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土女性生存的书写——对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的一种解读
1
作者 王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第1期71-72,共2页
萧红对于乡土女性生存状态的书写是十分特别的,她写出了自然生产给乡土女性带来的种种不幸并显示出对她们的关怀,同时揭示了国民劣根性对她们的精神奴役,而在《生死场》《呼兰河传》中也体现了乡土女性自主意识的发展,这就使她的作品有... 萧红对于乡土女性生存状态的书写是十分特别的,她写出了自然生产给乡土女性带来的种种不幸并显示出对她们的关怀,同时揭示了国民劣根性对她们的精神奴役,而在《生死场》《呼兰河传》中也体现了乡土女性自主意识的发展,这就使她的作品有了新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乡土女性 生产
下载PDF
论《呼兰河传》中的乡土女性形象
2
作者 祝志满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6-78,共3页
将《呼兰河传》纳入乡土特色的范畴加以审视,深度剖析呼兰河女性的不同生存悲剧,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着重阐述女性生存境遇的凄惨与悲戚。以微观的乡土特色作为切入点,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全新的深度分析,以期获得不同的研究... 将《呼兰河传》纳入乡土特色的范畴加以审视,深度剖析呼兰河女性的不同生存悲剧,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着重阐述女性生存境遇的凄惨与悲戚。以微观的乡土特色作为切入点,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全新的深度分析,以期获得不同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河传》 乡土女性 封建社会
下载PDF
何延华小说中乡土的书写与乡愁的守望
3
作者 彭文鼎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对于乡土的依恋、回忆、回归、守望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学书写中永不枯竭的源泉。甘肃籍藏族女作家何延华的小说无疑是新世纪以来乡土文学创作中具有独特风格、值得细读的佳作,其对乡土的书写与乡愁的守望在乡村振兴视阈下具有特殊的精神... 对于乡土的依恋、回忆、回归、守望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学书写中永不枯竭的源泉。甘肃籍藏族女作家何延华的小说无疑是新世纪以来乡土文学创作中具有独特风格、值得细读的佳作,其对乡土的书写与乡愁的守望在乡村振兴视阈下具有特殊的精神感召力。从乡土自然的书写、乡土女性的书写、乡土的温暖和悲凉三个角度对何延华小说的乡土书写与乡愁守望作出探析、阐释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书写 乡土自然 乡土女性 乡愁守望
下载PDF
乡土中国、性别立场与伦理观——对中国女性乡土写作的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郑斯扬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120,共9页
女性乡土写作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女性乡土写作将女性的发展与乡土中国的历史进程联系起来,从性别和历史的关系来理解中国的社会变迁。性别、主体性与乡土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艺术主题,塑造了一系列富有本土性、现... 女性乡土写作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女性乡土写作将女性的发展与乡土中国的历史进程联系起来,从性别和历史的关系来理解中国的社会变迁。性别、主体性与乡土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艺术主题,塑造了一系列富有本土性、现实性的多元女性形象,揭示出中国女性传统和女性观念的内在统一性,以及随时代发展的女性精神的先进性。更重要的是女性乡土写作在性别伦理阐释和再现乡土文化方面的创见,为中国性别理论建设提供了可依赖的资源和经验,成为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展开对话的立足点和出发地。被重塑的性别立场与乡土历史的碰撞,产生了话语结构、审美体验与意识形态方面的变化,而这必然成为我们民族自我书写的组成部分,也将汇聚为民族文化建设的新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乡土写作 乡土中国 性别立场 伦理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