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1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大城市外围乡村地域功能的演化路径及定位建议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帆 赵之枫 胡智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6-285,共10页
掌握功能演化规律,合理确定功能定位,有助于乡村多元价值的挖掘和实现,是乡村地域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该研究以超大城市北京的外围乡村地域作为典型案例,基于乡村地域功能的内涵和分类,构建了适用于长时间序列乡村地域功能强度测度的评... 掌握功能演化规律,合理确定功能定位,有助于乡村多元价值的挖掘和实现,是乡村地域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该研究以超大城市北京的外围乡村地域作为典型案例,基于乡村地域功能的内涵和分类,构建了适用于长时间序列乡村地域功能强度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和识别了2000—2020年北京不同乡村地域的功能强度及功能结构,分析和总结了研究期间北京乡村地域的功能结构演化过程及形成路径。结果表明:1)超大城市乡村地域不同功能的强度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功能结构整体呈现从单一优势功能主导向多种优势功能主导的演化趋势;2)功能结构能够反映不同类型乡村地域发展的差异,基于功能结构的演化特征,可以将超大城市外围乡村地域的功能结构演化过程归纳为“功能强化升级式路径”、“功能调整转换式路径”“功能综合完善式路径”3类发展路径;3)强化生活服务功能是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目标下推动超大城市外围乡村地域功能多元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举措;4)通过分析优势功能及功能结构的演化过程,可以明确不同乡村地域的发展特征并指导其功能定位的制定,有利于分类推动超大城市外围乡村地域的多元化发展。研究结果丰富了乡村多功能理论的典型地域案例,可为超大城市外围乡村地域的功能定位设定及发展路径的决策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 功能评价 功能结构 演化路径 超大城市
下载PDF
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地区存量用地潜力与利用路径分析——以江苏省丰县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红波 胡正玉 周家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8,共8页
存量用地的盘活利用是土地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盘活存量资源、创新存量规划已成为当前城乡发展的新命题。构建了存量用地从提取到综合评价与潜力测算应用的框架体系,分析丰县乡村地区存量用地空间分布与规模特征,测算镇域尺度下乡... 存量用地的盘活利用是土地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盘活存量资源、创新存量规划已成为当前城乡发展的新命题。构建了存量用地从提取到综合评价与潜力测算应用的框架体系,分析丰县乡村地区存量用地空间分布与规模特征,测算镇域尺度下乡村地区存量用地再开发潜力,提出存量用地盘活路径与政策建议。研究表明:1)丰县乡村地区存量用地的整体盘活潜力可观,各街镇开发改造潜力差异较大。2)丰县乡村地区存量用地潜力分为三级潜力区,分布不均衡,靠近主城区的街镇潜力较大且多集中于南部。3)乡村存量用地盘活应该采取不同类型村庄差异化发展、乡村规划与盘活政策有机衔接、创新用地增减挂钩制度等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用地 乡村地 潜力测算 利用路径 丰县
下载PDF
西部乡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思考——基于云南省2247名教师的调查
3
作者 陈雪飞 《教育进展》 2024年第5期1437-1445,共9页
为了解西部乡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西部乡村地区2247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西部乡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建设落后,心理教师及相关教育经费不足是阻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困难。西部乡村中小学在... 为了解西部乡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西部乡村地区2247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西部乡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建设落后,心理教师及相关教育经费不足是阻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要困难。西部乡村中小学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制定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规章制度保障工作的落实,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引进专业心理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质量和力度,提升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乡村地 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下载PDF
“乡村地理+社会服务”教学模式在乡村地理社会调查课程中的应用
4
作者 植子伦 卢远 汤传勇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乡村地理社会调查是一门聚焦乡村地理与乡村振兴,以“乡村地理+社会服务”为教学模式的社会实践课程。本文以乡村地理社会调查课程为例,从教学模式的意蕴、结构、实施等方面探究基于“乡村地理+社会服务”的教学改革模式。该模式具有思... 乡村地理社会调查是一门聚焦乡村地理与乡村振兴,以“乡村地理+社会服务”为教学模式的社会实践课程。本文以乡村地理社会调查课程为例,从教学模式的意蕴、结构、实施等方面探究基于“乡村地理+社会服务”的教学改革模式。该模式具有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课程设计与乡村发展契合、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训有效衔接等特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认知和分析乡村地域系统的能力、增强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理+社会服务”教学模式 乡村地理社会调查课程 乡村振兴 社会服务
下载PDF
多维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演化的时空关联研究:以江汉平原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攀 余斌 武洁萌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5-362,共18页
探索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演化的复杂性关联规律既是新时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命题,也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时代前沿。以江汉平原为研究案例,以2000—2019年为研究时段,在建立城市化指标体系和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系... 探索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演化的复杂性关联规律既是新时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命题,也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时代前沿。以江汉平原为研究案例,以2000—2019年为研究时段,在建立城市化指标体系和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态面板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深入探究多维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之间的时序关联规律及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江汉平原乡村地域功能演化具有明显结构分异性,其中,乡村地域综合功能在时序上呈现阶段性变化,空间上呈现沿焦柳-长荆发展轴的倒“U”形分布格局向汉宜线-东部平原带的“T”形分布格局演化。(2)江汉平原多维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在时序关联上呈现复杂性特征,其中人口、经济城市化与乡村地域综合功能呈现“N”形曲线规律,土地城市化与乡村地域综合功能呈现单调递增态势,但弹性系数值低于后期人口和经济城市化正效应值。(3)江汉平原多维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在空间关联上呈现明显规律性和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有利于丰富乡村地理学理论内涵,为案例地区的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实践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城市化 乡村地域功能 城乡关系 时空关联 江汉平原
下载PDF
不同乡村地域类型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特征及影响因素——以于桥水库流域为例
6
作者 马成 杨琰瑛 +4 位作者 师荣光 李昂 武文豪 夏维 米长虹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7-727,共11页
农户生计方式不仅决定了农户的收入,还对区域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同乡村地域类型是影响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和问卷调查获取于桥水库流域512份农户生计的一手数据,构建了农户生计资本评价... 农户生计方式不仅决定了农户的收入,还对区域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同乡村地域类型是影响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和问卷调查获取于桥水库流域512份农户生计的一手数据,构建了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收入结构划分农户生计策略,分析不同乡村地域类型的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特征,并利用多元回归方程解析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内农户生计非农化成为普遍现象,纯非农型和非主农辅型生计策略占比分别为29.5%和42.6%。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生计资本存在显著差异:纯非农和非主农辅农户的总生计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显著高于纯农业和农主非辅农户,纯农业和农主非辅农户的自然资本显著高于纯非农型农户。不同乡村地域类型农户的生计资本水平和生计策略选择具有明显差异。经济作物区农户的总生计资本、自然资本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传统粮产区的金融资本最低。水库周边区生计策略主要为纯非农型,山地林木区和城镇周边区主要是非主农辅型,传统粮产区和经济作物区主要是纯非农型和非主农辅型,文化旅游区主要是非主农辅型和农主非辅型。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林地面积、耕地破碎化程度、土壤肥力、劳动力占比、家庭人口平均年龄、交通工具和家庭人均收入等指标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不同乡村地域类型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差异主要与地理区位、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政策相关。最后,提出基于乡村地域特征的农户生计的针对性优化策略,为促进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 农户生计 生计资本 生计策略 饮用水源保护区
下载PDF
中西部乡村地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基于37位乡村校长访谈数据的质性分析
7
作者 董甜园 夏海鹰 王正富 《中国校外教育》 2024年第2期66-79,共14页
随着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通过对37位中西部地区乡村校长访谈数据的质性分析发现,中西部乡村地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认知困境、师资困境、沟通困境和管理困境... 随着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通过对37位中西部地区乡村校长访谈数据的质性分析发现,中西部乡村地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认知困境、师资困境、沟通困境和管理困境四个方面。促进乡村地区家校社协同育人,需要增强家长心理资本,以获得感为取向促进农村家长对家校共育的认同;加强队伍建设,以主题培训为抓手提高乡村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专业素养;优化资源供给,以社区资源整合为手段丰富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强化制度保障,以机制建设为驱动促进家校社三方高效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部 乡村地 家校社协同育人 乡村校长 质性研究
下载PDF
空间治理视域下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逻辑重塑、体系解构与策略构想
8
作者 吕晓 薛萍 赵雲泰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72,共9页
研究目的:基于空间治理视域,系统检视乡村地区空间规划实践困境,厘清新时期规划转型逻辑与理性、效率、公平协同的治理思路,进而提出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策略构想,为丰富国土空间管控底层逻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 研究目的:基于空间治理视域,系统检视乡村地区空间规划实践困境,厘清新时期规划转型逻辑与理性、效率、公平协同的治理思路,进而提出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策略构想,为丰富国土空间管控底层逻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服务于新时期空间治理需求,是重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时代要求,也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2)多规并行背景下乡村地区各类规划存在治理逻辑混沌、规划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不利于乡村空间的全域全要素统筹;(3)“多规合一”要求下,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在角色定位、价值目标、规划思路和管控视域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需要促进空间治理理性化、资源配置高效化与主体权益公平化。研究结论: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应注重实现规划理性与实践理性的互动融合、全域综合管控与单元精细化治理相结合、完善多规合一与双向结合的规划传导体系、实现规划体系与土地产权关系相衔接、构建多元主体公平参与机制,助力乡村空间精细化治理和乡村格局优化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 空间治理 乡村地
下载PDF
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
9
作者 《中国民政》 2024年第3期28-28,共1页
近年来,榆林市认真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以神木市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地区为契机,不断规范地名命名工作,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深化乡村地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强化地名文化保护。一是... 近年来,榆林市认真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以神木市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地区为契机,不断规范地名命名工作,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深化乡村地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强化地名文化保护。一是深挖地名资源。认真组织,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地名资源。积极申报千年古镇、千年古城,扎实有序开展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工作,并向省民政厅报送29个省级地名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 地名管理条例 地名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 千年古镇 地名命名 美好家园 榆林市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乡村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
10
作者 刘庆果 孙丕苓 +2 位作者 王世清 向罕 王松梅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22,共15页
地名体现鲜明的地方特色,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开展乡村地名研究对多民族融合地区的乡土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多民族融合的水系流域乡村地名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相对较为缺乏。本文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乡村地名为研... 地名体现鲜明的地方特色,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开展乡村地名研究对多民族融合地区的乡土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多民族融合的水系流域乡村地名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相对较为缺乏。本文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乡村地名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平均最邻近距离、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研究表明:(1)乡村地名分布呈现空间集聚特征。自然景观类乡村地名密度呈现东北和西南高、中部低的空间格局;以地形、水文、生物等命名的乡村地名主要分布于库区东北部山区及西南部海拔较低的平坦地区;地理方位类和颜色类乡村地名主要呈点状分布。(2)人文景观类乡村地名集聚分布范围较广且空间差异明显。数字类和人工建筑类乡村地名主要分布于库区东北部山区及西南部城区;军事活动类和历史政治类乡村地名集聚于西南部海拔较低的主城区;姓氏类和园林景观类乡村地名集中分布于东北部山区;美愿与纪念类和多民族文化类乡村地名空间分布基本一致。(3)乡村地名是地形地貌、水文特征、生物资源、经济发展、历史传承、民族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该研究可为三峡库区的多民族融合发展、乡土文化传承等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 空间分布 平均最近邻指数 核密度估计 三峡库区 重庆
下载PDF
论微度假型乡村地域旅游特色小交通建设
11
作者 周辉 岳晓婧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6期104-106,共3页
作为支撑旅游地的六大要素之一,交通的创新发展以及与旅游的深入融合至关重要。文章剖析了微度假的概念和乡村微度假地的特点,重点分析了乡村微度假地与城市休闲度假地、旅游度假区和传统乡村旅游地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特色... 作为支撑旅游地的六大要素之一,交通的创新发展以及与旅游的深入融合至关重要。文章剖析了微度假的概念和乡村微度假地的特点,重点分析了乡村微度假地与城市休闲度假地、旅游度假区和传统乡村旅游地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特色小交通对于乡村微度假地建设的作用,结合建设中存在的重外轻内、系统性差、缺乏亮点特色等问题,建议分类完善慢游与慢行系统、增加消费体验性的交通文旅项目,为新时代的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度假 乡村 旅游小交通 建设策略
下载PDF
连片乡村地区建设体检评估方法探索——以吴江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乡村片区为例
12
作者 李胜男 徐宁 《建设科技》 2024年第14期38-40,共3页
乡村建设规模大、范围广、维度多元,乡村建设体检评估是对乡村建设、实施、管理等工作进行定期检验,反馈乡村建设实施成效,研判乡村建设存在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近年来对连片乡村地区进行规划、研究、建设逐渐成为趋势,连片乡村地区建... 乡村建设规模大、范围广、维度多元,乡村建设体检评估是对乡村建设、实施、管理等工作进行定期检验,反馈乡村建设实施成效,研判乡村建设存在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近年来对连片乡村地区进行规划、研究、建设逐渐成为趋势,连片乡村地区建设涉及多元行政主体,各类资源要素投入存在较大差异,建设成效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对其进行体检评估更有利于持续落实片区建设规划内容及指导后续建设。本文以吴江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乡村片区为例,探索连片乡村地区建设体检评估指标体系,以行政村为单元对乡村建设情况进行年度体检与评估,查找存在问题,研判片区发展共性问题和各行政村发展针对性问题,滚动建设补齐发展短板,指导后续建设重点内容及构建项目库,推进片区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调整和项目建设,促进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片乡村地 乡村建设 体检评估
下载PDF
特大城市乡村地区镇村布局规划策略研究
13
作者 万光遥 胡凯丽 《建设科技》 2024年第12期51-53,共3页
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特大城市边缘区的乡村发展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重要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特大城市乡村地区村镇布局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和当前镇村布局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特大城市乡村地区镇村类型及不同类型的村镇特... 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特大城市边缘区的乡村发展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重要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特大城市乡村地区村镇布局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和当前镇村布局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特大城市乡村地区镇村类型及不同类型的村镇特点进行研究。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村镇提出具体的布局规划原则和策略。最后,结合乡村振兴的背景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出特大城市乡村地区镇村布局规划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特大城市乡村地区镇村的规划与布局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特大城市 乡村地 镇村布局规划
下载PDF
基于GIS的晋江市乡村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14
作者 李越 潘湖江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 2024年第6期69-74,共6页
地名是历史的产物,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记录了地区的地理与文化特征。该文选取了晋江市395个村庄(社区)地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量化统计,基于GIS的核密度分析,可视化研究晋江市村庄(社区)地名文化景观,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 地名是历史的产物,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记录了地区的地理与文化特征。该文选取了晋江市395个村庄(社区)地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量化统计,基于GIS的核密度分析,可视化研究晋江市村庄(社区)地名文化景观,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村庄(社区)地名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晋江市的山水格局,反映了晋江市人类活动的空间特征,展示了独特的商贸文化、海洋文化与宗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 晋江市 GIS 核密度分析
下载PDF
乡村收缩背景下精明发展路径探索——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兴隆镇乡村地区为例
15
作者 高善鑫 《住宅产业》 2024年第3期15-18,共4页
精明收缩的发展思路为目前乡村所面临的收缩问题、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解决方式。本文分析了乡村收缩的普遍过程与总体特征,总结国际应对乡村收缩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探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兴隆镇乡村地区的收缩现状,提出具体的... 精明收缩的发展思路为目前乡村所面临的收缩问题、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解决方式。本文分析了乡村收缩的普遍过程与总体特征,总结国际应对乡村收缩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探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兴隆镇乡村地区的收缩现状,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明收缩 乡村收缩 发展路径 牡丹江市 乡村地
下载PDF
济南都市圈乡村地域功能空间格局及乡村类型划分研究
16
作者 汪泳杞 刘庆芳 宋金平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4年第2期47-62,共16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以乡村多元价值为导向构建济南都市圈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泰尔指数分析都市圈内区域差异,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2019年济南都市圈乡村地域在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四方面的空间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划分... 采用层次分析法,以乡村多元价值为导向构建济南都市圈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泰尔指数分析都市圈内区域差异,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2019年济南都市圈乡村地域在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四方面的空间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乡村类型。结果表明:(1)从各类功能特征来看,粮食生产功能呈现“北强南弱,西强东弱”的空间分异特征,经济发展功能整体呈现“局部领先,点状发散”的空间分异特征,社会保障功能呈现“等级均衡,片状聚集”的空间分异特征,生态功能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空间分异特征;(2)济南都市圈乡村地域功能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和空间集聚特征,乡村地域功能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相关性;(3)都市圈乡村地域主导功能划分为4种类型:经济发展主导功能区、粮食生产主导功能区、社会保障主导功能区、生态主导功能区,各主导功能区在研究区空间地域分布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异特征和区域发展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功能 乡村类型 城镇化 经济圈 济南都市圈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地区转型与发展研究——以安徽省安庆市趾凤村为例
17
作者 彭金强 《住宅产业》 2024年第3期8-10,共3页
乡村地区的转型与发展是我国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乡村地区发展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回溯了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的发展历程,厘清转型与发展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以安徽省安庆市趾凤村为例进行实证探索,提出优化... 乡村地区的转型与发展是我国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乡村地区发展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回溯了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的发展历程,厘清转型与发展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以安徽省安庆市趾凤村为例进行实证探索,提出优化道路空间、培育现代产业、融合旅游文化、统筹全域资源的转型与发展策略,以期为相关地区乡村的建设转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地 转型与发展 安庆市 趾凤村
下载PDF
乡村地区生态法治建设探析
18
作者 黄丹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5期37-38,41,共3页
构建乡村生态文化,既是全方位推动农业复兴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然选择。在阐述乡村地区生态法治建设意义的基础上,结合乡村生态法治建设发展现状,探讨了促进乡村地区生态法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乡村地 生态 法治建设 对策
下载PDF
武汉都市圈乡村地域系统结构与功能演变及耦合优化
19
作者 孟春妍 孔雪松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8,共11页
研究目的:基于“人—地—域”与“三生空间”视角,分析2010—2020年武汉都市圈乡村地域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系统探讨结构与功能的耦合关系及其优化路径。研究方法:指标评价法和弹性系数模型。研究结果:(1)武汉都市圈乡村地域... 研究目的:基于“人—地—域”与“三生空间”视角,分析2010—2020年武汉都市圈乡村地域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系统探讨结构与功能的耦合关系及其优化路径。研究方法:指标评价法和弹性系数模型。研究结果:(1)武汉都市圈乡村地域系统结构与功能指数空间格局相对稳定,2010—2020年结构与功能指数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根据结构与功能指数变化及弹性系数的组合特征,将武汉都市圈乡村地域划分为6种类型。(3)协调增长区应找准特色发展主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双减区应变被动虹吸为主动承接,依托特色引领产业发展;结构滞后增长区和结构减—功能增反向区应借助区位优势打造品牌,实现转型发展;功能滞后增长区和结构增—功能减反向区应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结论:乡村地域系统结构与功能存在显著的阶段性和分异性耦合特征,通过制定针对性分区优化策略,促进乡村地域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结构 乡村功能 弹性系数模型 耦合关系 武汉都市圈
下载PDF
乡村地域工业用地空间重构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
20
作者 陈海燕 李兰图 +1 位作者 刘其华 马静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4年第2期57-65,75,共10页
国土空间重构能够有效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文章在分析苏南地区乡村工业用地的演变特征和乡村工业用地空间重构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基础上,明晰苏南乡村工业用地空间重构存在的困境,理顺其空间重构基本... 国土空间重构能够有效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文章在分析苏南地区乡村工业用地的演变特征和乡村工业用地空间重构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基础上,明晰苏南乡村工业用地空间重构存在的困境,理顺其空间重构基本框架与产权融合机制,诠释了产权融合视阈下乡村工业用地空间重构的实施路径。总体看,苏南地区乡村工业发展已进入转型优化期,但产业规模小而散、土地权属杂而混乱、土地产出低而有限。政府投入收益倒挂、土地权属协调困难和破碎土地整合路径不畅等问题仍然存在,严重阻碍了乡村存量工业用地空间重构与价值提升。未来应当引入产权融合治理机制,理顺不同产权结构和主体之间利益博弈,通过归宗整合、用地置换和连片自改等路径实现空间重构,以提升乡村工业空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工业用地 连片再开发 产权融合 空间重构 苏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