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漱溟邹平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凤林 《当代教育科学》 1994年第4期71-72,77,共3页
作为教育家的梁漱溟,对其教育理论全面、系统、完整的实验,是在邹平实现的,那就是1931年到1937年在邹平县搞的、轰动一时的乡村建设运动。三十年代,梁等一批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苦苦探求救国救民、使中华民族现代化的道路,这就是他们倡... 作为教育家的梁漱溟,对其教育理论全面、系统、完整的实验,是在邹平实现的,那就是1931年到1937年在邹平县搞的、轰动一时的乡村建设运动。三十年代,梁等一批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苦苦探求救国救民、使中华民族现代化的道路,这就是他们倡导的以乡村为本位,以社会化的大教育为主渠道,改造中国社会的乡村建设运动。从这七年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政治、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建设运动 梁漱溟 乡学村学 邹平县 理论与实践 合作社 美棉 新社会 团体组织
下载PDF
梁漱溟的农村文化教育思想 被引量:2
2
作者 赖水随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6期61-64,共4页
从梁漱溟的文化哲学到他的乡村建设的教育思想,以及邹平乡村建设实践,贯穿了梁漱溟的农村教育观。“改造旧文化,创造新文化”是梁漱溟赋予乡村教育的文化使命,乡学村学是实现这一使命的具体机关。平民教育、社会教育和乡村建设是一回事... 从梁漱溟的文化哲学到他的乡村建设的教育思想,以及邹平乡村建设实践,贯穿了梁漱溟的农村教育观。“改造旧文化,创造新文化”是梁漱溟赋予乡村教育的文化使命,乡学村学是实现这一使命的具体机关。平民教育、社会教育和乡村建设是一回事。只有平民得到教育,乡村得到建设,中国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建设 文化哲 乡学村学 农村文化 文化教育
下载PDF
梁漱溟的县政建设实验及启示意义
3
作者 何建华 《甘肃理论学刊》 2008年第4期27-31,共5页
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在邹平从事的乡村建设实验开始转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县政建设实验阶段。在这一阶段,梁漱溟通过乡学村学的组织,自下而上,"从根底做起",以教育力量来改革行政,其目的是要在实际事业中养成农民"自动&qu... 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在邹平从事的乡村建设实验开始转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县政建设实验阶段。在这一阶段,梁漱溟通过乡学村学的组织,自下而上,"从根底做起",以教育力量来改革行政,其目的是要在实际事业中养成农民"自动"的能力,促进自治的进展,从而建设一个新的社会组织构造,即建设新的礼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县政建设实验 乡学村学
下载PDF
现代化视野中的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 被引量:2
4
作者 袁洪亮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7-105,共9页
如果把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置于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广阔时代背景下,从政治、经济、社会组织变革的角度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它是一个颇有特色的现代化方案,在目的层次上表达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但在具体手段的设计上却过多拘泥... 如果把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置于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广阔时代背景下,从政治、经济、社会组织变革的角度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它是一个颇有特色的现代化方案,在目的层次上表达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但在具体手段的设计上却过多拘泥于过时的传统,无法摆脱传统的羁绊,这种现代化的目标追求和逆现代化的手段设计之间的矛盾冲突是粱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的最主要缺憾,也是它在实践上落于空想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建设思想 伦理本位 职业分立 政权统一 农业立国 团体组织 乡学村学
原文传递
民国乡村建设派思想及其实践对现代农技推广工作的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邓世勇 朱启臻 《中国农技推广》 2004年第1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民国时期 村建设派思想 现代农技推广工作 村建设运动 农民教育 科技推广 乡学村学
原文传递
以理性构建新礼俗社会——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春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7-153,157,共8页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实际是对文化建设的思考。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是以礼俗为本质的,应依靠礼乐制度实现其组织与教化功能,以理性的文化方式维持社会的运行,故其倡导继承并改造传统乡约精神,通过乡学村学等文化组织形式的建设促成新...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实际是对文化建设的思考。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是以礼俗为本质的,应依靠礼乐制度实现其组织与教化功能,以理性的文化方式维持社会的运行,故其倡导继承并改造传统乡约精神,通过乡学村学等文化组织形式的建设促成新礼俗社会。换言之,通过乡村新文化的建设,恢复乡村秩序,并进而推广开来,使得整个中国社会重视生机与活力。梁漱溟视士人知识分子为理性之代表,认为乡村建设有赖于他们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建设 乡学村学 礼俗 理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