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地域多功能的内涵及其政策启示 被引量:97
1
作者 刘玉 刘彦随 郭丽英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106,132,共5页
乡村地域多功能分异及其价值提升已成为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乡村地域多功能具有空间异质、时间变异等属性,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基础、区域文化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推动乡村地域功能的演进。在承载力范围内,乡村地域多功能间沿着&qu... 乡村地域多功能分异及其价值提升已成为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乡村地域多功能具有空间异质、时间变异等属性,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基础、区域文化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推动乡村地域功能的演进。在承载力范围内,乡村地域多功能间沿着"兼容性—拮抗作用—兼容性—协同作用"的路径演进。乡村地域多功能处于动态演化中,功能位"态"与"势"的差异将其演进过程划分为成长、兴盛、稳定和衰退四个阶段。乡村组成要素的分化整合是转型期乡村社会发展与功能演进的根本动力,导致了地域主导功能的变迁。本文通过深入剖析乡村地域多功能的内涵,以期为指导乡村"特质化"发展实践、有效提升乡村地域价值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多功能 主导功能 动力机制 演进趋势 功能整合
下载PDF
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2
2
作者 刘玉 刘彦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4-169,共6页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同推进带来了区域人地关系的剧烈变革和人地系统的多样化发展,乡村地域的多功能价值日益凸显。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相关研究的主要特点与不足,探讨了今后乡村地域多...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同推进带来了区域人地关系的剧烈变革和人地系统的多样化发展,乡村地域的多功能价值日益凸显。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相关研究的主要特点与不足,探讨了今后乡村地域多功能性的创新研究领域和方向。在城乡转型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惠及和保障民生的背景下,构建并完善乡村地域多功能性研究的理论构架,科学评判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格局及演进特征,系统研究基于多功能评价的土地利用配置,深入研究乡村地域多功能统筹的长效机制等,有助于推进乡村地域系统的理论创新和深化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多功能 评价分区 相互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黄土高原乡村地域多功能演化与振兴路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文琦 张亮 +2 位作者 朱琳 刘正佳 李玲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126,共12页
以黄土高原地区为研究单元,构建了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对1992-2017年黄土高原乡村多功能指数进行综合评价,揭示黄土高原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划分乡村地域多功能区.结果表明:①1992-2017年,研究区乡村地... 以黄土高原地区为研究单元,构建了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对1992-2017年黄土高原乡村多功能指数进行综合评价,揭示黄土高原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划分乡村地域多功能区.结果表明:①1992-2017年,研究区乡村地域多功能指数呈增强态势,空间差异明显;②乡村多功能演化速度逐渐加快,2005-2017年乡村多功能指数平均增长值达到1992-2005年乡村多功能指数平均增长值的2.5倍;③将研究区划分为强综合型、弱综合型、单项功能主导型和双项功能叠加型等4大类10亚类,并对各功能类型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④强综合型应加强乡村多功能协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弱综合型应合理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优势功能;单项功能主导型应强化优势功能,以点带面,实现全面发展;双项功能叠加型应建立双项功能协同机制,实现功能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多功能 乡村振兴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乡村地域多功能分类与乡村振兴路径的研究--以云南省滇西县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瑞媛 廖和平 +3 位作者 刘愿理 何田 朱琳 杨胜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共9页
研究脱贫地区乡村地域多功能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滇西边境山区脱贫县镇沅县为例,采用定量评价方法,构建了以经济功能、生态环境功能、社会文化功能为核心的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村域尺度... 研究脱贫地区乡村地域多功能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滇西边境山区脱贫县镇沅县为例,采用定量评价方法,构建了以经济功能、生态环境功能、社会文化功能为核心的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村域尺度识别乡村地域功能的空间格局和功能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类型乡村振兴路径.结果表明:镇沅县乡村地域功能整体水平较低且发展不均衡;乡村内部发展同样呈现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特征,少数综合发展型乡村辐射带动能力较差;镇沅县乡村地域功能按照各维度功能水平的组合分为滞后发展型、综合发展型、双维度协同发展型、单一维度主导型共4种地域类型.根据乡村地域各维度功能水平组合的差异分别提出了相对应的乡村振兴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多功能 乡村振兴 路径研究 滇西边境山区
下载PDF
江西省万年县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特征与格局演化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亚楠 蒲金芳 +1 位作者 高阳 王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1-1132,共12页
以江西省万年县128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2010—2018年为研究时点,从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3个维度,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地测度乡村地域各项功能强度,通过趋势面分析、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分析等方法,系统地剖析和... 以江西省万年县128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2010—2018年为研究时点,从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3个维度,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地测度乡村地域各项功能强度,通过趋势面分析、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分析等方法,系统地剖析和刻画万年县乡村地域各项功能强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过程。结果表明,2010—2018年万年县乡村地域各项功能指数的时间差异和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局部集聚效应显著,但整体上区域差异缩小。未来应引导区域乡村分类发展,提升其主导功能,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多功能 时空特征 格局演化 江西省万年县
下载PDF
重庆市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及优化路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小烂 李孝坤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3期162-165,共4页
随着乡村价值的再认识和系列乡村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乡村多功能成为指导乡村振兴的热点课题。以重庆市为例,从农产品生产、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生态保育4个维度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剖析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借... 随着乡村价值的再认识和系列乡村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乡村多功能成为指导乡村振兴的热点课题。以重庆市为例,从农产品生产、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生态保育4个维度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剖析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借助乡村地域多功能发展度及耦合协调关系厘定出重点提升区、潜在升级区、适度优化区、优势发展区4个功能分区,结合障碍功能诊断分析,进而基于协同发展视角探索乡村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多功能 空间分异 优化路径 重庆市
下载PDF
沂蒙山区乡村地域多功能特征与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欣怡 梅大伟 +1 位作者 霍艳茹 郭龙妹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8期80-86,共7页
研究区域的乡村地域多功能对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沂蒙山区的18个区县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生产、非农业生产、居住生活和生态保障4类功能指标,采用ArcGI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这4类功能的... 研究区域的乡村地域多功能对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沂蒙山区的18个区县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生产、非农业生产、居住生活和生态保障4类功能指标,采用ArcGI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这4类功能的空间格局特征,采用SPSS中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这4类功能间的交互作用,识别出各区县优势功能类型,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科学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沂蒙山区乡村区域多功能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相对明显的差异性和聚集性;沂蒙山区各个乡村功能之间具有相关性,分析得出各功能的互交关系,为乡村功能调控提供指导;基于功能间的交互作用,找出各区县的优势功能,将沂蒙山区的18个区县划分为8种乡村地域功能类型,并针对性提出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耕地保护等科学发展策略。综上,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协调以及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蒙山区 乡村地域多功能 发展策略
下载PDF
乡村地域多功能研究内容的演变与展望
8
作者 陈静儒 陕永杰 薛濡壕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90-94,99,共6页
通过对不同阶段乡村地域多功能研究背景及内容的分析,认为乡村地域多功能研究经历了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功能评价分区研究再到功能之间相互作用研究的演变过程,研究的重点依然集中在经济功能上,但呈现出多元化和多要素融合的发展方向。根... 通过对不同阶段乡村地域多功能研究背景及内容的分析,认为乡村地域多功能研究经历了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功能评价分区研究再到功能之间相互作用研究的演变过程,研究的重点依然集中在经济功能上,但呈现出多元化和多要素融合的发展方向。根据现阶段研究进展,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一是加强乡村地域基础功能研究;二是加强乡村旅游和生态功能开发研究;三是强化经济落后地区乡村地域多功能研究;四是深化乡村地域多功能之间相互关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多功能 研究内容 演变 展望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乡村地域多功能分析
9
作者 王逸舟 《特区经济》 2021年第4期117-119,共3页
随着城乡关系的转型和乡村居民生活质量需求的提高,乡村地域多功能研究价值日益凸显。本文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长株潭城市群乡村地域多功能进行评价与功能区识别,探讨长株潭城市群乡村地域功能发展方向。研究结果显示:长株潭城市群... 随着城乡关系的转型和乡村居民生活质量需求的提高,乡村地域多功能研究价值日益凸显。本文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长株潭城市群乡村地域多功能进行评价与功能区识别,探讨长株潭城市群乡村地域功能发展方向。研究结果显示:长株潭城市群乡村地域多功能性呈现由城市群核心区向外扩散减弱的趋势;生态休闲功能相对较弱,粮食生产功能较强。生态—粮食生产和生态—经济发展存在协调矛盾,经济-粮食两项分功能协调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多功能 长株潭城市群 多因素综合评价
下载PDF
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以河南省为例
10
作者 代亚强 张玥 +1 位作者 柯新利 陈媛媛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59-2075,共17页
科学探究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关联关系及其城乡融合效应,是促进区域乡村功能协同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有序高效的重要基础。在厘清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关联机制的基础上,阐释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 科学探究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关联关系及其城乡融合效应,是促进区域乡村功能协同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有序高效的重要基础。在厘清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关联机制的基础上,阐释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并以河南省为案例区,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面板回归模型等开展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河南省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关联呈现出日趋复杂的网络结构形态,空间上表现出中部地区密集、外围逐层递减的圈层分异规律。(2)从整体网络结构特征看,河南省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密度不断提高,网络稳定性逐步增强,但是网络的关联紧密程度仍有待提升。(3)从个体网络结构特征看,新密市、新郑市和禹州市等处于网络的核心位置,而南乐县、商城县和义马市等在网络中处于边缘地位。(4)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影响,个体网络中心性的提升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深度剖析了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交互作用,并揭示了乡村地域多功能的城乡融合效应呈现网络非均衡性特征,可以为乡村联动发展以及县域城乡融合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多功能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结构特征 城乡融合发展
原文传递
基于SOFM的环渤海地区乡村地域功能分区 被引量:46
11
作者 刘玉 刘彦随 郭丽英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4-120,共7页
以2008年3项乡村地域功能态和2000—2008年3项功能的增长势作为指示指标,利用Matlab软件的SOFM程序进行环渤海地区乡村地域功能分区,为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功能协同的乡村地域空间格局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修正最终划分为经济发... 以2008年3项乡村地域功能态和2000—2008年3项功能的增长势作为指示指标,利用Matlab软件的SOFM程序进行环渤海地区乡村地域功能分区,为加快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功能协同的乡村地域空间格局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修正最终划分为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生态保育三个主导功能区,并细化为13个功能亚区。经济发展主导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边、渤海沿线以及交通干线附近,是区域的经济核心区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区,其功能定位是保持经济技术领先优势并优化空间布局。粮食生产主导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平原集中区,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但经济发展缓慢;围绕主导功能定位建设高产、稳产、高效的"大农业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生态保育功能区集中分布在山地丘陵区,优先保障生态建设与修复的土地需求,生态唯先的组织生产、生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多功能 功能分区 自组织映射网络模型 环渤海地区
下载PDF
多功能视角的贫困村转型发展与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以重庆市茶山村为例 被引量:25
12
作者 马晴 程明洋 刘彦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1-156,168,共7页
在梳理多功能理论的基础上,以村域为研究单元,结合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究贫困村转型发展过程中乡村地域多功能的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重庆市茶山村依托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形成了乡村旅游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 在梳理多功能理论的基础上,以村域为研究单元,结合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究贫困村转型发展过程中乡村地域多功能的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重庆市茶山村依托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形成了乡村旅游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了乡村地域产品生产、生态保育、文化传承、社会稳定、生活保障的多功能发展;②驱动茶山村乡村地域多功能演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乡村地域系统外部的市场、政策、交通、技术、人才、资金因素和内部的资源本底因素,市场是根本因素,政策是关键因素;③乡村振兴是对脱贫成果的巩固,贫困村应在调整产业结构、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强化基层组织管理等关键领域着力,强化地域功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转型 农村贫困化 乡村地域多功能 乡村振兴 重庆市 茶山村
下载PDF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保定市乡村地域功能分区及障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爽 徐磊 +1 位作者 朱永明 兰健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7-236,共10页
研究保定市不同主体功能区划下乡村地域功能格局,并进行功能分区,识别其乡村功能发展的障碍因素。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及重复二分聚法实现乡村地域功能分区,利用障碍诊断模型乡村地域功能... 研究保定市不同主体功能区划下乡村地域功能格局,并进行功能分区,识别其乡村功能发展的障碍因素。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及重复二分聚法实现乡村地域功能分区,利用障碍诊断模型乡村地域功能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定市乡村地域农业生产功能最高值为0.628,高值集中分布于研究区东部及南部平原区域,功能值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工业生产功能最高值为0.630,高值区主要围绕县区中心城镇分布;商贸服务功能及生活保障功能最高值分别为0.509、0.702,高值区分布于县城关镇周围;文化旅游功能最高值为0.560,高值区集中于北部地区;生态保育功能最高值为0.668,高值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北部山地区域。(2)基于主体功能区将研究区划分为11个Ⅱ级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下划分重点工业发展区、重点农业生产区、农业生产—商贸服务区、农业生产—生活保障区;优化发展区包括综合发展区、重点商贸服务区;重点发展区包括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区、重点文化旅游区、农业生产—生态保育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则包括重点生态保育区及生态农业生产区。(3)研究区主要的障碍因素包括平均耕地有效土层厚度、垦殖系数、高速国道省道及县道里程、街道道路里程及河流流域覆盖面积比等。保定市乡村地域功能整体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且存在耕地质量较低且基础道路设施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 乡村地域多功能 分区 障碍因素 保定市
下载PDF
湖南武陵山片区地域功能演变及影响因素识别
14
作者 刘沛 边婉平 +3 位作者 张扬 邹宇 彭宇 卿丽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1-140,共10页
针对乡村传统功能退化、功能混杂、人地矛盾加剧等问题,该文运用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湖南武陵山片区乡村功能的时空格局演变进行了分析探讨。通过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对乡村各项功能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进行可视化分析... 针对乡村传统功能退化、功能混杂、人地矛盾加剧等问题,该文运用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湖南武陵山片区乡村功能的时空格局演变进行了分析探讨。通过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对乡村各项功能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结合地理探测器进行影响因素识别。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8年湖南武陵山片区乡村各项功能指数随时间变化整体均呈现上升的趋势;2008—2018年湖南武陵山片区农业生产功能和生活保障功能的冷热点分布区重合度较高,热点区集中分布在研究区域的东南部,冷点区主要位于研究区的西部;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多功能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产值居于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片区 乡村地域多功能 自然断点法 冷热点分析 地理探测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