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欲界仙都”只是一句普通的赞美?——《答谢中书书》文本深度解析
1
作者 谢明尧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38期76-77,共2页
针对教学中对《答谢中书书》“美”的解读存在简单化、缺乏深度的问题,深入文本,结合陶弘景儒释道兼修的背景,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实是欲界之仙都”两句为切入点,从文字细节处探寻山川“大美”,揭示“欲界仙都”不只是一句普通的... 针对教学中对《答谢中书书》“美”的解读存在简单化、缺乏深度的问题,深入文本,结合陶弘景儒释道兼修的背景,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实是欲界之仙都”两句为切入点,从文字细节处探寻山川“大美”,揭示“欲界仙都”不只是一句普通的赞美,而是作者心灵的栖息地。从“欲界”到“仙都”的演化体现作者生命哲学境界的高度。文中景物具有超凡脱俗之美,是“天人合一”道家哲学观的新创造,旨在展现别样的山水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美学 欲界仙都 文本解读 《答谢中书书
下载PDF
诵读教学“以读促思”的十个落脚点——以《答谢中书书》为例
2
作者 刘艳婷 《语文教学通讯》 2023年第42期46-49,共4页
诵读教学实是用诵读来教。以《答谢中书书》为例,教学中可以划停顿去读、分层次去读、积词语去读、辨文体去读、换文体去读、换字词去读、想画面去读、带问题去读、联类文去读、配赏析去读,等等。爬梳“以读促思”的落脚点,是对诵读教... 诵读教学实是用诵读来教。以《答谢中书书》为例,教学中可以划停顿去读、分层次去读、积词语去读、辨文体去读、换文体去读、换字词去读、想画面去读、带问题去读、联类文去读、配赏析去读,等等。爬梳“以读促思”的落脚点,是对诵读教学“类经验”的整合,提供多路径去解决教学中的难题,促成学生语文思维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诵读 以读促思 策略 《答谢中书书
下载PDF
课眼所聚 生命自长——以《答谢中书书》一文的教学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汲安庆 《福建教育》 2016年第2期66-68,共3页
整体感、生命感和美感是一堂好语文课的必备品质,越来越多教师已经认识到其间的弊害,竭力聚焦课眼,苦心孤诣地营构自己的课堂。不过,如何利用课眼打造独具匠心的生命课堂、情趣课堂、美感课堂,鲜见学理上较为系统的正面研究,本文拟以陶... 整体感、生命感和美感是一堂好语文课的必备品质,越来越多教师已经认识到其间的弊害,竭力聚焦课眼,苦心孤诣地营构自己的课堂。不过,如何利用课眼打造独具匠心的生命课堂、情趣课堂、美感课堂,鲜见学理上较为系统的正面研究,本文拟以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一文的教学为例,略作探讨,抛砖引玉。一、捕捉"课眼",凝聚神髓课眼、由文眼、诗眼、词眼衍伸而来,皆指文本中最能体现作者创作匠心,可以执一御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答谢中书书 文眼 诗眼 御万 整体感 文本形式 华阳陶隐居内传 沉鳞竞跃 与朱元思 谢览
下载PDF
骈体书信文的“美文学”追求与教学思考——以《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晓霞 崔庆蕾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8年第2期59-62,共4页
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的南朝时期的两篇骈体书信文《答谢中书书》 与《与朱元思书》,在教学当中常常被当作写景文来教.这是由教师对骈体 书信文“美文学”的深层内涵及其艺术特色理解不到位所致.南朝駢体书信 文“美文学”的自觉,一方面体... 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的南朝时期的两篇骈体书信文《答谢中书书》 与《与朱元思书》,在教学当中常常被当作写景文来教.这是由教师对骈体 书信文“美文学”的深层内涵及其艺术特色理解不到位所致.南朝駢体书信 文“美文学”的自觉,一方面体现在对审美境界的追求上,另一方面体现在 对形式之美的探索上,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这一篇” 的文本特征,对“选文”类型和功能作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駢体信文 美文学 教学思考 《与朱元思》《答谢中书书
下载PDF
网络交互环境下的文言文教学初探——以《答谢中书书》为例
5
作者 姚咏梅 李卫东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18年第8期8-10,共3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获取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多。借助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交互式电子白板与计算机、网络在线资源的结合是改变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手段,强大的实时圈点批注、书写存储功能以及灵... 随着时代的发展,获取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多。借助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交互式电子白板与计算机、网络在线资源的结合是改变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手段,强大的实时圈点批注、书写存储功能以及灵活呈现资源的方式,不仅可以营造氛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师生互动中实时呈现和记录学习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反思。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实现教师、学生和文本材料三方的实时有效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答谢中书书 激发学生 中学生 文言文
下载PDF
论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体现的“隐士”精神
6
作者 杨莉 吕璀璨 《魅力中国》 2014年第18期86-86,85,共2页
本文通过对《答谢中书书》的文本解读,来剖析陶弘景的“傀士”精神。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将参考学术界对《答谢中书书》的考证,对陶弘景的“隐士”精神的合理性与真实性进行论证。
关键词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隐士
下载PDF
基于“书书网”创业团队的大学生创业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义江宏 周鹤铭 +3 位作者 赵建恒 豆蔷 任杰 肖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19期124-125,共2页
为响应国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发挥战略,笔者指导大学生"书书网"创业团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培养体系进行了设计和探索。
关键词 创新创业 教学体系设计 书书
下载PDF
从“古来共谈”到“独与其奇”——《答谢中书书》别解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婉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X期31-33,共3页
历来都认为,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最主要的特点是描写“山川之美”,语言清丽而简洁。但我以为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它既写出了“古来共谈”的“山川之美”,又写出了“独与其奇”的特别感受,使短短一篇写景小品文具有了特别的内涵。
关键词 《答谢中书书 别解 陶弘景 山川 简洁 语言
下载PDF
笔笼山川,情纳四时——谈《答谢中书书》的教学设计
9
作者 倪克俭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3-64,共2页
山川之美,读景品情 本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
关键词 《答谢中书书 教学设计 山川 四时 初中语文教材 自然山水 教学重点 情景交融
下载PDF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初探——以教学《奇文共欣赏——〈答谢中书书〉》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敏华 《新课程》 2017年第35期100-101,共2页
以教学《奇文共欣赏》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全面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从感知语言入手,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开展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 《答谢中书书
下载PDF
解读初中语文课本中文人的“与山水共情”——以《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整合阅读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中保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第17期41-43,共3页
钱钟书先生曾有言:“人于山水,如‘好美色’;山水于人,如‘惊知己’。”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山水之美”,其中《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是文言书信,两文加起来字数不足三百,却能够做到意达其情、言尽其意,通过对山川美景... 钱钟书先生曾有言:“人于山水,如‘好美色’;山水于人,如‘惊知己’。”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山水之美”,其中《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是文言书信,两文加起来字数不足三百,却能够做到意达其情、言尽其意,通过对山川美景的精练描绘,传达内心深处之情,恰如“惊知己”,由“景”而入“情”,风景意蕴,相互生辉。本文旨在通过结合时下背景,在全面整合两文景物及挖掘其意蕴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深层情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答谢中书书 《与朱元思 共情 整合阅读
下载PDF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
12
作者 谢建武 赵厚存 《学语文》 2012年第4期23-23,共1页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小品义均被收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上文言单元,而且放存一课中,比较教学是教材编者的意图,更是一线教师的最佳选择。因为同样是小品文,同样是情景交融,但细细品味,两文貌... 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小品义均被收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上文言单元,而且放存一课中,比较教学是教材编者的意图,更是一线教师的最佳选择。因为同样是小品文,同样是情景交融,但细细品味,两文貌似神离,迥然有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中书书 比较阅读 初中语文教材 比较教学 一线教师 情景交融 小品文
下载PDF
《答谢中书书》教学实录
13
作者 朱纯利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7年第7期152-154,共3页
一、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位朋友—— (屏显。) 山中宰相 听松仙人 他才高八斗,具宰相之才,却固守山林;他最爱深山,有仙风道骨,听风吹松林。他就是南朝人陶弘景。
关键词 《答谢中书书 教学实录 陶弘景 宰相 同学 老师
下载PDF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以《答谢中书书》为例,谈谈隐士诗与山水诗
14
作者 西门杏庵 《南腔北调》 2019年第6期54-72,83,共20页
这张《竹溪六逸图》(立轴,设色纸本,185×95cm),张大千先生作于己卯(1939年),时年41岁,正是他居住青城山期间,多有闲暇,游目骋怀,笔墨有所寄寓。此作无疑是张大千的一张代表作,它有很好的收藏记录。这张画,是他的倾力之作,在画面上... 这张《竹溪六逸图》(立轴,设色纸本,185×95cm),张大千先生作于己卯(1939年),时年41岁,正是他居住青城山期间,多有闲暇,游目骋怀,笔墨有所寄寓。此作无疑是张大千的一张代表作,它有很好的收藏记录。这张画,是他的倾力之作,在画面上,除了必须出现的“六逸”之外,还有一个侍砚童子,一共7个人。比起经常可见的一两个人物的画作来,此作要复杂得多,花费力气要大得多,因为画面上的这些人物要分别交代清楚,而且周围环境、竹林背景、溪水映带,均需有所关联,相互照应,一团和气。此作虽然仍然是张大千自己的路数,但取法颇高,这在画中的题字中可见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答谢中书书 山水诗 山川 隐士 1939年 张大千 青城山 代表作
下载PDF
陆龟蒙《书书铭》研究
15
作者 王景田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2年第3期108-110,共3页
晚唐著名文学家陆龟蒙《书书铭》以鲜见的“铭体”为文,是受当时科举士人为表现诸体兼备的时尚影响下写就,并假托书法之事来表达自己思想情操、政治抱负的一篇传世佳作。
关键词 陆龟蒙 书书
下载PDF
以读代讲,当堂成诵——《答谢中书书》教学构想
16
作者 侯伟波 《学周刊(中旬)》 2012年第2期156-156,共1页
《答谢中书书》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二十七课的一篇短文,是南朝梁文学家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本文字约义丰,全文仅六十八字,包罗四时,兼顾晨昏;
关键词 《答谢中书书 教学构想 山水小品 八年级 人教版 文学家 短文 语文
下载PDF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17
作者 周曼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3年第11期56-57,共2页
[设计简说] 这是一篇经典的南北朝时期山水小品文.全文借对山水的描摹,表明自己在乱世中不慕名利、亲近自然的情怀。
关键词 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 山水小品文 南北朝时期 描摹
下载PDF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18
作者 陈宝霞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5年第9期78-78,共1页
一、导入新课,了解常识1.回忆诗文,营造气氛。师: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诗句。(生背诵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诗句。)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 一、导入新课,了解常识1.回忆诗文,营造气氛。师: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诗句。(生背诵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诗句。)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诵读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答谢中书书 山水风光 山水诗 文章语言 鸟鸣 语言感受 沉鳞竞跃 意境之美 泉林 情感美
下载PDF
透视中国古代文人的“山水”情结——从《答谢中书书》说开去
19
作者 王小梅 《语文天地》 2019年第23期25-26,共2页
中国的古代诗文几乎都有'山水'的烙印,难道古代文人很悠闲,有大量的时间去游山逛水吗?其实不然,不少文人都是将他的无奈苦闷、志向乃至隐逸情怀寄托在'山水'之中,'山水'亦成了他们精神的家园。《答谢中书书》... 中国的古代诗文几乎都有'山水'的烙印,难道古代文人很悠闲,有大量的时间去游山逛水吗?其实不然,不少文人都是将他的无奈苦闷、志向乃至隐逸情怀寄托在'山水'之中,'山水'亦成了他们精神的家园。《答谢中书书》是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一篇山水小品。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黑暗的时期,各种矛盾非常尖锐,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以期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陶弘景,曾经担任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答谢中书书 隐逸情怀 中国古代文人
下载PDF
立足有效,追求高效——《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20
作者 杨博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5年第6期78-79,共2页
教学目标:1.了解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2.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2.体会大自然的美,理解作者写景的巧妙。教学方法:学生代表讲解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目标:1.了解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2.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2.体会大自然的美,理解作者写景的巧妙。教学方法:学生代表讲解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如果你有一位远在千里的朋友,你想和他说说话,聊聊天,你会采取哪些方式和他交流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答谢中书书 课文内容 讲解法 四字词语 整体感知 写作背景 语言组织能力 发现美 朗读水平 华阳隐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