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商务发展对乡村民众消费层次的影响及策略
1
作者 沈珺 倪莉莉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44-46,共3页
我国有着非常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乡村居民消费层次的优化升级对于拉动消费增长、构建市场新格局具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乡村居民多元化消费带来了诸多便利,且深刻地影响着居民的消费理念与消费行为,促使居民的消... 我国有着非常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乡村居民消费层次的优化升级对于拉动消费增长、构建市场新格局具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乡村居民多元化消费带来了诸多便利,且深刻地影响着居民的消费理念与消费行为,促使居民的消费层次发生了较大变化。文章以此为出发点,系统研究了电商发展对乡村民众消费层次的影响状况,在分析了电子商务及乡村民众消费层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机制与理路,提出了强化这种影响效应、提升乡村居民消费层次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乡村民众 消费层次 农村经济
下载PDF
乡村民众视野中的社会分层——以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初的华北乡村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渠桂萍 王先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2-129,共8页
不同于马克思的阶级分层理论和韦伯的多元分层理论 ,二十世纪 2 0至 40年代初 ,华北乡村民众在接受“阶级”理念之前 ,对于自身生活社区的层级结构有一整套内生的评价标准与区分体系 ,据此 ,社区成员依次区分为“士绅领袖”阶层、乡村... 不同于马克思的阶级分层理论和韦伯的多元分层理论 ,二十世纪 2 0至 40年代初 ,华北乡村民众在接受“阶级”理念之前 ,对于自身生活社区的层级结构有一整套内生的评价标准与区分体系 ,据此 ,社区成员依次区分为“士绅领袖”阶层、乡村“能力型”阶层、“普通大众”阶层和“劣势”阶层。其中 ,士绅领袖阶层具有权威性地位 ,在乡村社会起主导作用 ;乡村“能力型”阶层凭借能力与技能在社区内也有一定的支配作用 ;“普通大众阶层”则生活能力较低 ,具有依赖性 ;“劣势”阶层由于生活能力极低和道德因素为乡村成员同情或鄙视。这种社会分层的维度是植根于乡村文化脉络的“乡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民众 社会分层 二十世纪 二十年代-四十年代初 华北乡村 乡土资源 阶级分层 多元分层
下载PDF
“小历史”的书写:乡村民众教育观念变迁的民族志研究——以苏北M村为个案 被引量:8
3
作者 汤美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1-176,共6页
乡村民众的传统教育观念是植根于乡土社会的地方性教育知识,深入其内里能够重现被宏大叙事模式所遮蔽的底层思维,还原现代教育观念在乡村社会传播过程的历史复杂性。通过对苏北M村的民族志研究发现,在乡村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中,现代教育... 乡村民众的传统教育观念是植根于乡土社会的地方性教育知识,深入其内里能够重现被宏大叙事模式所遮蔽的底层思维,还原现代教育观念在乡村社会传播过程的历史复杂性。通过对苏北M村的民族志研究发现,在乡村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中,现代教育观念及其理性思维以学校为枢纽在乡村社会扩散,并与以务实求验为思维逻辑的乡村民众传统教育观念进行了复杂的历史性互动。由于社会情境及教育地位的变迁,这一互动史呈现出阶段性断裂,展现了乡村教育观念变迁的"小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民众 现代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观念 民族志研究
下载PDF
关中西部地区乡村民众农业旱灾认知与响应研究——以陕西凤翔县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朋 张蓓蓓 +1 位作者 孟楠 王荷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111-116,共6页
为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增强区域防旱减灾的综合能力。以农业旱灾认知与响应评价模型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陕西凤翔地区乡村民众农业旱灾认知与响应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民众对农业旱灾的时间分布及预报方... 为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增强区域防旱减灾的综合能力。以农业旱灾认知与响应评价模型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陕西凤翔地区乡村民众农业旱灾认知与响应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民众对农业旱灾的时间分布及预报方法的认识较为正确,对更深层面的农业旱灾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等认识片面、简单;(2)民众自救技能不够专业,缺乏节水意识,依赖外来救援,邻里互救意识淡薄,自救互救的主动性不高;(3)灾后民众情绪较稳定,能依据实况传播灾情,但获取受灾信息渠道单一,对灾后信息的关注和科普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4)手机、摩托车及电动车成为民众主要的通讯和交通工具,先进的互联网传播媒介未能在广大乡村得到应用,农业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低,备灾物品观念落后。利用学校和基层组织,扩大防旱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和实用技能的普及力度,是提升乡村民众农业旱灾认知与响应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西部 乡村民众 农业旱灾 认知与响应
下载PDF
传统中国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结构的嬗变——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加华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49,共13页
传统中国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最大特色即以农为本,一年之中各项活动的时间安排均以农事节律为基本轴心展开进行,具有非精确、以个体时间为主的特点,与之紧密关联的则是俗称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清末民国,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阳... 传统中国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最大特色即以农为本,一年之中各项活动的时间安排均以农事节律为基本轴心展开进行,具有非精确、以个体时间为主的特点,与之紧密关联的则是俗称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清末民国,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渗入民众之中。解放后至70年代,受集体化的影响,造成民众时间生活中农事时间的全面扩张。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乡村工业大发展,工业时间日益取代农事时间成为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轴心,相应阳历历法体系、钟点时间亦日益在民众中普及开来,使守时、时间就是金钱等观念在民众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来。这体现出一种"从事件中的时间"向"时间中的事件"的转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民众 年度时间生活结构 嬗变 江南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乡村民众的防灾备荒措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东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91-95,112,共6页
灾荒肆虐、灾害频繁曾是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的一大顽症,如何应对灾荒既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更是乡村民众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陕甘宁边区的乡村民众有着系统而具体的防灾备荒措施,总结这些措施,既能再现当年救灾抗灾的生动画面,... 灾荒肆虐、灾害频繁曾是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的一大顽症,如何应对灾荒既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更是乡村民众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陕甘宁边区的乡村民众有着系统而具体的防灾备荒措施,总结这些措施,既能再现当年救灾抗灾的生动画面,又能挖掘出其中的宝贵经验,为当前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乡村民众 自然灾害 防灾备荒
下载PDF
高阳乡村民众教育思想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华玉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11-114,共4页
高阳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民众教育运动主要推进者之一,乡村民众教育思想是其民众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阳认为乡村民众教育宗旨应注重培养团体力量,提出团体是经,事业是纬,无团体则事业不能举;在教育模式上提出要因人因事因时因... 高阳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民众教育运动主要推进者之一,乡村民众教育思想是其民众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阳认为乡村民众教育宗旨应注重培养团体力量,提出团体是经,事业是纬,无团体则事业不能举;在教育模式上提出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施教,要握住实际生活问题,辅导农民自动,要由实验而研究,使研究与推广、技术与指导联络。高阳这些进步的教育思想及其相关实践,对于当今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农村教育发展,仍具有比较研究和借鉴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阳 乡村民众教育 培养团体力量 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施教 实验研究与推广
下载PDF
孔繁根的乡村民众图书馆思想及现代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书美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第2期14-18,共5页
孔繁根认为,乡村民众图书馆是指能给一般以农为职业的人们,自由获得农业常识及生活上所需要知识的场所。乡村民众图书馆在改善农民生活、改进农村社会、增加农业生产等方面意义重大。乡村民众图书馆在进行实体建设时,需注意秉持"... 孔繁根认为,乡村民众图书馆是指能给一般以农为职业的人们,自由获得农业常识及生活上所需要知识的场所。乡村民众图书馆在改善农民生活、改进农村社会、增加农业生产等方面意义重大。乡村民众图书馆在进行实体建设时,需注意秉持"馆舍建设简便、人事组织简化、文献资源建设适用、阅览推广工作重视"的原则,一切以服务农民为旨归。孔繁根关于乡村民众图书馆建设路径的思考,对我国当今农村图书馆建设工作不乏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民众图书馆 孔繁根 民国时期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乡村民众的社会心态析论
9
作者 杨东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0-154,共5页
在陕甘宁边区,曾因长期穷困闭塞的现实造成了他们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但是火热忙碌的生产劳动又在冲涮着乡村民众的既有思维;极端落后的文化面貌制约着他们的政治诉求,而积极参与乡村选举又使他们极其谨慎认真的行使自己的权利... 在陕甘宁边区,曾因长期穷困闭塞的现实造成了他们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但是火热忙碌的生产劳动又在冲涮着乡村民众的既有思维;极端落后的文化面貌制约着他们的政治诉求,而积极参与乡村选举又使他们极其谨慎认真的行使自己的权利。在劳动与战火的激荡之下,他们的社会认知与态度取向,在火与血的考验中得到了洗礼与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乡村民众 社会心态
下载PDF
失当的电视议程设置对乡村民众生活的影响
10
作者 仵军智 《今传媒》 2013年第12期42-44,共3页
电视是当下乡村民众了解外界信息的最重要平台,包括新闻资讯、娱乐休闲信息、消费信息等,乡村民众价值判断和日常生活行为受电视导向作用明显,遵循市场逻辑和市场价值观的电视议程设置打碎了传统乡村生活模式,电视信息监管的二元标准损... 电视是当下乡村民众了解外界信息的最重要平台,包括新闻资讯、娱乐休闲信息、消费信息等,乡村民众价值判断和日常生活行为受电视导向作用明显,遵循市场逻辑和市场价值观的电视议程设置打碎了传统乡村生活模式,电视信息监管的二元标准损害了乡村民众信息需求的合法权益,以人文关怀为导向重构针对乡村民众的电视议程设置是电视媒体在乡村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议程设置 电视信息监管 消费导引 乡村民众
下载PDF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与无锡乡村民众教育实验区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明 盛邦跃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9-151,共3页
20世纪30年代,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乡村民众教育者深入开展乡村民众教育实践,建立无锡民众教育实验区,把学校教育和乡村民众个人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探索教育救国、复兴乡村的道路。其经验对当代农村建设以及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对接有着... 20世纪30年代,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乡村民众教育者深入开展乡村民众教育实践,建立无锡民众教育实验区,把学校教育和乡村民众个人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探索教育救国、复兴乡村的道路。其经验对当代农村建设以及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对接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民众教育 无锡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乡村民众教育观念转变探析
12
作者 雷小倩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6年第7期6-8,共3页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民众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初期反对孩子接受教育,认为教育无用,甚至是坏事,到后来不仅认为教育顶事,还积极送娃娃上学。本文从边区政府深入宣传教育、教育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教育关切孩子的道德成长等...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民众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初期反对孩子接受教育,认为教育无用,甚至是坏事,到后来不仅认为教育顶事,还积极送娃娃上学。本文从边区政府深入宣传教育、教育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教育关切孩子的道德成长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这一转变的复杂历史原因。这一变迁过程所揭示出的教育发展规律对当前发展人民满意的大众教育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乡村民众 教育观念
下载PDF
河北省立实验乡村民众教育馆生计教育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左秋玲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民众教育馆是民国时期颇具特色和影响的综合性社会教育机构。1930年河北设立实验乡村民教馆。初以文字教育为民教馆工作的重心,后渐次转移到生计教育上。民教馆职员采取各种措施以促进农业改良,尤其重视发展合作社事业。各种措施的推行... 民众教育馆是民国时期颇具特色和影响的综合性社会教育机构。1930年河北设立实验乡村民教馆。初以文字教育为民教馆工作的重心,后渐次转移到生计教育上。民教馆职员采取各种措施以促进农业改良,尤其重视发展合作社事业。各种措施的推行使农民得到相当补救。然而这些措施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对彻底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成效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善生计 河北省立实验乡村民众教育馆 社会教育 文字教育
下载PDF
论新时代乡村民众文化素养的培育策略
14
作者 高春菊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第11期1-2,共2页
从我国具体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升乡村民众的文化素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农村民众文化素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思想的现代新型农民,应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培育现代政... 从我国具体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升乡村民众的文化素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农村民众文化素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思想的现代新型农民,应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培育现代政治素养;完善教育事业,培育基础文化素养;强化参与意识,培育公共精神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民众 文化素养 培育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群众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娟 《新西部》 2024年第1期141-143,共3页
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组织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鼓励乡村民众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加强组织和引导,建立健全乡村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制定可行的计划和实施方案,提升群众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建设乡村... 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组织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鼓励乡村民众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加强组织和引导,建立健全乡村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制定可行的计划和实施方案,提升群众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建设乡村文化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拓展文化市场,鼓励文化创新和创业,培育文化消费群体,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文化繁荣。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从精神层面符合群众的需求被提上日程,而群众文化建设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目前,在农村环境之下,群众文化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找出相应的问题,实行对策,无疑有利于抓住农村复兴机遇,促进农村发展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文化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文化建设 乡村文化产业 群众文化的发展 乡村民众 实施方案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皖北乡村阅读推广影响因素探析
16
作者 杨素红 王志纯 《传媒论坛》 2024年第4期111-113,117,共4页
随着全民阅读的走深走实,乡村阅读推广存在的现实问题亦显现出来。文化教育先天不足导致的阅读认知和阅读意识淡薄、城乡发展失衡导致的服务设施和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阅读推广服务欠缺等问题阻碍着乡村阅读推广服务效能的提升。当务之... 随着全民阅读的走深走实,乡村阅读推广存在的现实问题亦显现出来。文化教育先天不足导致的阅读认知和阅读意识淡薄、城乡发展失衡导致的服务设施和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阅读推广服务欠缺等问题阻碍着乡村阅读推广服务效能的提升。当务之急是扩大乡村民众的阅读需要、破解阅读文化贫困,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乡村阅读推广提质增效以及建立乡村阅读推广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振兴 乡村民众 阅读推广 阅读素养
下载PDF
被结构的时间:农事节律与传统中国乡村民众时间生活——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24
17
作者 王加华 《民俗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65-84,共20页
从表面看来,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之时间生活是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循的,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而是表现出一定的节奏性特征。一年之中,农业生产活动有涨有落,于是乡村社会生活诸活动也必然会随之起起落落,一年四季各有其时,各种活动也就... 从表面看来,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之时间生活是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循的,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而是表现出一定的节奏性特征。一年之中,农业生产活动有涨有落,于是乡村社会生活诸活动也必然会随之起起落落,一年四季各有其时,各种活动也就会巧妙配合而又有序地分布于时间与空间之中,而这体现出的正是传统乡村民众对于时间的年度安排策略。当然这种节奏性特征并非是完全同一的,而是存在诸多差异性。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态势,是与农业生产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分不开的,并深刻影响到了整个传统中国民众时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事节律 乡村民众 时间生活 江南
原文传递
明清江南乡村民众的生活与地区差异 被引量:10
18
作者 冯贤亮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9-151,共13页
江南是一个以太湖为中心的水乡泽国 ,传统研究中所认为的该地区作为一个整体 ,在生产和生活习俗等方面是共同无差别的。但是应该注意 ,区域内地理环境所存在的细微差异 ,都会导致民众生活形态的很大不同。本文以乡镇为集中讨论的对象 ,... 江南是一个以太湖为中心的水乡泽国 ,传统研究中所认为的该地区作为一个整体 ,在生产和生活习俗等方面是共同无差别的。但是应该注意 ,区域内地理环境所存在的细微差异 ,都会导致民众生活形态的很大不同。本文以乡镇为集中讨论的对象 ,指出江南传统的大宗生产基本已形成了“蚕桑区”、“稻作区”和“稻棉区”的分异 ;而且大田劳作、家庭副业、集市贸易、外出经商、岁时节俗、民间信仰 ,既有着共同点 ,更有着诸多迥异之处 ,原因都与太湖周边平原低乡的地理环境差异有关。具体而言 ,有从西部山地延续下来的低丘 ,也有东部以“冈身”为界线的“东乡”、“西乡”的分域 ,更有滨海沙地独特的生活环境 ;在这些差异本属细小的区域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清朝 江南地区 乡村民众 地区差异 社会经济 生活形态 地理环境
原文传递
传统童年观念的社会学研究——基于乡村民众的底层立场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友缘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5-67,共13页
乡村民众的传统童年观念在现代理性二分的思维方式下沦为被改造与弃绝的非理性的童年观念,传统童年观念的多元面向隐匿。文章基于底层乡村民众的立场,以质性访谈法探究1930年代生人至1960年代生人的童年观念,尝试呈现哑然无声的底层童... 乡村民众的传统童年观念在现代理性二分的思维方式下沦为被改造与弃绝的非理性的童年观念,传统童年观念的多元面向隐匿。文章基于底层乡村民众的立场,以质性访谈法探究1930年代生人至1960年代生人的童年观念,尝试呈现哑然无声的底层童年观念。首先,以家为本位是乡村民众传统童年观念的主要特征。家,是人们看待童年的根本基点。童年以是否成家为边界,而产生如此边界的区隔机制即是以家为中心扩展开来的人情网络。童年的意义与价值局限于家族的框架内。其次超越理性是传统童年观念的内在精神,体现为对儿童超能与脆弱的认识以及乡村民众童年的绵延性体验。传统童年观念的内涵为反思现代童年观提供新的启示。乡村民众童年的绵延体验消解了由儿童及成人的理性划分,体现出某种生长的力量。儿童与成人的这一模糊划分挑战了现代童年观念的进化论取向。童年观念现代化的过程并非是弃绝自身的过程,而是需要一份基于本土根基的坚守与澄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民众 传统童年观念 社会学 以家为本位 童年的绵延体验
原文传递
传统中国乡村民众时间生活的类型划分及其结构关系——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加华 《民俗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借鉴现代时间生活分类方法,可将传统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分为生活必需时间、家务时间、工作时间与自由支配时间四个类别,其下又分别包含不同时间类型。四者之中,以工作时间最为紧要,其中的农事时间安排更是在整个乡村年度时间生活中占... 借鉴现代时间生活分类方法,可将传统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分为生活必需时间、家务时间、工作时间与自由支配时间四个类别,其下又分别包含不同时间类型。四者之中,以工作时间最为紧要,其中的农事时间安排更是在整个乡村年度时间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具体安排与组合过程中,除生活必需时间及家务劳动时间因具刚性、每日性等特点而较为特殊外,其他社会活动时间安排,均以农事时间为核心展开进行,分别依其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之不同而依次镶嵌于年度时间线条之上,并表现出非连续性、相对集中性、稳定性及循环往复性等特点。不过在实际社会生活中,这一结构原则会受性别、经济发展状况、行政力量、活动空间等多用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乡村民众 年度时间生活模式 类型分层 结构关系 江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