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乡村士子朱峙三的人生选择看近代社会变革
1
作者 付耶非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66-70,共5页
清末民初,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剧变的时期。在此社会背景下,乡村士子朱峙三做出了人生选择。朱峙三的人生选择,既有其主动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动性一面,也有某些偶然性与戏剧性。朱峙三不断调适与社会的适应度,最终完成了由传统儒家... 清末民初,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剧变的时期。在此社会背景下,乡村士子朱峙三做出了人生选择。朱峙三的人生选择,既有其主动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动性一面,也有某些偶然性与戏剧性。朱峙三不断调适与社会的适应度,最终完成了由传统儒家士子向兼具新旧色彩的近代知识人的转变。作为普通士子,朱峙三在变革中所做出的人生选择,反映了国家层面的变革对地方下层士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乡村士子 朱峙三 社会变革
下载PDF
浅析近代乡村青年士子对科举停废的平静反响与积极调适——以南方乡村士子朱峙三为实例
2
作者 宣百松 《黑龙江史志》 2015年第3期125-126,共2页
科举制是隋唐宋元明清六朝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颁布谕令废止科举,停废科举对于"习举业"的广大士子群体的震撼和冲击是可想而知的,然而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社会各阶层尤其是青年士子对这一变革表现的相... 科举制是隋唐宋元明清六朝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颁布谕令废止科举,停废科举对于"习举业"的广大士子群体的震撼和冲击是可想而知的,然而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社会各阶层尤其是青年士子对这一变革表现的相当平静。《朱峙三日记》的内容还原了晚清士子的生活,反映了当时青年士子对科举停废的平静反响与积极调适,让我们对科举停废和近代乡村士子有全新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探究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士子们表现出的冷静、与时俱进对我们当代年轻人的现实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停废 乡村青年 社会文化根源 平静反响与积极调适 与时俱进
下载PDF
科举停废与近代乡村士子——以刘大鹏、朱峙三日记为视角的比较考察 被引量:65
3
作者 关晓红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4-99,共16页
清季捐纳保举滥行,造成正途入仕周期延长,使科举考试对乡村士子的吸引力大为降低。科举停废虽导致传统意义的“士”阶层消失,但多数旧学出身者通过各种渠道重新分化组合,直至清末民初仍然占据社会权势的重要位置。清廷虽为士子多方宽筹... 清季捐纳保举滥行,造成正途入仕周期延长,使科举考试对乡村士子的吸引力大为降低。科举停废虽导致传统意义的“士”阶层消失,但多数旧学出身者通过各种渠道重新分化组合,直至清末民初仍然占据社会权势的重要位置。清廷虽为士子多方宽筹出路,可是无法遏止中年士人文化心理的失衡及青年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刘大鹏和朱峙三两位乡村士子的日记,为考察科举停废对士子命运与乡村社会的实际影响提供了生动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大鹏 朱峙三 中国 科举制度 乡村士子 政治体制 文化心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