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自性与圈层整合:公共文化建设的乡村本位 被引量:20
1
作者 宣朝庆 韩庆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69,共7页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关系到乡村秩序重建的重大议题。在经济分化的背景下,社会分层结构带来村庄公共文化的圈层化发展,农村社区出现价值异化和底层个体化闲暇的新特征。在公共文化供给中,土生土长的内生文化被错误定位而难以发挥现代性活...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关系到乡村秩序重建的重大议题。在经济分化的背景下,社会分层结构带来村庄公共文化的圈层化发展,农村社区出现价值异化和底层个体化闲暇的新特征。在公共文化供给中,土生土长的内生文化被错误定位而难以发挥现代性活力,政府与市场推动的输入型文化则存在时空错位的矛盾冲突。本研究通过对农村公共文化发生的结构基础与供给模式的双重考察,提出以纵向阶层互动式的多元组织为载体,村庄精英为承接主体,内在文化基因与外部输入资源相互联动的文化再造新模式,旨在以乡村本位的视角推动公共文化建设,探索乡村秩序重建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性 圈层整合 公共文化 乡村本位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的乡村本位新论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孝德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2-24,共3页
习近平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可以概括出三大新论":乡村本位看‘三农’"",‘两山理论’找出路","县域治理做文章"。如果说乡村本位理论,是决定"三农"问题解决之道、乡村定位的&... 习近平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可以概括出三大新论":乡村本位看‘三农’"",‘两山理论’找出路","县域治理做文章"。如果说乡村本位理论,是决定"三农"问题解决之道、乡村定位的"天"的问题,那么"两山理论"则是乡村发展如何落地的"地"的问题,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直关注的县域治理,则是解决"三农"问题中"人"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的思维,是一个包含天地人三者系统协调,充满着"致广大而尽精微"的中国智慧的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 乡村本位 乡愁城镇化
下载PDF
乡村本位:农村社区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小莉 李玉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50-155,共6页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点和平台,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特别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途径和新载体。农村社区建设并非是要消灭农村,而是更好地发展农村,夯实乡村在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基础地位。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必须...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点和平台,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特别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途径和新载体。农村社区建设并非是要消灭农村,而是更好地发展农村,夯实乡村在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基础地位。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坚持乡村本位的核心价值,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而核心价值取向的偏离会导致居民主体地位缺失、社区服务供给错位、农村社区缺乏乡土特色及社区文化认同不强等困境。坚持乡村本位的价值核心,需要树立乡村本位的核心理念,科学规划农村社区的公共空间,提升农村居民的社区认同感,营造乡土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发展的社区文化,探索农村社区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建设 城乡一体化 乡村本位 农民主体
下载PDF
双轨共治:过渡型社区的治理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庆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5,共13页
过渡型社区是高速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社区类型,探讨与其社会基础相匹配的治理模式,对于推进我国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有重要意义。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立足过渡型社区的社会基础、治理环境和制度体制,形成了技术规则之治应... 过渡型社区是高速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社区类型,探讨与其社会基础相匹配的治理模式,对于推进我国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有重要意义。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立足过渡型社区的社会基础、治理环境和制度体制,形成了技术规则之治应对“城”特征行政事件,传统关系治理应对“乡”特征自治事件的“双轨共治”格局。双轨共治是立足乡村本位的过程治理,主要通过社区干部职业化与治理体系行政化改革、公共服务与项目资源下乡等推动行政轨道运行;通过自治单元下沉与社会精英动员、正式制度规则引入与自治规则重塑等来完善自治轨道建设。由此,行政体系建设与村居自治制度实践共同构成整体性的基层治理结构,有效回应了过渡型社区兼具乡村内核与城镇化发展的复合治理诉求。不过,双轨共治是与治理资源和治理事务双密集型社会基础相匹配的复杂治理模式,不能脱离实际盲目照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型社区 双轨共治 乡村本位 治理 村民自治 转型
下载PDF
乡村视角下乡镇企业型工业遗产的更新改造策略研究——以诸暨市大唐弹簧厂改造设计项目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丁少平 陶伦 罗金华 《现代园艺》 2019年第15期157-159,共3页
通过对诸暨市大唐弹簧厂工业遗产更新改造项目的设计研究,重新审视了乡镇企业型工业遗产的价值体系,从文化融合、功能重构、产业再生、空间活化与元素提炼等方面,提出了乡镇企业型工业遗产的更新改造策略。
关键词 乡村本位 乡镇企业型工业遗产 更新改造 产业再生
下载PDF
元曲作家的城市经历与元散曲的“反城市”文化倾向
6
作者 周晓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5,共5页
城市既是元代散曲作家的生存空间,也是他们重要的审美观照对象。较之唐宋文学,元曲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它的"反城市"文化倾向。元散曲作家采用远距离聚焦的态势观照城市,以乡村为本位,总结历史教训,对城市文化的弊端进行强烈而... 城市既是元代散曲作家的生存空间,也是他们重要的审美观照对象。较之唐宋文学,元曲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它的"反城市"文化倾向。元散曲作家采用远距离聚焦的态势观照城市,以乡村为本位,总结历史教训,对城市文化的弊端进行强烈而尖锐的批判。他们对城市的观照态度,暴露了古代作家群体在城市表现方面共同具有的"先天性"缺陷,同时也折射出被边缘化的城市生存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散曲 城市经历 反城市倾向 乡村本位 生存困境
下载PDF
城市文化本位的“城乡叙事”——李佩甫小说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丛皞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4-161,共8页
中国当代文学的"城乡叙事"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乡村价值"本位观的倾向。李佩甫的小说长期关注"城市化"这一社会历史进程。其作品一方面扎根于中原文化深厚的传统和民间土壤中,另一方面对"城市化"... 中国当代文学的"城乡叙事"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乡村价值"本位观的倾向。李佩甫的小说长期关注"城市化"这一社会历史进程。其作品一方面扎根于中原文化深厚的传统和民间土壤中,另一方面对"城市化"浪潮中的城乡巨变和进城乡村人的精神症候给予了全面焦聚。李佩甫作品精神立场上的一个重要倾向就是很大程度上挣脱了城乡叙事中的"二元论"和"等级观",既正视城乡意识形态本身的差异性,又将变"乡"为"城"视做历史承前启后和不断提升的发展环节,并从这一立场塑造人物情节和建构价值观念。这一倾向不仅塑成了他小说鲜明的"城市文化本位观",而且对中国当代文学城乡叙事价值维度的开拓也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小说研究 李佩甫 城市化 城乡叙事 城市本位 乡村本位
原文传递
中国合村并居政策的异化及其矫正 被引量:30
8
作者 王文龙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72,共7页
中西部乡村空心化的加剧使乡村振兴战略失去有效载体,难以落实,只有合村并居才能重建乡村,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效载体。但由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动的合村并居忽视农民主体性,侵犯农民利益,冲击耕地红线;农业税费减免推动的合... 中西部乡村空心化的加剧使乡村振兴战略失去有效载体,难以落实,只有合村并居才能重建乡村,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效载体。但由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动的合村并居忽视农民主体性,侵犯农民利益,冲击耕地红线;农业税费减免推动的合村并组缺乏实质性内容,形式主义严重,导致合村并居政策异化,民间反对声音很大,使推进受阻。因此,只有尽快转变思维,坚持乡村发展本位,尊重农民主体性,积极引进工商资本,因地制宜地实施合村并居政策,早做准备,超前规划,循序渐进地推进,才能矫正合村并居政策的异化,减少民间反对声音,有效化解乡村空心化问题,加快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村并居政策 目标异化 乡村本位 主体性 矫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