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土诗意何以消解——解读长篇小说《秦腔》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洋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6-127,共2页
在《秦腔》中,秦腔已失去了统摄乡村精神世界的力量,作者不得不突破对象征意象的依赖。《秦腔》的叙事视角使诗意乡村走向世俗乡村,对史诗价值的追求使文本的历史真实性压倒了诗美品格。乡土诗意的消解是乡土文化裂变的信号。
关键词 《秦腔》 乡土诗意 消解 长篇小说 乡土文化
下载PDF
东方情趣与乡土诗意的双重建构——论侯孝贤电影的人文化风格 被引量:8
2
作者 白娟娟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2-55,共4页
侯孝贤是台湾新电影运动中的重要导演,他的影片以独特的风情和美学特征在台湾电影界自成一家,并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侯孝贤电影中所特有的人文化的东方情趣和立足于台湾本土的乡土诗意,是侯孝贤电影中独特的人文化审美特征。
关键词 侯孝贤 电影 东方情趣 乡土诗意
下载PDF
闪烁着人文光辉的精神串珠——评武淑莲《心灵探寻与乡土诗意——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个案研究》
3
作者 郑鹏飞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98-101,共4页
在《心灵探寻与乡土诗意》中,作者着重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现象和宁夏作家的创作进行了研究、批评。该书体现了作者"织毛衣"式的治学方式,提出文学对人的精神治疗功能,彰显了文学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价值;在观照研究对象时,始终围... 在《心灵探寻与乡土诗意》中,作者着重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现象和宁夏作家的创作进行了研究、批评。该书体现了作者"织毛衣"式的治学方式,提出文学对人的精神治疗功能,彰显了文学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价值;在观照研究对象时,始终围绕着文学的本体因素展开,着眼于文学本体价值,带有浓郁的人文精神。但书中也有可商榷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探寻与乡土诗意 人文精神
下载PDF
诗意乡土书写的“同向歧异”——沈从文、汪曾祺乡土小说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雷鸣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89-92,共4页
具有师承关系的沈从文、汪曾祺显示出与其他乡土作家不同的视野,他们展示的是诗意、空灵的乡土世界,抒写着自然风俗与人性美好的纯净牧歌。但他们亦有着各自的不同,沈从文的乡土书写充盈着的是坚硬厚重的悲凉,在远离尘嚣之中,持守孤绝;... 具有师承关系的沈从文、汪曾祺显示出与其他乡土作家不同的视野,他们展示的是诗意、空灵的乡土世界,抒写着自然风俗与人性美好的纯净牧歌。但他们亦有着各自的不同,沈从文的乡土书写充盈着的是坚硬厚重的悲凉,在远离尘嚣之中,持守孤绝;而汪曾祺包融着平和温润的乐观精神,有着世俗温情的圆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乡土 冷与热 远离尘嚣 世俗温情 沈从文 汪曾祺
下载PDF
数字时代VR虚拟现实展览的人文价值——以中国当代乡土艺术“诗意田园”语式作品国际虚拟巡展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越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21-25,共5页
现代数字技术不断发展,使得“虚拟现实”在各个领域中持续发生,“图像转向”“视觉转向”均表明我们在一块屏幕上共享着别样的文化生活。随着艺术策展融入数字时代浪潮,虚拟技术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艺术展览的内在格局与阐释结构,让屏... 现代数字技术不断发展,使得“虚拟现实”在各个领域中持续发生,“图像转向”“视觉转向”均表明我们在一块屏幕上共享着别样的文化生活。随着艺术策展融入数字时代浪潮,虚拟技术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艺术展览的内在格局与阐释结构,让屏幕成为艺术作品最外层的画框。在乡土美术的宏大主题里,以“诗意田园”为语式的“中国当代乡土艺术国际虚拟巡展”综合运用数字技术与审美眼光,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起来,彰显出生态与人文的双重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虚拟展览 诗意乡土 人文精神
下载PDF
现实的社会生态 普遍的人性追问——评阿来小说特色
6
作者 黄欣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25-28,共4页
多年来,一直游走于川藏世界的作家阿来,一如既往地关注和书写生他养他的那片充满神秘且如梦如幻的雪域高原,发生在那片大地上的人、事、情筑造了他无法割舍的乡土情怀。作家阿来对雪域藏区的倾力抒写,源于自身的一种使命与责任,他用深... 多年来,一直游走于川藏世界的作家阿来,一如既往地关注和书写生他养他的那片充满神秘且如梦如幻的雪域高原,发生在那片大地上的人、事、情筑造了他无法割舍的乡土情怀。作家阿来对雪域藏区的倾力抒写,源于自身的一种使命与责任,他用深情的笔触和诗意般的文字勾勒出雪域世界步入现代化进程后所发生的一切,他所聚焦的不只是自然生态,更多揭示的是现实的社会生态,特别是对世事变化中普遍的人性追问与现代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来小说 人性追问 诗意乡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