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内在机理与策略选择——以湖州市为例
1
作者 胡孝平 《旅游纵览》 2022年第9期80-83,共4页
一体化乡村旅游是一种兼顾旅游发展多重价值的发展框架,对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探讨一体化乡村旅游维度的有效性和内在机理。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的7个维度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一体化乡村旅游是一种兼顾旅游发展多重价值的发展框架,对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以浙江省湖州市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探讨一体化乡村旅游维度的有效性和内在机理。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的7个维度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其中可持续性主要受赋权、规模和互补性3个因素的影响,网络对可持续性的影响主要借助互补性与规模发挥作用,而网络的形成则受到内生性、赋权、内嵌性影响,内生性是网络形成的最主要促进因素,但内嵌性反向作用于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从主客共生、价值共创与资源活化三方面提出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一体化 可持续性 湖州市
原文传递
IRT理论视角下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和类型
2
作者 陈虎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58,共10页
基于一体化乡村旅游理论,提出一种与乡村振兴实践目标任务实现融合的本土化理论框架,通过扎根理论方法对世界旅游联盟提供的99个中国典型案例进行量化解析,分析表明:现阶段我国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大致可分为乡村产业与乡村居民共赢、生态... 基于一体化乡村旅游理论,提出一种与乡村振兴实践目标任务实现融合的本土化理论框架,通过扎根理论方法对世界旅游联盟提供的99个中国典型案例进行量化解析,分析表明:现阶段我国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大致可分为乡村产业与乡村居民共赢、生态环境与乡村社会共治、文化和旅游共融3种基本模式。进一步,根据各地模式特征差异,又可分为主导发展、协同发展和均衡发展3种类型。其中,主导发展类包含共赢主导、共治主导和共融主导3种子类型;协同发展类包含“共赢+共治”协同、“共治+共融”协同和“共赢+共融”协同3种子类型;均衡发展类包含“共赢+共治+共融”全面发展和“共赢+共治+共融”重点发展2种子类型。推动旅游助力乡村振兴,需要根据各地实际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最终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乡村旅游 本土逻辑 乡村振兴
原文传递
IRT框架视域下的中国旅游减贫特征与模式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燕琴 崔佳奇 施佳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1-374,共14页
【目的】旨在通过对中国旅游减贫经验的总结为乡村振兴实践提供指南和理论支撑。【方法】以一体化乡村旅游(IRT)框架对2018—2020年《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中90个中国案例进行内容分析。【结果】(1)IRT框架可修订为由速度、质量... 【目的】旨在通过对中国旅游减贫经验的总结为乡村振兴实践提供指南和理论支撑。【方法】以一体化乡村旅游(IRT)框架对2018—2020年《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中90个中国案例进行内容分析。【结果】(1)IRT框架可修订为由速度、质量、外源性和内源性重构的SQEI框架,并建立起4大类10子类旅游发展模式体系;(2)旅游减贫模式以“企业+就业”的外源质量型模式占比最多、分布最广;(3)东、中、西部减贫模式分别多采用“合作社+就业”的内源质量型、“村企+产业”的内源速度型、“企业+产业”的外源速度型模式;(4)旅游发展模式演化存在垂直和水平两种演化路径。【结论】(1)在IRT框架基础上重构的SQEI框架更加契合中国情境;(2)通过政府调动多方力量参与的中国旅游减贫呈现出政府主导、外源帮扶为主、减贫质量较高三大特征;(3)“企业+农户+合作社”的平衡发展模式是理想的旅游发展型态。推进乡村振兴,各地需要在旅游发展中发挥既有经验优势防止返贫,注重因地制宜振兴乡村,并构建多元主体利益关联的共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减贫 乡村振兴 一体化乡村旅游 SQEI框架 演化路径 中国案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