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堂钟声与晨钟暮鼓:华北梨区乡土宗教的赛局图景 被引量:3
1
作者 岳永逸 《民俗研究》 CSSCI 2012年第5期70-78,共9页
晨钟暮鼓和教堂钟声是因华北梨区不同信众群体宗教实践而形成的空间混响与回声。在当下的中华上空,这两种音响既是独立的,也是交错的,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动态的赛局图景。从因信仰实践而生的空间音响学层面而言,抛弃在西方与东方、文明与... 晨钟暮鼓和教堂钟声是因华北梨区不同信众群体宗教实践而形成的空间混响与回声。在当下的中华上空,这两种音响既是独立的,也是交错的,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动态的赛局图景。从因信仰实践而生的空间音响学层面而言,抛弃在西方与东方、文明与野蛮、精英与大众等二元语境下桎梏下的民俗宗教、民间/众宗教以及弥散性宗教等学界惯用语,指向过程、实践的乡土宗教能更好地直面中国宗教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乡土宗教 赛局
原文传递
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宗教图景及其动力学——评岳永逸《行好:乡土的逻辑与庙会》
2
作者 李华伟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1-168,共8页
岳永逸教授的新著《行好:乡土的逻辑与庙会》对于推进对中国"乡土宗教"的研究和理解中国宗教有深远的意义。《行好》一书提出的"乡土宗教""无庙的宗教""人神一体辩证法"等概念工具具有极强的... 岳永逸教授的新著《行好:乡土的逻辑与庙会》对于推进对中国"乡土宗教"的研究和理解中国宗教有深远的意义。《行好》一书提出的"乡土宗教""无庙的宗教""人神一体辩证法"等概念工具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对乡土宗教动力学的探索具有积极的意义。该书发现并阐释了中国"乡土宗教"研究范式的认知黑洞——家与庙之间的伸缩和双向动态转换机制,诠释了"家"与"庙"让渡的辩证法,并首次明确提出"人神一体的辩证法",阐释了包括"乡土宗教"在内的乡土的逻辑——"行好",为探讨中国历史上的造神、造神运动及新兴宗教运动提供了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宗教 “无庙的宗教 “家”与“庙” “人神一体的辩证法” 宗教动力学
原文传递
多面的胡仙与另一只眼——评《胡仙敬拜:帝国晚期和现代中国的权力、性别与民众宗教》 被引量:4
3
作者 岳永逸 《开放时代》 CSSCI 2011年第9期148-158,共11页
在中国,作为现今流行歌曲、电影、电视剧等大众文化的基本创作题材,狐狸精不但有着丰富的传说故事与文字记载,也仍然是当下民众信仰实践的基本组成部分。运用权力—话语分析的策略,《胡仙敬拜》阐释了来自历代文献和当下田野的材料的丰... 在中国,作为现今流行歌曲、电影、电视剧等大众文化的基本创作题材,狐狸精不但有着丰富的传说故事与文字记载,也仍然是当下民众信仰实践的基本组成部分。运用权力—话语分析的策略,《胡仙敬拜》阐释了来自历代文献和当下田野的材料的丰富意蕴,指出胡仙敬拜的多样性、模糊性、流动性、边缘性及盲目性,并试图以此来质疑中国文化标准化的特质。由于将文献作为事实并服务于权力—话语分析,这些精彩的解读自然忽视了小说、笔记、传奇等文学创作的审美性、娱乐性,也忽视了中国乡土宗教基本的情感取向,剥离了敬拜主体的身与心,原本就"边缘化"的胡仙敬拜再次被边缘化。西方的理论与中国的经验之间的裂缝仍然是源自西方的中国社会科学本土化的基本窘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仙 乡土宗教 权力 边缘 情感
原文传递
掺乎、神圣与世俗:庙会中物的流转与辩证法 被引量:6
4
作者 岳永逸 王雅宏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54,共6页
作为庙会现场与人、神并列的主体和掺乎者,物的流转不但使庙会可感可知,得以完成,也使庙会的传衍生发成为可能和事实。基于近年来田野调查,华北苍山庙会中的香纸、娘娘驾、灵水、牌匾、福条、灵签、横幅、山货和变了味却有灵力的可食供... 作为庙会现场与人、神并列的主体和掺乎者,物的流转不但使庙会可感可知,得以完成,也使庙会的传衍生发成为可能和事实。基于近年来田野调查,华北苍山庙会中的香纸、娘娘驾、灵水、牌匾、福条、灵签、横幅、山货和变了味却有灵力的可食供品等物在短暂与永恒、无形和有形、神圣与世俗、真与假之间自然转身,参差流转,存在着奇妙的辩证法。绵延不绝的庙会也就成为一道道"物流"。因此,能动的物也应该是研究乡土庙会与宗教的基本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乎者 庙会 乡土宗教 辩证法
原文传递
庙会的非遗化、学界书写及中国民俗学:龙牌会研究三十年 被引量:11
5
作者 岳永逸 蔡加琪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6-52,共17页
近三十年来,范庄龙牌会成为学界持续关注的又一个"妙峰山"。面对主流意识形态及其话语的渗透,与龙牌会相关的行为主体或隐蔽或公开的价值取向与欲望共谋促成了龙牌会叠合的符号体系与叙事修辞。关于龙牌会的多数研究或执果索... 近三十年来,范庄龙牌会成为学界持续关注的又一个"妙峰山"。面对主流意识形态及其话语的渗透,与龙牌会相关的行为主体或隐蔽或公开的价值取向与欲望共谋促成了龙牌会叠合的符号体系与叙事修辞。关于龙牌会的多数研究或执果索因、现象还原,或将之标签化,推导或赋予其合法性,并与复兴循环解释,或关注异质行动主体间的互动互文。这些研究从各自的层面解释了龙牌会在当代中国的生存策略,也表征着多数学人在对社会现实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学科建构及文化建设的努力。建庙和晋级非遗名录是龙牌会演进的分水岭。非遗化后依旧集中呈现乡土宗教的龙牌会的疲软,实际上是富于地方性的乡土中国向全球化进程中的都市中国整体转型时所要经历的瓶颈。叠加的龙牌会也成为近三十年来中国民俗学演进的一个隐喻。由此,对非遗运动和当代中国民俗学演进的进一步反思也就有了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会 乡土宗教 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牌会 中国民俗学
原文传递
教育、文化与福利:从庙产兴学到兴老 被引量:5
6
作者 岳永逸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4-133,共10页
19世纪末以来,中国城乡大小庙宇处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其中供奉的神像成为"迷信"的代名词与具象。因应教育的名、革命的义、经济的力,庙宇整体性地在20世纪经历了向学堂、学校的转型后,又发生了向传统、遗产的转型,进而成为... 19世纪末以来,中国城乡大小庙宇处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其中供奉的神像成为"迷信"的代名词与具象。因应教育的名、革命的义、经济的力,庙宇整体性地在20世纪经历了向学堂、学校的转型后,又发生了向传统、遗产的转型,进而成为发展地方经济以及建设精神文明的文化资本,及至不少没有了师生的村小学校舍向庙宇回归,供上了神灵。由此,庙宇成为了现代中国变迁、沿革的记忆场。在此轮回中,当下乡野庙宇也部分发生了从祭神到娱人,尤其是"兴老"的新转型,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回归传统庙会的福利内蕴与价值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产兴学 庙会 庙宇 乡土宗教 庙产兴老 记忆场
原文传递
革“弊”?中国人-神敬拜的礼俗辩证 被引量:2
7
作者 岳永逸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60,157,共7页
遵循乡土宗教人神一体的辩证法,漠河的金圣李金镛、苍岩山的三皇姑和毛崇拜都经历着礼与俗的混融历练。金圣发财香之俗是文物化祠堂之礼的主动下沉,既有旅游业的驱动,也暗合了现代民族国家边疆的政治宣誓。主要因应地方社会的稳定和经... 遵循乡土宗教人神一体的辩证法,漠河的金圣李金镛、苍岩山的三皇姑和毛崇拜都经历着礼与俗的混融历练。金圣发财香之俗是文物化祠堂之礼的主动下沉,既有旅游业的驱动,也暗合了现代民族国家边疆的政治宣誓。主要因应地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建设,百多年来的三皇姑敬拜之俗终至成为当下承载地方历史文化、繁荣地方经济的象征符号和地方馈赠给他者的礼。毛崇拜则与新中国的正史建构息息相关。民众巧妙利用公权力,化公为私,化礼为俗。在日常生活层面,礼与俗始终是变化通融的让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宗教 人神一体 文物 旅游 非遗
原文传递
华北三皇姑的传说体系与层累生成 被引量:8
8
作者 赵倩 岳永逸 《民俗研究》 CSSCI 2014年第6期108-114,共7页
在华北,千年流传的女神三皇姑传说盛行不衰。这位女神的身份,以隋文帝女、南阳公主、千手千眼佛三说最具代表。在碑志等地方文献中,隋文帝女和南阳公主说居于主流;在民众口耳相传的故事中,千手佛的传说流传更广。这揭示出文人士绅重&qu... 在华北,千年流传的女神三皇姑传说盛行不衰。这位女神的身份,以隋文帝女、南阳公主、千手千眼佛三说最具代表。在碑志等地方文献中,隋文帝女和南阳公主说居于主流;在民众口耳相传的故事中,千手佛的传说流传更广。这揭示出文人士绅重"教化"与民众求"灵验"的迥异心态。近代以来,三皇姑传说被再次整合,南阳公主身份与千手佛故事主体层累、叠加一处。如今,化约、趋同的三皇姑传说是旅游经济驱动和传统文化定性互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皇姑 传说 苍岩山 乡土宗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