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书为心画”之“心”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芝清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23年第4期57-60,共4页
针对当今书坛将书法本体中“书为心画”之“心”界定不清,笔者予以界定、厘清,以几个特定的审美范畴予以说明,概括了书法艺术审美的非普世性及其特殊性,提出书法不同于其他诸如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门类,它不具有艺术审美的普世性与... 针对当今书坛将书法本体中“书为心画”之“心”界定不清,笔者予以界定、厘清,以几个特定的审美范畴予以说明,概括了书法艺术审美的非普世性及其特殊性,提出书法不同于其他诸如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门类,它不具有艺术审美的普世性与普遍性,它表达出来的“形象”“意象”,抑或称之为“心象”,很难用其他艺术形式表达出的善恶、美丑乃至喜怒哀乐来诠释,只能用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人才能理解的笔法、结构、章法、墨法等具有强烈民族性的因素表达出来的非普世意象来诠释。因此,汉字书法艺术之“象”,并非普世艺术之“形象”,而是一种“抽象”,或者说中国特有之“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汉字 书为心画 非普世意象 汉字审美风格
下载PDF
从“书,心画也”到“书为心画”的演变逻辑--兼论“书”之内涵的演变与范畴化认知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全有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07-115,共9页
扬雄《法言·问神》中的“书,心画也”之句里的“书”,在其原语境中本是与“言”相对应的“写出来的东西”之义。通常认为脱胎于扬雄“书,心画也”句而来的、作为一种书学理论的“书为心画”说中的“书”的内涵,已并非为“书,心画... 扬雄《法言·问神》中的“书,心画也”之句里的“书”,在其原语境中本是与“言”相对应的“写出来的东西”之义。通常认为脱胎于扬雄“书,心画也”句而来的、作为一种书学理论的“书为心画”说中的“书”的内涵,已并非为“书,心画也”之句中“书”的原义,而已转向“书法”之义。不加区分地、笼统地将作为一种书学理论的“书为心画”与扬雄的“书,心画也”混为一谈,甚或是将扬雄的“书,心画也”中的“书”之内涵直接解释为“书法”,俨然作为一种书学理论的“书为心画”说就是扬雄在《法言·问神》中提出来的,无疑是不恰当的;只看到“书,心画也”与“书为心画”二者间的变化与不同,而否定二者可以被纳入同一范畴的相关联系,甚或是将二者之间的关系简单地归结为一种没有关联的误读,也是片面而有悖于相关认知规律的。“书,心画也”与“书为心画”之范畴化体认,是有一定的认知逻辑基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也” 书为心画 认知
下载PDF
书为心画
3
作者 尹海龙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1,共2页
刘海粟是二十世纪的大画家,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看他的绘画作品,对黄山系列印象特别深刻,也知道他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对他的艺术追求、人生经历等耳熟能详,在我们这辈人的认识中,他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我是从展览的『家书』部分开始看的... 刘海粟是二十世纪的大画家,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看他的绘画作品,对黄山系列印象特别深刻,也知道他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对他的艺术追求、人生经历等耳熟能详,在我们这辈人的认识中,他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我是从展览的『家书』部分开始看的,此部分展出的刘海粟信札使我特别感动,我认为这些作品可以跟黄宾虹晚年的信札相媲美。刘海粟的书法,我们平常所见到的,都是跟他的绘画相匹配的大字,或者比较雄强、开张的大作品,这批小信札作品是一个画家或者书法家最本真的体现。刘海粟跟黄宾虹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海粟 黄宾虹 作品 书为心画 信札 艺术追求 雄强 传奇性
原文传递
“书为心画”的书史观念变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朱燕楠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18-122,共5页
自汉代扬雄以"书,心画也"的理论为先导,涉及心、言与书的问题提出之后,历代的书法理论著述中,诸如孙过庭、张怀瓘、朱长文、项穆、刘熙载等书论家,对"书为心画"均有不同程度的诠释与辨析。本文立足于基础史料文献,... 自汉代扬雄以"书,心画也"的理论为先导,涉及心、言与书的问题提出之后,历代的书法理论著述中,诸如孙过庭、张怀瓘、朱长文、项穆、刘熙载等书论家,对"书为心画"均有不同程度的诠释与辨析。本文立足于基础史料文献,试从书法史发展的角度,对"书为心画"概念缘起、历史观念变迁进行重新厘定,以期在学术史意义上对当代书法史论的继承与创新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为心画 观念 变迁 学术史
原文传递
从“书为心画”到“达其情性”——兼论书法艺术的抒情功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彦颐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45-149,共5页
中国书法史上关于书法艺术抒情观的表述有很多,最早应追溯到西汉扬雄的"书为心画"说。汉代以降,草书和行书的发展突显出书法艺术的抒情性特征。初唐孙过庭继承前贤,对"书为心画"作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提出"达其... 中国书法史上关于书法艺术抒情观的表述有很多,最早应追溯到西汉扬雄的"书为心画"说。汉代以降,草书和行书的发展突显出书法艺术的抒情性特征。初唐孙过庭继承前贤,对"书为心画"作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提出"达其情性,形其哀乐"这一命题。孙氏在该命题中明确将情感视为艺术的本质和功能,并以"情"贯穿《书谱》全篇,对其作了科学而鲜明的揭橥与反复而深入的论述,对丰富书法理论、引导书家创作均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为心画 达其情性 形其哀乐 抒情功能
原文传递
书为心画:心性之学与书法的动静之美
6
作者 姜勇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12-117,共6页
从儒家心性论的角度看,"书为心画"的命题暗含了"性静之书"与"情动之书"两个层次。"性静"对"情动"的主宰,导致了以静态书体为官方正体的现实选择,以平和、稳定、宁静、秩序为国家权... 从儒家心性论的角度看,"书为心画"的命题暗含了"性静之书"与"情动之书"两个层次。"性静"对"情动"的主宰,导致了以静态书体为官方正体的现实选择,以平和、稳定、宁静、秩序为国家权威的象征。从汉末以降,哲学与书法中"情动"的观念日渐压倒"性静",本质主义被感性主义取代,标志着审美的真正自觉。但是,"性静"仍然保有重要的审美价值:一是它将"情动"导向清雅淡远,克制了恶俗之情的泛滥;二是虚静之心还意味着真正的创造和审美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为心画 性静 情动
原文传递
灵动的驰毫骤墨点线艺术交响乐章——中国书法的自然心画艺术之解析
7
作者 马力 《科技资讯》 2009年第36期213-213,共1页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人们对于书法艺术的品评,也雄辩的证明了书法艺术反映大自然之美的事实。本文以"道合自然"、"书为心画"理论在书法艺术中的作用和意义作了详尽的阐述与解析。
关键词 法艺术 道合自然 书为心画
下载PDF
从“书为心画”肇始到王阳明心学 被引量:1
8
作者 伍强胜 《中国书法》 CSSCI 2018年第8X期99-102,共4页
继"道合自然"艺术本体观之后,"书为心画"本体观进入世人视野。经历魏晋唐宋元几朝的变化,迎来了以王阳明为代表的"书为心画"之心学阶段。在王阳明看来,书法艺术彰显了主体的生命意识,是对道的把握方式。... 继"道合自然"艺术本体观之后,"书为心画"本体观进入世人视野。经历魏晋唐宋元几朝的变化,迎来了以王阳明为代表的"书为心画"之心学阶段。在王阳明看来,书法艺术彰显了主体的生命意识,是对道的把握方式。在道——艺的模式中,王阳明的"书为心画"之心学是对宋代"道"抑制"艺"的书法理论的突破,从而将"道艺合一"提升到了更高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为心画 王阳明 法美学思想
原文传递
“书为心画”与当代书法评价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戎恺凯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68-172,共5页
本文通过对"书为心画"观的历史考察,揭示其作为传统书法批评观念的合理性,并对其在当代书法评价体系构建中的失语现象展开论述。之所以从"书为心画"观出发来探讨当代书法评价体系构建中所存在的问题,其用意并非试... 本文通过对"书为心画"观的历史考察,揭示其作为传统书法批评观念的合理性,并对其在当代书法评价体系构建中的失语现象展开论述。之所以从"书为心画"观出发来探讨当代书法评价体系构建中所存在的问题,其用意并非试图否定书法作品的技法形式在书法审美评价中的地位,也并非刻意夸大非艺术因素在书法审美评价中的作用。而是想通过这样一个讨论,指明"书为心画"观在当代书法评价体系构建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为心画 如其人 法评价体系
原文传递
从“言志”“缘情”之辩看“书为心画”
10
作者 李颖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41-144,共4页
"诗言志"与"诗缘情"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两个重要命题,因其皆对主观情感的表达投以关注而实存巨大分歧,学界争论久矣。本文从"言志"与"缘情"的争辩与基于历史的审视共识出发,提出对"书... "诗言志"与"诗缘情"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两个重要命题,因其皆对主观情感的表达投以关注而实存巨大分歧,学界争论久矣。本文从"言志"与"缘情"的争辩与基于历史的审视共识出发,提出对"书为心画"的看待亦应还原至其所处时代背景,分析该论意涵的最初界定与事随时迁中的转变、丰富甚至"模糊化",进而借"言志"与"缘情"之辩在发展过程中的融合对"书为心画"理论的具体生发机制进行追问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诗缘情 书为心画 历史 生发机制
原文传递
“书为心画”的表情行为论阐释
11
作者 王太雄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50-154,共5页
"书为心画"的"心画"一定程度上即是书法家创作时的内心情感状态。离开了书法创作的中间环节(表情行为)的分析,"书为心画"只能是"死线上的抽绎"。书法艺术的"性情"与"形质"... "书为心画"的"心画"一定程度上即是书法家创作时的内心情感状态。离开了书法创作的中间环节(表情行为)的分析,"书为心画"只能是"死线上的抽绎"。书法艺术的"性情"与"形质"具有"同形同构"的类比关系。书法创作是一个特殊的艺术行为过程,其挥毫过程中所伴随的面部表情、动作体态具有表情性和表演性,它们是书法艺术"性情"与"形质神采"联结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为心画 性情 表情 形质 同形同构
原文传递
项穆“知识”观念里的“书为心画”论
12
作者 蒙建军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31-133,共3页
以"书为心画"考察项穆的《书法雅言》,解读其中蕴含的书学思想,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诸多深刻影响。在他的"知"与"识"并存的"知识"观念里,"书为心画"反映的是心学、人学。书法艺术人格... 以"书为心画"考察项穆的《书法雅言》,解读其中蕴含的书学思想,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诸多深刻影响。在他的"知"与"识"并存的"知识"观念里,"书为心画"反映的是心学、人学。书法艺术人格化,书法成为学书者正己修身的进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为心画 法雅言》 项穆
原文传递
性情散淡 书为心画——吕永生书法之我见
13
作者 褚振江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第5期70-77,共8页
在我的印象中,吕永生博士是一位憨厚、坦诚、正义感较强兼具有谦谦君子之风的文人书法家。平日寡言少语,举止谨慎且彬彬有礼。不慕名利,胸怀宽博;善于助人,无私而颇有爱心。与其他书法家不同的是,吕博士不轻易评论别人的褒与贬,富有理... 在我的印象中,吕永生博士是一位憨厚、坦诚、正义感较强兼具有谦谦君子之风的文人书法家。平日寡言少语,举止谨慎且彬彬有礼。不慕名利,胸怀宽博;善于助人,无私而颇有爱心。与其他书法家不同的是,吕博士不轻易评论别人的褒与贬,富有理性的思维使他从不夸大其词。除了因酷爱书法而成为一位优秀的书法家以外,近几年,他对学术的研习已涉及中西文学、哲学、美学、艺术学、教育学、文字学等诸多门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博 书为心画 中西文学 永生 文字学 正义感 教育学 褒与贬
原文传递
书为心画——李世杰书法赏评
14
作者 吴天泽 《艺术品》 2020年第6期48-51,共4页
李世杰河南鹤壁人,毕业于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毕业作品获"许钦松创作奖",结业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书法作品于关山月美术馆、南岸至尚美术馆等展出并收藏,作品散见于《中国书法报》《新快报》等报刊。
关键词 中国法家协会 毕业作品 法作品 关山月 书为心画 暨南大学 美术馆 河南鹤壁
原文传递
扬雄“书,心画也”命题的再认识
15
作者 张典友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1,共3页
扬雄“书,心画也”实际应写为“书,心划也”。这个命题后被引入书法理论,指明了书迹在用笔、结构、布局等方面应该适当地图像化。书法图像实际上是在语言与世界建构逻辑联系的过程中,将语象文本可视化。因此,书迹具有时空的秩序、形式,... 扬雄“书,心画也”实际应写为“书,心划也”。这个命题后被引入书法理论,指明了书迹在用笔、结构、布局等方面应该适当地图像化。书法图像实际上是在语言与世界建构逻辑联系的过程中,将语象文本可视化。因此,书迹具有时空的秩序、形式,还可以同时阅读文本,一并获得思想体验和视觉体验的多维度审美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扬雄 书为心画
原文传递
集书学理论之要,筑民族艺术之基
16
作者 朱玉洁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70-70,共1页
书法作为绵延千载的文化瑰宝,在历经字体与书体、实用与审美的双重演进后,逐渐发展为一门凝聚民族精神与哲学观念的特有艺术形式,与其同步发展的书法理论,从“书为心画”的体验式思考,到“观于物,喻于书”的自然物象比拟,再到对书法艺... 书法作为绵延千载的文化瑰宝,在历经字体与书体、实用与审美的双重演进后,逐渐发展为一门凝聚民族精神与哲学观念的特有艺术形式,与其同步发展的书法理论,从“书为心画”的体验式思考,到“观于物,喻于书”的自然物象比拟,再到对书法艺术本体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物象 法理论 书为心画 艺术本体 学理论 体验式 文化瑰宝 实用与审美
下载PDF
论书法的心意说
17
作者 赵若西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8年第5期88-89,共2页
书法是中国艺术史上特有的现象,有其独特的创作规律和文化内涵。书家不仅仅可以借助书法表达情感,而且可以借助书法实践超越现实,达到真正的"书为心画"。因为书法技法和情感的转换受到理性和世俗的羁绊,所以书家只有突破传统... 书法是中国艺术史上特有的现象,有其独特的创作规律和文化内涵。书家不仅仅可以借助书法表达情感,而且可以借助书法实践超越现实,达到真正的"书为心画"。因为书法技法和情感的转换受到理性和世俗的羁绊,所以书家只有突破传统理性、世俗的束缚,才能达到书法艺术心意说的最高审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说 书为心画 意在笔先
下载PDF
浅谈书法艺术与播音主持艺术的融通之处
18
作者 张骁将 《魅力中国》 2014年第14期310-312,共3页
中国书法艺术是造型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播音主持艺术是声音艺术。朝气蓬勃、日新月异。两者间巧妙地存在着许多融合、通联之处。本文将对两者间几个融通之处进行梳理.希望通过这些梳理为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方法和理念带来更多... 中国书法艺术是造型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播音主持艺术是声音艺术。朝气蓬勃、日新月异。两者间巧妙地存在着许多融合、通联之处。本文将对两者间几个融通之处进行梳理.希望通过这些梳理为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方法和理念带来更多新角度、深层次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在笔先 意在声先 计白当黑 留白 书为心画 为心 精气神
下载PDF
浅谈书法与性格
19
作者 段志远 《美术教育研究》 2013年第24期34-34,共1页
作为文字艺术的书法,是人心灵外化的一种形式,体现着书写者的人格气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心理、生理的特征及性格特点。
关键词 性格 艺术表现 书为心画 字如其人
下载PDF
书法随记
20
作者 贾长庆 《书画世界》 2022年第5期40-45,共6页
30岁,是一个慢慢学会妥协的年纪,也是一个慢慢习惯不堪的年纪。一过30岁,很多你曾经引以为傲的东西,其实变得并不重要了。因为人的年纪越大,就越有能力去接近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对书法篆刻的理解亦是如此,书为心画,字如其人。不再凭... 30岁,是一个慢慢学会妥协的年纪,也是一个慢慢习惯不堪的年纪。一过30岁,很多你曾经引以为傲的东西,其实变得并不重要了。因为人的年纪越大,就越有能力去接近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对书法篆刻的理解亦是如此,书为心画,字如其人。不再凭借那点儿才气,也不再卖弄手腕子底下的那点儿功夫,关注的点开始由能看得到的到看不到的,由技到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篆刻 书为心画 真实的世界 字如其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