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庶民信仰与乡土文学的精神流转——以《拾骨》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李娜 《华文文学》 2012年第6期103-111,共9页
舞鹤的短篇小说《拾骨》(1993),以拾骨这一绵延久远的民间丧葬习俗,拾掇现代化进程中的台湾庶民精神,是20世纪末台湾文学的秀异之作。试从如下层面探析其社会与美学价值:在"台湾战后现代化历程"的正史论述之外,如何建构从一... 舞鹤的短篇小说《拾骨》(1993),以拾骨这一绵延久远的民间丧葬习俗,拾掇现代化进程中的台湾庶民精神,是20世纪末台湾文学的秀异之作。试从如下层面探析其社会与美学价值:在"台湾战后现代化历程"的正史论述之外,如何建构从一个庶民立场出发的现代化野史;黑色、自由的"批判的现代性"话语,与西方精神资源,台湾乡土文学传统的关系;以庶民信仰为载体,向内展开的书写者/知识者对其"身份"的反思和反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拾骨》 庶民信仰 乡土文学精神 黑色现代性话语 知识者反思
下载PDF
转型期的乡土惶惑:论《秦腔》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玥 唐碧波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214-219,共6页
贾平凹的乡土书写始终聚焦于转型期的社会历史复杂性,并在时代精神和社会情绪的纵深透视的同时,细腻地呈现了自我的独特心灵体验。《秦腔》以新世纪以来中国城乡的巨大变革为历史背景,聚焦"乡土—家园"的文学母题,以难以弥合... 贾平凹的乡土书写始终聚焦于转型期的社会历史复杂性,并在时代精神和社会情绪的纵深透视的同时,细腻地呈现了自我的独特心灵体验。《秦腔》以新世纪以来中国城乡的巨大变革为历史背景,聚焦"乡土—家园"的文学母题,以难以弥合的"家"的分裂,构成了传统乡土社会终将消逝的历史隐喻;并将自我的情感与理智的深刻矛盾贯穿其中,小说因此具有了作家的自我精神图谱意味。小说形式上注重对民间传统艺术资源的汲取,具有以情带事、事中含情的叙情性特征。乡土不再是诗意的精神故园,是《秦腔》关于中国新世纪乡土文学的再发现的留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秦腔》 乡土文学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