社会建设把人民立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并在实践中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立并不断完善增进人民福祉和实现成果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社会建设 价值理念 实践特征
下载PDF
习近平人民至上观的演进逻辑与深刻意蕴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衍社 苏红豆 《理论视野》 2023年第9期25-32,共8页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经验的思想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形态。一百多年来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理论话语实现了从“为人民服务”到“人民为本”再到“人民至上”的演...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经验的思想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形态。一百多年来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理论话语实现了从“为人民服务”到“人民为本”再到“人民至上”的演进逻辑。“人民至上”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人民思想的集中表达,立足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系统阐述了人民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目的、动力和评价标准,彰显出深刻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人民至上 演进逻辑 理论内涵 价值意蕴
下载PDF
深刻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意蕴与原则遵循
13
作者 李东坡 贾新媚 《求知》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六个必须坚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了精辟概括...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六个必须坚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了精辟概括和科学阐述,并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六个必须坚持”之首,这充分体现出人民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折射出共产党坚守初心的为民本色。深刻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意蕴与原则遵循,有助于从主观能动性方面挖掘人民的主体价值和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精辟概括 奋斗史 主体价值 人民至上 主观能动性 价值意蕴 不可替代性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至上逻辑
14
作者 李杰 《社会科学动态》 2023年第5期46-50,共5页
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主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至上逻辑主要内容包括:人民是目的,一切为了人民;人民是主体,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根基,执政扎根于人民;人民是尺度,人民评价至上。这四... 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主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至上逻辑主要内容包括:人民是目的,一切为了人民;人民是主体,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根基,执政扎根于人民;人民是尺度,人民评价至上。这四个方面紧密联系,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执政理念 人民至上 人民立场
下载PDF
人民至上视域下的乡村社会治理数智化:阻滞、驱动及推进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小玲 姚玉秀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5-74,共10页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遵循,是贯穿新时代社会发展各方面的价值指引。乡村社会治理数智化的推进,既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行为,也是乡村社会治理自适应的发展革新,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建设乡村数字化美好社区,实现乡村居民...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遵循,是贯穿新时代社会发展各方面的价值指引。乡村社会治理数智化的推进,既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行为,也是乡村社会治理自适应的发展革新,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建设乡村数字化美好社区,实现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型治理实践。当前,乡村社会治理数智化推进过程中还存在数字基础设施薄弱、主体数字素养欠缺、数字形式主义等阻滞因素。在人民至上的价值驱动下审视乡村社会治理的数智化进程,提出从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素养提升、治理理念优化等方面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数智化的具体策略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乡村社会治理 治理数智化 数字素养 治理理念优化
下载PDF
论习近平“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深厚价值意蕴 被引量:2
16
作者 方世南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5-11,共7页
习近平“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是新时代执政党话语体系创新的一大显著成果,是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这一根本价值追求的重大理念,是对党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 习近平“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是新时代执政党话语体系创新的一大显著成果,是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这一根本价值追求的重大理念,是对党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是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系统阐述执政党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主体地位与生命安全的关系、人民权益保障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关系等一系列价值关系的重大时代命题。它的深厚价值意蕴,集中表现为在对待人民态度上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上时代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上权益保障与整体文明进步相统一。习近平“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宗旨使命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实践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唯物史观 人民为中心
下载PDF
习近平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略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艳萍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5期3-6,共4页
习近平人民至上执政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习近平人民至上执政理念,就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习近平人民至上执政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习近平人民至上执政理念,就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充分体现党的责任担当,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载体和支撑;把为民造福作为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的核心要义,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人民至上 执政理念 执政为民
下载PDF
坚持人民至上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实践指向
18
作者 糜海波 《理论导刊》 2024年第6期41-46,共6页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高度概括,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其生成逻辑主要包括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凝练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实践的成功经验、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高度概括,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其生成逻辑主要包括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凝练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实践的成功经验、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其核心要义涵盖前提是坚持人民地位至上、关键是坚持人民力量至上、核心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根本是坚持人民标准至上。其实践指向包括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最高行动准则,要在信仰人民与忠于人民的修炼中增强党性修养,在植根人民与服务人民的作为中践行党的宗旨,在依靠人民与造福人民的担当中实现党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执政理念 人民利益 初心使命
下载PDF
习近平“人民至上论”的原创性贡献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永杰 李雨桐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22,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人民至上”定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首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坚守群众史观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至上论”,对唯物史观作出了具有原创性的理论贡献。就“...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人民至上”定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首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坚守群众史观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至上论”,对唯物史观作出了具有原创性的理论贡献。就“人民至上论”的理论基础而言,以“人民至上”取代“资本至上”实现了对唯物史观的守正创新,超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以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为源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其理论内涵来看,“人民至上论”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着“来自人民”的具体化定向、“为了人民”的现代化追求和“造福人民”的民生福祉导向。在价值旨归上,“人民至上论”始终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本质要求,立足人民的伟大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而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唯物史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原创性贡献
下载PDF
“坚持人民至上”与“坚持问题导向”的内在关联
20
作者 关锋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61,共10页
“六个必须坚持”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具有有机整体性。其中,坚持人民至上是其他“必须坚持”的根本价值依循;坚持问题导向是唯物辩证法的凝练化、具体化及时代化表达,为其他“必须坚持”提... “六个必须坚持”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具有有机整体性。其中,坚持人民至上是其他“必须坚持”的根本价值依循;坚持问题导向是唯物辩证法的凝练化、具体化及时代化表达,为其他“必须坚持”提供基础性支撑。两者既各自具有独特重要性,又存在着深层次的内在关联。坚持人民至上必须落实到“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而坚持问题导向要始终铭记和践行“解决问题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这种内在关联是“六个必须坚持”具有有机整体性的重要支撑,也因之要求新时代必须不断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两者同频共振、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世界观和方法论 坚持人民至上 坚持问题导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