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赵雯欣 李阳兵 +4 位作者 王清荣 夏春华 陈艳 郑骆珊 邵景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00-2816,共17页
探究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的耦合关系,对山区耕地保护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人地关系视角,构建了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耦合关系测度模型,并以三峡库区奉节县为例,采用乡村功... 探究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的耦合关系,对山区耕地保护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人地关系视角,构建了山区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耦合关系测度模型,并以三峡库区奉节县为例,采用乡村功能评价、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揭示其耦合关系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奉节县各乡村功能均呈现发展的趋势,其中社会保障功能的发展最为明显,乡村功能综合指数呈现南北部增加、中部减少的特征,且南部增加幅度大于北部;(2)奉节县坡耕地占比呈现下降趋势,缓坡耕地减少最少,急陡坡耕地减少最多,呈现南部减少幅度小、北部减少幅度大的特征;(3)乡村功能多元化与缓坡耕地演变的耦合协调度呈下降的趋势,与陡坡耕地和急陡坡耕地的耦合协调度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其耦合响应类型可以归纳为可持续型、转型型、一致型和衰退型4种类型;(4)乡村功能多元化与坡耕地演变耦合变化主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政策等要素驱动,今后应当从发展生态农业、推行环境治理等方面来提高乡村功能发展与坡耕地利用之间的协调性。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山区坡耕地资源的优化利用、生态保护以及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功能 坡耕地 耦合关系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空心化治理的作用机制探析:基于乡村功能演化视角 被引量:4
2
作者 应苏辰 金晓斌 +3 位作者 罗秀丽 祁曌 梁坤宇 周寅康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4-94,共11页
研究目的:从乡村功能演化视角,探索全域整治助力乡村空心化治理机制,以期为空心化治理决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解析法、半结构式访谈法。研究结果:(1)乡村功能演化是生产功能主导向多功能协调的转型过程,具有城镇去中心化、空间减... 研究目的:从乡村功能演化视角,探索全域整治助力乡村空心化治理机制,以期为空心化治理决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解析法、半结构式访谈法。研究结果:(1)乡村功能演化是生产功能主导向多功能协调的转型过程,具有城镇去中心化、空间减量化、数字智慧化、绿色生态化等特征;(2)全域整治具有对象全面、目标多元、手段复合、主体多样、机制灵活等优势,更适合解决日益复杂的空心化问题;(3)全域整治协同利益主体,以多元机制支持项目建设,实现用地结构重构、质量重塑、布局重组,促进产业升级、融合与增值,结合设施完善和生态改善,实现“地—业—钱—人”空心化治理和三生功能提升;(4)实证研究表明,全域整治以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产业升级与融合,推动了多渠道资金投入和产出,吸引了人口回流,实现了多维空心化治理。研究结论:从乡村功能演化视角明确了全域整治助力乡村空心化治理机制,未来应从理论内涵、治理路径、政策优化等层面深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乡村空心化治理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乡村功能演化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国际乡村功能转型的乡村振兴模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成超 徐丹 程海婷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3年第5期1-12,共12页
在世界乡村面临衰退和乡村功能转型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基于乡村功能转型提出乡村振兴的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系统梳理国际乡村功能转型研究脉络的基础上,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的乡村多功能发展模式,进而提炼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乡村振兴... 在世界乡村面临衰退和乡村功能转型的背景下,研究如何基于乡村功能转型提出乡村振兴的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系统梳理国际乡村功能转型研究脉络的基础上,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的乡村多功能发展模式,进而提炼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乡村振兴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二战以来西方社会乡村重构经历生产主义、后生产主义及多功能乡村3个阶段;根据差异化乡村主导功能特征,提炼出专业化和集约化的商品农业、有机农业、社区支持农业、休闲农业及休闲旅游业、第二居所旅居等5种多功能乡村发展的主要模式,以及各主要模式在全球主要空间分布特征。最后,结合中国国情和乡村发展条件,提出中国不同地区乡村振兴的主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转型 生产主义 后生产主义 功能乡村
下载PDF
长株潭地区乡村功能评价及地域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53
4
作者 谭雪兰 于思远 +3 位作者 陈婉铃 欧阳巧玲 贺艳华 周国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03-1210,共8页
通过构建乡村功能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测度模型,以长株潭地区23个县市区为地域单元,对研究区乡村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社会保障与生态旅游功能的地域分异特征与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功能、粮食生产功能、社会... 通过构建乡村功能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测度模型,以长株潭地区23个县市区为地域单元,对研究区乡村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社会保障与生态旅游功能的地域分异特征与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功能、粮食生产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和生态旅游功能指数普遍较低,但各功能之间发展较为均衡;(2)长株潭城市群的乡村功能地域分异特征较为明显,经济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以长沙市6个区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长沙县为主,粮食生产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芦淞区、浏阳市、湘潭县、宁乡县,社会保障功能呈现出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地域逐渐减弱的特征,且距离中心城市越远,其功能越弱,生态旅游功能强势区主要分布在茶陵县、芙蓉区、岳麓区、韶山市、炎陵县、宁乡县、浏阳市、雨花区等山区丘陵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功能 评价 地域分异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湖南省传统农区乡村功能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谭雪兰 蒋凌霄 +3 位作者 安悦 余航菱 周舟 李印齐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68-2178,共11页
乡村是城市功能扩散与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乡村功能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对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熵值法、冷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以湖南省102个县市为研究对象,对湖南省乡村功能的时空演变、空... 乡村是城市功能扩散与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乡村功能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对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熵值法、冷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以湖南省102个县市为研究对象,对湖南省乡村功能的时空演变、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1997―2017年县域乡村生产和生活功能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发展态势,而乡村生态功能整体上呈减弱的趋势。②1997―2017年湖南省乡村功能热点区由长株潭地区向外扩张,而冷点区呈先收缩后扩张的发展态势;20 a间,在长株潭地区形成稳定的热点区,在湘西地区形成稳定的冷点区。③湖南省乡村功能空间分异是农业现代化、乡村就业主体、县域经济基础、城镇化、工业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力大小与方向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其中农业现代化水平、乡村就业主体对湖南省及5个地区乡村功能空间分异有重要的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功能 地理探测器 湖南省
下载PDF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乡村旅游与乡村功能重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何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36,共2页
目前,在统筹城乡视角下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乡村旅游作为乡村经济的一个新兴项目诞生出来,它利用乡村原有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乡村特有绿色土特产的生产再加工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旅游,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 目前,在统筹城乡视角下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乡村旅游作为乡村经济的一个新兴项目诞生出来,它利用乡村原有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乡村特有绿色土特产的生产再加工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旅游,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拉近了城乡差距,从而促进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及建设和谐新农村。同时乡村旅游的出现和发展也使得传统乡村功能得以重构,如使乡村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乡村功能由农业向多产业发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城乡统筹 乡村功能重构
下载PDF
一种本源意义的乡村功能审视——以浙江的乡村实践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庞亚君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乡村本源意义上的功能,包括"自然"的生产功能、"回归"的生活功能、"平衡"的生态功能、"寻根"的生命功能,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仍然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乡村本源意义上的功能,包括"自然"的生产功能、"回归"的生活功能、"平衡"的生态功能、"寻根"的生命功能,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仍然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也不可置否、不可忽视。改革开放40年来,乡村建设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所积累的"态",奠定了当今乡村功能变化能力的"势",浙江乡村发展态势有喜有忧,需要客观看待、辩证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功能 乡村振兴 浙江实践
下载PDF
长株潭地区乡村功能类型及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明 安悦 +1 位作者 谭雪兰 张香芽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第17期44-49,共6页
以长株潭地区23个县市区为研究区域,选取该地区2016年23项社会经济指标数据组成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生态保育和社会保障四项功能指标构建乡村功能评价体系。在识别乡村功能多样化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对乡村功能值进行测度,在空间地域... 以长株潭地区23个县市区为研究区域,选取该地区2016年23项社会经济指标数据组成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生态保育和社会保障四项功能指标构建乡村功能评价体系。在识别乡村功能多样化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对乡村功能值进行测度,在空间地域上进行功能类型的划分,将长株潭地区23个县市区研究区域划分为综合型、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型、农业生产——人居生活型、人居生活——经济发展型、生态保育——经济发展型和生态保育——农业生产型六大功能类型;基于区域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情况提出功能综合型、生产主导型,生态——旅游复合型和生产——生态复合型四类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值法 乡村功能 功能类型 发展模式
下载PDF
中国乡村振兴与乡村功能优化转型 被引量:52
9
作者 李繁荣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58-2167,共10页
基于乡村功能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建立基于“三生”空间系统的乡村功能与乡村振兴之间的逻辑关系,探讨乡村功能优化转型的方向,并提出乡村功能优化转型的策略。乡村功能的优化转型,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动力和活力;乡村振... 基于乡村功能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建立基于“三生”空间系统的乡村功能与乡村振兴之间的逻辑关系,探讨乡村功能优化转型的方向,并提出乡村功能优化转型的策略。乡村功能的优化转型,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动力和活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为乡村功能优化转型提供方向引导和政策支持。研究表明:①生产功能优化转型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生活功能、文化传承功能优化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生态功能强化可推动乡村生态振兴;组织功能复兴可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乡村整体功能优化需要乡村人才振兴。②乡村振兴必须优化乡村“三生”空间布局,按照不同类型乡村发展特点,分类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功能优化转型的终极价值是实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③以乡村产业新业态带动乡村功能优化转型过程中,要有效发挥乡村振兴政策和制度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功能 乡村衰退
下载PDF
多功能视角下苏北乡村功能演化特征与振兴模式 被引量:2
10
作者 钱月祥 马晓冬 马敬如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1-7,共7页
经济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区城乡发展失衡、乡村发展滞后,需要以多功能视角划分地域类型并提炼差异化发展模式.以苏北县域为单元,构建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和主导功能识别法揭示乡村多功能演化特征,在划分乡村多功能地域类... 经济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区城乡发展失衡、乡村发展滞后,需要以多功能视角划分地域类型并提炼差异化发展模式.以苏北县域为单元,构建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和主导功能识别法揭示乡村多功能演化特征,在划分乡村多功能地域类型的基础上提炼出乡村发展模式.研究发现:苏北地区乡村功能结构随时间变化显著,功能演化呈现出不同趋势,而多功能演化则呈现明显的地域关联性,经济发达以及毗邻城市核心区的县域乡村多功能发展相对较快,且呈现明显的"马太效应".根据乡村功能演化特征,将苏北地区乡村地域划分为单功能主导型、双功能并重型、综合发展型和低水平均衡型4个大类及9个小类.据此,提炼出5种乡村发展模式,即农业现代化模式、生态农业+旅游模式、新型城镇化模式、产业融合模式和多功能驱动模式,并给出内涵解释和科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功能 演化特征 地域类型 振兴模式 苏北地区
下载PDF
昆明北部生态涵养区乡村功能空间特征及权衡协同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文 杨宇亮 徐艳芳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68-980,共13页
以昆明北部生态涵养区为对象,通过构建乡村功能评价体系和相关分析、均方根偏差等方法,分析乡村各功能的空间特征、权衡协同关系及强度.结果表明:(1)乡村功能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经济发展功能呈现行政中心向四周递减,农产品生产功能呈... 以昆明北部生态涵养区为对象,通过构建乡村功能评价体系和相关分析、均方根偏差等方法,分析乡村各功能的空间特征、权衡协同关系及强度.结果表明:(1)乡村功能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经济发展功能呈现行政中心向四周递减,农产品生产功能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社会保障功能呈四周高、中间低,生态服务功能呈禄劝东北部向寻甸东南部、东川大部减弱,休闲旅游功能呈高低相间分布.(2)乡村功能间权衡协同关系显著,其中4对功能显著权衡,2对功能显著协同.社会保障-生态服务和经济发展-生态服务、经济发展-休闲旅游和社会保障-休闲旅游的权衡强度分布格局基本相似.(3)提出“Ⅰ、Ⅱ、Ⅲ”3类发展区的分区优化策略,以期形成涵养区经济-生态协同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功能 权衡协同 生态涵养区 功能优化 昆明北部
下载PDF
大都市郊区乡村多功能分类、演化趋势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林楠 杨茂伟 +1 位作者 刘玉 周鹏娜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8,共11页
大都市郊区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未来如何通过功能拓展满足城市和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如何通过功能的优化组合和协同发展实现自身振兴,是城乡融合发展实践中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以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为文献来源数据库,... 大都市郊区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沿阵地,未来如何通过功能拓展满足城市和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如何通过功能的优化组合和协同发展实现自身振兴,是城乡融合发展实践中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以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为文献来源数据库,运用文献调研法,系统梳理了相关文献,在客观辨识大都市城乡主体需求特征的基础上,梳理了大都市郊区乡村多功能的内涵、特征及分类,多功能演化动力机制与趋势,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结果表明:1)大都市郊区乡村多功能是为满足城乡居民各类需求、维持郊区乡村自身及所依托大都市融合共生和城乡协作发展所能提供的各类服务和功能的总和,率先响应城乡主体需求而分化和拓展。据此,基于乡村内生型和城镇引致型2类需求,设计了基于“三生”功能视角的大都市郊区乡村多功能分类体系;2)乡村多功能演化发展是自然地理系统、社会经济系统、政策与制度以及人类活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功能演化进程领先于一般乡村,率先呈现“生产功能现代化与特色化、生活功能便利化与人文化、生态功能绿色化与可持续”的发展趋势;3)从基础理论和分类体系构建、创新发展规划政策约束下乡村多功能分区识别方法、积极探索多功能协同的典型路径与模式、完善乡村多功能转型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4个方面展望了大都市郊区乡村多功能未来协同演化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郊区 城乡主体需求 乡村功能 城乡融合发展 协同演化
下载PDF
武汉都市圈乡村地域系统结构与功能演变及耦合优化
13
作者 孟春妍 孔雪松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8,共11页
研究目的:基于“人—地—域”与“三生空间”视角,分析2010—2020年武汉都市圈乡村地域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系统探讨结构与功能的耦合关系及其优化路径。研究方法:指标评价法和弹性系数模型。研究结果:(1)武汉都市圈乡村地域... 研究目的:基于“人—地—域”与“三生空间”视角,分析2010—2020年武汉都市圈乡村地域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系统探讨结构与功能的耦合关系及其优化路径。研究方法:指标评价法和弹性系数模型。研究结果:(1)武汉都市圈乡村地域系统结构与功能指数空间格局相对稳定,2010—2020年结构与功能指数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根据结构与功能指数变化及弹性系数的组合特征,将武汉都市圈乡村地域划分为6种类型。(3)协调增长区应找准特色发展主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双减区应变被动虹吸为主动承接,依托特色引领产业发展;结构滞后增长区和结构减—功能增反向区应借助区位优势打造品牌,实现转型发展;功能滞后增长区和结构增—功能减反向区应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结论:乡村地域系统结构与功能存在显著的阶段性和分异性耦合特征,通过制定针对性分区优化策略,促进乡村地域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结构 乡村功能 弹性系数模型 耦合关系 武汉都市圈
下载PDF
多维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演化的时空关联研究:以江汉平原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攀 余斌 武洁萌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5-362,共18页
探索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演化的复杂性关联规律既是新时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命题,也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时代前沿。以江汉平原为研究案例,以2000—2019年为研究时段,在建立城市化指标体系和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系... 探索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演化的复杂性关联规律既是新时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命题,也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时代前沿。以江汉平原为研究案例,以2000—2019年为研究时段,在建立城市化指标体系和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态面板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深入探究多维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之间的时序关联规律及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江汉平原乡村地域功能演化具有明显结构分异性,其中,乡村地域综合功能在时序上呈现阶段性变化,空间上呈现沿焦柳-长荆发展轴的倒“U”形分布格局向汉宜线-东部平原带的“T”形分布格局演化。(2)江汉平原多维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在时序关联上呈现复杂性特征,其中人口、经济城市化与乡村地域综合功能呈现“N”形曲线规律,土地城市化与乡村地域综合功能呈现单调递增态势,但弹性系数值低于后期人口和经济城市化正效应值。(3)江汉平原多维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在空间关联上呈现明显规律性和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有利于丰富乡村地理学理论内涵,为案例地区的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实践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城市化 乡村地域功能 城乡关系 时空关联 江汉平原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乡村多功能类型识别与转型路径
15
作者 甘德彬 陈现军 马茜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2期24-29,共6页
文章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县域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模型识别各区县乡村地域多功能类型。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多数县域具备多功能属性,在区域中承担了主要功能,除主导功能外,各县域还具备辅助功能... 文章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县域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模型识别各区县乡村地域多功能类型。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多数县域具备多功能属性,在区域中承担了主要功能,除主导功能外,各县域还具备辅助功能、次要功能和短板功能;村多功能类型分布范围为单功能主导型>双功能主导型>弱综合型>无主导功能型>强综合型。基于不同县域乡村地域多功能类型确定乡村经济发展主体方向,并提出了分类推进乡村多功能转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 县域 乡村功能 类型识别 转型路径
下载PDF
乡村多功能演化对乡村聚落变化的影响
16
作者 陈柳逸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4期7-9,共3页
乡村多功能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从生态、生活、生产的“三生”空间功能视角,分析乡村多功能演化对乡村聚落变化的影响,提出响应乡村多功能演化的乡村聚落优化对策。结果表明:乡村主导功能经历了生活和农业生产功能为主... 乡村多功能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从生态、生活、生产的“三生”空间功能视角,分析乡村多功能演化对乡村聚落变化的影响,提出响应乡村多功能演化的乡村聚落优化对策。结果表明:乡村主导功能经历了生活和农业生产功能为主导的前工业化时期、工农业生产功能共同发展的工业化时期、乡村功能多样化发展时期三个阶段;乡村多功能演化对乡村聚落的规模、布局、形态、景观等方面带来明显的影响;响应乡村多功能演化的乡村聚落应采取提升生产服务功能、改善生活居住空间、优化乡村生态环境等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功能 乡村聚落 演化特征 影响机制
下载PDF
济南都市圈乡村地域功能空间格局及乡村类型划分研究
17
作者 汪泳杞 刘庆芳 宋金平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4年第2期47-62,共16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以乡村多元价值为导向构建济南都市圈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泰尔指数分析都市圈内区域差异,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2019年济南都市圈乡村地域在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四方面的空间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划分... 采用层次分析法,以乡村多元价值为导向构建济南都市圈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泰尔指数分析都市圈内区域差异,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2019年济南都市圈乡村地域在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四方面的空间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乡村类型。结果表明:(1)从各类功能特征来看,粮食生产功能呈现“北强南弱,西强东弱”的空间分异特征,经济发展功能整体呈现“局部领先,点状发散”的空间分异特征,社会保障功能呈现“等级均衡,片状聚集”的空间分异特征,生态功能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空间分异特征;(2)济南都市圈乡村地域功能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和空间集聚特征,乡村地域功能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相关性;(3)都市圈乡村地域主导功能划分为4种类型:经济发展主导功能区、粮食生产主导功能区、社会保障主导功能区、生态主导功能区,各主导功能区在研究区空间地域分布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异特征和区域发展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功能 乡村类型 城镇化 经济圈 济南都市圈
下载PDF
甘肃省县域乡村功能地域分异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意霞 张学斌 +5 位作者 罗君 尹君锋 雷越 王梓洋 姚礼堂 李雪红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6-106,共11页
明确乡村功能与定位,可以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决策参考。通过构建乡村多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甘肃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ArcGIS自然间断点法、纵向比较系数等方法,对全省乡村功能发展水平进行综... 明确乡村功能与定位,可以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决策参考。通过构建乡村多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甘肃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ArcGIS自然间断点法、纵向比较系数等方法,对全省乡村功能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000—2019年乡村综合功能指数平均值不断上升,乡村综合功能增强,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农业生产功能逐步增强,粮食作物主产区范围不断扩大,并不断向陇中、陇南地区方向移动;经济发展功能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外围区县发展受到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居住生活功能异质性明显,大部分区县乡村居住生活水平较低;生态保育功能受政策影响,逐步改善且高值区不断扩大。(2)乡村综合功能2010年后差距扩大,但各功能变异系数整体趋于稳定,变化幅度较小。(3)乡村多功能纵向比较系数空间分布特征显著,部分地区之间有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总体表现为增强趋势。根据甘肃省乡村功能类型区呈现的地域差异化提出了相应的调整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功能 乡村振兴 类型识别 城乡融合 甘肃省
原文传递
西南民族地区乡村地域功能分异与乡村振兴多元路径——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颜梅艳 余斌 +1 位作者 郭新伟 于海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6-1077,共12页
乡村地域功能与乡村振兴紧密关联。以农业生产、非农生产、生活保障、生态保育和文化景观5个维度构建乡村地域功能结构体系,解析功能分异特征,以逐步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探索影响因素,解译功能影响机理,以自组织特征映射(SOFM)... 乡村地域功能与乡村振兴紧密关联。以农业生产、非农生产、生活保障、生态保育和文化景观5个维度构建乡村地域功能结构体系,解析功能分异特征,以逐步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探索影响因素,解译功能影响机理,以自组织特征映射(SOFM)神经网络与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功能类型区划,明确振兴方向及路径。研究结果显示:①云南省各县(区、市)乡村地域功能、各功能结构间差距较大,高值聚集在滇东、滇中、滇西南等地,低值集中于滇西北和滇东北等地。②云南省乡村地域功能在外有人口城镇化和规模工业企业的驱动,在内有乡村劳动力、耕地面积、医疗卫生服务、乡间路网建设的促进作用和内部异质性的抑制作用,内外作用力度和强度存在空间梯度差异。③以最佳分类边际效益识别出5个云南省乡村地域功能类型区与发展方向,提出巩固型、发展型、提升型、深化型、引领型的乡村振兴多元路径。以功能类型分区明晰乡村振兴发展方向,以差异机理明确乡村振兴实施路径,为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功能 乡村振兴 类型区划 多元路径 云南省
下载PDF
多功能演化视角下乡村韧性的作用机制与治理路径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薛雯露 武前波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1期94-101,共8页
近年来各类自然及社会灾害频发,我国乡村经济社会环境面临急剧变化,存在着巨大扰动与潜在风险的威胁。当前有关乡村韧性的研究受到国内外政府、社会及学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现有乡村韧性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还未考虑到乡村多功能演... 近年来各类自然及社会灾害频发,我国乡村经济社会环境面临急剧变化,存在着巨大扰动与潜在风险的威胁。当前有关乡村韧性的研究受到国内外政府、社会及学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现有乡村韧性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还未考虑到乡村多功能演化背后的复杂内涵。本文首先通过演化视角展现乡村韧性的动态发展变化特征,将乡村多功能化发展的现象表征与中国“特色”理论概念相融合,实现对乡村概念内涵的联系推演,进而识别出乡村韧性研究所需关注的核心要点。其次,针对乡村人地关系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从“扰动压力—系统状态—主体响应”三部分进行韧性作用机制的具体阐述。最后,对应于韧性作用的不同层面,分别从“扰动预测—状态适应—主体响应”三方面探讨乡村韧性适应性治理提升的路径策略,为我国乡村韧性理论研究与乡村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韧性 “三生”理念 功能乡村 乡村地域系统 韧性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