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乌托邦的媒介化展演——B站“野居”青年新乡村生活的短视频实践 被引量:21
1
作者 曾一果 罗敏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119-131,172,共14页
从媒介化理论出发研究B站"野居"系列短视频,探讨都市返乡青年如何通过短视频的媒介化展演重建"乡村乌托邦",可以发现,"野居"文化的形成乃是三重空间的媒介化再生产:一是在地化乡村生活场景的"可视... 从媒介化理论出发研究B站"野居"系列短视频,探讨都市返乡青年如何通过短视频的媒介化展演重建"乡村乌托邦",可以发现,"野居"文化的形成乃是三重空间的媒介化再生产:一是在地化乡村生活场景的"可视性生产",即返乡青年通过具身实践所造就的一种可识别的"远离城市,隐居深山"的现实地方感;二是乡村田园景观的"可展示性传播",即通过媒介技术裁剪、拼接、美化生活片段并上传至网络平台,形成可供观赏的乡村生活景观;三是集体怀旧的互动空间,网友们通过发送弹幕、点赞、评论等方式进行自我代入,使得"野居"不再是一种私人生活选择,而变为都市青年集体追逐田园梦的乌托邦诗学。因此,"野居"短视频是当代青年用媒介化手段象征性地解决生活"异化"的一种另类实践,但在技术、平台和资本的驱动下,野居生活最终沦为不得不进行的"现代性"工作——一种社会加速时代的"新异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野居青年 媒介化 乡村乌托邦 新异化
下载PDF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对电影《一九八零年代的爱情》的症候式分析
2
作者 李雪梅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40-44,共5页
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一九八零年代的爱情》,表面上看来是一部关于爱情的怀旧青春片,实则在光影背后的裂隙中,潜藏着种种症候,昭示着另一种真相。影片在时间上返回1980年代,在空间上返回故乡,在性别上返回传统,试图以理想主义年代纯... 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一九八零年代的爱情》,表面上看来是一部关于爱情的怀旧青春片,实则在光影背后的裂隙中,潜藏着种种症候,昭示着另一种真相。影片在时间上返回1980年代,在空间上返回故乡,在性别上返回传统,试图以理想主义年代纯真的爱情和纯美的自然净化欲望年代的心灵,但在抽空了历史与现实后,1980年代变成了一个空洞的能指,关于故乡的乌托邦想象迎合了商业消费的逻辑,男性视角下的女性想象则混合着传统美德与陈腐观念,在与主流意识形态达成共谋获得大众的情感认同时,也在媚俗中偏离了最初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九八零年代的爱情》 怀旧 1980年代 乡村乌托邦 女性想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