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浙江乡村聚居环境的多元分布形态
1
作者 石玉庆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66-70,共5页
浙江快速发展的村镇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区域农田与自然景观.从传统地区、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聚居形态进行分析,探讨了乡村聚居地的空间形态在多元的城乡关系作用下产生了多元发展的趋向.
关键词 乡村聚居环境 城镇化 村镇 形态 分布 发展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乡村聚居环境调查与分析
2
作者 陈晓键 钱紫华 《国土开发与整治》 2002年第2期22-26,共5页
本文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级村聚居环境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从居住条件,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经济能力,自由回答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
关键词 陕西 关中地区 乡村聚居环境 调查 居住条件 资源配置
下载PDF
关中地区与苏南地区乡村聚居环境对比环境--兼论关中地区乡村聚居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
3
作者 钱紫华 陈晓键 《国土开发与整治》 2002年第4期53-58,共6页
对关中地区与苏南地区乡村聚居环境对比研究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其差异的原因,根据苏南地区乡村聚居环境发展的启示,结合关中地区的实际情况,初步探讨了关中地区乡村聚居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 关中地区 苏南地区 乡村聚居环境 对比 可持续发展 耕地资源 农村用地
下载PDF
多学科视角下的黄土沟壑区乡村聚居研究综述
4
作者 张晓荣 周庆华 《华中建筑》 2017年第9期22-26,共5页
黄土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落后,来自于生态、人口、贫困的多重压力决定了其乡村聚居研究的多学科融贯特征。该文基于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的不同视角,对黄土沟壑区乡村聚居研究的相关进展... 黄土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落后,来自于生态、人口、贫困的多重压力决定了其乡村聚居研究的多学科融贯特征。该文基于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的不同视角,对黄土沟壑区乡村聚居研究的相关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多学科视角下黄土沟壑区乡村聚居研究的几点建议和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视角 黄土沟壑区 乡村聚居 研究综述
下载PDF
社会生态韧性视角下的乡村聚居景观演化及影响机制——以新疆村落的适应性循环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孙应魁 翟斌庆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3-88,共6页
适应性循环是广泛存在于乡村聚落发展历程中的基本演替表征,是特定乡村景观时空格局与过程交互适应规律的直接投射。以社会-生态韧性视角下的适应性循环架构展开的乡村聚居形态研究,不仅利于定向寻求景观风貌历史荣衰而呈现出的独特演... 适应性循环是广泛存在于乡村聚落发展历程中的基本演替表征,是特定乡村景观时空格局与过程交互适应规律的直接投射。以社会-生态韧性视角下的适应性循环架构展开的乡村聚居形态研究,不仅利于定向寻求景观风貌历史荣衰而呈现出的独特演化规律,更有利于深层次把握地域乡村景观特色的影响驱动内涵。聚焦于新疆乡村聚居实体形态景观(本体、中心地标、循环系统、特殊区),通过适应循环系统的兴起、繁盛、衰退、重构阶段发展特征解析,梳理乡村聚居景观演变的时间脉络和空间拓展过程,初步探析出聚居景观形态演变的3种主要驱动影响机制:地理环境与乡村聚居景观空间情势的互适融合,产业经济对于聚居景观存续发展的引擎带动,以及宗教民俗之于乡村聚居景观文脉表征的统领浸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适应性循环 乡村聚居景观 演化影响
下载PDF
基于现代乡村生活模式下的乡村聚居点规划设计策略初探
6
作者 朱凯 罗奇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6期186-187,共2页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村民生活理念的转变,传统乡村住宅已经很难满足村民对私密性及舒适性的需求。政府和村民开始对乡村聚居点进行改建和重建。由于政府规划部门对乡村缺乏系统性的了解,催生了大量兵营式的农居点及各种罗马柱...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村民生活理念的转变,传统乡村住宅已经很难满足村民对私密性及舒适性的需求。政府和村民开始对乡村聚居点进行改建和重建。由于政府规划部门对乡村缺乏系统性的了解,催生了大量兵营式的农居点及各种罗马柱式形态怪异的小洋楼。文章对乡村生活模式的转变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乡村聚居点规划设计策略,力求不仅可以满足村民现代生活需求而且还能传承乡土文化,凸显地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生活模式 乡村聚居
下载PDF
从“散村”到“聚居”:川南乡村聚居点空间重构研究——以宜宾市银星村聚居点规划为例
7
作者 李玉婷 詹燕 毛华松 《园林》 2021年第5期66-73,共8页
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川南地区散村存在规模小、布局散、资源集约效益低等问题,具有向集聚发展的客观需求和政策导向。基于川南现状新建聚居点的田野调查,分析、归纳新建聚居点自然生态格局破碎、农旅产业联动不足、原真人... 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川南地区散村存在规模小、布局散、资源集约效益低等问题,具有向集聚发展的客观需求和政策导向。基于川南现状新建聚居点的田野调查,分析、归纳新建聚居点自然生态格局破碎、农旅产业联动不足、原真人文环境衰落等现状问题,结合川南自然人文特征,提出"村景一体的生态格局""农旅融合的生产空间""产居一体的生活空间"3个聚居点空间重构策略,从而实现"三生"空间的融合发展。并结合宜宾市银星村聚居点规划实践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对川南乡村聚居点空间重构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散村现象 乡村聚居 空间重构
下载PDF
论乡村聚居空间结构优化模式——RROD模式 被引量:44
8
作者 贺艳华 唐承丽 +3 位作者 周国华 曾山山 李莉 钟婷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16-1727,共12页
受启于TOD理论与实践在城市地域空间结构优化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借鉴以往乡村聚居单元规模与空间结构研究成果,试图提炼出一种乡村聚居空间结构优化模式——乡村公路导向发展模式(Rural Road-Oriented Development Model,简称RROD... 受启于TOD理论与实践在城市地域空间结构优化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借鉴以往乡村聚居单元规模与空间结构研究成果,试图提炼出一种乡村聚居空间结构优化模式——乡村公路导向发展模式(Rural Road-Oriented Development Model,简称RROD模式),并针对概念内涵、构建原则、框架、类型、空间尺度等进行系统分析。同时,重点从设施门槛、耕作半径、邻里交往以及出行距离感知等方面对RROD合理规模与结构进行了综合论证,认为RROD规模半径一般取值范围为450~700 m,人口规模一般取值范围为1500~3500人,占地面积一般取值范围为30~75 hm2,距离一般取值范围为3.5~5.0 km。但由于该取值范围是基于均质地域及一般发展条件假设,其结论具有一般理论指导性,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与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居 乡村公路导向发展模式(RROD模式) 空间尺度 空间结构 TOD理论
原文传递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乡村基本聚居单元构建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晓荣 杨辉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5-12,共8页
农业是广大乡村地区的核心内生动力,文章从“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的视角出发进行乡村空间规划研究。首先,以陕北黄土沟壑区为主要研究对象,梳理了传统农业主导生产方式—“外地务工+务农”主导生产方式—近地“多业融合”主导生产方... 农业是广大乡村地区的核心内生动力,文章从“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的视角出发进行乡村空间规划研究。首先,以陕北黄土沟壑区为主要研究对象,梳理了传统农业主导生产方式—“外地务工+务农”主导生产方式—近地“多业融合”主导生产方式—“现代农业+”主导生产方式4个阶段的农业生产方式与乡村生活空间关系演变,以及与之对应的基本匹配—失配日显—失配加剧—亟待重构的乡村“生产—生活”匹配关系演变历程;其次,解析乡村新型“职—住”空间关系、“职—住”空间要素组织和“人—地”对应关系的质变,提出了现代乡村空间系统重构的诉求;最后,从乡村聚居空间的基本“细胞”入手,提出匹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乡村基本聚居单元构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乡村基本聚居单元 “生产—生活”匹配 “职—住”空间 陕北黄土沟壑区
下载PDF
新疆涉农政策信息乡村传播效果研究——一项基于两个维吾尔族聚居乡村的调查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亮 尼罗拜尔.艾尔提 杜昱丹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1期141-146,共6页
文章通过对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两个维吾尔族聚居乡村的实地访谈,研究了村民涉农政策信息接触途径及选择原因、村民使用各类渠道的特点等问题,探究在大众传播和组织传播等不同传播途径下,国家涉农政策信息在新疆乡... 文章通过对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两个维吾尔族聚居乡村的实地访谈,研究了村民涉农政策信息接触途径及选择原因、村民使用各类渠道的特点等问题,探究在大众传播和组织传播等不同传播途径下,国家涉农政策信息在新疆乡村的传播效果。研究发现:在新疆乡村,大众传播覆盖面最广,但村民会议、宣讲会等组织传播方式更便于农民理解政策信息,而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在对农政策信息传播中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信息 维吾尔族聚居乡村 传播效果
下载PDF
乡村生态聚居点规划新论——以简阳市和睦新村为例
11
作者 查晓鸣 杨剑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60-64,共5页
乡村生态聚居点是一个生态动态发展、低碳宜居、可持续的人类聚居模式,乡村生态聚居点系统是社会和谐—经济循环—生态平衡—政治民主—文化多元的复合生态系统。以简阳市江源镇和睦村聚居点规划为例,说明对乡村生态聚居点的内涵与系统... 乡村生态聚居点是一个生态动态发展、低碳宜居、可持续的人类聚居模式,乡村生态聚居点系统是社会和谐—经济循环—生态平衡—政治民主—文化多元的复合生态系统。以简阳市江源镇和睦村聚居点规划为例,说明对乡村生态聚居点的内涵与系统规划的经验,希望对乡村规划的研究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聚居 系统功能 规划原则
下载PDF
河南省“台湾村”人民调解员的角色分析
12
作者 张星 金鑫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49-53,共5页
法学界对调解制度的研究比较充分,但对作为调解主体的人民调解员研究尚不足,个案化实证分析较少。在理论假设上,"台湾村"的人民调解员应具备以下角色:法律角色、政治角色、务实角色和民族角色。通过在河南省"台湾村"... 法学界对调解制度的研究比较充分,但对作为调解主体的人民调解员研究尚不足,个案化实证分析较少。在理论假设上,"台湾村"的人民调解员应具备以下角色:法律角色、政治角色、务实角色和民族角色。通过在河南省"台湾村"的实地调研,发现理论假设存在信任缺失和角色失衡的问题。基于此,对调解制度作出反思,并对"台湾村"调解员的角色调试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聚居乡村 台湾村 人民调解员 角色
下载PDF
“台湾村”人民调解员的角色分析
13
作者 张星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8-51,61,共5页
法学界对调解的研究比较充分,但对作为调解主体的人民调解员研究不足,个案化实证分析较少。在理论假设上,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人民调解员应当具备以下角色特征:法律角色、政治角色、务实角色和民族角色。通过在"台湾村"的实地调... 法学界对调解的研究比较充分,但对作为调解主体的人民调解员研究不足,个案化实证分析较少。在理论假设上,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人民调解员应当具备以下角色特征:法律角色、政治角色、务实角色和民族角色。通过在"台湾村"的实地调研,对该理论预设进行完善,认为理论假设层面还存有信任缺失和角色失衡的缺陷。基于此,对调解法律制度作出反思,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聚居乡村 台湾村 人民调解员 角色
下载PDF
Regional Developmental Problems of the Rural Settlements in Bosnia and Herzegovina
14
作者 Rahman Nurkovie Nusret Dreskovie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13年第11期736-746,共11页
The paper considers developmental problems of the rural settlements in Bosnia and Herzegovina, which are results of long-term disparity i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period 1991-2012. In this paper it is consider... The paper considers developmental problems of the rural settlements in Bosnia and Herzegovina, which are results of long-term disparity in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period 1991-2012. In this paper it is considered the recent migration from rural to urban areas and the depopulation of the rural areas. The result of these trends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infrastructure and tertiary activities. In these investigations, statistical data processed and geovisualised in GIS were used. The obtained data indicate extremely unequable regional arrangement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rural areas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snia and Herzegovina rural settlements age structure MIGRATION WAR depopulation transition countries
下载PDF
中国的村落与耕地保护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保国 《人与生物圈》 2021年第3期36-41,共6页
村落是人类乡村聚居与生活的场所,是华夏文明的维系,更是民族记忆的归属;耕地则是农业生产活动的空间载体,是食物供给的主要来源,更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村落与耕地分别承载了乡村居民的生活与生产活动,因此是乡村地域范围内最... 村落是人类乡村聚居与生活的场所,是华夏文明的维系,更是民族记忆的归属;耕地则是农业生产活动的空间载体,是食物供给的主要来源,更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村落与耕地分别承载了乡村居民的生活与生产活动,因此是乡村地域范围内最为重要的两种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供给 耕地保护 农业生产活动 乡村居民 华夏文明 民族记忆 乡村聚居 乡村地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