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民间与性别视角中的《艳阳天》乡村女性形象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彦凤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7年第4期26-29,共4页
浩然的农业合作化小说《艳阳天》在有限的乡村空间和短暂的特殊时间里浓缩了大容量的有关政治、阶级、革命等意识形态化的宏大政治叙事,自然宁静的乡村民间世界在政治风云变幻中上演幕幕紧张的政治阶级斗争情景剧。其中塑造的四种不同... 浩然的农业合作化小说《艳阳天》在有限的乡村空间和短暂的特殊时间里浓缩了大容量的有关政治、阶级、革命等意识形态化的宏大政治叙事,自然宁静的乡村民间世界在政治风云变幻中上演幕幕紧张的政治阶级斗争情景剧。其中塑造的四种不同类型的乡村女性形象包含了不同的道德等级,其背后蕴含着政治、民间、性别等复杂话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阳天》 乡村女性形象 复合视角 意义
下载PDF
自我的迷失与追寻——论张虹《黑匣子风景》中的乡村女性形象
2
作者 孙鸿 《安康师专学报》 2000年第1期43-47,共5页
张虹是我省著名的女作家。她的小说集《黑匣子风景》学界多有评说。本文着重分析作品中的乡村女性形象 ,并认为在这些形象中体现了作者对女性问题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 自我 张虹 《黑匣子风景》 乡村女性形象 女性问题 小说
下载PDF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论知青影视中的乡村女性形象
3
作者 刘云飞 黄献文 《长江文艺评论》 2017年第3期70-74,共5页
任何人都会以自己或自己那一代作为其创作的起点和终点,知青影视也不例外。投射到影视镜像中,知青群体永远占据着银幕的中心位置,而非知青群体则被挤压到银幕边缘,不论是作为陪衬性的农民、地方干部还是隐喻着那一缕乡愁的乡村姑娘。然... 任何人都会以自己或自己那一代作为其创作的起点和终点,知青影视也不例外。投射到影视镜像中,知青群体永远占据着银幕的中心位置,而非知青群体则被挤压到银幕边缘,不论是作为陪衬性的农民、地方干部还是隐喻着那一缕乡愁的乡村姑娘。然而,近年来,乡村女性的角色在知青镜像中被不断凸显,突破了以往固化的'小芳'的设定,从记忆中的乡村进入了当代的城市空间,甚至成了叙事的中心人物。从配角到主角,从美丽、温柔到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 知识青年 乡村姑娘 乡村女性形象 小裁缝 青春 都市情感剧 菊花香 银幕 放映幕 苦情戏 兰草 巴尔扎克
下载PDF
沈从文笔下的乡村女性形象浅探
4
作者 曹建玲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1995年第4期38-40,共3页
沈从文笔下的乡村女性形象浅探曹建玲在沈从文出现以前,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就已形成长长的队列,她们出身经历不同,性格爱好各异,但是都同样表现出作家们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观察和思考:或在于揭示旧制度、旧道德压抑下女... 沈从文笔下的乡村女性形象浅探曹建玲在沈从文出现以前,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就已形成长长的队列,她们出身经历不同,性格爱好各异,但是都同样表现出作家们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观察和思考:或在于揭示旧制度、旧道德压抑下女性的身心痛苦;或表现在“五四”风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中国现代文学 乡村女性形象 湘西乡村社会 道德批判 文艺观 美学思想
全文增补中
多元·机理·突破——乡村振兴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及其底层逻辑
5
作者 方提 颜玉婕 《传媒论坛》 2024年第4期8-11,共4页
在乡村振兴和巾帼行动的背景下,电视剧中涌现出一系列脱贫致富、创新创业等主题的优秀作品。妇女作为“半边天”在乡村振兴题材电视剧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以乡村振兴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探究女性形象从未婚小妹到新婚妻... 在乡村振兴和巾帼行动的背景下,电视剧中涌现出一系列脱贫致富、创新创业等主题的优秀作品。妇女作为“半边天”在乡村振兴题材电视剧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以乡村振兴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探究女性形象从未婚小妹到新婚妻子再到育儿母亲的形象呈现与变化,分析女性影像叙事在社会实践、多元群体、女性个体等多维度的底层逻辑。同时,电视剧女性形象叙事可以从挖掘典型人物、突破固有模式、回归女性叙事等方面推陈出新,塑造多元女性形象和建构多维叙事范式,从而彰显乡村振兴的巾帼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女性形象 电视剧 女性叙事
下载PDF
女人的命运──新时期乡村小说女性形象类型论 被引量:4
6
作者 兰爱国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9-46,共8页
女人的命运──新时期乡村小说女性形象类型论兰爱国在论及新时期乡村小说的人物建设时,不能不论及乡村女性形象。正如湘籍作家彭见明在《家长》中所说,乡村生存梦想有两大目的,一是成家立业,一是生儿育女,而这其中哪一项也离不开... 女人的命运──新时期乡村小说女性形象类型论兰爱国在论及新时期乡村小说的人物建设时,不能不论及乡村女性形象。正如湘籍作家彭见明在《家长》中所说,乡村生存梦想有两大目的,一是成家立业,一是生儿育女,而这其中哪一项也离不开乡村女性。乡村女性不仅是乡村生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女性形象 乡村小说 形象类型 新时期 人的命运 乡村秩序 女巫 水型 文人士大夫 乡村社会
下载PDF
现代性与被叙述的“乡村女性”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宇 《扬子江(评论)》 2007年第5期85-91,共7页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标志的思想文化领域的现代性转型肇始于家庭伦理道德的变革,而妇女问题又是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瓦解旧家庭伦理道德的突破口,再加上中国社会的乡土性,这两条原因决定了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对"乡村女性"这个特...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标志的思想文化领域的现代性转型肇始于家庭伦理道德的变革,而妇女问题又是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瓦解旧家庭伦理道德的突破口,再加上中国社会的乡土性,这两条原因决定了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对"乡村女性"这个特殊群体的格外关注。乡村女性的形象频繁出现于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本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乡村女性,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启蒙主题的重要载体。而求翻身争解放的乡村女性又是革命文学最重要的形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女性形象 现代性语境 知识分子 新时期文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 伦理道德 中国文学 特殊群体 乡土 叙述
下载PDF
毕飞宇比喻书写下“文革”时期乡村女性的边缘形象——以《玉米》为例
8
作者 陈晓倩 权继振 《宿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8期60-63,共4页
为探究毕飞宇笔下中国"文革"时期乡村女性的边缘形象,从比喻角度出发,通过对比分析毕飞宇《玉米》系列小说中女性和男性形象在"恋爱关系"和"性"两方面喻体的差异以及"女性自我认知和对同性评价"... 为探究毕飞宇笔下中国"文革"时期乡村女性的边缘形象,从比喻角度出发,通过对比分析毕飞宇《玉米》系列小说中女性和男性形象在"恋爱关系"和"性"两方面喻体的差异以及"女性自我认知和对同性评价"的比喻特点,发现毕飞宇习惯将"文革"时期的乡村女性比作无生命的物品,不仅为滥用私权的男性所霸占和摧残,更是权力追逐下的牺牲品;此外,男权阴影生活下的乡村女性,思想亦被男性为主导者的观念所奴役,匍匐于"文革"时期社会生活的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书写 《玉米》 “文革”时期 乡村女性边缘形象
下载PDF
乡村女性自我找寻与超越——新时期以来乡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解读
9
作者 谷显明 《创作与评论》 2016年第6期68-74,共7页
长期以来,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整体性沉没于历史地表之下,处于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但自“五四”以来,随着“易卜生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思想的传入,女性叙事开始了对男权传统的反抗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塑造了一批向往个性解放、追... 长期以来,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整体性沉没于历史地表之下,处于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但自“五四”以来,随着“易卜生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思想的传入,女性叙事开始了对男权传统的反抗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塑造了一批向往个性解放、追求爱情自由的叛离女性形象,像鲁迅《伤逝》中的子君就是一个追求个性独立的叛离女性典型。此后,“五四”浪潮中的莎菲、革命战争年代的林道静、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李双双等,都是文学叙事中追求女性解放的典型形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思想解放闸门的再次开启,唤起人们个体意识的觉醒,从而带来了全民族精神的新生,也极大地推动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处在社会变革背景下的乡村女性,感受着时代精神的脉动,冲破家庭和社会的藩篱,开始了找寻自我的伟大实践。新时期以来,张弦、路遥、李佩甫、贾平凹、周大新、铁凝、方方、毕飞宇、孙惠芬等一批作家,塑造了一群多姿多彩、个性鲜明的乡村女性形象,寄予了作家对乡村女性解放的深沉思考和热切期盼。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对新时期以来乡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进行解读,探寻急剧变革时代乡村女性自我找寻、反抗男权和追求独立的艰难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乡土小说 女性自我 新时期 解读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下载PDF
中西文化背景下金枝与苔丝女性形象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艳霞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62-66,共5页
萧红《生死场》和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塑造的两位女性金枝与苔丝,是乡村悲剧女性形象典型。两位女性的命运悲剧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环境紧密相连,其命运差异也显而易见。不同国度、不同时期,一个强调他者的文化,一个是以个人为本位的... 萧红《生死场》和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塑造的两位女性金枝与苔丝,是乡村悲剧女性形象典型。两位女性的命运悲剧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环境紧密相连,其命运差异也显而易见。不同国度、不同时期,一个强调他者的文化,一个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主体文化,苔丝在追求个人幸福方面的反抗明显超越处于封建男权社会压迫下奄奄一息的金枝。作为中西文化不同背景下的异性作家,萧红与哈代在女性塑造上也有不同的情感诉求。萧红通过金枝以真实的笔触与女性视角试图唤醒女性意识,而哈代塑造苔丝时虽然也对世俗有所不满,但他最终没有摆脱宿命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 《生死场》 《德伯家的苔丝》 金枝 苔丝 乡村女性形象
下载PDF
乡村女性的多维切面——论阎连科《她们》中的女性形象
11
作者 费佳宇 《汉字文化》 2021年第S01期116-117,120,共3页
《她们》是阎连科继《我与父辈》之后的又一部乡村纪实作品,以家庭关系网络为切入点,关切乡村女性。论文从婚姻自由的选择权、乡村非生育子女的教育与环境,以及女性解放运动等角度,深入解剖乡村女性的生存境况与心理体验。
关键词 阎连科 《她们》 乡村女性形象
原文传递
转向与迷失——论近年来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倾向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新英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46,共5页
作为乡土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女性形象一直是众多农村题材电视剧着力塑造的。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韩志君、韩志晨兄弟编剧的“农村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1989)、《辘轳·女人和井》(1991)、《古船·... 作为乡土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女性形象一直是众多农村题材电视剧着力塑造的。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韩志君、韩志晨兄弟编剧的“农村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1989)、《辘轳·女人和井》(1991)、《古船·女人和网》(1993)到新世纪以来《当家的女人》(2004)及“女人系列”——《女人的村庄》(20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 女性形象塑造 电视剧 《当家的女人》 迷失 乡村女性形象 80年代 90年代
原文传递
论萧红小说的历史文化意蕴
13
作者 邓静 张佳惠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56-58,共3页
文章通过对萧红小说中颇具代表性的几个乡村女性形象的剖析来阐释萧红的女性意识和她作品中所包涵的历史文化意蕴
关键词 萧红 小说 历史文化 乡村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现代文学 《生死场》
下载PDF
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女性身体及其文化寓意
14
作者 方华蓉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115,共4页
关键词 女性身体 文化寓意 乡村女性形象 城乡 小说创作 农民工 都市 城市
原文传递
重塑“娜拉”:男性作家的期盼情怀、拯救姿态和文化困惑 被引量:10
15
作者 丁帆 陈霖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7-73,107,共8页
本文在较为阔大的文学和文化背景上,从创造主体和创造对象两个方面,考察八十年代以来男性小说家创造的出走的乡村女性形象群落,探求其丰富的文化意蕴、时代精神及作家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指出它在乡土小说史和妇女解放主题表现上... 本文在较为阔大的文学和文化背景上,从创造主体和创造对象两个方面,考察八十年代以来男性小说家创造的出走的乡村女性形象群落,探求其丰富的文化意蕴、时代精神及作家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指出它在乡土小说史和妇女解放主题表现上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小说家们的男性中心文化心理造成的矛盾困惑及其对把握对象的负面影响,呼唤作家主体对更为博大的现代意识的求致和男性中心文化意识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女性形象 男性作家 文化困惑 “娜拉” 妇女解放 文化意识 男性中心 八十年代以来 作家主体 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北乔评论专著《刘庆邦的女儿国》
16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2-102,共1页
该书以中国乡村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纤细的艺术感悟力和坚实的文化创作经验,将文学研究的学术性与文学创作的诗性有机整合,通过对刘庆邦笔下的50多位乡村女性形象的再塑造,呈现了遥远的乡村里最鲜亮的记忆,还原了乡村的诗意和乡村... 该书以中国乡村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纤细的艺术感悟力和坚实的文化创作经验,将文学研究的学术性与文学创作的诗性有机整合,通过对刘庆邦笔下的50多位乡村女性形象的再塑造,呈现了遥远的乡村里最鲜亮的记忆,还原了乡村的诗意和乡村女人的诗情。这是一部集独具匠心的研究视野与个性化叙述手法的著作,既有浓重的学术含量,又具沁人心脾、扣人心弦的可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庆邦 乡村女性形象 女儿国 专著 评论 传统文化 创作经验 有机整合 文学创作 文学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