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遗产价值研究——以婺源李坑村为例
1
作者 郭恒杰 陆艺帆 +1 位作者 陈思婷 殷绘云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婺源古村落地处古徽州地区,浓郁的古徽州文化和适宜的地理条件孕育出许多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大部分村落文化都受古徽州文化的浸润。文章以江西省婺源县内的代表性古村落李坑村为例,从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 婺源古村落地处古徽州地区,浓郁的古徽州文化和适宜的地理条件孕育出许多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大部分村落文化都受古徽州文化的浸润。文章以江西省婺源县内的代表性古村落李坑村为例,从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六个方面挖掘李坑村的乡村遗产价值,学习和借鉴先人优秀的乡村选址和规划设计手法,以期为当代乡村规划和建设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坑村 乡村遗产价值 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下载PDF
《中国乡村遗产旅游发展报告(2023)》发布
2
《农村新技术》 2024年第2期43-43,共1页
近日,由北京联合大学主持编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机构共同参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乡村遗产旅游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 近日,由北京联合大学主持编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机构共同参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乡村遗产旅游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这是我国第一个以“乡村遗产旅游”为主题的研究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联合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资源研究所 中央民族大学 乡村遗产 《报告》
下载PDF
乡村遗产的韧性能力与可持续演进——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耀华 秦芳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1,共7页
乡村遗产作为乡村地区富有遗产价值的典型社会生态系统,具有活态属性和可持续演进目标。当前,韧性理论已成为研究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范式。基于这2个前提,从探讨韧性与可持续性关系出发,阐述乡村遗产韧性能力概念和构成及... 乡村遗产作为乡村地区富有遗产价值的典型社会生态系统,具有活态属性和可持续演进目标。当前,韧性理论已成为研究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范式。基于这2个前提,从探讨韧性与可持续性关系出发,阐述乡村遗产韧性能力概念和构成及其与“遗产要素和遗产环境”“持久性和动态性”“保护和发展”3组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遗产要素对应缓冲和适应能力,遗产环境则更多对应适应和转型能力。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为例展开实证研究,通过2018年至今的田野调查中开展的问卷调查、半结构化访谈等形式进行数据理论抽样,同时结合文本内容进行三角剖分,开展主题分析,验证乡村遗产的韧性能力及其与遗产要素和遗产环境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遗产 韧性 韧性能力 可持续演进 景迈山
下载PDF
乡村遗产价值阐释理念与方法的实践探索——从三对厝乡土文化展谈开去 被引量:2
4
作者 杜晓帆 刘邵远 《建筑史学刊》 2023年第2期32-42,共11页
基于近年来笔者所在团队于福建省永泰县盖洋村三对厝内策划实施的一个小型乡土文化展览,重点介绍该展览的价值主题提炼和展览设计思路,对“村民主体性”这一议题提出相关思考,初步探讨乡村遗产阐释在村域景观、区域、社会层面的实施潜力。
关键词 乡村遗产 价值阐释 盖洋三对厝 乡土展览
下载PDF
乡村遗产地的怀旧消费空间置换研究——以西递村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朱琳 杨兴柱 《旅游论坛》 2017年第5期90-101,共12页
怀旧作为国内外学界深度关照的问题域,聚焦在以历史街区、工业遗产等城市怀旧消费为主的实践上,乡村遗产地却鲜少涉及。选取西递村为案例地,吸收空间叙事学理论,从供需双重维度考察其怀旧消费空间置换及背后的意义。结果表明:经营者依... 怀旧作为国内外学界深度关照的问题域,聚焦在以历史街区、工业遗产等城市怀旧消费为主的实践上,乡村遗产地却鲜少涉及。选取西递村为案例地,吸收空间叙事学理论,从供需双重维度考察其怀旧消费空间置换及背后的意义。结果表明:经营者依托遗产地的"乡"和"古"置换为偏文化传承的恢复性怀旧景观和符号经济表征倾向的再造传统——商业空间,揭示怀旧是从现在到过去的倒向还原、再现和重叠的多维度传统交叉空间;旅游者通过身体知觉和生活经验进行感知,游走在传统与现代、回忆与现实之间产生杂糅的体验。最终建立在获得自我认同的身份固化上,共同推动怀旧消费空间的复杂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旧消费空间 乡村遗产 空间置换 西递 空间叙事学
下载PDF
文化景观视野的乡村遗产区域性保护——思路与模型构建 被引量:6
6
作者 寇怀云 俞文彬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9-105,共7页
针对单个聚落保护的资源分配、价值整体性以及影响力等方面的局限,在当前乡村遗产集中连片保护的国家政策和学术研究趋势下,探讨乡村遗产区域性保护的规划思路与方法。从乡村遗产作为延续性文化景观的价值认知出发,建立包含空间-时间维... 针对单个聚落保护的资源分配、价值整体性以及影响力等方面的局限,在当前乡村遗产集中连片保护的国家政策和学术研究趋势下,探讨乡村遗产区域性保护的规划思路与方法。从乡村遗产作为延续性文化景观的价值认知出发,建立包含空间-时间维度的区域性保护模型框架:空间维度面向价值的完整性,包含文化景观区-文化景观单元-聚落生活区3个层面,分别侧重生态、生产与生活空间;时间维度面向价值的延续性,视乡村遗产为保护的对象与发展的资源,对应于历史与未来。同时以黔东南州肇兴侗寨群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和阐释。模型的3个空间层级划分旨在提高保护的可操作性,在各层级将乡村遗产作为保护对象和发展资源并列讨论,以期突破保护与发展的理论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遗产 文化景观 区域性保护 乡村聚落 肇兴侗寨
下载PDF
贵州乡村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以楼上村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杜晓帆 侯实 +3 位作者 赵晓梅 石鼎 刘邵远 张乐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57-72,共16页
十九大以来,我国的乡村遗产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关于乡村遗产的核心价值和保护发展模式的研究仍不够清晰,可供借鉴的案例太少。选取贵州省石阡县楼上村保护发展的实践案例,从文化景观的视角来阐释乡村遗产的核心价值,并在价值保护的... 十九大以来,我国的乡村遗产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关于乡村遗产的核心价值和保护发展模式的研究仍不够清晰,可供借鉴的案例太少。选取贵州省石阡县楼上村保护发展的实践案例,从文化景观的视角来阐释乡村遗产的核心价值,并在价值保护的基础上,以整体性保护方法探索乡村遗产未来保护与发展的模式。这一模式的经验包括两方面:一是在文化景观视角下,楼上村作为乡村遗产的整体性保护方式;二是在脱贫攻坚政策支持下,楼上村与周边8个村寨作为整体的产业发展模式,以此来回应乡村遗产保护中所面临的旅游发展的冲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遗产 保护与发展 楼上村 核心价值 文化景观
下载PDF
空间正义视角下乡村遗产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以南靖土楼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江敏 高洁 刘晶晶 《开发研究》 2019年第5期139-146,共8页
20世纪80年代末"后马克思主义"多元发展时期,随着福柯、列斐伏尔等思想家对"空间"前瞻性、预见性阐释的出现,西方学术界出现了对空间研究的热潮。空间正义,即社会资源以正义的方式实现公正的地理分配,作为一种新的... 20世纪80年代末"后马克思主义"多元发展时期,随着福柯、列斐伏尔等思想家对"空间"前瞻性、预见性阐释的出现,西方学术界出现了对空间研究的热潮。空间正义,即社会资源以正义的方式实现公正的地理分配,作为一种新的理论研究视角开始被引入到旅游地理的研究中。乡村类世界遗产地旅游资源独特,吸引力强,兼具世界遗产和乡村地域的共同特征。从长远看,研究乡村遗产地对于提升居民获得感,进而推动解决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各利益主体间矛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空间正义原则,通过对乡村遗产地居民的深度访谈,分析南靖土楼居民与旅游开发的13个矛盾表征。在研究南靖土楼居民点与参与旅游管理意愿的基础上,依据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的影响因素,从政府力量、资本逻辑、文化及其结构性力量、主体的认同与抗争四个方面提出谋求南靖土楼旅游发展与居民需求相平衡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正义 乡村遗产 旅游影响 居民感知
下载PDF
大都市边缘区乡村遗产价值认知与维育——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顿明明 曹洁 《城乡规划》 2018年第1期50-58,共9页
本文对大都市边缘区的乡村遗产价值定义进行思辨,试图为乡村的"去留"选择提供一个判断视角和思考维度,并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提出了乡村遗产价值的维育策略。文章认为乡村遗产是活态遗产,特别是对于大都市边缘区而言,其乡村... 本文对大都市边缘区的乡村遗产价值定义进行思辨,试图为乡村的"去留"选择提供一个判断视角和思考维度,并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提出了乡村遗产价值的维育策略。文章认为乡村遗产是活态遗产,特别是对于大都市边缘区而言,其乡村遗产价值判断要以未来遗产价值发展的可能性为前提,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评估和识别,并对遗产价值发展的连续性进行维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边缘区 活态遗产 乡村遗产价值
下载PDF
活化利用主导下的乡村遗产保护研究——以乡村遗产酒店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龙林格格 甘振坤 张大玉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12期88-91,共4页
乡村遗产作为我国文化遗产资源中极具代表性的类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遗产活化利用"的有效途径。文章尝试分析国内乡村遗产酒店的利用模式,系统、综合地探讨乡村遗产活化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以保护为... 乡村遗产作为我国文化遗产资源中极具代表性的类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遗产活化利用"的有效途径。文章尝试分析国内乡村遗产酒店的利用模式,系统、综合地探讨乡村遗产活化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以保护为核心,以市场为动力,平衡传统与现代,注重展示与阐释的活态保护路径,为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遗产保护利用之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遗产 遗产保护 活化利用 乡村遗产酒店
下载PDF
以遗产实践拓展乡村遗产价值--解读诸葛村宗祠的“家”“国”关联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晓梅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0年第7期64-73,共10页
乡村遗产是一种活态遗产,其遗产价值不限于物质要素,更体现于从历史延续至今的遗产实践之中。遗产实践创造了物质形态的遗产构成,赋予其适应时代需求的社会功能,从时间、空间两个层面拓展了遗产价值。文章以诸葛村宗祠建造、修缮与功能... 乡村遗产是一种活态遗产,其遗产价值不限于物质要素,更体现于从历史延续至今的遗产实践之中。遗产实践创造了物质形态的遗产构成,赋予其适应时代需求的社会功能,从时间、空间两个层面拓展了遗产价值。文章以诸葛村宗祠建造、修缮与功能变迁的遗产实践为例,梳理诸葛氏定居至今的长时段历史,解读不同时期“家”与“国”的互动关联。这种遗产价值解读运用多学科的分析方法,突破既有价值类别的局限,以历史分析助力当代乡村振兴与公众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实践 乡村遗产价值 诸葛村 宗祠 家国关联
下载PDF
2000年以来国际乡村遗产旅游研究特征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12
作者 凌霓 张姮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84-96,共13页
乡村遗产是农耕文明的物质和精神载体,在乡村振兴、发展文旅、活化传统村落的时代背景下,乡村遗产旅游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依托WOS文献数据库里的SSCI(社会科学)与A&HCI(艺术与人文)核心库追踪2007-2019年国际乡村遗产旅游相关文献... 乡村遗产是农耕文明的物质和精神载体,在乡村振兴、发展文旅、活化传统村落的时代背景下,乡村遗产旅游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依托WOS文献数据库里的SSCI(社会科学)与A&HCI(艺术与人文)核心库追踪2007-2019年国际乡村遗产旅游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这些文献的关键词、发文作者、机构、国别、被引文献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数据可视化分析,探究国际乡村遗产旅游研究特征和研究趋势。结果表明:2007-2019年国际乡村遗产旅游领域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中国是近年来发文量最多的国家;英国和西班牙在该研究领域的影响力较大;中国的乡村遗产已成为全球乡村旅游研究热点;在地居民的感知和态度将是延续至未来几年的重点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遗产 旅游 知识图谱 CITESPACE
下载PDF
“乡村遗产保护和乡村振兴”专刊序言
13
作者 陶伟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I0001-I0002,共2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乡村遗产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体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提振乡村文化自信和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文化遗产保护与传...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乡村遗产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体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提振乡村文化自信和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蕴藏着“谋划振兴”的“大乾坤”,在全面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中融合遗产保护,是新时期中国实现城乡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在此背景下,立足于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积极响应和贯彻国家战略,深入研究乡村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的实现路径和理论逻辑,是当下也是未来地理学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遗产保护 农耕文明 乡村遗产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文化自信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学术研究
下载PDF
大都市边缘区乡村遗产价值认知与维育--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
14
作者 顿明明 曹洁 《城乡规划》 2017年第6期45-54,共10页
本文对大都市边缘区的乡村遗产价值定义进行思辨,试图为乡村的“去留”选择提供一个判断视角和思考维度,并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提出了乡村遗产价值的维育策略.文章认为乡村遗产是活态遗产,特别是对于大都市边缘区而言,其乡村遗产价值判... 本文对大都市边缘区的乡村遗产价值定义进行思辨,试图为乡村的“去留”选择提供一个判断视角和思考维度,并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提出了乡村遗产价值的维育策略.文章认为乡村遗产是活态遗产,特别是对于大都市边缘区而言,其乡村遗产价值判断要以未来遗产价值发展的可能性为前提,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评估和识别,并对遗产价值发展的连续性进行维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边缘区 活态遗产 乡村遗产价值
下载PDF
景观性格评价方法在乡村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贵州石阡楼上村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石鼎 赵殿红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年第7期125-129,共5页
在乡村遗产的保护规划中,依据何种理论针对面积较大而内容同质的村落及周边环境进行分区规划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借用"景观性格评价"理论,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贵州石阡楼上村的景观性格进行评价。基于识别自然形成... 在乡村遗产的保护规划中,依据何种理论针对面积较大而内容同质的村落及周边环境进行分区规划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借用"景观性格评价"理论,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贵州石阡楼上村的景观性格进行评价。基于识别自然形成的景观类型与区域,归纳不同层级的景观性格,指出脆弱易变的景观性格区域,为后期保护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也为中国乡村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全新的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性格评价 乡村遗产 文化景观 贵州 楼上村
下载PDF
乡村遗产旅游地“三生”空间的主体价值重塑——以广府古城为例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陶慧 张梦真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92,共12页
乡村遗产承载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传统生产技术、敬畏自然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地方性知识都是生态文明社会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石。20世纪末,继文化旅游产业相继嵌入,乡村遗产旅游地在空间再生产过程中存在隔离、挤压与脱域... 乡村遗产承载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传统生产技术、敬畏自然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地方性知识都是生态文明社会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石。20世纪末,继文化旅游产业相继嵌入,乡村遗产旅游地在空间再生产过程中存在隔离、挤压与脱域现象。文章将"文化主体性"纳入流动的乡村空间体系中考量,探讨乡村遗产地由地方记忆的载体演化为景观社会过程中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的变迁表征,聚焦于"三生"空间功能、属性与边界转换中原住民、政府、投资商等多元主体日常实践的困惑与响应——资源的圈禁与生产空间的失序、内卷的集市与生活空间的规训、多元的民间信仰与相对稳定的人文生态空间。文章以邯郸市广府古城为例,试图构建"三生"空间视角下的乡村主体价值再现框架":家园遗产"重建生产-生态空间的秩序"、微创式"家庭策略变迁实现生活-生产空间的共生"、景镇村"联动共创"三生"空间价值,以期为正经历着变迁的乡村遗产旅游地人居环境优化与重构提供决策依据和经验借鉴,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遗产 “三生”空间 乡村主体 景区社会 广府古城
下载PDF
基于乡村遗产活化利用的传统村落发展路径思考 被引量:6
17
作者 但文红 彭思涛 《中国名城》 2020年第4期16-20,共5页
乡村遗产承载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有机农业技术体系、敬畏自然人文精神和丰富的地方性知识都是未来生态文明社会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原真性保护、“疾风暴雨”式的利用和乡村文化自信消失,是当前乡村遗产保护的主要误区... 乡村遗产承载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有机农业技术体系、敬畏自然人文精神和丰富的地方性知识都是未来生态文明社会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原真性保护、“疾风暴雨”式的利用和乡村文化自信消失,是当前乡村遗产保护的主要误区。从地方性知识共建出发,探索传统村落乡村振兴乡村遗产活化利用发展模式,是实现乡村建设生态文明的理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遗产 地方性知识 活化利用 传统村落
下载PDF
必要性与可能性:关于都江堰及其灌区乡村遗产整体保护的评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石鼎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0年第4期101-106,共6页
堪称人类水利发展史上奇迹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代表了中国传统时代科学技术水平所达到的高度,且至今依然发挥着对于成都平原的灌溉与调水功能。然而,2000多年以来依托都江堰逐步完善的自流灌溉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广域乡村遗产,长... 堪称人类水利发展史上奇迹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代表了中国传统时代科学技术水平所达到的高度,且至今依然发挥着对于成都平原的灌溉与调水功能。然而,2000多年以来依托都江堰逐步完善的自流灌溉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广域乡村遗产,长期以来并不在遗产保护体系的视野之中。文章从都江堰的多重遗产身份切入,基于国际乡村遗产保护的前沿理论与相关保护体系,评述了都江堰及其灌区乡村遗产整体保护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江堰 灌溉工程遗产 灌区乡村遗产 文化景观
下载PDF
平遥乡村遗产的生长:基于山前近水聚集型村落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青龙 张剑葳 《中国文化遗产》 2020年第4期33-43,共11页
平遥乡村遗产作为平遥古城的背景环境,是地域系统内乡村社会生产、生活、生态以及人地关系的映射。近水聚集型村落在平遥山前地区较为普遍,山前地区村落的选址布局、村庄结构和典型建筑根据村落规模大小呈现不同类型特征,反映了社会活... 平遥乡村遗产作为平遥古城的背景环境,是地域系统内乡村社会生产、生活、生态以及人地关系的映射。近水聚集型村落在平遥山前地区较为普遍,山前地区村落的选址布局、村庄结构和典型建筑根据村落规模大小呈现不同类型特征,反映了社会活动与村落空间的互动、生长和衍生关系。明清时期频繁的人口流动推动了平遥山前近水地区村落的二次形成,历史上水资源的匮乏、粮食生产的不足造成了人地关系的紧张与村际关系的复杂,商业的发展则对此有所缓解。人口流动、水案纠纷、祈雨活动、商业发展、代管村落等村际社会活动反映在村落空间的生长演变上,给村落空间带来结构性的影响,留下了诸多建成遗产的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遗产 平遥 传统村落 山前近水地区 聚集型村落群
下载PDF
乡村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契机——乡村文化主题民宿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谨 《世界建筑》 2021年第8期8-11,127,共5页
当前,在乡村振兴与文化强国双重国家战略之下,乡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理念需要厘清,公共政策需要跟进,机制需要创新,社会力量需要引导并鼓励,政府、专家、民间的集合发力才能实现乡村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与可持... 当前,在乡村振兴与文化强国双重国家战略之下,乡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理念需要厘清,公共政策需要跟进,机制需要创新,社会力量需要引导并鼓励,政府、专家、民间的集合发力才能实现乡村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为2035远景目标实现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遗产保护 文化主题民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