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乡村非遗数字化保护效能提升路径
1
作者 郝儒杰 罗一平 王元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96-199,共4页
当下,我们仅仅运用现代影像技术对乡村非遗文献、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进行简单的采集和存储,已不能更好地满足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乡村非遗数字化保护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综合运用法治化方式和互联网、云计... 当下,我们仅仅运用现代影像技术对乡村非遗文献、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进行简单的采集和存储,已不能更好地满足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乡村非遗数字化保护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综合运用法治化方式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从非遗数字化保护的整体性、系统性、融合性等维度分析,统筹好多方力量、完善好机制体制、协调好要素关系,进而增强整体性保护效能、优化系统性保护效能、凝聚融合发展效能,以新时代乡村非遗数字化保护推动乡村非遗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非遗数字化 保护 整体性 系统性 融合性
下载PDF
职业教育与乡村非遗产业共生共荣的理论分析与行动路径
2
作者 张昱 唐智彬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27,共7页
职业教育与乡村非遗产业共生发展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形式,也是服务非遗产业发展和乡村繁荣的有效方式。通过分析点对点的主体能量传输的“政校企共生”、一体化分支能量运输的“三教”协同发展以及连续分支能量循环的职业教育与乡村非遗... 职业教育与乡村非遗产业共生发展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形式,也是服务非遗产业发展和乡村繁荣的有效方式。通过分析点对点的主体能量传输的“政校企共生”、一体化分支能量运输的“三教”协同发展以及连续分支能量循环的职业教育与乡村非遗产业协同创新等共生形态,准确理解职业教育与非遗产业共生的理论基础。基于J县非遗瑶族织锦产业发展案例,探索职业教育与乡村非遗产业等各类主体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共生系统框架,围绕共生单元联动,呈现职业教育与乡村区域产业经济间的资源跨界流动以及与市场主体间的价值互利。优化职业教育与非遗产业共生格局,要发挥政府主导地位,构建产教融合的非遗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创造区域多元主体共生生态、稳定产教共生利益共同体,以强化共生动力机制,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非遗产业 共生模式
下载PDF
数字活化乡村非遗文化的情感化交互设计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田旭 尤优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4期96-98,共3页
探索非遗文化以情感交互方式呈现的数字活化设计脉络及设计策略,通过用户访谈与需求分析,推导归纳情感化交互在非遗数字活化的设计要素,构建数字活化设计模型,并通过APP设计实践进行应用和佐证,对于数字化时代乡村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探索非遗文化以情感交互方式呈现的数字活化设计脉络及设计策略,通过用户访谈与需求分析,推导归纳情感化交互在非遗数字活化的设计要素,构建数字活化设计模型,并通过APP设计实践进行应用和佐证,对于数字化时代乡村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化交互 APP设计 设计策略 乡村非遗文化
下载PDF
乡村非遗文化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
4
作者 蔡映珍 秦通辉 《中国市场》 2024年第10期168-171,共4页
乡村非遗文化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其进行发掘与弘扬,能够提升农村群众的文化自信与归属感,促进乡村文化振兴。通过分析乡村非遗文化发展现状,借助营销理论和新媒体平台对非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进行研究。坚持内... 乡村非遗文化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其进行发掘与弘扬,能够提升农村群众的文化自信与归属感,促进乡村文化振兴。通过分析乡村非遗文化发展现状,借助营销理论和新媒体平台对非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进行研究。坚持内容生产是核心,通过内容创新、短视频创作、文化产业数字化、传播形式多样化等推动其发展,推动非遗文化品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非遗文化 新媒体营销 品牌建设
下载PDF
短视频时代乡村非遗文化传承推广路径探索
5
作者 黄义武 《传播力研究》 2024年第11期19-21,共3页
乡村非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主流文化的变化,乡村非遗文化传播也受到了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当前短视频时代乡村非遗文化传承推广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入剖析,了解短视频时代乡村非遗文化传承推广要素,提出短视频时代乡... 乡村非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主流文化的变化,乡村非遗文化传播也受到了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当前短视频时代乡村非遗文化传承推广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入剖析,了解短视频时代乡村非遗文化传承推广要素,提出短视频时代乡村非遗文化传承推广路径,以期助力短视频时代乡村非遗文化的有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时代 乡村非遗文化 传承推广 困境 要素 路径
下载PDF
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乡村非遗文化的活态化传承研究
6
作者 吴梦龙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04-108,共5页
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为乡村非遗文化发展传承创造有利条件。基于乡村非遗文化活态化传承的文化发展生态建设,要基于对文化数字化资源的运用,持续在数字技术、数字媒体、数字化工具的运用方面加强资源投入,进一步依托文化数字化发展战... 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为乡村非遗文化发展传承创造有利条件。基于乡村非遗文化活态化传承的文化发展生态建设,要基于对文化数字化资源的运用,持续在数字技术、数字媒体、数字化工具的运用方面加强资源投入,进一步依托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为乡村非遗文化活态化传承提供多元化保障。相关部门应根据政府文件要求,结合当前乡村非遗文化活态化传承问题,科学地制定发展策略,利用文化数字化战略要求与发展资源,拓展乡村非遗文化活态化传承路径,实现乡村非遗文化数字化发展的多元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数字化战略 乡村非遗文化 活态化 传承发展
下载PDF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乡村非遗发展状况预测
7
作者 朱星睿 王浩冉 +2 位作者 张思佳 田红蕊 孙丽欣 《价值工程》 2024年第2期48-50,共3页
目前,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为加快其传承与发展的进程,本文对乡村非遗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预测。首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并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了影响非遗发展的三个关... 目前,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为加快其传承与发展的进程,本文对乡村非遗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预测。首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并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了影响非遗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同时得出了影响非遗文化发展前景的回归方程。其次,分别从关注程度、政府方面以及民间组织方面利用LSTM神经网络对乡村非遗文化发展进行预测,得到相应的预测结果,即:未来三年乡村非遗文化的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最后,基于预测结果,为各地乡村政府提供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促进非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尔逊相关指数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LSTM神经网络 乡村非遗
下载PDF
乡村非遗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和创新路径 被引量:5
8
作者 崔瑾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第9期12-14,共3页
乡村非遗旅游是以非遗为旅游吸引物的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非遗旅游受市场需求、文化传承、政策引导、技术革新等多方因素的合力驱动,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时期,乡村非遗旅游高质量发展应以实现非遗可持续发展... 乡村非遗旅游是以非遗为旅游吸引物的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非遗旅游受市场需求、文化传承、政策引导、技术革新等多方因素的合力驱动,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时期,乡村非遗旅游高质量发展应以实现非遗可持续发展和满足游客高层次需求为目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和生活性保护为基础,通过更新发展理念、创新产品和营销模式、完善发展制度等,实现该产业提质增效,赋能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非遗旅游 高质量发展 文旅融合 创新发展
下载PDF
元宇宙背景下的乡村非遗情感化视觉设计研究
9
作者 王乐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24期187-189,共3页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然而,受到城市化、现代化等因素的影响,乡村非遗面临着传承困境和保护需求。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元宇宙概念的崭新提出,乡村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然而,受到城市化、现代化等因素的影响,乡村非遗面临着传承困境和保护需求。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元宇宙概念的崭新提出,乡村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方式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本文以乡村非遗情感化视觉设计为切入点,探讨了在元宇宙背景下,如何运用艺术设计和科技手段,讲好乡愁故事,促进乡村非遗数字化建设,从而实现其情感化传承与创新,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情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建设 乡村非遗 情感化视觉设计 乡愁重塑
下载PDF
乡村非遗文化品牌的数字化传播研究——以宁波市澥浦镇农民画为例
10
作者 王梓晴 王莉 《科技传播》 2023年第11期130-132,共3页
以宁波市澥浦镇农民画为例,分析澥浦农民画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澥浦农民画的发展趋势,从打造乡村非遗文化活化品牌、搭建数据资源库和构建以品牌文化为核心的数字化平台三方面探索澥浦农民画数字化传播的路径,以期为当前非遗文化数字... 以宁波市澥浦镇农民画为例,分析澥浦农民画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澥浦农民画的发展趋势,从打造乡村非遗文化活化品牌、搭建数据资源库和构建以品牌文化为核心的数字化平台三方面探索澥浦农民画数字化传播的路径,以期为当前非遗文化数字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非遗文化 数字化传播 农民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非遗保护与创新设计研究
11
作者 吴晓晖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2期117-119,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效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所特有的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乡村地区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的基础保障。但...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效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所特有的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乡村地区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的基础保障。但是随着时代环境的不断发展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濒临消失的现象,这需要加强乡村非遗保护力度,对其利用方式进行创新,充分发挥乡村非遗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基于此,本文对乡村非遗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非遗保护与创新设计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创新利用策略,以期可以为乡村非遗的利用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非遗 保护 创新设计
下载PDF
文化扶贫背景下乡村非遗文化的传播新思路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琳琳 刘常飞 《传媒论坛》 2020年第14期128-128,130,共2页
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地方的文化记忆,是振兴乡村的基础之一.受到地域及物质、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乡村非遗文化的传播一直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短板.在目前文化扶贫的背景下,乡村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得到重视,同时,移动互联时代带来... 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地方的文化记忆,是振兴乡村的基础之一.受到地域及物质、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乡村非遗文化的传播一直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短板.在目前文化扶贫的背景下,乡村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得到重视,同时,移动互联时代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尤其是网络直播、短视频的兴起为乡村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对此,本文分析了当下乡村非遗文化的传播困境,并对移动互联时代乡村非遗文化的传播新思路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扶贫 乡村非遗文化 移动传播
下载PDF
乡村非遗网络传承的多元赋能与实践策略 被引量:2
13
作者 邓小艳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00-105,共6页
网络传承是乡村非遗内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再现与重构,是乡土传统文化在现实境遇下的创新选择。网络传承对乡村非遗存在多元赋能体现,在实践策略上主要表现为官方主流媒体的"他说"和新型社交媒体的"我说",呈现出不... 网络传承是乡村非遗内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再现与重构,是乡土传统文化在现实境遇下的创新选择。网络传承对乡村非遗存在多元赋能体现,在实践策略上主要表现为官方主流媒体的"他说"和新型社交媒体的"我说",呈现出不同的实践逻辑。为让乡村非遗更好地实现网络传承和发展,需要在内容上深耕细作,在渠道上融合创新,在管理上规范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非遗 网络传承 文化
下载PDF
高校艺术生思政教育与乡村非遗文化融合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雷 《现代农业研究》 2020年第12期58-59,共2页
在当今疫情之下,国际形势变幻莫测,思政教育引导进课堂已经成为高校艺术类教育的必然需要。通过思政教育的引入,让艺术类学生明确设计创新要立足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弘扬“非遗”文化,树立乡村“非遗”文化自信,具有服务于乡村文化振... 在当今疫情之下,国际形势变幻莫测,思政教育引导进课堂已经成为高校艺术类教育的必然需要。通过思政教育的引入,让艺术类学生明确设计创新要立足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弘扬“非遗”文化,树立乡村“非遗”文化自信,具有服务于乡村文化振兴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组成师生共同体努力实现高校艺术生思政教育与乡村非遗文化互融共生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艺术生 思政教育 乡村非遗 融合研究
下载PDF
城镇化背景下乡村非遗数字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温强 《广西城镇建设》 2021年第6期34-36,共3页
基于城镇化背景下乡村非遗面临的困境,阐述乡村非遗数字化建设的意义,借鉴已有的非遗数字化实践经验,提出完善乡村非遗数字化平台、合理运用数字化媒介、乡村非遗进校园、打造乡村非遗品牌等建议,以期促进乡村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乡村城镇化 乡村非遗 数字化
下载PDF
3D虚拟仿真技术下的乡村非遗服饰品开发与展示
16
作者 刘翔 白益凡 《西部皮革》 2022年第5期79-81,共3页
以乡村非遗服饰品为中心,分析了非遗产品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非遗的艺术元素采集与提取,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从人体建模、服装结构设计以及面料工艺的模拟、再现非遗文化的魅力,让乡村非遗文化以更多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提高... 以乡村非遗服饰品为中心,分析了非遗产品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非遗的艺术元素采集与提取,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从人体建模、服装结构设计以及面料工艺的模拟、再现非遗文化的魅力,让乡村非遗文化以更多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提高人们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虚拟仿真 乡村非遗 服饰品 开发
下载PDF
整合营销传播视角下的乡村非遗品牌建构——以黔东南雷山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春芳 《东南传播》 2022年第4期83-86,共4页
建构非遗品牌不仅能发挥非遗本身作为一种文化的经济效益,更能促进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以黔东南雷山为例,从整合营销传播的角度分析乡村非遗品牌构建的策略。在整合所有非遗资源,初步树立品牌形象的基础上,雷山通过加强品牌叙事、联... 建构非遗品牌不仅能发挥非遗本身作为一种文化的经济效益,更能促进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以黔东南雷山为例,从整合营销传播的角度分析乡村非遗品牌构建的策略。在整合所有非遗资源,初步树立品牌形象的基础上,雷山通过加强品牌叙事、联通与整合传播渠道、场景造势来推动消费者与品牌建立良好关系。值得注意的是,雷山乡村非遗品牌的持续发展还应关注非遗产品的开发层次性、拓宽品牌叙事空间、提升品牌叙事能力、强化品牌营销策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非遗 品牌 整合营销传播
下载PDF
场景理论视角下乡村非遗数字化活态保护路径探究——以曲阜大庄绢花为例
18
作者 康玉潇 《社会科学前沿》 2021年第9期2634-2647,共14页
生长于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村民的集体记忆、情感纽带和自我认同的文化符号,更是乡村重要的文化资源。本文将通过口述史与文献梳理相结合的方式,梳理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阜市大庄绢花制作技艺的制作工艺,在场景理论视角下总结... 生长于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村民的集体记忆、情感纽带和自我认同的文化符号,更是乡村重要的文化资源。本文将通过口述史与文献梳理相结合的方式,梳理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阜市大庄绢花制作技艺的制作工艺,在场景理论视角下总结其发展的历史动力逻辑,结合大庄绢花文物实物进行3D扫描、建模、打印,探究乡村非遗数字化活态路径,促进乡村传统工艺的产业化创新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论 乡村非遗 数字化 活态保护
下载PDF
文化扶贫下的乡村非遗保护与传播路径
19
作者 胡晓芳 《艺术大观》 2019年第31期0144-0145,共2页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乡村地方的文化和知识体系,由于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限制,乡村非遗保护与传播成为非遗管理中的短板。当前,在文化扶贫政策背景下,乡村非遗保护与传播工作逐步得到各...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乡村地方的文化和知识体系,由于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限制,乡村非遗保护与传播成为非遗管理中的短板。当前,在文化扶贫政策背景下,乡村非遗保护与传播工作逐步得到各级单位的重视,而当前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媒体也为乡村非遗保护与传播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鉴于此,本文从文化扶贫角度入手,结合乡村非遗保护与传播当前存在的问题,探讨文化扶贫下的乡村非遗保护与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扶贫 乡村非遗 文化传播
下载PDF
短视频风行背景下的乡村非遗传播研究
20
作者 郭冰 《采写编》 2019年第6期158-160,共3页
短视频的风行培养了大批乡村短视频创作者,培育了浓厚的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为乡村非遗的短视频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抓住这一大好时机,结合新的传播条件,从构建全民化传播队伍、打造立体化传播阵营、贯通上下一体传播模式、提升内容... 短视频的风行培养了大批乡村短视频创作者,培育了浓厚的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为乡村非遗的短视频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抓住这一大好时机,结合新的传播条件,从构建全民化传播队伍、打造立体化传播阵营、贯通上下一体传播模式、提升内容质量多方面入手制定新型传播策略,乡村非遗的短视频传播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非遗 短视频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