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域社会视野下乡邦文献的流动--以温州玉海楼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方勇骏 曹丽芳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0-38,共9页
晚清温州形成了一张以玉海楼为中心的乡邦文献流动网络。在孙衣言、孙诒让等地方精英的倡导下,长期处于分散状态的家族文献借助覆盖全郡的士绅人脉网络,突破血缘藩篱,向上流动,汇合成一股整理乡邦文献的洪流。与此同时,经知识精英统一... 晚清温州形成了一张以玉海楼为中心的乡邦文献流动网络。在孙衣言、孙诒让等地方精英的倡导下,长期处于分散状态的家族文献借助覆盖全郡的士绅人脉网络,突破血缘藩篱,向上流动,汇合成一股整理乡邦文献的洪流。与此同时,经知识精英统一整理和再诠释的乡邦文献不断反哺基层,进入家族文献系统,成为整合乡族社会的新鲜文化力量。乡邦文献的这种频繁上、下行流动,为晚清温州地方士绅社会的形成搭建了文化平台,同时也为当地强化地域认同、建构地方学统营造了浓厚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海楼 温州 家族文献 乡邦文献
下载PDF
浙南宿儒刘绍宽的乡邦文献整理实践与贡献
2
作者 吴梦柔 刘伦伦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9-43,共5页
刘绍宽,被称为“浙南宿儒”。民国时期,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的继承与阐扬,多方搜集文献资料,搜罗考据、叙述校勘,历时十年撰成《平阳县志》,参与地方乡贤遗著整理,参与瓯风社与《瓯风杂志》创办,借助浙江文献展览会将永嘉学术、文化推向全... 刘绍宽,被称为“浙南宿儒”。民国时期,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的继承与阐扬,多方搜集文献资料,搜罗考据、叙述校勘,历时十年撰成《平阳县志》,参与地方乡贤遗著整理,参与瓯风社与《瓯风杂志》创办,借助浙江文献展览会将永嘉学术、文化推向全国,对挖掘传承温州地方文化做出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绍宽 乡邦文献 地方文化 温州
下载PDF
浅议乡邦文献及其整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新勇 《人文天下》 2019年第18期51-54,共4页
一、乡邦文献的定义乡邦文献是一地文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等的重要素材。要弄清乡邦文献的含义,首先应了解什么是“乡邦”。遗憾的是,《汉语大词典》《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都未将“乡邦”列入词... 一、乡邦文献的定义乡邦文献是一地文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等的重要素材。要弄清乡邦文献的含义,首先应了解什么是“乡邦”。遗憾的是,《汉语大词典》《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都未将“乡邦”列入词条。“乡”与“邦”的基本含义均是行政区划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邦文献 《现代汉语词典》 地方历史文化 《汉语大词典》 整理 《辞源》 《辞海》 行政区划
下载PDF
明清时期桐城乡邦文献编纂述论 被引量:3
4
作者 沈志富 黄晶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6-91,共6页
明清时期桐城文献繁盛,其乡邦文献编纂活动自方学渐首开先河,遂代续相承、形成传统,绵延300年不辍。桐城乡邦文献载体形态极为丰富,以诗歌和古文总集为代表的通邑文献,分别对应着桐城深厚的诗学和古文创作传统。众多桐城文人自觉以保存... 明清时期桐城文献繁盛,其乡邦文献编纂活动自方学渐首开先河,遂代续相承、形成传统,绵延300年不辍。桐城乡邦文献载体形态极为丰富,以诗歌和古文总集为代表的通邑文献,分别对应着桐城深厚的诗学和古文创作传统。众多桐城文人自觉以保存先辈文献为己任,终其一生甚至世代相传致力于乡邦文献整理事业。乡邦文献的接续编纂对于表彰桐城先贤精神、树立乡土意识、建构龙眠诗文传统以及滋养传播桐城文化等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 乡邦文献 总集 编纂
下载PDF
乡邦文献学者丁锡田 被引量:1
5
作者 于桂林 《山东图书馆季刊》 2003年第1期98-99,共2页
关键词 乡邦文献 地方文献 文献收藏 地方文化 文献 丁锡田 清末民初
下载PDF
试论清代台州藏书家关注乡邦文献的特点
6
作者 张明君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第6期138-140,共3页
文章总结了台州藏书家关注乡邦文献的特点,并对这一特点及特点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台州 私人藏书 乡邦文献 浙东藏书派
下载PDF
民国温州乡邦文献汇抄三种述略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丹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6年第3期83-86,95,共5页
永嘉黄氏敬乡楼抄本、永嘉乡著会抄本和平阳王氏抄本是民国时期温州三种重要的乡邦汇抄文献。文章以现存三种汇抄文献为基础,对它们一一进行考述,并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 著会 汇抄 乡邦文献
下载PDF
钟情乡邦文献的地方史志专家康爵述论
8
作者 康磊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94-96,共3页
康爵先生是曾被于右任、蔡元培、黄炎培等学界巨人誉为"史志津梁、学界洵光"的方志目录学家。现从"淡泊名利、勇于担当","勤奋刻苦、惟真惟实","治学严谨、著述等身"三个视角,用丰赡的史料对... 康爵先生是曾被于右任、蔡元培、黄炎培等学界巨人誉为"史志津梁、学界洵光"的方志目录学家。现从"淡泊名利、勇于担当","勤奋刻苦、惟真惟实","治学严谨、著述等身"三个视角,用丰赡的史料对康爵的学术生涯和治学精神进行简要评述,堪当补白之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爵 方志史家 目录学家 乡邦文献 重史修志
下载PDF
积极搜集、整理乡邦文献的王宝仁
9
作者 高琪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1年第5期112-119,共8页
王宝仁,清江南太仓直隶州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官安徽六安直隶州州学训导。初名宝书,字东壁,因十八岁参加州试时,另有一考生与他同姓同名,故而改名为宝仁,改字为静甫。乾隆五十四年(1789)生,咸丰二年(1852)卒,享... 王宝仁,清江南太仓直隶州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官安徽六安直隶州州学训导。初名宝书,字东壁,因十八岁参加州试时,另有一考生与他同姓同名,故而改名为宝仁,改字为静甫。乾隆五十四年(1789)生,咸丰二年(1852)卒,享年六十四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邦文献 搜集 整理 直隶
下载PDF
在乡邦文献中学与思——《晋城史话》侧读记
10
作者 聂尔 《史志学刊》 2016年第6期86-88,共3页
《晋城史话》,由张志仁主编,乔欣、秦海轩、姚剑等多人撰稿,并有更多人参与其事,编撰工作历经两年,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于2016年5月出版。《晋城史话》以全书42万字的篇幅,意图囊括晋城一地从史前史以迄于今的整体性历史图卷,所付努力不... 《晋城史话》,由张志仁主编,乔欣、秦海轩、姚剑等多人撰稿,并有更多人参与其事,编撰工作历经两年,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于2016年5月出版。《晋城史话》以全书42万字的篇幅,意图囊括晋城一地从史前史以迄于今的整体性历史图卷,所付努力不可谓不巨大。所谓史话者,指的是在历史真实性前提之下还须兼及故事性和通俗性的一种历史讲述。以此观之,现已取得的效果可谓卓著,荦荦大端,自不待言,故事之可读,文辞之雅观,俗史野传,古迹图说亦在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话 晋城 乡邦文献 山西人民出版社 历史真实性 中学 编撰工作 通俗性
下载PDF
城市形象传播的乡邦文献资源探析——以《重庆掌故》和《古城重庆》为例
11
作者 马拉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第7期228-229,共2页
乡邦文献是一座城市最古旧的文脉资源,城市形象传播是一座城市最新的文化营销工程。发掘和利用以《重庆掌故》和《古城重庆》为代表的乡邦文献的基础资源,可以使重庆城市形象的传播、营销和推广富于深厚的历史文脉感。
关键词 城市形象传播 乡邦文献资源 《重庆掌故》 《古城重庆》
下载PDF
清末民国间温州乡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俞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0年第5期1-6,共6页
清末至民国中期 ,温州出现了一场对乡邦文献进行整理的文化运动。始自孙诒让著撰《温州经籍志》,孙氏父子刊行《永嘉丛书》;民初冒广生刊成《永嘉诗人词堂丛刻》;民国中期 ,黄群等又编校刊成《敬乡楼丛书》。三者前后连贯 ,基本上构成... 清末至民国中期 ,温州出现了一场对乡邦文献进行整理的文化运动。始自孙诒让著撰《温州经籍志》,孙氏父子刊行《永嘉丛书》;民初冒广生刊成《永嘉诗人词堂丛刻》;民国中期 ,黄群等又编校刊成《敬乡楼丛书》。三者前后连贯 ,基本上构成一个整体 ,共汇刊自唐至宋、元、明、清温州历代名家要著 57家、66种、1 4 7册 ,计 50 0多万字 ,基本上代表了对温州古代典籍文化的一次概括与总结。它前后历时六、七十年 ,是温州文化史上一场空前大事。引起对这一文化现象的注意 ,研究其产生、过程与做法 ,进而引出对今日之启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民国 温州 乡邦文献
全文增补中
留学归国后的周氏兄弟与乡邦文献——辛亥革命和地方自治中的文人传统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芳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70,共9页
在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起死》中,鲁迅让庄子询问死而复生的乡下人的身份背景,这一幕颇为有趣:“庄子——我且问你:你姓甚名谁,哪里人?汉子——我是杨家庄的杨大呀。
关键词 文人传统 地方自治 辛亥革命 乡邦文献 兄弟 归国 留学 《起死》
原文传递
清代广西乡邦文学文献的搜集与整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吕立忠 周碧蓉 《河池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31-35,共5页
有清一代,广西文坛兴盛,搜集、整理广西地方文学文献的活动也日渐增多,特别是清中后期,广西本土文人学者乡邦文献意识高涨,积极参与乡邦文学文献的搜集与整理,从而保存了丰富的乡邦文化遗产。
关键词 清代 广西 文学 文学文献 地方文献 乡邦文献 文献整理
下载PDF
苏州藏书家乡邦先哲文献收藏考
15
作者 陈建中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60,共2页
苏州为历史文化名城 ,文脉源远流长 ,藏书之风享誉海内外。苏州藏书家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典籍 ,也传承了苏州的历史文化 ,因此他们是吴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文章对苏州藏书家收藏乡邦先哲文献的情况分别进行了介绍 ,以彰显苏州藏书家传... 苏州为历史文化名城 ,文脉源远流长 ,藏书之风享誉海内外。苏州藏书家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典籍 ,也传承了苏州的历史文化 ,因此他们是吴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文章对苏州藏书家收藏乡邦先哲文献的情况分别进行了介绍 ,以彰显苏州藏书家传承吴文化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 藏书家 乡邦文献
下载PDF
近二十年温州乡邦文献整理出版概况
16
作者 洪振宁 《温州文物》 2020年第1期1-19,共19页
目前存世的古代温州著作和民国时期的温州著作约1200部,其中"四库"系列影印收入160多部温州著作。近二十年来,温州乡邦文献的影印重刊、点校整理,取得较大进展,其中书画专题文献编辑出版的业绩尤为突出。后续工作建议编写&qu... 目前存世的古代温州著作和民国时期的温州著作约1200部,其中"四库"系列影印收入160多部温州著作。近二十年来,温州乡邦文献的影印重刊、点校整理,取得较大进展,其中书画专题文献编辑出版的业绩尤为突出。后续工作建议编写"温州文献总目提要",继续促使"市宝回归家乡",以抢救、影印历史资料和选择专题汇编为工作重点,期以利于推进"温州学"研究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 乡邦文献 整理出版 市宝回归 温州学
原文传递
乡邦之恋与晚清民初词学区域观念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柏岭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75-180,共6页
词家对地域与词派关系的认识 ,经历过相互松散、重词派、尤重乡邦地域性的过程。乾嘉之后 ,那种以编辑乡邦文献传统为目的的地方性词徵体词集 ,方真正渐趋成熟。其中 ,地域词学传统已成为词家评词的有力标准。词学区域观念的日渐强化有... 词家对地域与词派关系的认识 ,经历过相互松散、重词派、尤重乡邦地域性的过程。乾嘉之后 ,那种以编辑乡邦文献传统为目的的地方性词徵体词集 ,方真正渐趋成熟。其中 ,地域词学传统已成为词家评词的有力标准。词学区域观念的日渐强化有着乡土情结的积淀、词学振兴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晚期 词学 区域观念 存录意识 地域词派 乡邦文献意识 徵体 词学
下载PDF
鲁迅与乡邦金石
18
作者 刘秉贤 李亮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31-34,92,共5页
鲁迅涉足金石学颇久,功底也颇深,但由于在这方面的著述不多,故未引起学界广泛的重视。然而,若从鲁迅治学的角度切入,作为整体中的一部分,这个方面又不得不谈。谈鲁迅与金石学的关系,首先得从鲁迅与乡邦金石说起。鲁迅是从整理乡邦金石... 鲁迅涉足金石学颇久,功底也颇深,但由于在这方面的著述不多,故未引起学界广泛的重视。然而,若从鲁迅治学的角度切入,作为整体中的一部分,这个方面又不得不谈。谈鲁迅与金石学的关系,首先得从鲁迅与乡邦金石说起。鲁迅是从整理乡邦金石而步入金石学领域的,而最能代表鲁迅在金石学上的水平的,也是鲁迅对于乡邦金石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但充实了鲁迅与乡邦文献的关系,而且将这种关系向鲁迅所治的其他学术领域做出了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金石学 金石 乡邦文献
下载PDF
鲁迅在古典文献学领域的贡献 被引量:1
19
作者 纪宁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22,共2页
鲁迅被誉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其对于中国古典文献的保护整理以及对古典文献学的创新开拓,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他凡事求"真",坚持纯学术态度,采用乾嘉学派手法的严谨,悉心整理古典文献,并且从不只限于对文献资料的整理,更重要... 鲁迅被誉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其对于中国古典文献的保护整理以及对古典文献学的创新开拓,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他凡事求"真",坚持纯学术态度,采用乾嘉学派手法的严谨,悉心整理古典文献,并且从不只限于对文献资料的整理,更重要的是他还对历史、文学史、小说史以及碑刻、汉字、宗教、画像等诸多方面也都作过深入细致的研究。鲁迅因受《二酉堂丛书》的启发,从辑佚乡邦文献着手收辑古小说和整理诗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献 鲁迅 新文化运动 学术态度 乾嘉学派 文献资料 乡邦文献 整理
下载PDF
风骚驱使古人书——历史学家全祖望
20
作者 赵淑萍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他的一生,是不是一个悲剧?幼时被誉为神童,垂之年中了秀才,然后又中举人、进士,入翰林院。方苞、李绂等名人对他青眼相加,于是,他年纪轻轻就名满京华。在翰林院的考核中,有人从中作祟,他被置为末等。他一气之下就回了家乡。从此,他在家... 他的一生,是不是一个悲剧?幼时被誉为神童,垂之年中了秀才,然后又中举人、进士,入翰林院。方苞、李绂等名人对他青眼相加,于是,他年纪轻轻就名满京华。在翰林院的考核中,有人从中作祟,他被置为末等。他一气之下就回了家乡。从此,他在家著书立说或为衣食奔波。家境每况愈下,有时候甚至断粮。他自嘲,明三百年世宦之贫,没有一个比得上他。女儿早天,儿子也先他而去,51岁时,他也去跟他传记中的主人公们会面了。没有银钱下葬,最后,妻子卖掉了万余卷藏书,才让他入士为安。可是,他又是幸运的。他生前,没遭文字狱的大劫,除了那句“为我讨贼清乾坤”招惹了一点小小的风波外。好友杭世骏扣压了他的《鲒埼亭集》,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客观上保护了他。他以乡邦文献这样狭小领域的研究竞跻身于全国大家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世骏 翰林院 方苞 全祖望 乡邦文献 文字狱 著书立说 风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