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茅盾艺术技巧论二题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中忱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47-53,共7页
一、论艺术描写 几乎随意找来一本介绍文学基本原理和知识的书,都不难看到关于艺术描写的定义。毫无疑问,这些定义是细密而严谨的,以至无论运用到哪个作家的作品上都恰如其分。但惟其如此,又未免使人觉得它过于纯粹、过于抽象了。从理... 一、论艺术描写 几乎随意找来一本介绍文学基本原理和知识的书,都不难看到关于艺术描写的定义。毫无疑问,这些定义是细密而严谨的,以至无论运用到哪个作家的作品上都恰如其分。但惟其如此,又未免使人觉得它过于纯粹、过于抽象了。从理论概括的意义上说,抽象的定义自然不乏存在的价值,然而,如果我们把艺术描写放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下,联系一定的创作原则和文学思潮去考察,却会看到远比抽象定义生动活泼得多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技巧 艺术描写 心理描写 历史情境 乡下奇人 人物描写 理论概括 倪焕之 创作原则 《李自成》
下载PDF
反思:十七年中的一种文学现象——对六十年代初反映大跃进失误小说的探讨
2
作者 应为众 《丽水学院学报》 1987年第4期20-28,共9页
新时期文学在其发展中有一个重要而鲜明的特色,即具有自觉的反思意识。它由对十年浩劫的反思扩展到对文革前以至更久远年代的反思;由政治上的反思深入到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从而使新时期文学具有前所未有的历史意识和批判精神。然而,纵观... 新时期文学在其发展中有一个重要而鲜明的特色,即具有自觉的反思意识。它由对十年浩劫的反思扩展到对文革前以至更久远年代的反思;由政治上的反思深入到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从而使新时期文学具有前所未有的历史意识和批判精神。然而,纵观当代文学最初发展的十七年,固然以“强调阶级的、群体的,歌颂光明的意识”为其主要特征,但是,作家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下奇人 历史意识 赵树理 创作潮流 刘澍德 五风 李铜钟 正面描写 锻炼锻炼 写真实
下载PDF
欧阳山创作浮沉——《欧阳山评传》之一章
3
作者 黄伟宗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46-58,共13页
两种“步步高”交叉的历程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七六年,这十九年的漫长蹉跎岁月,是欧阳山的生活与艺术道路上从大喜又即转入大悲的时期。因为这十九年的前九年,是他攀登艺术顶峰的时期,后十年是他陷于最惨境地时期;前者是他人生道路上“... 两种“步步高”交叉的历程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七六年,这十九年的漫长蹉跎岁月,是欧阳山的生活与艺术道路上从大喜又即转入大悲的时期。因为这十九年的前九年,是他攀登艺术顶峰的时期,后十年是他陷于最惨境地时期;前者是他人生道路上“浮”得最高的时期,后者是他“沉”得最低的时期;但在他“浮”的时期里,已交叉着“沉”了。一九五七年,是中国政治形势和思想文化发生急剧变化的一年。广大知识分子和文学艺术界人士,在经过一九五六年的“太平盛世”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家巷》 人生道路 一代风流 高干大 文学艺术界 艺术道路 一九 乡下奇人 三家巷 为人生而艺术
下载PDF
第二届戈宝权文学翻译奖评奖揭晓
4
《译林》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6-217,共2页
举办第二届戈宝权文学翻译奖评奖的启事在本刊1993年第1期刊登后,各地的译者怀着对戈老的敬仰心情,纷纷寄来自己的译作参加评奖。许多文学刊物、高等院校外文系也热情地向我们推荐了一批参评的译作。这些译作都是1990年至1993年在国内... 举办第二届戈宝权文学翻译奖评奖的启事在本刊1993年第1期刊登后,各地的译者怀着对戈老的敬仰心情,纷纷寄来自己的译作参加评奖。许多文学刊物、高等院校外文系也热情地向我们推荐了一批参评的译作。这些译作都是1990年至1993年在国内公开出版物上发表过的外国短篇文学作品,选材广泛,形式多样,品位较高。参评的译者有大多毕业于高等院校外文系,具有较好的文学翻译素质,其中有笔耕多年的60多岁的老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宝权 外文系 乡下奇人 国际笔会 中国作家协会 少年文艺 上海译文出版社 《名作欣赏》 译林 英语系
原文传递
成就一艘绿舟的理由
5
作者 刘孝存 《中国作家(纪实版)》 2011年第8期182-188,共7页
在一幅挂在墙上的大地图前,他久久地细细地看着,不时地在笔记本上记些什么。那只是一幅普通的区县地图。我很好奇,走上前问:"您……这是在记什么?"他说:"你看,这上面的地名多有意思!"顺他所指,一连串的地名掠过我... 在一幅挂在墙上的大地图前,他久久地细细地看着,不时地在笔记本上记些什么。那只是一幅普通的区县地图。我很好奇,走上前问:"您……这是在记什么?"他说:"你看,这上面的地名多有意思!"顺他所指,一连串的地名掠过我的眼帘——罗汉石、望马台、牛角峪、熊耳寨、鱼子山、黑水湾、白云寺……那是1975年的初春,北京市丰台区"业余文学创作组"的20余人在组长理由的带领下到平谷、密云去采风。这地图就挂在我们住宿的平谷招待所的一间会议室里,"他"就是我们的组长——理由。当时我被好奇心所牵动,也站在墙边看了许久。看着看着,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这些铅印的字忽然活了起来,开始向外边跳,后来我感觉它们似乎在跟我打招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流派 小说作品 《北京文学》 乡下奇人 中短篇小说集 熊耳 陈忠实 茹志鹃 风雪之夜 白洋淀纪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