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欲界仙都”只是一句普通的赞美?——《答谢中书书》文本深度解析 |
谢明尧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4 |
0 |
|
2
|
诵读教学“以读促思”的十个落脚点——以《答谢中书书》为例 |
刘艳婷
|
《语文教学通讯》
|
2023 |
0 |
|
3
|
课眼所聚 生命自长——以《答谢中书书》一文的教学为例 |
汲安庆
|
《福建教育》
|
2016 |
2
|
|
4
|
骈体书信文的“美文学”追求与教学思考——以《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为例 |
赵晓霞
崔庆蕾
|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
2018 |
1
|
|
5
|
网络交互环境下的文言文教学初探——以《答谢中书书》为例 |
姚咏梅
李卫东
|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
2018 |
0 |
|
6
|
论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体现的“隐士”精神 |
杨莉
吕璀璨
|
《魅力中国》
|
2014 |
0 |
|
7
|
基于“书书网”创业团队的大学生创业教学模式探索 |
义江宏
周鹤铭
赵建恒
豆蔷
任杰
肖红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8 |
1
|
|
8
|
从“古来共谈”到“独与其奇”——《答谢中书书》别解 |
王婉琳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9
|
笔笼山川,情纳四时——谈《答谢中书书》的教学设计 |
倪克俭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0
|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初探——以教学《奇文共欣赏——〈答谢中书书〉》为例 |
徐敏华
|
《新课程》
|
2017 |
2
|
|
11
|
解读初中语文课本中文人的“与山水共情”——以《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整合阅读为例 |
余中保
|
《安徽教育科研》
|
2022 |
1
|
|
12
|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 |
谢建武
赵厚存
|
《学语文》
|
2012 |
0 |
|
13
|
《答谢中书书》教学实录 |
朱纯利
|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
2017 |
0 |
|
14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以《答谢中书书》为例,谈谈隐士诗与山水诗 |
西门杏庵
|
《南腔北调》
|
2019 |
0 |
|
15
|
陆龟蒙《书书铭》研究 |
王景田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22 |
0 |
|
16
|
以读代讲,当堂成诵——《答谢中书书》教学构想 |
侯伟波
|
《学周刊(中旬)》
|
2012 |
0 |
|
17
|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
周曼华
|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
2013 |
0 |
|
18
|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
陈宝霞
|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
2015 |
0 |
|
19
|
透视中国古代文人的“山水”情结——从《答谢中书书》说开去 |
王小梅
|
《语文天地》
|
2019 |
0 |
|
20
|
立足有效,追求高效——《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
杨博
|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