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乡土语言英译的人本路径——兼论《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
1
作者 陈静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3,共8页
新时期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对外传播离不开翻译的独特作用,作为中国乡土文学外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乡土语言及其翻译活动逐渐受到学界关注,但目前该领域相关研究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思考和应用探索。针对此现状,本文结合周领顺等... 新时期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对外传播离不开翻译的独特作用,作为中国乡土文学外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乡土语言及其翻译活动逐渐受到学界关注,但目前该领域相关研究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思考和应用探索。针对此现状,本文结合周领顺等著《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中所使用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与汉语乡土语言英译实践素材,从研究对象的厘定、研究方法的应用、研究思路的确立以及研究结论的归纳四个方面探索汉语乡土语言翻译研究的人本路径,为中国乡土文学外译活动及研究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乡土语言 翻译研究 人本路径 译者行为批评
下载PDF
《儒林外史》节译本汉语乡土语言英译群体的译者行为比较研究
2
作者 黄勤 王琴玲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5,共11页
汉语乡土语言土味浓郁,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意象和异质成分,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本文梳理了《儒林外史》三个典型的华人离散译者节译本中的乡土语言英译文,分析其乡土语言英译策略的异同。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探究这... 汉语乡土语言土味浓郁,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意象和异质成分,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本文梳理了《儒林外史》三个典型的华人离散译者节译本中的乡土语言英译文,分析其乡土语言英译策略的异同。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探究这一群体乡土语言英译的译者行为及其动因,以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大背景下的中国文学外译,尤其是乡土语言的英译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节译 乡土语言 华人离散译者群体 译者行为批评
下载PDF
语料库驱动的乡土语言翻译研究——以《中国太阳》和《乡村教师》为例
3
作者 张咏喆 翁义明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译本也逐渐受到各界的关注。这些小说扎根于中国本土文化,其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国乡土语言,其英译本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建立平行语料库,探讨译者处理乡土语言的翻译方法...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译本也逐渐受到各界的关注。这些小说扎根于中国本土文化,其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国乡土语言,其英译本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建立平行语料库,探讨译者处理乡土语言的翻译方法,对其中的成语、方言和惯用语及其英译本进行统计和分析,并试图分析译者行为背后的动机,以期为其他文学作品中乡土语言的翻译提供些许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小说 乡土语言 语料库
下载PDF
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互动关系研究
4
作者 周领顺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14,共12页
本文从人本动态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的层次性、文本与行为的关系互动等方面,讨论了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的批评问题。研究发现,无论从文本到行为还是从行为到文本,莫不凸显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中枢作用。坚持以人为本进行动态... 本文从人本动态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的层次性、文本与行为的关系互动等方面,讨论了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的批评问题。研究发现,无论从文本到行为还是从行为到文本,莫不凸显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中枢作用。坚持以人为本进行动态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突破了传统上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聚焦翻译结果进行是非判断的静态研究路径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乡土语言英译 互动关系 译者行为批评 文本与行为
下载PDF
西部乡土小说中乡土语言的翻译策略研究——以雪漠小说为例
5
作者 何英 雷佳娣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乡土小说是中国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学形式,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和浓郁地域特色的乡土语言则是其不可或缺的载体。甘肃作家雪漠创作的《大漠祭》和《猎原》两部小说,以甘肃农村为地域背景,用充满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的语言为读者展现了... 乡土小说是中国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学形式,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和浓郁地域特色的乡土语言则是其不可或缺的载体。甘肃作家雪漠创作的《大漠祭》和《猎原》两部小说,以甘肃农村为地域背景,用充满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的语言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西北农村的“风俗画面”。文章以这两部小说的英译本为例,探讨和分析译者在翻译小说中乡土语言时运用的翻译策略及经验得失。研究发现,在翻译乡土语言时,译者灵活采用了多种翻译策略,既注重中国本土文化观念与表达方式的准确传递,使原文异域特色得以保留;也关照了译入语读者的认知惯习,对一些地域特色明显的乡土语言表达淡化处理,确保了译文的可读性与接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乡土小说 乡土语言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周领顺等《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笔谈
6
作者 黄勤 李正栓 +5 位作者 刘云虹 任东升 邵璐 孙会军 吴赟 徐德荣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72-76,共5页
周领顺等学者的专著《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结项成果,是我国第一次把“乡土语言”作为一个术语并系统阐述汉语乡土语言翻译的学术探索。该专著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Translator Behavior Criticism,TBC... 周领顺等学者的专著《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结项成果,是我国第一次把“乡土语言”作为一个术语并系统阐述汉语乡土语言翻译的学术探索。该专著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Translator Behavior Criticism,TBC)为指导,基于自建的葛浩文乡土语言翻译语料库,首次对以葛浩文为代表的翻译家的汉语乡土语言翻译实践进行大规模、分层次、穷尽性和系统性的描写性翻译批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葛浩文 周领顺 国家社科基金 描写性翻译 翻译语料库 重点项目 乡土语言
下载PDF
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中国乡土语言英译研究——评周领顺等《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
7
作者 石灿 卞建华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77-80,113,共5页
周领顺等《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立足中国译学语境,以乡土语言为研究对象,以译者行为批评为理论工具,深入而全面地剖析了中国文学中乡土语言在文化外译中的译介之难与解决策略。以葛浩文为例,从主客观双重角度论述译者翻译思... 周领顺等《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立足中国译学语境,以乡土语言为研究对象,以译者行为批评为理论工具,深入而全面地剖析了中国文学中乡土语言在文化外译中的译介之难与解决策略。以葛浩文为例,从主客观双重角度论述译者翻译思想与行为的相互印证关系,重点阐释了文本特征对译者翻译思想的干预与塑造。其数据库的建立、新概念的提炼、新模式的总结等学术努力与尝试对在中国文化外译中塑造可敬、可爱、自信的中国形象,增强新时期我国译学的主体性,促进翻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 乡土语言 翻译思想 译者行为批评
下载PDF
以人为本民族意蕴对话视野--《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评析
8
作者 彭白羽 党争胜 《外文研究》 2023年第4期92-96,106,107,共7页
《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秉承译者行为批评性研究的三维一体框架,聚焦人本-行为-文本三重视域,开展“乡土语言”英译的译者行为批评研究。该著作以自建的葛浩文乡土语言翻译语料库为事实检索工具,尝试对以葛浩文为首的翻译家... 《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秉承译者行为批评性研究的三维一体框架,聚焦人本-行为-文本三重视域,开展“乡土语言”英译的译者行为批评研究。该著作以自建的葛浩文乡土语言翻译语料库为事实检索工具,尝试对以葛浩文为首的翻译家乡土语言英译实践进行多层次、系统性、描写性的翻译批评,呈现出以乡土语言透射民族意蕴传播、以人本情怀彰显对话视野的多维学术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 乡土语言英译 译者行为批评
下载PDF
从“乡土”到“国际”之道与术——评《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
9
作者 韩淑芹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第5期103-107,共5页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具有特色地域性、文化性的乡土语言翻译引起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大多为零散化、碎片化的研究。周领顺教授的专著《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从“乡土语言”的术语定义出发,基于自创的译者行为批评理...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具有特色地域性、文化性的乡土语言翻译引起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大多为零散化、碎片化的研究。周领顺教授的专著《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从“乡土语言”的术语定义出发,基于自创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系统化地论述了汉语乡土语言英译与研究的“道”与“术”,明确文本研究、译者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三维立体化译研之“道”,指出宏观原则、中观视角、微观策略与方法的三阶层级化译研之“术”,为乡土语言翻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研究框架与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乡土语言英译行为批评研究》 译者行为批评 “道”与“术”
下载PDF
余国藩乡土语言英译行为研究——以《西游记》翻译为例
10
作者 刘深强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14,24,共5页
在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通过对余国藩乡土语言英译行为研究发现,余国藩的译者行为与源语文化间存在着互动关系。译者在翻译中的“求真”行为主要体现在乡土意象、乡土情理、神仙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忠实。译者的“务实”行为主要表现在对文... 在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通过对余国藩乡土语言英译行为研究发现,余国藩的译者行为与源语文化间存在着互动关系。译者在翻译中的“求真”行为主要体现在乡土意象、乡土情理、神仙形象塑造等方面的忠实。译者的“务实”行为主要表现在对文本中源语文化的解读、中西文化的融通、文化内涵可读性的实现等方面。译者在翻译中“求真”行为的目的在于对源语文化的“务实”。而余国藩译者行为的动因源于他的学者型译者身份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乡土语言翻译 译者行为
下载PDF
雪漠作品中乡土语言英译策略分析——以《大漠祭》和《猎原》为例
11
作者 王莹 李涛 《大连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7-33,共7页
雪漠通过大量乡土语言的书写,凸显其小说《大漠祭》与《猎原》的甘肃地域民俗、民情和民风。两部小说共包含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及方言在内的1046条乡土语言。运用周领顺教授提出的“直译”“意译”连续统理论,对小说英译文本的... 雪漠通过大量乡土语言的书写,凸显其小说《大漠祭》与《猎原》的甘肃地域民俗、民情和民风。两部小说共包含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及方言在内的1046条乡土语言。运用周领顺教授提出的“直译”“意译”连续统理论,对小说英译文本的翻译策略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发现,译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与林丽君(Sylvia Li-chun Lin)对不同类型的乡土语言善于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其特点是:成语以解释性意译为主,谚语和歇后语多使用直译策略,惯用语和方言主要采取归化式意译的方式处理。两位译者把直译、意译、归化等翻译策略灵活地结合起来,在保持源语文化韵味的同时兼顾了译文的接受性,使译文和原文得到了较好的契合与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漠作品 乡土语言 英译策略
下载PDF
贾平凹《废都》葛译本的乡土语言模因英译策略研究
12
作者 古志鸿 唐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109-112,共4页
贾平凹小说《废都》是一部以乡土文化为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葛译本在翻译过程中充分保留了小说中独特的乡土语言风格,并尝试运用符合受众审美的表达方式来突出文本的文学内涵。文章重点从方言模因翻译、俗语模因翻译、称谓语模因翻译三... 贾平凹小说《废都》是一部以乡土文化为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葛译本在翻译过程中充分保留了小说中独特的乡土语言风格,并尝试运用符合受众审美的表达方式来突出文本的文学内涵。文章重点从方言模因翻译、俗语模因翻译、称谓语模因翻译三大维度,分析贾平凹《废都》葛译本的乡土语言模因英译策略,进而为学术研究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废都》 葛译本 翻译模因 乡土语言
下载PDF
莫言《生死疲劳》中乡土语言法译策略研究
13
作者 张一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12期5748-5754,共7页
乡土语言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乡土语言所联系的乡土文学的海外译介一直是国内译学界关注的热点。因而本文以乡土文学领军人物莫言的代表作《生死疲劳》原著为背景,以法国汉学家尚德兰的法译本中乡土语言... 乡土语言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乡土语言所联系的乡土文学的海外译介一直是国内译学界关注的热点。因而本文以乡土文学领军人物莫言的代表作《生死疲劳》原著为背景,以法国汉学家尚德兰的法译本中乡土语言的翻译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翻译理论对乡土语言翻译策略进行归纳分析,有助于我们提高文学作品的翻译质量,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疲劳》 乡土语言 翻译策略
下载PDF
论闽台两省方言和文化的共同特点——兼评台湾的乡土语言教育 被引量:6
14
作者 钱奠香 李如龙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7-35,共9页
本文就相关的历史和语言事实分析后指出 ,今天台湾所谓的“台语” ,实际上是闽南话泉州腔和漳州腔的混合产物 ,是明清以来移居台湾的闽南人带过去的。与其他汉语方言一样 ,这种漳泉混合的闽南话也同样来源于中原古代汉语。而在语言使用... 本文就相关的历史和语言事实分析后指出 ,今天台湾所谓的“台语” ,实际上是闽南话泉州腔和漳州腔的混合产物 ,是明清以来移居台湾的闽南人带过去的。与其他汉语方言一样 ,这种漳泉混合的闽南话也同样来源于中原古代汉语。而在语言使用上 ,文读和白读并存、方言和国语兼用 ,是闽台两地闽南语区的共同特点。这一特点是在千百年来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 ,它顺应了历史的发展、符合闽南语区人们的实际需要 ,是值得赞许的。至于今天台湾的乡土语言教育 ,虽然在乡土文化的保存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但如果是为了某一政治目的才拔高它、强化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文化 乡土语言教学
下载PDF
汉学家乡土语言英译策略对比研究——以葛浩文译《酒国》和蓝诗玲译《鲁迅小说全集》为例 被引量:20
15
作者 周领顺 丁雯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14,共14页
汉语"乡土语言"作为中国乡土文学作品的载体,其英译问题逐渐受到译学界的关注,而汉学家英译是译学界普遍看好的、理想的译者模式,通常被认为是一条成功的实践路径,其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功不可没。就中国乡土文学作品中汉语&... 汉语"乡土语言"作为中国乡土文学作品的载体,其英译问题逐渐受到译学界的关注,而汉学家英译是译学界普遍看好的、理想的译者模式,通常被认为是一条成功的实践路径,其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功不可没。就中国乡土文学作品中汉语"乡土语言"的英译而言,汉学家葛浩文和汉学家蓝诗玲的英译实践,是汉学家中比较突出的两位,对其乡土语言英译策略及其动因的研究,将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译者模式等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通过对葛浩文英译莫言《酒国》和蓝诗玲英译鲁迅《鲁迅小说全集》中的乡土语言事实的分析,深刻剖析了不同的译者行为背后的动因。对于译者而言,实现译者学者化,才能传递文化的最强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蓝诗玲 乡土语言 《酒国》 《鲁迅小说全集》 译者学者化
下载PDF
试论中国现当代小说中乡土语言英译原则与策略 被引量:29
16
作者 汪宝荣 《山东外语教学》 2016年第5期106-112,共7页
本文试论中国现当代小说中乡土语言的英译原则与策略。从翻译操作层面看,主张方言翻译应以"忠实"、"对等"为原则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到当前制约中国文学英译和译者翻译决策的各种社会政治文化因素,也不宜强求中国乡... 本文试论中国现当代小说中乡土语言的英译原则与策略。从翻译操作层面看,主张方言翻译应以"忠实"、"对等"为原则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到当前制约中国文学英译和译者翻译决策的各种社会政治文化因素,也不宜强求中国乡土语言英译应以"忠实"、"对等"为原则。因此,当前中国乡土语言英译应以"部分再现"为基本原则,文学方言自创译法和方言特征淡化译法是符合该原则的合理可行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土语言 英译原则与策略 部分再现 忠实与对等
下载PDF
审美视阈下乡土语言英译探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任东升 闫莉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3-28,129,共16页
乡土语言进入文学就变成文学方言,文学方言与乡土主题结合构成乡土文学。乡土文学翻译之趣在于重现地域文化环境和乡土语言的独特性。本文从审美视阈分析三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乡土小说《李有才板话》《新儿女英雄传》和《苦菜花》的审... 乡土语言进入文学就变成文学方言,文学方言与乡土主题结合构成乡土文学。乡土文学翻译之趣在于重现地域文化环境和乡土语言的独特性。本文从审美视阈分析三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乡土小说《李有才板话》《新儿女英雄传》和《苦菜花》的审美共核,即革命主题、乡土民俗和乡土语言,从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层面探讨其英文译本对乡土语言审美的再现效果,指出乡土语言的英译应通过模仿和变通两种策略,前者包括以原语为依据的模仿、以译语为依据的模仿和动态模仿,后者包括虚实转化、补偿再现和再创造,由此形成乡土语言再现的审美图式,保存乡土语言趣味性,使译文具有民族语言印记,有利于在对外传播中国乡土文学过程中保护和弘扬民族语言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语言 审美共核 审美视阈 模仿 变通
下载PDF
译出态度与译者行为——以本土译者汉语乡土语言译出实践为例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领顺 任俊 《山东外语教学》 2020年第4期101-109,共9页
“译出”实践和研究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本文首先对“译出”进行了定义,然后结合汉语乡土语言的译出实践,在译者行为批评的视域内讨论了本土译者的译出态度和行为倾向,并首次区分了形式上的译出、内涵上的译入等译者行为特征。有... “译出”实践和研究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本文首先对“译出”进行了定义,然后结合汉语乡土语言的译出实践,在译者行为批评的视域内讨论了本土译者的译出态度和行为倾向,并首次区分了形式上的译出、内涵上的译入等译者行为特征。有关译出态度和译者行为的研究,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语言 译出 译者态度 译者行为
下载PDF
贾平凹《高兴》英译本中乡土语言模因英译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红见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第12期70-73,共4页
乡土语言是乡土文学的载体,是一种语言模因,乡土语言模因传译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贾平凹作品蕴含丰富的乡土语言模因表征,乡土语言翻译直接影响其作品的对外传播。本文以贾平凹《高兴》中乡土语言为研究对象,根据切斯特... 乡土语言是乡土文学的载体,是一种语言模因,乡土语言模因传译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贾平凹作品蕴含丰富的乡土语言模因表征,乡土语言翻译直接影响其作品的对外传播。本文以贾平凹《高兴》中乡土语言为研究对象,根据切斯特曼翻译模因论中的翻译策略类型,分析译者韩斌(Nicky Harman)采用直译、意译、文化过滤等模因翻译策略,将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学传递给译入语读者,推动陕西文学“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语言 翻译模因 翻译策略 《高兴》译本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乡土语言"英译对比研究--基于《骆驼祥子》四译本的考察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宁伟 《外文研究》 2018年第4期74-81,106,共9页
本文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对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四个英译本中的惯用语、方言和歇后语等"乡土语言"英译的"求真度"和"务实度"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对比分析,并... 本文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对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四个英译本中的惯用语、方言和歇后语等"乡土语言"英译的"求真度"和"务实度"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对比分析,并利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的"译者角色化"概念,探讨了隐藏在各译本不同的"求真度"和"务实度"背后的社会动因和译者因素。基于上述研究,文末对影响中国文学文化外译"走出去"与"走进去"的诸如译者能力与译者选择等因素做简要论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语言 求真度 务实度 译者角色化 《骆驼祥子》四译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