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鸿沟视角下的乡村弱势群体:多元需求与权利保障
1
作者 沈费伟 徐心一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3,共10页
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如何保障乡村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将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现实绩效。从数字鸿沟的理论视角出发,乡村弱势群体议题研究可以聚焦于多元需求和权利保障两个方面。一方面,当前乡村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主要表现在数字生活需... 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如何保障乡村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将直接影响乡村振兴的现实绩效。从数字鸿沟的理论视角出发,乡村弱势群体议题研究可以聚焦于多元需求和权利保障两个方面。一方面,当前乡村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主要表现在数字生活需求、数字生产需求、数字交往需求以及数字治理需求等方面,这是乡村弱势群体从内而外诉求的体现,旨在提升其满足感;另一方面,权利保障是通过政府赋能从外至内地维护乡村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具体包括经济发展权、政治参与权、文化教育权以及社会保障权等。为弥合数字鸿沟,未来应不断消除数字歧视制度,构建多元支持体系;完善政府赋权机制,提升数字参与能力;增强村民数字素养,促进社会融入水平;倡导数字包容发展,助推社会质量提升。由此保障乡村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最终促进数字乡村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乡村弱势群体 多元需求 权利保障 数字乡村
下载PDF
主体性视角下乡村老年弱势群体数字权利保障研究
2
作者 全诗意 《乡村科技》 2024年第13期9-12,共4页
跨越数字鸿沟和保障乡村老年弱势群体的数字权利是当前中国乡村建设面临的重要议题,迫切需要更多学者的关注和深入研究。现有研究多从宏观角度探讨权利保障缺失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而较少关注乡村老年弱势群体自身对于权利保障的作用。基... 跨越数字鸿沟和保障乡村老年弱势群体的数字权利是当前中国乡村建设面临的重要议题,迫切需要更多学者的关注和深入研究。现有研究多从宏观角度探讨权利保障缺失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而较少关注乡村老年弱势群体自身对于权利保障的作用。基于此,从主体性视角切入,尝试构建以主体性及主体能力驱动乡村老年弱势群体数字权利保障的理论框架,化解乡村老年弱势群体数字权利保障在现实中缺失的问题,最终实现乡村社会的数字化发展。在具体策略层面,从培养自主性、强化自觉性、激发能动性以及提升创造性四大方面出发,通过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有效的内在驱动来提升乡村老年弱势群体的主体地位,以切实保障其数字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老年弱势群体 数字权利保障 主体性视角
下载PDF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初级群体及其功能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文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社会群体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单位,社会群体生活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因此,群体就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学如此,民族社会学更如此。处于转型期的西北民族乡村社会,社会群体特别是初级群体依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 社会群体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单位,社会群体生活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因此,群体就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学如此,民族社会学更如此。处于转型期的西北民族乡村社会,社会群体特别是初级群体依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其进行功能分析有助于深化对它们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乡村初级群体 功能分析
下载PDF
村庄场域中的三重权力互动与取消农业税前后的“乡村干部利益群体”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雪云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8-111,共4页
"乡镇干部—村干部—村民"三重权力互动分析框架能够更为清晰地揭示"乡村干部利益群体"内部所具有的非正式结构的特点。取消农业税前,在税费征收过程中,乡村干部因为相互需要形成了一个"乡村干部利益群体&quo... "乡镇干部—村干部—村民"三重权力互动分析框架能够更为清晰地揭示"乡村干部利益群体"内部所具有的非正式结构的特点。取消农业税前,在税费征收过程中,乡村干部因为相互需要形成了一个"乡村干部利益群体",这一群体的运作机制呈现出非正式规则以正式规则的姿态运作而正式规则却非正式运作的特点。取消农业税后,这一群体并未随农业税的取消而自行瓦解,而是表现出强大的自我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干部利益群体 三重权力互动 非正式制度
下载PDF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和凤凰县乡村弱势群体子女受教育情况调查的报告
5
作者 曹启挺 朱浩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3-25,共3页
本文是我们于2004年在湖南省西部农村地区进行的乡村子女受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通过实证研究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展现了目前农村地区子女受教育情况的现状,以及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态度倾向。
关键词 乡村弱势群体 受教育情况 调查报告
下载PDF
市场转型时期乡村初级群体变迁研究——以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某市Z村的调查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虹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46-48,共3页
社会群体既是人们生存与生活的基本单位,又是社会的结构要素之一,它在个人和社会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处于转型期的西北民族乡村社会,社会群体特别是初级群体依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其变迁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它们的认识。... 社会群体既是人们生存与生活的基本单位,又是社会的结构要素之一,它在个人和社会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处于转型期的西北民族乡村社会,社会群体特别是初级群体依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其变迁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它们的认识。本文基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调查,试图论述改革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初级群体的状况,改革后西北少数民族的现状,以及在这个变迁过程中的制度性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期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乡村初级群体
下载PDF
乡村中等收入群体生活方式的塑造与传统文化价值的转换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容美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111-116,共6页
乡村中等收入群体是维护乡村社会稳定的主力军,是乡村建设的主体性力量。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相应的精神层面的建设。当前,乡村消费潜力日益突显,客观上促进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进程。乡村中等收入群体与传统文化的精神... 乡村中等收入群体是维护乡村社会稳定的主力军,是乡村建设的主体性力量。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相应的精神层面的建设。当前,乡村消费潜力日益突显,客观上促进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进程。乡村中等收入群体与传统文化的精神纽带更为紧密,他们塑造自身生活方式的需求深刻影响并加速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转换。优秀传统文化对该群体生活方式的融入和塑造有利于形成稳定的乡村文化共同体,有利于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有利于促进新型农民主体意识的生成,实现真正的城乡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中等收入群体 生活方式 传统文化 现代价值
下载PDF
堕落的乡村知识群体——论鲁迅对传统乡土社会文化生态恶化的精神焦虑
8
作者 晏洁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38-45,共8页
在鲁迅小说中,乡村知识群体可分为伪儒乡绅和进城儒生、留乡儒生和新旧交替的新式知识者,通过对他们的考察,我们发现,鲁迅将乡村知识群体置于对立的两极,虽然社会地位不同,但呈现出通过不同形式与途径的整体性堕落现象。鲁迅对乡村知识... 在鲁迅小说中,乡村知识群体可分为伪儒乡绅和进城儒生、留乡儒生和新旧交替的新式知识者,通过对他们的考察,我们发现,鲁迅将乡村知识群体置于对立的两极,虽然社会地位不同,但呈现出通过不同形式与途径的整体性堕落现象。鲁迅对乡村知识群体选择性的书写,体现出他对于新旧之交传统乡土社会文化生态逐渐劣化的深度担忧和对于整个社会文化精神衰落、难以重建的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乡村知识群体 文化生态 焦虑
下载PDF
解放新区乡村干部群体存在的问题及新政权的应对——以豫东周口地区为中心
9
作者 胡现岭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86-91,共6页
解放初期,豫东周口一带乡村干部队伍主要由地主及地主家庭出身之积极分子、农民积极分子、乡村游民分子及解放前之保甲长构成,来源庞杂,良莠不齐。这些干部参加工作动机不一,且整体文化程度低,掌握、执行政策水平差,在工作中出现立场不... 解放初期,豫东周口一带乡村干部队伍主要由地主及地主家庭出身之积极分子、农民积极分子、乡村游民分子及解放前之保甲长构成,来源庞杂,良莠不齐。这些干部参加工作动机不一,且整体文化程度低,掌握、执行政策水平差,在工作中出现立场不稳、能力有限、贪污腐化以及作威作福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新政权系列工作在新区的顺利推进及党在新区群众中的形象。新政权通过对干部队伍采取加强政治学习及业务能力培训、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并清洗部分错误严重者等措施进行整顿,使新区乡村干部队伍面貌在短期内有了明显的改观,但限于乡村基层干部的任命模式主要是上级领导的个人意志,仅依靠对乡村干部进行教育和整顿仅是治标行为而已。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必须改变这种干部的选拔、任命模式,并对干部的工作过程加强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干部群体 问题 整顿 教育
下载PDF
县域内乡村优秀教师群体培育的定位思考和行动策略
10
作者 张永林 《教育视界》 2017年第17期38-40,共3页
县域内乡村优秀教师群体的培育要基于乡村的现实,正确认识当前乡村教育的存在问题,科学把握乡村优秀教师培育的定位,切实转变培育理念,借助家庭、社区的力量,整合教育系统的资源,系统构建培育机制,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群体的职业自信、专... 县域内乡村优秀教师群体的培育要基于乡村的现实,正确认识当前乡村教育的存在问题,科学把握乡村优秀教师培育的定位,切实转变培育理念,借助家庭、社区的力量,整合教育系统的资源,系统构建培育机制,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群体的职业自信、专业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优秀教师群体 培育定位 培育理念 培育机制
下载PDF
老年危机与消解策略:以陆游与乡村医卜群体关系为中心的考察
11
作者 庄秀婷 《励耘学刊》 2022年第1期115-132,M0007,共19页
陆游在心理和行为层面表现得十分矛盾,这与他长期处于焦虑、不安状态有关。特别是老年时期,在相对封闭的空间环境中,衰老、疾病和亲友离世令他充满危机意识。陆游的老年危机根源于忧老畏死的“生本能”、功名未就的仕途焦虑和故土难收... 陆游在心理和行为层面表现得十分矛盾,这与他长期处于焦虑、不安状态有关。特别是老年时期,在相对封闭的空间环境中,衰老、疾病和亲友离世令他充满危机意识。陆游的老年危机根源于忧老畏死的“生本能”、功名未就的仕途焦虑和故土难收的不甘遗恨。内外忧患的老年危机与困境并没有令陆游意志消沉。他时时审视、观察身体状况,借诗歌书写琐事;识药养生,施药乡众,惠及他人;积极参与乡村公共活动;在亲人陪伴下,尽享天伦之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乡村医卜群体 老年危机
下载PDF
企业面向乡村低收入群体的商业模式创新
12
作者 傅鸿震 《质量与市场》 2020年第23期93-95,共3页
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同时,还要设法保持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二者相结合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逻辑,由此企业需要重构商业模式,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本文在综述金字塔底层战略、企业精准扶贫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春伦集团为例,探讨... 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同时,还要设法保持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二者相结合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的价值创造逻辑,由此企业需要重构商业模式,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本文在综述金字塔底层战略、企业精准扶贫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春伦集团为例,探讨企业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才能有效参与精准扶贫,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进而实现企业与乡村低收入群体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乡村低收入群体 商业模式创新
下载PDF
我国乡村老年闲暇教育的主要矛盾与因应之策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曌 储德平 +1 位作者 王兰兰 邹芷嫣 《中国成人教育》 2018年第14期154-158,共5页
乡村老年闲暇教育是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客观需求,是实现老年人社会价值的内在诉求。然而,我国乡村老年闲暇教育面临着三大突出矛盾:乡村文化环境日益衰弱与老年群体余暇渐趋充裕之间的矛盾、乡村休闲产业供给断层与老年群体的闲暇需... 乡村老年闲暇教育是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客观需求,是实现老年人社会价值的内在诉求。然而,我国乡村老年闲暇教育面临着三大突出矛盾:乡村文化环境日益衰弱与老年群体余暇渐趋充裕之间的矛盾、乡村休闲产业供给断层与老年群体的闲暇需求之间的矛盾、乡村成人教育观念淡漠与终身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此,从闲暇教育观念、闲暇教育内容、闲暇教育人才、休闲产品质量、乡村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中国乡村老年闲暇教育的因应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暇教育 老年教育 乡村老年群体
下载PDF
乡村教师获得感的价值意蕴、制约因素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红艳 《教育评论》 2021年第5期115-119,共5页
从教师获得感视域分析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问题,主要体现在乡村教师生活满意度低、职业认同感缺乏和专业成就获得难度大三个方面。从这一视角出发,优化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应在物质获得感上保障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的政策化和效果化,... 从教师获得感视域分析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问题,主要体现在乡村教师生活满意度低、职业认同感缺乏和专业成就获得难度大三个方面。从这一视角出发,优化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应在物质获得感上保障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的政策化和效果化,在专业获得感上构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体和共同体,在精神获得感上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和心理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获得感 乡村教师群体 教师专业发展
下载PDF
生命历程视角下乡村教师家庭教育观念的变迁研究
15
作者 王成龙 高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7-73,共7页
当下,乡村教师群体逐渐分化为民办教师转正的教师群体、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读中等师范学校的中师生教师群体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乡村教师群体。通过对这三个年龄群体乡村教师的童年生活、核心家庭结构和受教育机会等阶段生... 当下,乡村教师群体逐渐分化为民办教师转正的教师群体、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读中等师范学校的中师生教师群体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乡村教师群体。通过对这三个年龄群体乡村教师的童年生活、核心家庭结构和受教育机会等阶段生命历程的考察,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剧烈变迁对乡村教师的生命轨迹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在社会结构与现代性价值观念的共同影响下,乡村教师在家庭教育观念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民办教师群体秉承着朴素的家庭教育观念,省吃俭用为子女履行文化义务;中师教师在家国同构中助力子女和学生"鱼跃农门";新生代教师在公共教育观念方面逐渐式微,且开始形成精致的陪伴教育和城市趋向的育儿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历程 乡村教师群体 家庭教育观念 城市化
下载PDF
基于主体特性的我国乡村老年教育审思 被引量:3
16
作者 代小芳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4,共4页
我国乡村老年群体在规模性状、活动环境、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生活常态和心理发展态势等方面具有异于城市老年群体的诸多特性,基于此,未来我国乡村老年教育需要注重扶贫增收,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形式与内容,加强科普与法律知识宣传教育... 我国乡村老年群体在规模性状、活动环境、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生活常态和心理发展态势等方面具有异于城市老年群体的诸多特性,基于此,未来我国乡村老年教育需要注重扶贫增收,提供丰富的文化娱乐形式与内容,加强科普与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加强政策支持,引领多元主体参与,以多种途径和策略作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特性 乡村老年群体 乡村老年教育 审思
下载PDF
高职院校赋能乡村老年群体共富的机理与实施路径
17
作者 刘辰基 黄磊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22期272-275,共4页
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老年群体总体人口规模庞大、预期余寿较长,但受教育程度偏低、数字鸿沟明显、经济脆弱性强,主要依赖劳动收入和家庭成员供养。高职院校为乡村老年群体提供赋能服务,契合服务全民终身教育的政策导向,符合服务区域经... 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老年群体总体人口规模庞大、预期余寿较长,但受教育程度偏低、数字鸿沟明显、经济脆弱性强,主要依赖劳动收入和家庭成员供养。高职院校为乡村老年群体提供赋能服务,契合服务全民终身教育的政策导向,符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定位,具备显著的资源优势和工作合力。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调查研究,优化赋能内容;政校协同联动,激发赋能活力;打破形式束缚,创新赋能方式;动员全校师生,发挥赋能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乡村老年群体 共同富裕
下载PDF
知识·价值·权威——从知识群体权威的视角解析“后传统时代”的乡村整合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庆真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49,共5页
传统上,乡村知识群体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但自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一群体较少有人关注。事实上,这一群体一直在乡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它与历史上的乡村“士绅”有着渊源性的关系,另一方面,作为国... 传统上,乡村知识群体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但自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一群体较少有人关注。事实上,这一群体一直在乡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它与历史上的乡村“士绅”有着渊源性的关系,另一方面,作为国家与乡村、历史与现实的纽带,它对整合乡村、传承文明和推动乡村现代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它很可能是当前各种传统整合力量均已衰弱背景下探索新整合机制的一个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知识群体 权威 乡村整合 新视角
原文传递
“乡村干部利益群体”:理论溯源及其凸显出的问题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雪云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7-150,共4页
学界普遍认为,税费征收过程中乡村干部因为相互需要形成的利益群体将在农业税取消后因缺少必要的利益纽带而瓦解。然而,对乡村干部利益群体的理论溯源表明,这一"应然"性判断在不少乡村并不能够为实践所印证,理论推演与社会实... 学界普遍认为,税费征收过程中乡村干部因为相互需要形成的利益群体将在农业税取消后因缺少必要的利益纽带而瓦解。然而,对乡村干部利益群体的理论溯源表明,这一"应然"性判断在不少乡村并不能够为实践所印证,理论推演与社会实践二者之间的不一致凸显出后农业税时代乡村研究中存在的两个问题,即对乡村非正式制度及其资源配置模式在乡村实践层面的作用机制缺乏深入探究,对城乡二元结构的新变化及其对农民行动选择影响力的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干部利益群体 二元结构 非正式制度
原文传递
狂欢理论视域下土味视频“热”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20
作者 王孜瑶 李凌燕 《声屏世界》 2023年第1期111-113,共3页
随着短视频的迅速发展,乡村群体成为土味视频生产的主力军,在这场土味狂欢的景象中表现出全民性、仪式性和颠覆性的特点。文章指出,虽然乡村群体被赋予自由表达的权利,但是土味标签下的他们仍旧是被区隔的群体,“土味网红”的迅速“脱... 随着短视频的迅速发展,乡村群体成为土味视频生产的主力军,在这场土味狂欢的景象中表现出全民性、仪式性和颠覆性的特点。文章指出,虽然乡村群体被赋予自由表达的权利,但是土味标签下的他们仍旧是被区隔的群体,“土味网红”的迅速“脱冕”与消费逻辑让审丑狂欢愈演愈烈,在稍纵即逝的视觉刺激下乡村图景被污名化。因而,人们更应冷静下来思考这场土味狂欢热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欢理论 土味视频 乡村群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