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社区共生关系分析及重构——基于贵州天龙屯堡旅游社区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左文超 胡北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2,202,203,共12页
基于共生理论研究视角,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天龙屯堡旅游社区多元利益主体间的合作困境,解析中国乡村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各共生单元的共生利益冲突及其原因。研究发现,目前天龙屯堡共生体属于间隙性共生组织模式,其共... 基于共生理论研究视角,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天龙屯堡旅游社区多元利益主体间的合作困境,解析中国乡村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各共生单元的共生利益冲突及其原因。研究发现,目前天龙屯堡共生体属于间隙性共生组织模式,其共生行为模式是典型的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构建共生单元的一体化互惠共生发展平台(网络)是天龙屯堡旅游社区未来发展的最佳方向;乡村旅游社区共生关系的本质是共生单元之间的互利关系;能否拥有一个稳定、多样、相互依存和共进化的共生界面是利益主体共生关系向一体化模式演进的重要基础;矫正乡村公共空间的失序问题,需要构建“一核、两层、三阶段”的双循环网状共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生理论 乡村旅游社区 共生关系
下载PDF
城郊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旅游社区发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传时 吴茜 +2 位作者 李呈琛 李世平 段兆雯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21-124,共4页
为研究城郊乡村旅游及其社区发展,从城市社会地理学视角对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在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充分体现社会公正,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生活质量,重塑城... 为研究城郊乡村旅游及其社区发展,从城市社会地理学视角对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在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充分体现社会公正,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生活质量,重塑城乡一体化的乡村旅游景区与社区的区域功能,并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城郊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社区 社区体系
下载PDF
旅游空间生产视角下的乡村文化变迁——以四川省成都市三圣乡红砂村乡村旅游社区居民体验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吉根宝 郭凌 韩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28-533,共6页
乡村中极富乡村气息的文化对延续乡村的历史命脉有着重要意义。伴随着乡村旅游开发,文化空间所根植的社会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乡村文化正在经历着快速变迁。在文献回顾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化变迁理论与旅游空间生产理论的阐述,结... 乡村中极富乡村气息的文化对延续乡村的历史命脉有着重要意义。伴随着乡村旅游开发,文化空间所根植的社会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乡村文化正在经历着快速变迁。在文献回顾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化变迁理论与旅游空间生产理论的阐述,结合红砂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运用SPSS处理数据后,采用Co Plot方法分析社区居民对旅游空间生产中乡村文化在表层文化、中层文化、核心文化3个层面的变迁的实际感知、期望与差异。进而研究旅游空间主体在乡村文化变迁中的相互关系,探讨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的旅游空间生产的行为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空间生产 文化变迁 旅游空间体验 乡村旅游社区 四川省 红砂村
下载PDF
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演化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龚伟 赵中华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140-148,共9页
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是在乡村旅游社区地域范围内,由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文化景观的总和。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演化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将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演化置于演化经济地理研究框架内... 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是在乡村旅游社区地域范围内,由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文化景观的总和。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演化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将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演化置于演化经济地理研究框架内,认为其经历形成之前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锁定或创新阶段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特征和演化机制各不相同。乡村旅游社区景观空间的演化是在遗传机制、变异机制等内因和选择机制、起点状态、关键事件等外因共同作用下,随着产业变迁而发生的具有路径依赖特征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社区 景观空间 路径依赖 演化
下载PDF
乡村旅游社区空间共同演化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龚伟 马木兰 《旅游科学》 CSSCI 2014年第3期49-62,共14页
本文在后现代地理学理论视野下,将乡村旅游社区空间划分为景观层面空间、社会层面空间和制度层面空间,并提出此3个层面空间共同演化的理论框架。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的共同演化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路径形成前、路径... 本文在后现代地理学理论视野下,将乡村旅游社区空间划分为景观层面空间、社会层面空间和制度层面空间,并提出此3个层面空间共同演化的理论框架。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的共同演化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路径形成前、路径形成、路径发展及路径停滞或衰落4个阶段,每一阶段机制的作用强度互不相同,并由此形成了复杂的演化过程。本文以上海市崇明县前卫村为例进行研究发现,前卫村乡村旅游社区空间演化经历了路径形成之前阶段(1970年~1998年)、路径形成和发展阶段(1999年~2010年)以及路径锁定和衰落阶段(201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社区空间 共同演化 事件分析法 前卫村
下载PDF
乡村旅游社区的民生需求及建设实证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黄平芳 朱美兰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2014年第5期558-563,共6页
加强社区民生建设是我国当前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以4个旅游村落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四象限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乡村旅游社区的民生需求及建设状况。结果表明:乡村旅游社区对不同民生事项具有不同程度的需求认知和评价;乡... 加强社区民生建设是我国当前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以4个旅游村落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四象限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乡村旅游社区的民生需求及建设状况。结果表明:乡村旅游社区对不同民生事项具有不同程度的需求认知和评价;乡村旅游社区的民生需求因地域环境、开发方式及开发阶段等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并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逐渐多样化、复杂化。应以民生需求为引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加强乡村旅游社区的民生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社区 民生需求 民生建设
下载PDF
乡村旅游社区新内源性发展:内在逻辑、多重困境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36
7
作者 徐虹 张行发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外源式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自主发展和空间控制权,乡村旅游社区面临居民参与缺失、传统文化解构、乡村治理失序等多重困境,而新内源性发展聚焦本地资源利用、居民参与、地方认同... 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外源式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自主发展和空间控制权,乡村旅游社区面临居民参与缺失、传统文化解构、乡村治理失序等多重困境,而新内源性发展聚焦本地资源利用、居民参与、地方认同等,与乡村旅游社区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契合性和适配性。以贵州少数民族村寨卡拉村为案例,通过深度访谈等剖析案例地新内源性发展路径和机制,研究发现:超地方发展理念推动了优势产业在地化发展,居民广泛参与并构建公平利益联结机制增进了居民社区认同,嵌入在乡村中的家训、家规和家风文化提升了乡村德治水平,外部市场联结推动了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乡村精英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动员作用,多要素结合推动了乡村新内源性发展。研究拓展了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视角,为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路径和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社区 新内源性发展 逻辑 困境 路径
下载PDF
乡村旅游社区农户福利感知实证研究——以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周边5个乡村旅游社区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林水富 杨国荣 +1 位作者 魏勇生 赖启福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86-93,共8页
基于国内外乡村旅游社区相关文献的分析,以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周边5个乡村旅游社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以福利满意度与关注度(即重要性认知)构建四象限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乡村旅游社区农户福利感知情况。结果表明:乡村旅游社区农户对福利关... 基于国内外乡村旅游社区相关文献的分析,以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周边5个乡村旅游社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以福利满意度与关注度(即重要性认知)构建四象限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乡村旅游社区农户福利感知情况。结果表明:乡村旅游社区农户对福利关注度均较高,但总体满意度不高;乡村旅游社区农户福利感知因地域资源条件、发展阶段、发展模式、经营方式及参与方式与程度等不同而存在差异。据此,提出增进乡村旅游社区农户福利的相关建议:(1)通过政府主导强化主要优势,巩固已有福利;(2)挖掘资源潜力改变次要劣势,完善福利体系;(3)通过市场配置突破主要劣势,增加福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社区 农户福利 IPA分析法
下载PDF
乡村旅游社区发展模式研究——以日照渔家乐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邹杰 吴军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5年第5期78-81,共4页
20世纪中后期,乡村旅游兴起,并蓬勃发展,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乡村旅游的研究大大推进了旅游研究进程。然而,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诸多地区出现了"公地悲剧"、"围城效应"、发展"内卷化"等问题。本文... 20世纪中后期,乡村旅游兴起,并蓬勃发展,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乡村旅游的研究大大推进了旅游研究进程。然而,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诸多地区出现了"公地悲剧"、"围城效应"、发展"内卷化"等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对乡村旅游社区的发展模式进行总结,并基于citespace软件,对渔家乐发展进行实证研究,探讨滨海乡村旅游社区发展的合适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社区 发展模式 CITESPACE 渔家乐 日照
下载PDF
西安市南郊乡村旅游社区发展模式差异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茜 朱向锋 +1 位作者 朱敏 王晶 《陕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106-108,共3页
乡村旅游社区是快速城市扩张发展下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为研究乡村旅游社区的发展模式,参照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社区的研究,从城市社会地理学视角对西安南郊两类典型的旅游社区进行差异化分析,最终得出西安南郊乡村旅游社区发展... 乡村旅游社区是快速城市扩张发展下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为研究乡村旅游社区的发展模式,参照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社区的研究,从城市社会地理学视角对西安南郊两类典型的旅游社区进行差异化分析,最终得出西安南郊乡村旅游社区发展的建议,为探索和谐的城乡转变与乡村旅游社区发展模式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社区 差异化 以人为本
下载PDF
社区营造与乡村旅游社区韧性培育研究--以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明月村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其付 《旅游研究》 2022年第1期1-13,共13页
社区韧性是乡村社会应对不确定风险冲击和挑战的一种变化、适应和改变的能力。在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乡村旅游社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空间载体,如何保持社区韧性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值得探讨。文章以成都蒲江明月村为例,通过对明月... 社区韧性是乡村社会应对不确定风险冲击和挑战的一种变化、适应和改变的能力。在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乡村旅游社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空间载体,如何保持社区韧性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值得探讨。文章以成都蒲江明月村为例,通过对明月村以社区营造为主的乡村建设实践进行分析,探讨社区营造与社区韧性培育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当前的社区营造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明月村的社会空间韧性,促进了居民适应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但在面对更远的将来,社区营造还需要进行优化,以便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社区韧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社区 社区营造 社区韧性 明月村
下载PDF
智慧乡村旅游社区建设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邓敏 黄舒帆 欧陶 《老区建设》 2020年第4期10-14,共5页
乡村旅游的智慧化是乡村旅游适应时代变革及技术发展的趋势。在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阐述乡村旅游社区智慧化建设的意义,厘清智慧乡村旅游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规划、人才、服务... 乡村旅游的智慧化是乡村旅游适应时代变革及技术发展的趋势。在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阐述乡村旅游社区智慧化建设的意义,厘清智慧乡村旅游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规划、人才、服务、技术、政策等方面提出构建智慧乡村旅游社区的保障体系,以期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乡村旅游社区 信息技术 旅游
下载PDF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乡村旅游社区制度变迁路径的选择——以江西省婺源县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16-123,共8页
以江西省婺源县为案例,通过对其中若干不同乡村旅游社区的制度变迁路径进行分析比较,发现:(1)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交替出现,这种交替主要取决于制度框架内各利益相关者的选择,其相互间的博弈构成了推动乡村旅游社区制度变迁的重要动... 以江西省婺源县为案例,通过对其中若干不同乡村旅游社区的制度变迁路径进行分析比较,发现:(1)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交替出现,这种交替主要取决于制度框架内各利益相关者的选择,其相互间的博弈构成了推动乡村旅游社区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力;(2)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将在一定条件下向正式的制度安排转化;(3)变迁过程中存在路径依赖。因此,作为制度的主要供给者,政府应提供利益相对均衡,在满足个体理性基础上达到集体理性的合理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社区 制度变迁 利益相关者 婺源
下载PDF
双向运动视角下乡村旅游社区的嵌入性治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沐纯 吴星南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13-122,共10页
乡村旅游社区需要通过嵌入性治理实现包容性发展,如何破解因资本下乡的负外部性导致的社区发展风险和治理脱嵌,实现乡村旅游社区的嵌入性治理,是亟须正视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双向运动理论和乡村建设研究的理论资源,运用田野调查法、... 乡村旅游社区需要通过嵌入性治理实现包容性发展,如何破解因资本下乡的负外部性导致的社区发展风险和治理脱嵌,实现乡村旅游社区的嵌入性治理,是亟须正视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双向运动理论和乡村建设研究的理论资源,运用田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和焦点小组访谈等方法,考察乡村旅游社区治理的脱嵌困境和嵌入性治理路径,构建了双向运动视角下乡村旅游社区嵌入性治理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以资本下乡为主导的乡村旅游发展方式凸显了市场至上“正向运动”的固有缺陷,导致乡村旅游社区面临着城与乡的发展失衡、内与外的利益冲突和主与客的角色矛盾等脱嵌困境。然而,三重脱嵌困境培育了乡村自我保护“反向运动”的外部环境,推动乡村旅游生产方式由资本下乡主导向乡村建设主导发展,并通过主体再组织化、城乡循环修复和文化生态整合,建构了乡村旅游社区的嵌入性治理的主体基础、内容基础和秩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资本下乡 嵌入性治理 乡村旅游社区
下载PDF
“驻客”对乡村旅游社区的经济影响研究——以大理双廊白族村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家娣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46期57-58,共2页
以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为理论分析框架,以大理双廊白族村为田野点,以乡村旅游社区新兴群体"驻客"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田野调查,展现旅游情境中"驻客"与地方政府、社区居民和游客交往互动过程中对社区经济产生的影... 以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为理论分析框架,以大理双廊白族村为田野点,以乡村旅游社区新兴群体"驻客"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田野调查,展现旅游情境中"驻客"与地方政府、社区居民和游客交往互动过程中对社区经济产生的影响,趋利避害,发挥其作为连接东道主与游客、社区与外界的桥梁作用,引导"驻客"参与旅游社区建设和发展,实现旅游产业与乡村社区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客 乡村旅游社区 经济影响
下载PDF
乡村旅游社区韧性培育研究——以成都蒲江明月村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其付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66-72,共7页
乡村旅游社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空间载体,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韧性是乡村旅游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变化、适应和改变的能力。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旅游社区面临着众多不确定性的风险冲击和慢性扰动,如何保持韧性以... 乡村旅游社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空间载体,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韧性是乡村旅游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变化、适应和改变的能力。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旅游社区面临着众多不确定性的风险冲击和慢性扰动,如何保持韧性以实现更好发展值得探讨。文章以成都蒲江明月村为例,通过对明月村以社区营造为主的乡村建设实践的分析,探讨了社区营造与社区韧性培育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当前的社区营造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明月村的社会空间韧性,促进了居民适应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但在面对更远的将来,乡村旅游社区韧性培育还需要坚持引导居民从自主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观念转变;坚持产业专业性与相关多样性的结合;坚持地方知识与生态智慧的创新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社区 韧性 成都明月村
下载PDF
乡村旅游社区和谐发展评价探析——以宏村为例
17
作者 鲁峰 曹广芝 陈蕊 《经济研究导刊》 2011年第6期138-140,共3页
运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建立指标体系,对乡村旅游社区和谐发展进行评价。基本步骤是:采用实地访问和专家打分法选取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典型案例,计算和谐指数,对宏村的和谐发展进行评价。
关键词 乡村旅游社区 宏村 和谐发展 评价
下载PDF
乡村旅游社区和谐发展评价及指标体系构建——以宏村为例
18
作者 鲁峰 秦玲 《科技和产业》 2012年第11期41-46,96,共7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乡村旅游伴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迅速扩展,顺应了当前旅游诉求多元化的趋势,满足了人们回归乡野的需求。但是也给乡村社区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文化观念改变等消极影响,这些消极因素对乡村旅游社区的和谐发展十...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乡村旅游伴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迅速扩展,顺应了当前旅游诉求多元化的趋势,满足了人们回归乡野的需求。但是也给乡村社区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文化观念改变等消极影响,这些消极因素对乡村旅游社区的和谐发展十分不利,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探寻并消除。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研究区的典型案例,对乡村社区的和谐发展进行评价,并提出促进乡村旅游社区经济、文化、生态和谐共生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社区 和谐发展评价 指标体系构建 层次分析法 宏村
下载PDF
西安市南郊乡村旅游社区发展模式差异化研究
19
作者 吴茜 朱向锋 +1 位作者 朱敏 王晶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7,共4页
乡村旅游社区是快速城市扩张发展下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为研究乡村旅游社区的发展模式,参照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社区的研究,从城市社会地理学视角对西安市南郊两类典型的旅游社区进行差异化分析,并提出西安南郊乡村旅游社区... 乡村旅游社区是快速城市扩张发展下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为研究乡村旅游社区的发展模式,参照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社区的研究,从城市社会地理学视角对西安市南郊两类典型的旅游社区进行差异化分析,并提出西安南郊乡村旅游社区发展的建议,为探索和谐的城乡转变与乡村旅游社区发展模式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社区 差异化 以人为本
下载PDF
乡村旅游社区隐性冲突演变机理研究——基于社区居民的视角 被引量:12
20
作者 朱尧 邹永广 +1 位作者 柴寿升 陈品宇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2-63,共12页
作为旅游冲突的表现形式之一,隐性冲突是旅游冲突爆发的“警示器”,剖析其演变路径及背后引致因素十分必要。该文以江西省婺源县李坑村为例,通过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分析方法,从社区居民视角探究乡村旅游社区隐性冲突演变机理。研究发现:... 作为旅游冲突的表现形式之一,隐性冲突是旅游冲突爆发的“警示器”,剖析其演变路径及背后引致因素十分必要。该文以江西省婺源县李坑村为例,通过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分析方法,从社区居民视角探究乡村旅游社区隐性冲突演变机理。研究发现:(1)婺源县李坑村旅游冲突事件时有发生,旅游隐性冲突循环反复。(2)旅游社区隐性冲突历经潜在对立、认知介入、冲突意向3个阶段,当前李坑村依旧处于旅游隐性冲突阶段。(3)在旅游社区隐性冲突模型中,制度规范偏差与脱嵌是导致旅游隐性冲突持续演变的重要外在刺激源;社区居民关系型信任感丧失是导致冲突不断演变升级的内在影响因素;社区居民结构脱嵌为促进社区内部变迁提供压力。研究在理论上揭示了旅游社区隐性冲突的演变逻辑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拓展深化旅游冲突的研究领域;在实践上为旅游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隐性冲突 乡村旅游社区 演变机理 扎根理论分析 婺源李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