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岭南地区乡村营造的低碳设计策略——以增城大埔村美丽乡村建设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夏叶 陶立克 陈煜彬 《华中建筑》 2023年第7期37-42,共6页
以增城大埔村美丽乡村建设为实例,结合对《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的剖析,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角度,从建材生产及运输、建造及拆除、建筑运行这三个阶段来分析总结岭南地区乡村营造中的低碳设计策略,力求为美丽乡村建设寻找低碳可持续的... 以增城大埔村美丽乡村建设为实例,结合对《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的剖析,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角度,从建材生产及运输、建造及拆除、建筑运行这三个阶段来分析总结岭南地区乡村营造中的低碳设计策略,力求为美丽乡村建设寻找低碳可持续的营造路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营造 低碳 设计策略
下载PDF
基于巴渝民宿的乡村营造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庆媛 张荣荣 +3 位作者 苏康传 张汇明 王文鑫 张浩哲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0,共10页
为探究基于巴渝民宿业态发展的乡村营造过程及机理,在实地调研总结巴渝民宿建设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优化路径.研究发现:①巴渝民宿探索了“以房联营、以地入股、共建共享”的民宿发展模式,理顺资金、用地来源、利益分配及民宿产权等是... 为探究基于巴渝民宿业态发展的乡村营造过程及机理,在实地调研总结巴渝民宿建设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优化路径.研究发现:①巴渝民宿探索了“以房联营、以地入股、共建共享”的民宿发展模式,理顺资金、用地来源、利益分配及民宿产权等是其关键问题;②巴渝民宿发展通过乡村内外要素“输入、新增、留存、整合”等方式,活化乡村资源要素、增添乡村发展活力,推动乡村空间营造进程;③在乡村空间营造过程中,房屋外观得以加固和修缮,内部设施由落后向现代转变,空间功能由混杂模糊转向独立清晰,乡村生活空间逐渐品质化;耕地经流转整合由零散变集聚,畜牧养殖空间逐渐收缩至消失,旅游服务空间配套化开发建设,生产空间集约化;聚落生态空间经规划布局逐步规整有序,生态空间景观化;乡村生产-生活空间交互融合、生产-生态空间兼容转化、生活-生态空间相互交织,复合空间多样化;④巴渝民宿的建设发展在乡村空间重塑、业态发展、乡风文明传承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同时还存在对本土文化挖掘深度不够、后续发展资金不足、规划的有效指导缺乏等问题.未来应充分考虑各主体空间需求,统筹村庄国土空间规划与民宿发展规划,提升乡村文化的可视性、多元性与参与性,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乡村营造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渝民宿 聚落 空间 乡村营造
下载PDF
建筑学介入下的乡村营造及相关思考--当代建筑师乡村实践中的启示 被引量:11
3
作者 卢峰 王凌云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6年第2期23-26,共4页
城市化的单向进程导致了乡村的边缘化,而建筑学正在积极介入乡村营造改变这一现实。为让建筑学更好地应用于乡村营造工作,通过分析建筑学介入乡村营造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肯定了建筑师主导模式对于乡村营造的借鉴价值,从建... 城市化的单向进程导致了乡村的边缘化,而建筑学正在积极介入乡村营造改变这一现实。为让建筑学更好地应用于乡村营造工作,通过分析建筑学介入乡村营造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肯定了建筑师主导模式对于乡村营造的借鉴价值,从建筑师在乡村的实践案例中总结出价值观、地域表达和建筑师3个方面的乡村营造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乡村营造 价值观 地域表达 建筑师
下载PDF
文化自觉视野下的乡村营造——以天柱潘寨为个例 被引量:4
4
作者 罗康隆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6年第1期82-88,共7页
乡村建设不只是在于营造一些实质环境,最重要的是在于建立乡村社区成员对乡村社区事务的参与意识。换句话说,乡村建设更是在营造一个新文化、一个新人。乡村营造的首要任务便是文化自觉,通过对乡村的公共事务推展,乡村权威的成长与乡村... 乡村建设不只是在于营造一些实质环境,最重要的是在于建立乡村社区成员对乡村社区事务的参与意识。换句话说,乡村建设更是在营造一个新文化、一个新人。乡村营造的首要任务便是文化自觉,通过对乡村的公共事务推展,乡村权威的成长与乡村秩序的确立显得十分重要。当前的城镇化是以牺牲乡村为代价的,使乡村日益凋零。这样的代价在将来是需要付出更大而更惨重的代价。我们不必为今天城市化的成就而过早喝彩,我们需要深思,在城市化过程中,乡村今天残破的命运,将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麻烦与不幸,这也正是极力主张进行乡村建设的动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觉 乡村营造 乡村权威 文化国家
下载PDF
返乡精英:乡村营造的中坚力量——以陈统奎的“理想国”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耿雪川 刘小虎 陈晨 《新建筑》 2015年第1期42-45,共4页
农村发展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社会资本,对此,精英返乡有着积极意义,他们能够利用自身条件优势组织村民进行乡村营造。返乡精英是乡村社区组织的核心,能够建立内外社会网络联系,帮助村民建立社区意识、维护乡村的社会规范,在政府... 农村发展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社会资本,对此,精英返乡有着积极意义,他们能够利用自身条件优势组织村民进行乡村营造。返乡精英是乡村社区组织的核心,能够建立内外社会网络联系,帮助村民建立社区意识、维护乡村的社会规范,在政府与乡村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陈统奎返乡营造的事例充分说明了返乡精英在当代乡村营造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精英 乡村营造 博学村 陈统奎
下载PDF
乡村营造中的人、地、村三方维系研究--基于中日乡村营造的成功经验 被引量:11
6
作者 裴逸飞 桑蓉棋 冷嘉伟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0年第3期98-108,共11页
以改善乡村环境和空间形态作为研究的起点,通过中日乡村营造系统的对比研究,提出基于人、地、村三方维系的乡村营造新模式,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乡村营造过程中人、地、村三方,探究其背后所存在的各自特质以及三方维系,借鉴中日乡村营造... 以改善乡村环境和空间形态作为研究的起点,通过中日乡村营造系统的对比研究,提出基于人、地、村三方维系的乡村营造新模式,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乡村营造过程中人、地、村三方,探究其背后所存在的各自特质以及三方维系,借鉴中日乡村营造的成功案例,从建立乡村规章,及振兴乡村产业,至优化乡村环境,归纳总结出现代乡村建设所必须考虑的基本要素和必须遵循的营造准则,以及具体的做法要求,为国内的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和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营造 人地村 三方维系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在地的建筑:乡村营造的几种路径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雨薇 范文兵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1期172-174,共3页
2013年"美丽乡村"政策的提出,使得我国的"乡建热"逐渐升温。在建筑师们的乡村建设实践中,"批判性地域主义"的设计思想广为采用,而"在地"一词更是经常包含了传统建筑学语境之外的含义。文章希... 2013年"美丽乡村"政策的提出,使得我国的"乡建热"逐渐升温。在建筑师们的乡村建设实践中,"批判性地域主义"的设计思想广为采用,而"在地"一词更是经常包含了传统建筑学语境之外的含义。文章希望通过对几位代表性建筑师的乡建实践进行对比,从切入视角、本体层面、扩展层面等角度来辨析在地"在不同语境下的内涵,从而对在地的乡村建设提出建议,以及对建筑学在当代语境下的边界拓展、建筑师自我定位的转变等问题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 乡村营造 批判性地域主义 经济活动 社区营造 传统文化
下载PDF
价值的回归——乡村营造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力 张嘉欣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103,109,共6页
受城市中心主义的影响,城乡从传统“我-你”(主主)关系转向“我-它”(主客)式的不平等关系,乡村价值被贬低。当代乡村营造中的困境以及诸多乡村社会问题,也是伴随着这一转变而产生。马丁·布伯的“我-你”关系强调一种互为主体、相... 受城市中心主义的影响,城乡从传统“我-你”(主主)关系转向“我-它”(主客)式的不平等关系,乡村价值被贬低。当代乡村营造中的困境以及诸多乡村社会问题,也是伴随着这一转变而产生。马丁·布伯的“我-你”关系强调一种互为主体、相互尊重(尊重他者的异质性)、平等对话的关系。列维纳斯在此基础上主张“他者性”关系,认为只有坚持非对称性的为他者负责的伦理态度,才能彻底走出自我中心主义。乡村营造问题的缓解,也应在对乡村价值进行充分挖掘与认识的前提下,促进乡村价值的回归,使城乡走向“他者性”伦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营造伦理 他者性 乡村价值
下载PDF
北京市乡村营造模式的探索
9
作者 权可可 白琦艳 +1 位作者 田家兴 单彦名 《城乡建设》 2022年第11期14-21,共8页
乡村营造可以认为是共同缔造和乡村建设的提质升级,是一种“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同步提升的整体性乡村改造。乡村建设是乡村营造的基础,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乡村营造是“从有到优”的探索。共同缔造是在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提出... 乡村营造可以认为是共同缔造和乡村建设的提质升级,是一种“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同步提升的整体性乡村改造。乡村建设是乡村营造的基础,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乡村营造是“从有到优”的探索。共同缔造是在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提出的创新决策机制,从乡村建设延伸到乡村治理,决策主体发生转变,更具开放性、多元性和持续性,旨在通过机制构建,达到多元共治的状态。我国目前乡村营造主要围绕产业经济、生态文明、文化传承、设施服务、社会治理五个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改造 乡村建设 文化传承 生态文明 多元共治 乡村营造 决策主体 同步提升
下载PDF
台湾桃米村乡村营造实践及启示
10
作者 金乃玲 吕昕纯 《宿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8-10,34,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加强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探索适宜乡村建设的路径,让乡村建设更全面、村民生活更满意是迫在眉睫的现实要求。台湾乡村营造的实践经验丰富,桃米村是近几年台湾...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加强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探索适宜乡村建设的路径,让乡村建设更全面、村民生活更满意是迫在眉睫的现实要求。台湾乡村营造的实践经验丰富,桃米村是近几年台湾乡村营造实践中突出的典型。通过分析桃米村的人才参与、环境保护、建筑修缮、产业发展,探索桃米村乡村营造经验,并提出对当前大陆乡村建设的启示应包括"人、景、地、文、产"几方面,即:提高村民意识、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传统建筑、延续乡村文脉和打造特色产业。台湾的乡村营造实践对今天的大陆乡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营造 乡村复兴 桃米村 产业发展
下载PDF
基于日本乡村振兴探讨我国乡村营造路径
11
作者 李闻宇 《城市住宅》 2021年第10期182-183,共2页
从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再走向现在的信息文明,我国一直在探寻符合国情的乡村振兴道路。目前,我国乡村振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回顾日本乡村营造发展历程,分析其背后成功的因素及其局限,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营造 一村一品 乡村文脉
下载PDF
绿色发展理念下美丽乡村营造的发展策略研究——以广东省M市为例
12
作者 杨文苑 周洋洋 +1 位作者 李威龙 刘巍 《改革与开放》 2021年第10期7-11,共5页
美丽乡村营造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主要抓手。绿色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理念,深刻体现了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文章以广... 美丽乡村营造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主要抓手。绿色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理念,深刻体现了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文章以广东省M市为研究对象,探索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美丽乡村营造的全方位、全过程策略,为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理念 乡村营造 美丽乡村
下载PDF
甘肃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乡村风貌营造研究与设计
13
作者 刘璐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期115-117,共3页
本文以甘肃乡村振兴为背景,探讨了乡村风貌营造设计的重要性和原则,并从甘肃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提出了相应的乡村风貌营造设计方法。将现代设计元素融入乡村特色风貌塑造、加强景观规划、现代设计理念引入和注重社区参与等方面的实践,... 本文以甘肃乡村振兴为背景,探讨了乡村风貌营造设计的重要性和原则,并从甘肃乡村振兴的视角出发,提出了相应的乡村风貌营造设计方法。将现代设计元素融入乡村特色风貌塑造、加强景观规划、现代设计理念引入和注重社区参与等方面的实践,旨在推动甘肃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乡村振兴 乡村风貌营造
下载PDF
从“在地”到“再地”:乡村营造实践研究
14
作者 陶慧 王泽龙 张亚娇 《中国名城》 2024年第8期73-81,共9页
中国的乡村建设经历百年发展过程,文化创意产业与地方营造协同推进,已成为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可靠路径。以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朱村为案例,深入探索乡村文化创意产业与地方营造的协同发展机制。结果显示:(1)朱村借助“文化连接、... 中国的乡村建设经历百年发展过程,文化创意产业与地方营造协同推进,已成为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可靠路径。以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朱村为案例,深入探索乡村文化创意产业与地方营造的协同发展机制。结果显示:(1)朱村借助“文化连接、创意赋能、价值共生”的范式,成功实现从“在地”到“再地”的转型与升级;(2)乡村文创与地方营造的协同发展依赖“空间营造、文化营造、关系营造和产品营造”的协同机制。研究从地方视角出发,剖析乡村文创与地方营造的实践策略,以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发展提供学术性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 再地 乡村营造 朱村 文化创意产业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时间银行助力乡村社区营造的内在机理及发展路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鹏飞 喻河川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0-34,共5页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城乡倒置现实情境的产生,加之乡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外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社区的营造。时间银行能够积极开发乡村社区老年人力资源,通过老年人之间的互帮互助,成为缓解乡村社区养老难题的可行解决路径。文章以时间...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城乡倒置现实情境的产生,加之乡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外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社区的营造。时间银行能够积极开发乡村社区老年人力资源,通过老年人之间的互帮互助,成为缓解乡村社区养老难题的可行解决路径。文章以时间银行为研究视角,厘清时间银行嵌入乡村社区营造的现实性,同时围绕人、文、地、产、景五大核心要素对时间银行如何助力乡村社区营造进行了机理分析和路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区营造 时间银行 运作模式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研究
16
作者 李强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14,共2页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较为紧密的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依靠其教育性、经济性、职业性等基本属性散发教育能量,赋能乡村振兴。例如,职业教育可通过不同的专业设置培养出面向“三农”、服务“三...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较为紧密的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依靠其教育性、经济性、职业性等基本属性散发教育能量,赋能乡村振兴。例如,职业教育可通过不同的专业设置培养出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多层次、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通过项目开发等方式孵化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先进技术与专利,以及通过文化教有与传播助力乡村营造良好乡风.提升文化建设品质等。因此,应立足新时代背景,进--步探索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路径,让职业教育勇于承担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和任务,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展现更大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教育体系 实践路径 专业技能人才 乡村振兴 人力资源开发 乡村营造 三农 教育性
下载PDF
二十四节气文化介入乡村景观可行性方法探究
17
作者 刘馨玙 吴智萤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7期124-127,共4页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农耕文明生活方式的体现。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传统节气文化的认识逐渐淡化,其应用也在逐渐减少。将节气文化基于乡村文化应用于景观设计中,不仅能更好地传承节气文化,使其焕发活力,还能丰富景观设计内涵...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农耕文明生活方式的体现。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传统节气文化的认识逐渐淡化,其应用也在逐渐减少。将节气文化基于乡村文化应用于景观设计中,不仅能更好地传承节气文化,使其焕发活力,还能丰富景观设计内涵。从二十四节气入手,探讨其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方式,并以此为切入点,运用设计创新点对其进行重构和优化,以达到助力推动乡村地区文化振兴的目的,并推动其在实践中的发展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景观设计 乡村文化 乡村营造
下载PDF
内生动力的重建:新乡土逻辑下的参与式乡村营造 被引量:42
18
作者 吴志宏 吴雨桐 石文博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8-113,共6页
分析了当前乡村营造中主体错位的问题,通过对传统和现代乡土逻辑及其自组织规则体系构成的分析来理解当代乡土演化的逻辑,进一步回顾了乡村建设和社区参与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探讨如何通过乡村营造设计来介入乡土演化,促进乡土内生动力复... 分析了当前乡村营造中主体错位的问题,通过对传统和现代乡土逻辑及其自组织规则体系构成的分析来理解当代乡土演化的逻辑,进一步回顾了乡村建设和社区参与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探讨如何通过乡村营造设计来介入乡土演化,促进乡土内生动力复兴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乡土 乡村营造 乡土逻辑 内生动力 社区参与
原文传递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多维度乡村景观营造探究——以晋江市砌坑村为例
19
作者 蔡秋扬 唐乐尧 《台湾农业探索》 2023年第2期38-45,共8页
【目的/意义】结合新时期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发展理念和乡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的新要求,以晋江市砌坑村为例,探究新时期城镇化高水平地区乡村景观营造与管理运营模式,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对策建议。【方法/过... 【目的/意义】结合新时期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发展理念和乡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的新要求,以晋江市砌坑村为例,探究新时期城镇化高水平地区乡村景观营造与管理运营模式,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对策建议。【方法/过程】运用实地调查法、文献查阅法,对晋江乡村发展困境及振兴诉求进行解析,并就此提出乡村景观营造和运营管理模式。【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晋江乡村发展存在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乡村空间再生利用、乡土景观与传统文化意识衔接上的问题。据此提出生态修复型、产业服务型、新型乡村社区公共服务型、文化服务型乡村景观营造模式,并基于乡村网格化管理创新景观管理运营模式,赋予乡村景观康养、休闲、教育、文化、生态、生产等多元功能,形成以点带面撬动“宜居、宜养、宜游”的乡村“宜”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城镇化 乡村景观营造 晋江市
下载PDF
基于“诗性生长”理念的乡村景观营造——以嵩溪村为例
20
作者 施俊天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1-55,共5页
在城市化背景下,乡土文化已越来越成为诗性的文化,乡村景观营造更需要一种“诗性生长”的理念。诗性如同自然物的生长一样,是一种带有原生意义的自然、自由、自在状态。生长性意味着乡村始终是活态的存在,其生态、生产、生活都循自然发... 在城市化背景下,乡土文化已越来越成为诗性的文化,乡村景观营造更需要一种“诗性生长”的理念。诗性如同自然物的生长一样,是一种带有原生意义的自然、自由、自在状态。生长性意味着乡村始终是活态的存在,其生态、生产、生活都循自然发展,并实现诗意栖居。嵩溪村资源禀赋独具,其景观营造主要通过激活诗性因子、培植诗性空间、呵护诗性生活进行诗性发掘。“诗性生长”理念符合乡村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对于新时代乡村景观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生长” 乡村景观营造 嵩溪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