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3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乡土文学英译路径探析:以莫言与贾平凹为例
1
作者 冯正斌 汪学冰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0-58,共9页
作为中国乡土文学的集大成者,莫言与贾平凹创作体量相当,所获荣誉相近,国内影响力难分伯仲,然就中长篇小说英译情况而言,二者在英译作品数量及译介效果方面相去甚远。莫言小说在译者、出版社及作家等的共同努力之下得以有效推介,而贾平... 作为中国乡土文学的集大成者,莫言与贾平凹创作体量相当,所获荣誉相近,国内影响力难分伯仲,然就中长篇小说英译情况而言,二者在英译作品数量及译介效果方面相去甚远。莫言小说在译者、出版社及作家等的共同努力之下得以有效推介,而贾平凹小说却因创作手法、译者模式、传播途径以及读者定位的不足尚未取得良好传播实绩。系统梳理莫言与贾平凹中长篇小说英译活动的差异,并借鉴传播学相关概念,可以构建中国乡土文学的英译传播路径,助力中国乡土文学“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土文学 英译 莫言 贾平凹 传播学
下载PDF
罗伟章乡土文学书写的现代性表达——以《隐秘史》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洪烨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罗伟章的《隐秘史》以写实的笔调展现现代化进程中乡村遭遇的供给失衡、文化失传、道德失范等,书写乡村小传统日渐式微的现实困境。罗伟章通过象征手法挖掘困境背后的人物内心隐秘,深度剖析乡里人的精神状态,在确立乡村主体化的同时探... 罗伟章的《隐秘史》以写实的笔调展现现代化进程中乡村遭遇的供给失衡、文化失传、道德失范等,书写乡村小传统日渐式微的现实困境。罗伟章通过象征手法挖掘困境背后的人物内心隐秘,深度剖析乡里人的精神状态,在确立乡村主体化的同时探讨大小传统互动的可能。罗伟章的乡土文学书写从同质性向异质性转变,为转型时期的乡土文学书写提供现代性表达的新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现代性 写实 象征
下载PDF
面对乡土 如何选择——从作家对乡土文学的观念视角谈起 被引量:7
3
作者 丁帆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3,共8页
首先,我得把我为什么要沿用“乡土文学”,而不是“乡村文学”这个名词做一个解释。除去近百年前鲁迅、茅盾等五四之子们所定义的概念有其合理性,以及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对其社会形态的描述有其巨大的历史内涵外,关键的问题... 首先,我得把我为什么要沿用“乡土文学”,而不是“乡村文学”这个名词做一个解释。除去近百年前鲁迅、茅盾等五四之子们所定义的概念有其合理性,以及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对其社会形态的描述有其巨大的历史内涵外,关键的问题就在于“乡土”对应文学描写来说,更有其丰富的历史内容和逻辑的自洽性。“乡土”两个字拆分开来,包含着两层意思:“乡”既是指一个具象性意味的家乡处所,同时又是一个基层政府意象和组织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文学描写 乡村文学 乡土中国》 具象性 自洽性 历史内涵 茅盾
下载PDF
乡土文学批评多元价值体系的生成与流变
4
作者 郭姗姗 谢纳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49,共7页
在中国新文学百年发展史中,乡土文学概念经历了“乡土文学”“农民文学”“革命乡土文学”“农村题材小说”“新世纪乡土文学”的变化,不仅表现对象、内容主旨、精神旨趣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而且乡土文学批评也在不同价值观念的指引下... 在中国新文学百年发展史中,乡土文学概念经历了“乡土文学”“农民文学”“革命乡土文学”“农村题材小说”“新世纪乡土文学”的变化,不仅表现对象、内容主旨、精神旨趣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而且乡土文学批评也在不同价值观念的指引下呈现出多元价值特征。即便是概念命名的模糊,也未改变主流意识形态对乡土文学的青睐,同时得到学术研究的长期关注。关于乡土文学的本质、功能和存在意义等价值问题的理论探讨逐渐深入,呈现出本质论与价值论相融互生的理论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农村题材小说 多元价值 概念命名 学术研究 本质论 理论探讨 精神旨趣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乡土文学研究的三大范式及其内在逻辑
5
作者 徐志伟 《青海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3-178,共6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乡土文学研究先后形成了三种范式:革命范式、“新启蒙-纯文学”范式、“现代性反思”范式。每一种研究范式的生成,都内在于时代政治之中,都有其具体的现实针对性,在一段时间内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种范式及其背后不同... 新中国成立以来,乡土文学研究先后形成了三种范式:革命范式、“新启蒙-纯文学”范式、“现代性反思”范式。每一种研究范式的生成,都内在于时代政治之中,都有其具体的现实针对性,在一段时间内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种范式及其背后不同的政治文化逻辑,构成了当代中国乡土文学研究的内在张力与矛盾。今天的乡土文学研究需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框架下拓展研究视域,整合经验,补齐不同研究范式的短板,真正实现对“启蒙/救亡”“文学/政治”等二元解释架构的超越,重建乡土文学与历史肌理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研究范式 现代性反思 文化政治
下载PDF
农民的发现与20世纪30年代乡土文学的新变
6
作者 冯波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34,共10页
在20世纪30年代,因对“农民”的重识,乡土文学呈现出新的艺术特质,这是从政治理论到文艺实践的审美嬗递。在域外理论资源的影响下,不同党派、阶层重识农民阶级性与大众性,展现了对农民的三重发现,即:对农民被压迫阶级定位与参与社会革... 在20世纪30年代,因对“农民”的重识,乡土文学呈现出新的艺术特质,这是从政治理论到文艺实践的审美嬗递。在域外理论资源的影响下,不同党派、阶层重识农民阶级性与大众性,展现了对农民的三重发现,即:对农民被压迫阶级定位与参与社会革命可塑性的觉悟,对落后的小农意识与国民劣根性内在逻辑的洞察,以及对农民本位的审美取向与民族国家主体意识一致性的深刻认知。农民的发现不仅使“农民文学”与乡土文学、田园文艺分而论之,构成现代乡土文学的理论自觉,而且也因其差异认知呈现出启蒙理性、阶级革命与世俗民间的不同价值倚重,它与传统乡土文学的互渗、交错、融合,构成了中国现代乡土文学流变的复杂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农民文学 田园文艺 民间 现代性
下载PDF
赓续与演进:论新世纪河南青年作家的乡土文学创作
7
作者 张翼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7-143,共7页
新世纪以来,李清源、梁鸿、陈宏伟等青年作家接续河南文学书写乡土的创作传统,虽师法前代但也有突破,即以独特的写作立场、叙述主题,以及审美追求,积极回应了如何书写时代变动中的乡土这一重要问题。《苏让的救赎》《陆地行舟》等作品... 新世纪以来,李清源、梁鸿、陈宏伟等青年作家接续河南文学书写乡土的创作传统,虽师法前代但也有突破,即以独特的写作立场、叙述主题,以及审美追求,积极回应了如何书写时代变动中的乡土这一重要问题。《苏让的救赎》《陆地行舟》等作品的发表表明,他们依靠对成长记忆、应对城市、经验沉潜等多重主题的开掘,使其作品正在逐渐形成以社会剖析、文化反思、乡愁溯源、地方表达等为意义内涵的多元价值形态,进而重现了以现实主义精神为主体的审美风格。凭借在价值形态、主题类型和审美特征等方面的优异表现,这些青年作家的乡土创作成为新世纪以来河南乡土文学的主要代表,也为河南乡土文学创作的时代演进提供了具有实践意义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河南青年作家 乡土文学
下载PDF
重构乡土文学与乡村现实的有效关系
8
作者 徐志伟 《北方论丛》 2023年第1期17-20,共4页
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重构乡土文学与乡村现实的有效关系,强化乡土文学的现实介入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及时把握当下乡村社会的新变化;其二,深入把握当下乡村社会的复杂性;其三,积极探索与时代内容相匹配的文学形式。今天的作家... 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重构乡土文学与乡村现实的有效关系,强化乡土文学的现实介入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及时把握当下乡村社会的新变化;其二,深入把握当下乡村社会的复杂性;其三,积极探索与时代内容相匹配的文学形式。今天的作家要确立一种“能动性”的写作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激活乡土文学与乡村具体社会历史的互动关系,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形式创新,更好地实现文学与历史的双重启发与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乡土中国 城乡中国 非虚构写作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中的西部乡土文学走向
9
作者 彭岚嘉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3期77-79,共3页
在中国百余年的现代化进程中,发生巨大变化的无疑是有着悠久农耕文化传统的乡村。尤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城市化的时代浪潮中,农村又面临着土地荒废、人口流失、产业单一、村庄空心化、环境污损化等诸多窘境,为此,国家提出振... 在中国百余年的现代化进程中,发生巨大变化的无疑是有着悠久农耕文化传统的乡村。尤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城市化的时代浪潮中,农村又面临着土地荒废、人口流失、产业单一、村庄空心化、环境污损化等诸多窘境,为此,国家提出振兴乡村战略。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背景中,作家如何摆脱以往被遮蔽、被误解的文化想象,找回真实的乡土,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文学的力量,就是一个应当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乡村振兴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农耕文化 人口流失 时代浪潮 村庄空心化 土地荒废
下载PDF
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叙事结构分析——以格雷马斯矩阵理论为介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志忠 《齐鲁学刊》 2023年第2期148-160,共13页
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研究,层层累积,论著多多,但也存在大量研究成果陈陈相因,理论视角单一,研究思路僵化,许多结论属于同义反复的重复性研究。面对新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新动态、新格局,今人应该有新的思路,新的突破。借鉴普罗普、格雷马斯... 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研究,层层累积,论著多多,但也存在大量研究成果陈陈相因,理论视角单一,研究思路僵化,许多结论属于同义反复的重复性研究。面对新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新动态、新格局,今人应该有新的思路,新的突破。借鉴普罗普、格雷马斯、海登·怀特诸家方法和恩格斯的历史合力理论,对乡土小说“乡村故事的视角、立场与态度”“示众、‘看与被看’和复仇”“还乡、入乡与进城”“乡村政治伦理与权力结构分殊”等叙事结构进行考察,意在建构中国乡土小说的叙事模型,把中国乡土小说的创生、变革经验研究和乡土小说理论建设推向新的高度,彰显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丰富多彩、廓大境界和中国经验,凸现其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乡土文学 格雷马斯矩阵 叙事模型 中国经验 世界贡献
下载PDF
新时期乡土文学叙事教学研究——评《当代新乡土文学叙事比较论稿》
11
作者 孙大志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I0004-I0005,共2页
农业文明,始终是中华文明赖以生存的根基,也是理解中国发展的重要线索。从古代王朝史到近代革命史,再到现代奋斗史,农村与农民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巨大背景。而乡土文学也一直以其或宏大或细致的视角叙述着农业文明的发展和变化,见证着泱... 农业文明,始终是中华文明赖以生存的根基,也是理解中国发展的重要线索。从古代王朝史到近代革命史,再到现代奋斗史,农村与农民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巨大背景。而乡土文学也一直以其或宏大或细致的视角叙述着农业文明的发展和变化,见证着泱泱中国的荣辱和兴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叙事比较 叙事教学 革命史 奋斗史 中华文明 论稿
下载PDF
理论建构、现场批评与学术史研究——21世纪乡土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2
作者 毛金灿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15-120,160,共7页
21世纪乡土文学研究,呈现驳杂多元的发展态势。在乡土文学理论研究层面,不仅辨析了乡土文学的生长根基,也明确了概念边界,突破了“题材决定论”和城乡二元对立为标准的界定范式。在乡土文学的现场批评与跟踪研究层面,更新了研究方法。... 21世纪乡土文学研究,呈现驳杂多元的发展态势。在乡土文学理论研究层面,不仅辨析了乡土文学的生长根基,也明确了概念边界,突破了“题材决定论”和城乡二元对立为标准的界定范式。在乡土文学的现场批评与跟踪研究层面,更新了研究方法。在乡土文学学术史研究层面,梳理了乡土文学的发展流变,总结了百年乡土文学研究的学术价值。现有研究仍存在有待完善的空间,需要研究者不断调整批评范式,坚持文本细读,以文学史的眼光观照新作品和文学现象,构建既蕴含研究主体丰赡的生命体悟,又有理论深度和学理高度的研究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研究 理论拓展 批评研究 学术史研究
下载PDF
以生态作为方法:中国台湾乡土文学中的环境意识和人地关系
13
作者 赖清波 《华文文学》 2023年第2期5-14,共10页
1960年代以降,被归类为中国台湾乡土作家的黄春明、陈映真、洪醒夫、王拓等的作品对人与土地/自然关系的思考主要着眼于底层阶级(渔民、农民、劳工)为解决生计问题与大自然的惨烈斗争,透过乡间小人物的悲欢喜乐表达了乡村在现代化、工... 1960年代以降,被归类为中国台湾乡土作家的黄春明、陈映真、洪醒夫、王拓等的作品对人与土地/自然关系的思考主要着眼于底层阶级(渔民、农民、劳工)为解决生计问题与大自然的惨烈斗争,透过乡间小人物的悲欢喜乐表达了乡村在现代化、工业化、资本主义冲击下的环境倾颓、今昔的环境变迁,乃至人与动物/自然命运共同体的情感,在在体现了素民的环境伦理关怀。如果把乡土文学放在环境运动的脉络来看,这种对人地关系的思考为自然生态文学/生态批评论述提供了另类的思想资源,一种可亲的、从土地和社会生发出来的素民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乡土文学 环境伦理 人地关系 生态
下载PDF
百年乡土文学视域下的农民形象嬗变小论
14
作者 刘雪萍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31-139,共9页
1920年代以来中国乡土文学殿堂的人物谱系中,农民形象被作家、被时代赋予了重要的意义。对1920年代以来中国乡土文学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农民形象谱系的梳理,也就具有了独特的学术价值——以农民形象的嬗变为切入点,来重新解读、阐释中国... 1920年代以来中国乡土文学殿堂的人物谱系中,农民形象被作家、被时代赋予了重要的意义。对1920年代以来中国乡土文学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农民形象谱系的梳理,也就具有了独特的学术价值——以农民形象的嬗变为切入点,来重新解读、阐释中国乡土文学,并试图探索一百年以来中国乡土文学发展的内部衍进规律以及文学生产场域的变化对乡土文学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农民形象 嬗变
下载PDF
论罗淑乡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书写
15
作者 陈鸣镝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1-67,共7页
四川现代女作家罗淑在书写家乡简阳农村地区的女性生活时,从自身性别体验出发,融入自己对女性生存的理解,饱含对女性生命状态的关注。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本细读、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罗淑的乡土文学作品,可以发现,罗淑突破了中国... 四川现代女作家罗淑在书写家乡简阳农村地区的女性生活时,从自身性别体验出发,融入自己对女性生存的理解,饱含对女性生命状态的关注。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本细读、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罗淑的乡土文学作品,可以发现,罗淑突破了中国现代男性乡土文学作家创作的局限,弥补了中国现代女作家创作的不足,在表现当时乡村女性受父权制社会与男性中心文化压迫的同时,展现了乡村女性在边缘处境中的抗争精神,刻画出她们澄明而美好的心灵。其作品中的女性书写使得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更加多维、立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淑 乡土文学 乡村 女性
下载PDF
大学生视域中的江苏新乡土文学现实价值探究
16
作者 张宁 李依蕾 《文教资料》 2023年第1期9-14,共6页
江苏新乡土文学是乡土文学的代表之一。本文从大学生视角出发,通过阐述江苏新乡土文学发展概况、分析大学生文学阅读与江苏新乡土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以及聚焦在文学社会生活层面大学生对江苏新乡土文学现实价值的实践,探究江苏新乡土... 江苏新乡土文学是乡土文学的代表之一。本文从大学生视角出发,通过阐述江苏新乡土文学发展概况、分析大学生文学阅读与江苏新乡土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以及聚焦在文学社会生活层面大学生对江苏新乡土文学现实价值的实践,探究江苏新乡土文学发展的现实意义,以此提高大学生的乡土文学素养、拓展文学实践、助推江苏乡土文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江苏新乡土文学 文学社会生活 现实价值
下载PDF
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下陕西乡土文学英译策略探究
17
作者 路有有 《陇东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2-45,共4页
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背景下,文化翻译观为充满文化特色和地域限制的乡土文学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文化翻译理论为依托,以陈忠实的作品为例,探究陕西乡土文学的英译策略,旨在为陕西乡土语言翻译研究提供新... 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背景下,文化翻译观为充满文化特色和地域限制的乡土文学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文化翻译理论为依托,以陈忠实的作品为例,探究陕西乡土文学的英译策略,旨在为陕西乡土语言翻译研究提供新的启示,为陕西乡土文学的跨文化交流提供新的视角,促使更多优秀的陕西乡土文学作品走向世界,让世界听到民俗文化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 陕西乡土文学 陈忠实
下载PDF
城市文学乃乡土文学的结晶——以旧海棠《消失的名字》为例
18
作者 申霞艳 《粤海风》 2023年第1期73-77,共5页
我很难把我对光明、对生活的爱与我对我要描述的绝望经历的依恋分离开来。没有生活之绝望就不会有对生活的爱。——加缪雷蒙·威廉斯的《乡村与城市》以文化研究的视角梳理自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乡村和城市关系的演变史,作者既对乡... 我很难把我对光明、对生活的爱与我对我要描述的绝望经历的依恋分离开来。没有生活之绝望就不会有对生活的爱。——加缪雷蒙·威廉斯的《乡村与城市》以文化研究的视角梳理自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的乡村和城市关系的演变史,作者既对乡村田园牧歌化进行袪魅,也对城市进步主义进行批判,让我们知晓城、乡貌似二元对立的概念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同时存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内部充斥着种种危机的总体发展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乡村与城市 加缪 演变史 进步主义 雷蒙·威廉斯 工业革命 乡村田园
下载PDF
新时代乡土文学的发展研究
19
作者 周文萱 《文存阅刊》 2023年第24期0022-0024,共3页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地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这一时代的农村变迁不仅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组织上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还对文学创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乡土文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承载着对农村生活、农民命运的关切与...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地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这一时代的农村变迁不仅在经济结构和社会组织上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还对文学创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乡土文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承载着对农村生活、农民命运的关切与反映。因此,对新时代乡土文学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既有助于理解农村社会的现状,也有助于挖掘乡土文学在这一时代的独特表达。本文对此加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农村 发展 变迁
下载PDF
乡土文学的原生态之美——赵文辉小小说印象
20
作者 杨晓敏 《快乐阅读》 2023年第7期10-11,共2页
新乡古称牧野。有山、有水、有平川,民风淳厚,文脉鼎盛。历来的人文荟萃之地,必有长袖善舞者。新乡小小说作家群的代表人物之一赵文辉,浑身浸透着豫北人的大气与精明。他自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以来,现已出版小小说作品集6部,他的“豫北... 新乡古称牧野。有山、有水、有平川,民风淳厚,文脉鼎盛。历来的人文荟萃之地,必有长袖善舞者。新乡小小说作家群的代表人物之一赵文辉,浑身浸透着豫北人的大气与精明。他自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以来,现已出版小小说作品集6部,他的“豫北乡下系列”构成了“地域小小说”写作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小小说 作家群 现已出版 人文荟萃 豫北 原生态之美 长袖善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