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子”视角下的乡村治理秩序再认识——基于田村的讨论
1
作者 马贤余 王海云 任利伟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3-133,共11页
“面子”是发育在熟人社会中的价值共识和行为规范,是乡村治理秩序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面子”视角,尝试构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的分析框架,并以田村为个案实证考察乡村治理能力。个案研究发现,乡村社会中基层组织式微、... “面子”是发育在熟人社会中的价值共识和行为规范,是乡村治理秩序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面子”视角,尝试构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的分析框架,并以田村为个案实证考察乡村治理能力。个案研究发现,乡村社会中基层组织式微、攀比之风存在、传统礼仪缺失、“面子”倾向物质化等因素导致乡村社会治理能力的低效。基于此,需要发挥“面子”的微观治理功能、提高村干部及“乡贤”的治理能力、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机制、重构乡村社会治理秩序、实现乡村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子” 乡村治理秩序 田村 利益共同体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官民共治:关于乡村治理秩序的一个概括 被引量:23
2
作者 周庆智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0,共9页
以"官民共治"概念对传统以至于现当代的乡村治理秩序做出不同于以往研究的概括。皇权时期的乡村治理秩序是一种建立在个体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官民共治秩序,近代以来现代国家建设形成的官民共治秩序,是在现代化的压力下,为了整... 以"官民共治"概念对传统以至于现当代的乡村治理秩序做出不同于以往研究的概括。皇权时期的乡村治理秩序是一种建立在个体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官民共治秩序,近代以来现代国家建设形成的官民共治秩序,是在现代化的压力下,为了整饬传统基层吏治腐败和重塑新的政权代理人。一方面,乡村社会秩序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功能实现部分;另一方面,乡村治理形成新的官民互嵌性权力结构体系。前者的国家治理逻辑是后者治理结构形成的原则和制度条件。以"官民共治"概念来剖析乡村社会治理秩序,是为了明确当今乡村治理转型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发展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民共治 乡村治理秩序 社会与国家关系
下载PDF
从南宋义役看江南乡村治理秩序之重建 被引量:8
3
作者 葛金芳 《中华文史论丛》 2007年第1期53-72,共20页
本文从海内外学界对南宋义役的认识分歧入手,在摸清义役的实施概况、发展阶段和运作方式的基础上,首次区分了义役的不同类型,即有民间主导型和政府推广型之别。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原理,从乡村上户、胥吏阶层和地方政府官员在义... 本文从海内外学界对南宋义役的认识分歧入手,在摸清义役的实施概况、发展阶段和运作方式的基础上,首次区分了义役的不同类型,即有民间主导型和政府推广型之别。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原理,从乡村上户、胥吏阶层和地方政府官员在义役问题上的利益博弈入手,分析了义役败坏的诸般原因。认为民间主导型义役是乡绅集团在差役重压下,试图通过集资助役、自主排役之方式,主动参与赋役徵收、地方治安等乡村治理秩序重建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役类型 乡村治理秩序 利益博弈 制度变异
下载PDF
乡村治理秩序:历史梳理与现代构建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晓娜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26,共7页
由"皇权不下县"时期的"政权、族权、绅权"共治,到乡村建设时期的"政权内卷化",再到今天的"乡政村治",乡村治理秩序的表现形式几经变更。当代乡村治理秩序必须朝向民主与法治的方向进行现代构... 由"皇权不下县"时期的"政权、族权、绅权"共治,到乡村建设时期的"政权内卷化",再到今天的"乡政村治",乡村治理秩序的表现形式几经变更。当代乡村治理秩序必须朝向民主与法治的方向进行现代构建。第一,村民"变"公民,确立乡村社会的主体地位,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第二,建设民众制度化参与渠道,促进乡村组织发展,保证民众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建构一种公共治理规则,另一方面着力培育村民的公民素养,最终构建一种以公民权利和乡村主体性为基础的、依据公共规则治理的公共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秩序 公民权利 乡村主体性 公共治理规则 公共秩序
下载PDF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的制度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亚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1,共3页
乡村的有效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推进乡村有效治理的基本思路是推进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多治融合。如何立足国情构建多治融合的乡村治理秩序,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制度建构 乡村振兴战略 德治 乡村治理秩序 基本思路 立足国情 有效治理
下载PDF
项目进村与乡村治理重构——一项基于村庄本位的考察 被引量:147
6
作者 李祖佩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3,94,共12页
本文是建立在广泛田野调查基础上的总结性研究。根据项目进村的不同方式,本文将承接项目的村庄划分为接受型、争取型和捆绑型三种类型,进而探讨了项目进村对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项目进村实现了乡村治理的重构,且在不同类型的... 本文是建立在广泛田野调查基础上的总结性研究。根据项目进村的不同方式,本文将承接项目的村庄划分为接受型、争取型和捆绑型三种类型,进而探讨了项目进村对乡村治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项目进村实现了乡村治理的重构,且在不同类型的村庄中,乡村治理重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比较三类村庄治理实践的基础上,本文以分利秩序作为当前项目进村背景下乡村治理—般逻辑和乡村政治社会样态的总结。分利秩序以"权力"为主导,以"去政治化"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去目标化"为基本后果。后税费时期乡村两级组织强制性权力与基础性权力的错位和功能失调,是理解分利秩序得以形成的深层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进村 村庄类型 乡村治理秩序 分利秩序
原文传递
乡土重建视阈下的精准扶贫路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晓芬 饶篁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5-119,共5页
精准扶贫是党和政府立志要坚决打赢的重要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和基础。目前,精准扶贫面临着传统乡土礼法社会中互惠原则和差序格局发生变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等现实困境,重构乡村文化体系、重构乡村治理秩序、培育乡村微观... 精准扶贫是党和政府立志要坚决打赢的重要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和基础。目前,精准扶贫面临着传统乡土礼法社会中互惠原则和差序格局发生变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等现实困境,重构乡村文化体系、重构乡村治理秩序、培育乡村微观经济主体,可以凝聚乡村脱贫共识,化解乡土脱贫利益冲突,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有效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和国家资源下乡提供乡土重建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乡土重建 乡村文化体系 乡村治理秩序 乡村微观经济主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