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什伍乡里制度试探 被引量:22
1
作者 臧知非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8-75,共8页
先秦什伍乡里制度试探臧知非苏州大学历史系什伍乡里制度,是我国古代国家的基层政权组织,渊源于西周,产生于春秋,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系统研究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有助于认识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结构变动的本质。本文拟从社会结... 先秦什伍乡里制度试探臧知非苏州大学历史系什伍乡里制度,是我国古代国家的基层政权组织,渊源于西周,产生于春秋,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系统研究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有助于认识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结构变动的本质。本文拟从社会结构变动的角度,对先秦时代的什伍乡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里制度 《周礼》 春秋时代 宗族 地方行政 《左传》 包山楚简 基层政权 血缘关系 战国时代
下载PDF
家庭、宗族与乡里制度:中国传统社会的乡村治理 被引量:12
2
作者 曾宪平 谭敏丽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35-37,58,共4页
我国古代由种植文明所形成的家庭宗族结构,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以孝为核心的宗法思想,经儒家的宣扬和主张,横向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纵向延续几千年,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封建国家看到了乡村政治文化的这种特点,充分利... 我国古代由种植文明所形成的家庭宗族结构,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以孝为核心的宗法思想,经儒家的宣扬和主张,横向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纵向延续几千年,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封建国家看到了乡村政治文化的这种特点,充分利用宗法意识与宗族结构,建构出官民共治的乡里制度,充分利用宗族巨大的内聚力,将国家权力渗透到乡村社会,从而达到对乡里社会和乡里百姓的严密控制,实现有效的乡村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家庭 乡里制度 乡村治理
下载PDF
元代乡里制度及其实行的北南方差异 被引量:3
3
作者 鲁西奇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74,共11页
元代北方地区的乡里制度,主要沿用金代的乡里正—村社主首制,并在村社层面增设社长,从而形成乡里正—村社主首、社长制。当这一制度被推行到南方地区时,适应南宋固有的乡村控制体系,在都的范围内差充里正、主首,在村、保层面上设立社长... 元代北方地区的乡里制度,主要沿用金代的乡里正—村社主首制,并在村社层面增设社长,从而形成乡里正—村社主首、社长制。当这一制度被推行到南方地区时,适应南宋固有的乡村控制体系,在都的范围内差充里正、主首,在村、保层面上设立社长,从而形成了都里正—都分主首—社长的控制体系,其基本格局则沿用南宋的乡里控制格局。元代乡里制度的基本结构,乃是乡(都)里正—村社主首、社长制:乡或都的里正是赋役征科的责任者,村社或都分主首实际负责催征赋税,社长主管督劝农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里制度 村社 区域差异 元代
下载PDF
王朝国家的社会控制及其地域差异——以唐代乡里制度的实行为中心 被引量:3
4
作者 鲁西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6-169,共14页
乡里制度在不同地区是否得到实行,在多大程度上、以怎样的方式实行,反映了王朝国家对于不同地区的社会控制方式与程度的差异。根据唐代乡里制度在不同地区的实行状况,可以将唐代对其疆域与民众的社会控制区分为4个圈层:第1个圈层是以汉... 乡里制度在不同地区是否得到实行,在多大程度上、以怎样的方式实行,反映了王朝国家对于不同地区的社会控制方式与程度的差异。根据唐代乡里制度在不同地区的实行状况,可以将唐代对其疆域与民众的社会控制区分为4个圈层:第1个圈层是以汉户为主的正州县,较严格地实行乡里制;第2个圈层是以蕃胡夷蛮为主体的正州县,努力实行统一的乡里制度,但其乡里编排或未能全面遵守相关规定,且不稳定;第3个圈层是有版羁縻州县,其首领多以其固有的社会组织管理其部众,并向唐王朝申报所领民户,但也有部分有版羁縻州县编排了乡里;第4个圈层是无版羁縻府州,仍然实行其固有的社会控制制度,且不向唐朝上报户口版籍。唐代对于不同地区的社会控制,本质上乃是"因地制宜",即根据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与历史文化背景,而采取不同的社会控制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里制度 社会控制体系 户口版籍 羁縻州县 唐代政区设置
下载PDF
专题视点:乡里制度与地方控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鲁西奇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52,共1页
制度史研究,主要根据律令规章、文书档案及史传碑铭等相关材料,考述制度之形成、内涵、某项或某类制度在制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探究其根源与意义;历史地理研究,主要关注诸种地理空间要素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空间要素在历史进程中的... 制度史研究,主要根据律令规章、文书档案及史传碑铭等相关材料,考述制度之形成、内涵、某项或某类制度在制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探究其根源与意义;历史地理研究,主要关注诸种地理空间要素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空间要素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探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将制度史研究与历史地理研究相结合,则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制度的实行过程、空间展开及其区域特性,考察某一项制度(如乡里制度)被推行到全国各地区的过程、在实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区域差异,分析制度性规定如何“落实”到具体的地方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体系之中,从而形成“地方性的制度”,以揭示国家制度与地方社会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里制度 历史地理研究 视点 专题 历史演变过程 空间要素 地方社会 文书档案
下载PDF
战国时代乡里制度的渊源及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顾旭娥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53-54,共2页
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制度的大变革时期,各种典章制度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发展和完善,并对以后的行政制度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着眼于战国时代的乡里制度,从其产生的渊源、结构特点、功能及影响略作探讨,以期了解战国时代乡里制度... 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制度的大变革时期,各种典章制度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发展和完善,并对以后的行政制度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着眼于战国时代的乡里制度,从其产生的渊源、结构特点、功能及影响略作探讨,以期了解战国时代乡里制度对中国行政制度系统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乡里制度 基层组织
下载PDF
齐国乡里制度述论 被引量:2
7
作者 仝晰纲 《管子学刊》 1994年第3期71-75,共5页
齐国乡里制度述论仝晰纲乡里作为地域性行政区划,始于西周。在西周封国中,齐、鲁、宋、陈、郑等诸国都有乡里设置的文献记载,其中以齐国最具特色,也最为完备。本文试对齐国的乡里制度略作论述,以就正于方家。一、乡里起源及嬗变齐... 齐国乡里制度述论仝晰纲乡里作为地域性行政区划,始于西周。在西周封国中,齐、鲁、宋、陈、郑等诸国都有乡里设置的文献记载,其中以齐国最具特色,也最为完备。本文试对齐国的乡里制度略作论述,以就正于方家。一、乡里起源及嬗变齐国故地位于今山东东部沿海、黄河下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里制度 乡里组织 齐国 梁启超 社会共同体 述论 基层组织 内聚性 战国时期 地域组织
下载PDF
汉族家族与乡里制度关系探析——兼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德顺 王淑琴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9-82,共4页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国家由于其统治能力和地方财力的限制,在基层社会的管理上,有“皇权不下县”的传统。在广大汉族地区,县以下的治理则是建立自治型的乡里制度。乡里制度本质上是一种以乡绅为骨干的家族治理机制。由于民族地区的政...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国家由于其统治能力和地方财力的限制,在基层社会的管理上,有“皇权不下县”的传统。在广大汉族地区,县以下的治理则是建立自治型的乡里制度。乡里制度本质上是一种以乡绅为骨干的家族治理机制。由于民族地区的政治统治实行土官、土司制度,民族地区的乡村社区治理与汉族的乡里制度各有特色,互相映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里制度 家族势力 家族治理机制 民族地区 比较分析
下载PDF
中国乡里制度研究的路径——读《中国乡里制度》 被引量:3
9
作者 余清良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23-26,53,共5页
由于史料过于零散、缺乏 ,乡里制度本身缺乏规范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又同赋役制度、宗法制度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所以 ,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的深化 ,有待于在研究的资料、视角、理论和方法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赵秀玲著《中国乡里... 由于史料过于零散、缺乏 ,乡里制度本身缺乏规范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又同赋役制度、宗法制度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所以 ,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的深化 ,有待于在研究的资料、视角、理论和方法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赵秀玲著《中国乡里制度》一书 ,在这几个方面都有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但却留下了不少遗憾和可供商榷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里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史学评论
下载PDF
清代乡里制度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0
作者 申立增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S3期141-148,共8页
清代乡里制度是一项关乎历史和现实的重要课题,本文对20世纪以来国内外不同时期的清代乡里制度的总体研究情况略作评述,并对若干主要问题的学术成果试作总结。
关键词 清代 乡里制度研究 综述
下载PDF
家庭、宗族与乡里制度:中国传统社会的乡村治理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宇 曾宪平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08-209,共2页
一、宗族家庭的源流与嬗变(一)农耕生活产生家族制度在一万多年前,我们的祖先逐渐结束了被动的采集农业,开始发展原始的种植农业。这种农耕的方式使得人们定居形成村落,而村落成为母系氏族社会的基本结构。随着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 一、宗族家庭的源流与嬗变(一)农耕生活产生家族制度在一万多年前,我们的祖先逐渐结束了被动的采集农业,开始发展原始的种植农业。这种农耕的方式使得人们定居形成村落,而村落成为母系氏族社会的基本结构。随着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公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里制度 中国传统社会 宗族制度 乡村治理 家庭 宗法制度 家族制度 农耕生活 家族势力 中国乡村
下载PDF
隋朝乡里制度浅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文龙 《丝绸之路》 2011年第14期33-34,共2页
隋朝的乡里制度,从隋初京畿之内的族、间、保三级制和京畿之外的党、里二级制双轨并行,到开皇九年(589)不分京畿内外统一编制的乡、里二级制,都体现了隋王朝根据时局变化调整国家政策的实用立场。终隋一代,乡里制度在基层组织普... 隋朝的乡里制度,从隋初京畿之内的族、间、保三级制和京畿之外的党、里二级制双轨并行,到开皇九年(589)不分京畿内外统一编制的乡、里二级制,都体现了隋王朝根据时局变化调整国家政策的实用立场。终隋一代,乡里制度在基层组织普遍存在,即使在隋朝初期法令没有见到乡级组织,从出土的隋代墓志铭文可以证实隋初的乡是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朝 乡里制度 基层组织
下载PDF
遼金時期北方地區的鄉里制度及其演變 被引量:1
13
作者 魯西奇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5-196,共42页
(1)遼代燕雲漢地的"村""里"是基本的鄉村社會組織單位,却未見置有正、長;"鄉正"與"帖鄉"演變爲縣衙職役,主要負責户丁籍帳的登記與造册;真正負責徵發賦役的,可能是寨使、寨官。(2)遼前期,"... (1)遼代燕雲漢地的"村""里"是基本的鄉村社會組織單位,却未見置有正、長;"鄉正"與"帖鄉"演變爲縣衙職役,主要負責户丁籍帳的登記與造册;真正負責徵發賦役的,可能是寨使、寨官。(2)遼前期,"寨"(三百户)作爲編排、管理各種俘户的基本單位;至遼中期,在中京、上京地區,有規劃地編排、分劃鄉(五百户)、里,亦仍有州縣以"寨"作爲户丁編排與管理單位。(3)金代猛安謀克部的基層管理單位是"寨"(五十户);據有華北漢地之初,亦曾在部分州縣推行"寨"制。(4)金代的鄉里制度乃是"鄉里正—村社主首"制度,鄉里正繼承了遼代的鄉正與北宋前期鄉里正,"村社"的源頭之一則是女真的"寨"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鄉里制度 北族 唐制
下载PDF
论荆楚地区的乡里制度
14
作者 袁北星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48-49,共2页
古代中国的农村基层社会主要是以分散的乡村村落的形式存在。国家统治者为了维护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劳役征发,势必通过基层行政机构将广阔而分散的乡里社会置于王朝的强大统治之下,因此,在乡村建立基层行政... 古代中国的农村基层社会主要是以分散的乡村村落的形式存在。国家统治者为了维护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劳役征发,势必通过基层行政机构将广阔而分散的乡里社会置于王朝的强大统治之下,因此,在乡村建立基层行政组织,成为历代统治者的一项重要决策。一、乡里制度的起源及其演变乡里作为农村基层社会的一级行政区划,始于西周。西周初年的青铜器铭文中出现的“里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里制度 基层社会 行政组织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荆楚 古代中国 国家统治 村落 乡村社会 青铜器铭文
下载PDF
中国乡里制度
15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1999年第1期34-34,共1页
本书对中国乡里制度进行了历史性的回顾与总结,探讨了从先秦至近代乡里制度的起源及其嬗变、乡里组织的管理形式、乡里领袖的类型特征、乡里制度与宗教家庭的关系、乡里制度与宗族家庭关系、与官僚政治关系、与农民的关系。并对乡里制... 本书对中国乡里制度进行了历史性的回顾与总结,探讨了从先秦至近代乡里制度的起源及其嬗变、乡里组织的管理形式、乡里领袖的类型特征、乡里制度与宗教家庭的关系、乡里制度与宗族家庭关系、与官僚政治关系、与农民的关系。并对乡里制度精神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里制度 回顾与总结 乡里组织 类型特征 管理形式 历史性 家庭关系 政治关系 制度精神 先秦
下载PDF
我国乡里制度的起源和演变
16
作者 张信通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15-19,共5页
我国乡里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殷商时期的邑、里、丘是居民的最小行政单位,受贵族政权管辖。西周的乡遂制度比殷商的乡里制度有所发展,基层行政组织大备。春秋战国时期,县、郡政区相继产生,乡、里基层政权从属于郡县之下,... 我国乡里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殷商时期的邑、里、丘是居民的最小行政单位,受贵族政权管辖。西周的乡遂制度比殷商的乡里制度有所发展,基层行政组织大备。春秋战国时期,县、郡政区相继产生,乡、里基层政权从属于郡县之下,国野界限泯灭。乡级政权人员建制结构完整,乡官职责分明。里政权职能繁杂,里吏分工细密,各司其职,里内的什伍组织更加完善。乡、里两级行政职能发展到战国末期已相当完善,标志着我国乡里制度初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里制度 乡官 里吏
下载PDF
唐-明间乡里制度的变化及其北南方差异
17
作者 鲁西奇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55,M0006,共13页
关于唐-明间乡里制度演变的单线条式叙述与阐释,忽略了乡里制度及其演变的北南方差异,以及辽金元时期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族”因素的影响。北南方地区乡里制度的形成及其变化,是以乡村聚落形态差异为基础的:在北方地区“,里”作为行... 关于唐-明间乡里制度演变的单线条式叙述与阐释,忽略了乡里制度及其演变的北南方差异,以及辽金元时期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族”因素的影响。北南方地区乡里制度的形成及其变化,是以乡村聚落形态差异为基础的:在北方地区“,里”作为行政管理单位,与自然村相对一致;在南方地区,一个“里”往往包括几个自然村,形成地域单元。唐至明期间,北方地区乡村基层管理单位均在“村”的层面,南方地区乡村基层管理单位表现为包括若干村的地域。唐-明间乡里制度变化的总趋势,是以户口控制为基础的唐代乡里制,渐次向以村落、田亩控制为基础的乡村制演变;同时,契丹、女真、蒙古都将其固有的户丁控制制度引入北方汉地乃至全国的乡里制度体系。明代洪武十四年(1381)实行的黄册里甲制,融合北南方两种乡里制度传统,将户丁控制与田亩控制结合起来,而以户丁控制为主。在实行过程中,渐次向以田亩控制为主导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里制度 户丁控制 田亩控制 唐-明
原文传递
中晚唐至明初乡里制度的变化
18
作者 鲁西奇 《新华文摘》 2024年第11期161-161,共1页
鲁西奇在《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4年第1期撰文指出,乡里制度是由乡、里构成的乡村控制制度。中晚唐以后,北方地区乡一里制度逐步演变为乡一村制,村成为社会制度、管理与组织的基本单元,在村内以户丁控制为基本原则。南方地区乡一里制... 鲁西奇在《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4年第1期撰文指出,乡里制度是由乡、里构成的乡村控制制度。中晚唐以后,北方地区乡一里制度逐步演变为乡一村制,村成为社会制度、管理与组织的基本单元,在村内以户丁控制为基本原则。南方地区乡一里制较稳定地保持下来,并在宋代与保甲法、经界法相结合,演变为乡一都一图(保)制,至元代又与村社制相结合,演变为都里正一都分主首一社长的控制体系,基本原则是地域控制,以期实现田亩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控制 经界法 乡里制度 中晚唐 村社制 基本单元 管理与组织
原文传递
明代乡村慈善模式的制度设计和基层组织慈善功能的演变——以两湖地区为中心
19
作者 周荣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7,共11页
在明初的乡村治理理念中,乡里制度是以里甲制为中心的综合多功能体,蕴含了丰富的社会管理、教化、治安等功能,也蕴含了巧妙的慈善功能。鳏寡孤独残疾有养、婚姻丧葬有助等慈善目标被融于官方的礼法体系和里甲编排等制度安排中。明中叶以... 在明初的乡村治理理念中,乡里制度是以里甲制为中心的综合多功能体,蕴含了丰富的社会管理、教化、治安等功能,也蕴含了巧妙的慈善功能。鳏寡孤独残疾有养、婚姻丧葬有助等慈善目标被融于官方的礼法体系和里甲编排等制度安排中。明中叶以后,社会分化加剧,里甲面临瓦解,部分职能废弛,有识之士在重整乡村秩序的过程中,借重的依然是明初的乡治理念。以乡约为中心的保甲、社仓等制度设计成为明代中后期基层治理和慈善救助的主要内容,保甲、乡约、社仓、社学“四合一”是明中后期理想的乡治模式。由于明代乡村治理中贯穿了精神与物质、慈善与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基层社会得以在较长时间中维持相对稳定的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乡村慈善 乡里制度 基层组织
下载PDF
皇权下县:清代乡里制度实践运作的困境及其出路--以顺天府宝坻县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洪兵 张松梅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103,共13页
在国家正式行政制度止步于县的传统中国,看似“皇权不下县”背后却蕴含着特定的制度设计,清王朝不断完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融合互动的机制,探索低成本的乡村治理方案,从而建立了兼具官民色彩的乡里制度。清王朝将乡里制度视为推动皇... 在国家正式行政制度止步于县的传统中国,看似“皇权不下县”背后却蕴含着特定的制度设计,清王朝不断完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融合互动的机制,探索低成本的乡村治理方案,从而建立了兼具官民色彩的乡里制度。清王朝将乡里制度视为推动皇权下县的重要途径,以乡里制度沟通国家与乡村、官方与民间,推动王朝国家的基层政权建设。站在国家权力向乡村渗透的单一向度,部分学者围绕“皇权下县”与否展开讨论,从而忽略了乡村社会治理的双向性。如果超越乡里制度的宏观研究框架,从区域性的个案来看,下县的国家权力已经不是单纯的皇权,乡村社会也不是完全被动的受众,清代乡里制度的实践运作是国家政权与乡村自治组织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乡村治理 乡里制度 乡保 青苗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