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差序格局视域下民办社工机构参与乡村社区治理的过程与路径研究
1
作者 王垚 孟庆天 +1 位作者 杨盼盼 于增艳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乡村社区治理是我国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发挥政治、专业以及地缘优势成为乡村社区治理的有效载体。在差序格局视角下,民办社会工作服务经历主动建立信任关系—重构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乡村社区共同体的治... 乡村社区治理是我国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发挥政治、专业以及地缘优势成为乡村社区治理的有效载体。在差序格局视角下,民办社会工作服务经历主动建立信任关系—重构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乡村社区共同体的治理过程,并提出中国特有乡土关系的特征下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参与乡村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区治理 民办社工机构 差序格局 乡土关系 路径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社区治理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探究——以潮汕地区为例
2
作者 鲁涵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第13期172-175,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潮汕地区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涌现出东华村、旦家园社区、东陇社区等一批美丽乡村。同时,广东“双百工程”在汕头落地生根,至2022年底基本实现镇(街)、村(社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潮汕地区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涌现出东华村、旦家园社区、东陇社区等一批美丽乡村。同时,广东“双百工程”在汕头落地生根,至2022年底基本实现镇(街)、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点100%覆盖。由此可见,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对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均起到促进作用。基于此背景,文章以潮汕地区为例,对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社区治理的网格化服务管理进行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社区治理 网格化服务管理
下载PDF
新时代“枫桥经验”视角下乡镇社工站参与乡村社区治理的优化路径研究
3
作者 杨纪璇 《民风》 2024年第8期0024-0026,共3页
乡村社区治理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社工站作为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有效载体,在乡村社区治理中具有独特的政治、专业和地缘优势。然而,乡镇社工站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信任关系的建立与维护、资源与支持的不足及乡村文... 乡村社区治理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社工站作为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有效载体,在乡村社区治理中具有独特的政治、专业和地缘优势。然而,乡镇社工站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信任关系的建立与维护、资源与支持的不足及乡村文化与环境的挑战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枫桥经验”的视角,探讨了乡镇社工站参与乡村社区治理的实践路径,提出优化治理方案。研究表明,乡镇社工站应以村民需求为导向,构建专业信任关系;整合资源,动员多方力量,构建多元参与的治理模式。乡镇社工站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应对挑战,才能在乡村社区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乡村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桥经验” 乡镇社工站 乡村社区治理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韶关智能化乡村社区治理模型研究
4
作者 黄璞 林敏敏 《韶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31-37,共7页
智能化能够降低城乡社区治理的成本,满足社区居民的个性化需求。韶关结合乡村振兴的要求,可以探索智能化乡村社区治理模型,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和居民生活品质。通过扎根理论对韶关智能化乡村社区治理相关政策、新闻、报告等文本资料进... 智能化能够降低城乡社区治理的成本,满足社区居民的个性化需求。韶关结合乡村振兴的要求,可以探索智能化乡村社区治理模型,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和居民生活品质。通过扎根理论对韶关智能化乡村社区治理相关政策、新闻、报告等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构建了韶关智能化乡村社区治理模型。研究发现,韶关智能化乡村社区治理以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平台为基础和载体,推进党建、公共管理、政务、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方面治理现代化。目前韶关智能化乡村社区治理处于深化阶段,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融入与智能平台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乡村社区治理 模型 扎根理论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社区治理创新路径研究——以广西崇左市江州区为例
5
作者 宰晓娜 赵婉君 陈思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4期183-186,共4页
作为我国乡村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乡村社区治理是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同时,它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环节。乡村社区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以农为本”的原则,以满足农民的... 作为我国乡村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乡村社区治理是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同时,它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环节。乡村社区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以农为本”的原则,以满足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为乡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农业和乡村的发展注入强劲的生机,从而为乡村的整体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文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角度出发,基于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以广西崇左市江州区为例,对我国新时期的乡村治理创新路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社区治理 创新 路径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
下载PDF
乡村社区治理研究:分析范式、分析方法及研究视角的述评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增元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72-85,128-129,共14页
乡村社区治理是国家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当前,乡村社区治理研究主流分析范式具有"二元性",研究方法及分析单位"类型化"、研究视角具有"多元性"特征。总体上来看,既... 乡村社区治理是国家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当前,乡村社区治理研究主流分析范式具有"二元性",研究方法及分析单位"类型化"、研究视角具有"多元性"特征。总体上来看,既有的社区治理研究已经开始落后于乡村社区发展,需要进行创新与探索。在研究范式上,应将市场力量纳入乡村社区治理的研究范畴,尝试构建"国家—市场—社会"的分析范式;在研究方法及研究单位上,应该尝试将心理学、行为学、经济学、管理学及数学方法引入到乡村社区研究中,实现多学科的交叉性,通过大样本与小个案的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不同层级研究单位的结合,力争研究的科学性,提升研究理论的厚度;在研究视角上,应更加注重本土性研究,力争从本土现实、历史发展及中国特有的乡村特征为基础,在现代社会转型中探寻提炼本土理论。不被既有的研究思维所限制,保持研究的多样性、灵活性与丰富性,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进步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区治理研究述评 农村社区 二元分析范式 类型化 分析方法 多元性研究视角
下载PDF
近年来各地乡村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殷琼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28-30,共3页
乡村社区治理是村民自治的新发展,是政府管理职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结构的探索;是公民政治参与程度不断提高,乡村社区治理的主体日益多元化的过程;工作重点是满足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需求;工作难点是各种主体间"... 乡村社区治理是村民自治的新发展,是政府管理职能与社会自治功能互补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结构的探索;是公民政治参与程度不断提高,乡村社区治理的主体日益多元化的过程;工作重点是满足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需求;工作难点是各种主体间"权力"和"权利"的界定问题。无论如何,乡村社区治理没有统一模式,各地应当在实践中逐步探索、选择适合本地特点的"特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区治理 村民自治 路径选择
下载PDF
苏南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乡村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惠敏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第15期19-20,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城镇化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城镇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乡村治理和创建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其中,乡村社区的有效治理是推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我国实现社会善治的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城镇化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城镇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乡村治理和创建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其中,乡村社区的有效治理是推动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我国实现社会善治的重要部分。当前,就我国建设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基于此,文章以苏南地区为例,分析了当下该地区乡村社区治理的现状,探索了在乡村治理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了解决策略。以此供相关研究者参考和交流,进一步完善苏南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地区 新型城镇化建设 乡村社区治理 问题与对策
下载PDF
浅析我国乡村社区治理存在的现实困境及对策
9
作者 郝静 《河北企业》 2021年第8期126-128,共3页
社区是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重要载体,乡村社区建设是社会治理的关键元素之一,也是社会治理在乡村的探索和尝试。随着城镇化、信息化在乡村的深入推进,乡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乡村社区治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 社区是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重要载体,乡村社区建设是社会治理的关键元素之一,也是社会治理在乡村的探索和尝试。随着城镇化、信息化在乡村的深入推进,乡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乡村社区治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现实要求。如何应对和解决乡村社区治理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仅依靠政府的强制力量或是村民自治已经无法摆脱困境。因此,加强乡村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不仅能够有效地整合农村社区资源,实现基层政府与村民自治的合作共赢,更有利于调动农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此外,公共服务职能的提升以及乡村治理法治化的推动对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最终实现乡村社区治理现代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区治理 现实困境
下载PDF
乡村社区的治理逻辑:一个混合型权威结构的理论视角
10
作者 王展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8-103,共6页
混合型权威结构是与乡村社区治理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在我国当今的乡村社区治理中,法理型权威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异化与虚化现象,传统型权威日趋式微与流失,魅力型权威既有强大又有脆弱的一面。实现乡村社区的有效治理,需要着力构建一种... 混合型权威结构是与乡村社区治理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在我国当今的乡村社区治理中,法理型权威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异化与虚化现象,传统型权威日趋式微与流失,魅力型权威既有强大又有脆弱的一面。实现乡村社区的有效治理,需要着力构建一种混合型权威结构,将法理型权威、传统型权威和魅力型权威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三种权威类型的优点,规避三种权威类型的缺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人口流动、传统权威基础及乡村社区复兴等三方面情况可能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区治理 法理型权威 传统型权威 魅力型权威 混合型权威结构
下载PDF
小康社会我国乡村社区治理现实意义研究
11
作者 王宏强 《区域治理》 2022年第17期61-64,共4页
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到来,广大乡村居民的思想意识、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乡村社区治理的发展,为中国亿万乡村居民融入城乡共同发展,推动中国乡村的城镇化进程和改革发展提供了机遇。乡村社区治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到来,广大乡村居民的思想意识、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乡村社区治理的发展,为中国亿万乡村居民融入城乡共同发展,推动中国乡村的城镇化进程和改革发展提供了机遇。乡村社区治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乡村社区治理发展的重要任务。乡村社区治理可以为乡村振兴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提升乡村社区治理效能有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牢固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社会 乡村社区治理 现实意义 城乡一体化
下载PDF
协作陪伴式乡村公共空间更新——以马岔村十二年建设为例
12
作者 穆钧 常竹青 +1 位作者 蒋蔚 录维维 《风景园林》 2023年第8期27-35,共9页
【目的】伴随着快速城镇化的冲击和乡村经济、社会以及生活方式的重构剧变,传统的自上而下、以政府或设计师为主导的项目运行模式难以应对乡村公共空间多要素交叉关联与可持续更新发展的现实挑战。【方法】从乡村公共空间的本质和演化... 【目的】伴随着快速城镇化的冲击和乡村经济、社会以及生活方式的重构剧变,传统的自上而下、以政府或设计师为主导的项目运行模式难以应对乡村公共空间多要素交叉关联与可持续更新发展的现实挑战。【方法】从乡村公共空间的本质和演化分析出发,以在马岔村及其村民活动中心项目开展的12年工作为例,对项目调研筹备、设计施工以及运营扶助全过程的经验与成效,以及多学科交叉和多元主体参与的组织模式进行了梳理和阶段总结。【结果】1)作为所有村民可共享共荣的物质载体,乡村公共空间的更新建设是重新激发和培养乡村社会自组织能力和动力的重要抓手与“催化剂”;2)建设的工作重心不能局限于物质空间的设计与施工,还应贯穿从研究筹备到运营使用的全过程,其中在专业力量支持下进行社区动员、适度引导和跟踪扶助尤为关键;3)如何突破专业和学科壁垒,在乡村建设过程中真正形成互补、互信、互助与互相成就的可持续协同机制和工作模式,依然是当前亟待多元探索的问题和应对的核心挑战。【结论】对马岔村12年建设历程的总结,为乡村公共空间更新建设提出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与案例。同时针对中国乡村量大面广,其发展现状的多元差异性以及乡村公共空间多要素交叉作用的复杂性等问题,提出如何开展以点带面且因地、因人、因时而异的多元探索路径,建构乡村公共空间更新以及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论体系,仍是多学科深度融合协作的长期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公共空间更新 乡村社区 村民活动中心 乡村社区治理
下载PDF
南水北调移民村幸福家园的治理模式探究——以丹江水源区十堰市为例
13
作者 张满 武少玲 郭明皓 《广东蚕业》 2020年第5期154-156,共3页
文章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面对面访谈等调查方法前往南水北调水源区了解丹江水源库区移民的生活现状,探讨移民村治理模式的变迁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与当代“互联网+”发展相结合,为把十堰市丹江口库区移民村打造成智慧型美丽乡村提供... 文章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面对面访谈等调查方法前往南水北调水源区了解丹江水源库区移民的生活现状,探讨移民村治理模式的变迁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与当代“互联网+”发展相结合,为把十堰市丹江口库区移民村打造成智慧型美丽乡村提供合理建议,力争使南水北调库区移民村社会治理跃上新台阶,同时可为推动全国乡村基层社会治理转型提供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村 “互联网+” 乡村社区治理 智慧社区
下载PDF
Village Governance by Economic Capable Persons: A New Pattern of Rural Politics in China
14
作者 卢福营 《China Economist》 2012年第4期98-104,共7页
Since the 1980s, a whole class of economic capable persons has emerged along with China's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class actively participates in grassroots politics and even leads local village governance, c... Since the 1980s, a whole class of economic capable persons has emerged along with China's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class actively participates in grassroots politics and even leads local village governance, creating a unique, novel pattern of village governance in China. This pattern has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for the use of power in China's villages and for the management of grassroots communities. First, it represents democracy-based authoritarian politics (democracy-authority politics) and a transition away from traditional rural village "squireship" governance. Second, governance by economic capable persons surpasses the unitary, centralized People's Commune governance, replacing it with a pluralistic model that utilizes grass-roots community management. Third, the self-governing pattern that is emerging, wherein the general public participates in a government that is dominated by an economic capable persons, demonstrates a modification of ideal villager self-governance and also a pragmatic invention based on local political realities. In the long run, this new class emergence has the potential to evolve into a new type of localized politics; with further economic differentiation in rural areas, village governance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where governing by capable persons will be just one feasible option. This pattern is already becoming common in many rural areas, especially those where the nonagricultural economy is relatively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llage governance by economic capable persons elite politics rural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下载PDF
濠梁之辩:农村养老服务的政府补贴之困——基于对山西省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多点民族志考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茜 景灏 孙婷 《老龄科学研究》 2021年第9期1-14,共14页
日间照料服务是解决现阶段农村养老服务问题的新形式,政府补贴是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一些地方的日间照料服务政府补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失灵现象:一方面政府不断投入资金,另一方面日间照料中心始终存在资金缺口... 日间照料服务是解决现阶段农村养老服务问题的新形式,政府补贴是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一些地方的日间照料服务政府补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失灵现象:一方面政府不断投入资金,另一方面日间照料中心始终存在资金缺口且服务停滞。运用多点民族志研究方法,调查了山西省7个县/市的民政部门及12家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结果显示:差异化的补贴政策、补贴办法缺失和政策执行不到位,造成了补贴浮动;政府补贴覆盖不了照料中心正常运营所需的刚性支出,导致部分照料中心陷入运营困境,并出现了政府补贴是停止还是继续的争论。针对该争论,从政治性和理性方法两个维度进行讨论。为农村日间照料中心提供补贴是政府履职的题中应有之义;照料中心良性运营的决定因素是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但其运营陷入困境则与政府补贴不足呈正相关。结论:政府补贴仍要继续并宜加大补贴力度。建议:理顺各级政府及部门之间关系,具体化考核与评估办法,合理化政府补贴政策,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养老服务 日间照料 政府补贴 多点民族志 乡村社区治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