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农民乡土习性改造的百年史经验与新时代使命
- 1
-
-
作者
肖凤翔
杨顺光
-
机构
天津大学
-
出处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21年第3期1-8,共8页
-
基金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现代职业教育的工匠精神研究”(BJA160057)。
-
文摘
农民乡土习性转型是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型过程中必然面临的深层文化心理问题,该问题在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中被视为改造中国社会的突破口。然而,由于对当时社会局势的把握不充分,对乡土社会改造道路选择不革命,乡村建设运动工作者单纯以教育、文化为主的温和方式改造农民乡土习性具有历史局限性并最终失败。经过百年发展变革,新时代中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社会治理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乡村振兴战略整体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农民乡土习性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充足的历史条件。由此,新时代中国农民乡土习性转型将通过文化教育活动,致力于对自在自发习性和异化受动习性的超越,使农民最终养成合理应对现代乡村生活、现代农业发展的自由自觉习性。
-
关键词
乡土习性
乡村建设运动
乡村振兴
农民
现代化
-
Keywords
rural habitus
rural reconstruction movement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farmers
modernization
-
分类号
K89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天下观”的寓意及其社会学阐释
被引量:3
- 2
-
-
作者
王丽丽
倪炜
-
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
出处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3-38,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之一(05CSH009)
-
文摘
中国“天下观”是举世唯一的社会观,为中国社会发展规约了方向。古代中国天下观的核心内容是中心文明与外围蛮夷的区分。中国的“天下观”实际上包涵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空间地理上的概念,即中国人如何确立着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空间位置;二是社会寓意方面的,即中国人如何看待自己独特的文明与传统。也即自然的天下观和人文的天下观的含义,实际上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源自一个社会基础,即中国的乡土习性。“天下”视域下的中国社会既是充满僵化与超稳定因素的社会,又是弥布活力与变革的社会,在这里,“自然”的天下观变化是主导中国总体性社会变革的直接根源,而扎根于中国文化精神的“人文”天下观是中国社会发展模式形成的思想基础,同时也是中国“经验”形成的理论前提。
-
关键词
天下观
乡土习性
社会发展模式
-
Keywords
worldview
folk custom
development model of society
-
分类号
C912.6
[经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