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开山乡》中的国家新乡土形象叙事
1
作者 闫科旭 宛馨茹 梁加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5-139,共5页
当下脱贫攻坚类影视剧中表达和叙事一直与空间紧密连接,不难管窥出“乡土空间”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影视剧发展变化叙事的主基调。《花开山乡》内嵌脱贫与生态建设的主题,以中央下派干部白朗前往芈月村担任基层支部书记为故事线索,以打造... 当下脱贫攻坚类影视剧中表达和叙事一直与空间紧密连接,不难管窥出“乡土空间”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影视剧发展变化叙事的主基调。《花开山乡》内嵌脱贫与生态建设的主题,以中央下派干部白朗前往芈月村担任基层支部书记为故事线索,以打造原生态旅游业、发展玫瑰产业、组建劳务公司等一系列情节为叙事表征,同构出一部集“信念传承的表征性空间”“当代乡村写实发展的实践性空间”“传播机制与社会神经系统交互共振的再现性空间”于一体的时代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开山乡》 乡土形象 表征性空间 实践性空间 传播机制
下载PDF
急“先锋”与“新乡土”——新世纪以来乡土中国形象的另类建构及其文化隐喻
2
作者 周银银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3年第1期248-265,共18页
近年来,乡土中国形象作为重要命题被推到台前。其中,不同代际的作家热衷于以先锋笔法来讲述摇曳生姿的乡村故事,建构了另类真实的“乡土中国形象”。这种形象呈现出“破坏与重建共在”、“毁灭与新生同存”的特征,既从文学层面丰富了对... 近年来,乡土中国形象作为重要命题被推到台前。其中,不同代际的作家热衷于以先锋笔法来讲述摇曳生姿的乡村故事,建构了另类真实的“乡土中国形象”。这种形象呈现出“破坏与重建共在”、“毁灭与新生同存”的特征,既从文学层面丰富了对“乡土中国”的描绘,也在“新生”中暗合了乡村振兴的话题,背后包裹着巨大的文化隐喻。之所以塑造出此类形象,与先锋艺术自身的审美特质和精神内涵、作家对民族心态及乡村内部运行机制的体认、乡村急遽变化的现实或既往重大历史的变革、新世纪以来整体的时代氛围和文化语境休戚相关。它也折射了作家对乡村现实大地的谛视,烛照出他们醒世独立的文学精神,昭示了“文学向生”、“照亮生活”的理想信念。在传播过程中,先锋式乡土小说及其建构的“中国形象”更容易完成“域外旅行”及与世界文学的对话,重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还伴随着更大的文学公共性的建立,当然也遇到了阻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中国形象 先锋叙事 文化隐喻 域外传播 文学公共性
下载PDF
从呼唤“现代化”到反思“现代性”——论文化保守主义语境下的“乡土中国”形象书写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旭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59-63,共5页
新时期以来的"乡土中国"形象书写深受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对乡土文明和传统文化的持守,对城市文明和工具理性的批判,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与认识。这种创作态势,对探寻"乡土中国"... 新时期以来的"乡土中国"形象书写深受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对乡土文明和传统文化的持守,对城市文明和工具理性的批判,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与认识。这种创作态势,对探寻"乡土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但其可能的偏狭又会成为一种制约和阻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保守主义 乡土中国形象 乡村伦理 传统文化 生态文明
下载PDF
新时期江苏儿童小说中的乡土儿童形象分析——以曹文轩、金曾豪、黄蓓佳为例
4
作者 陆敏洁 《文教资料》 2014年第29期89-91,共3页
新时期江苏儿童小说有了卓越的成就,在中国儿童文学中构起了一条独特的儿童形象长廊。本文以曹文轩、金曾豪、黄蓓佳三位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为例,运用玛利亚&#183;尼古拉耶娃《儿童文学中的人物修辞》的理论和文本细读的方法... 新时期江苏儿童小说有了卓越的成就,在中国儿童文学中构起了一条独特的儿童形象长廊。本文以曹文轩、金曾豪、黄蓓佳三位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为例,运用玛利亚&#183;尼古拉耶娃《儿童文学中的人物修辞》的理论和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新时期江苏儿童小说对乡土儿童形象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江苏儿童小说 乡土儿童形象
下载PDF
另类乡土中国形象的域外旅行与文学公共性
5
作者 周银银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8-96,共9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国际"能见度"不断提升。其中,在传播过程下,荒诞式乡土小说及其建构的"中国形象"更容易完成"域外旅行"及与世界文学的对话,当中还伴随着更大的文学公共性和公共空间的建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国际"能见度"不断提升。其中,在传播过程下,荒诞式乡土小说及其建构的"中国形象"更容易完成"域外旅行"及与世界文学的对话,当中还伴随着更大的文学公共性和公共空间的建立。之所以如此,与本土化题材和现代品格的手法这两翼休戚相关。不过,此类文学在走出去的同时也招致了诸多非议,迎合西方口味、图解本民族历史及现实的写作层出不穷,"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格局下是文学伪公共性的猖獗。对新时代的乡土文学和中国形象而言,传播的根基仍是塑造。作家理应从"自者"维度出发,切实立足乡土大地,在乡土中国形象的独特性里发掘出通约性话题,于模仿借鉴下完成技法的创造与新生,最终,经由文学性通道让中国文学及中国形象更好地走向世界,在平等对话中守卫当代中国文学的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中国形象 荒诞叙事 传播 文学公共性
下载PDF
影像书写:乡村记录片对于乡土文化记忆的建构与传播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冠华 《传播力研究》 2019年第22期11-11,13,共2页
顾兹曼认为,纪录片之于国家就如同相册之于家庭一般。纪录片是对现实的基于现实手法进行处理的影片,乡土题材纪录片有着保留乡土群体记忆的功能。本文以焦波导演的《乡村里的中国》为分析文本,以此为鉴探析农村影像传播如何助力中国美... 顾兹曼认为,纪录片之于国家就如同相册之于家庭一般。纪录片是对现实的基于现实手法进行处理的影片,乡土题材纪录片有着保留乡土群体记忆的功能。本文以焦波导演的《乡村里的中国》为分析文本,以此为鉴探析农村影像传播如何助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思考如何在充分挖掘当下中国乡土文化特色基础上,在国际视野下讲好中国的乡土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题材记录片 影像传播 乡土中国形象
下载PDF
《人生》民俗文化形象俄译重构研究
7
作者 周一钦 《译苑新谭》 2023年第2期240-247,共8页
[摘要]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地域特色显著,往往成为一个地域乃至国家的形象表征,是跨文化翻译中关注的重难点问题。路遥在《人生》中通过生态民俗文化、物质民俗文化、精神民俗文化、乡土语言民俗文化等,勾勒出陕北黄土高原一带的风土人情... [摘要]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地域特色显著,往往成为一个地域乃至国家的形象表征,是跨文化翻译中关注的重难点问题。路遥在《人生》中通过生态民俗文化、物质民俗文化、精神民俗文化、乡土语言民俗文化等,勾勒出陕北黄土高原一带的风土人情,塑造了80年代初城乡二元交融、鬼神信仰盛行、乡土人物形象立体的乡土中国文化形象。本文基于自建小型汉俄双语平行语料库,结合关键词表对不同类型民俗文化词汇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考察译者在民俗文化翻译过程中的再现策略,总结《人生》对外译介中乡土中国文化形象俄译重构中的得失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民俗 乡土中国文化形象 俄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