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殖民理论争夺历史书写权的批判研究——兼对罗伯特·扬后殖民理论的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成华 《社科纵横》 2019年第9期117-121,共5页
后殖民国家在取得政权独立以后,却依然面临西方国家的文化殖民,要争夺历史书写权。后殖民国家在争夺历史书写权方面,要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摆脱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超越解构主义的斗争策略。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历史书写权 批判
下载PDF
大众应共享历史的书写权
2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1-251,共1页
钱茂伟撰文《由精英而大众:历史话语权的扩大》指出,历史书写由单元化到多元化,由精英独断而大众参与,人人参与式写作的出现,这是人类历史书写史上的一个大变化。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英雄与人民均有贡献,他们仅是领导与被领... 钱茂伟撰文《由精英而大众:历史话语权的扩大》指出,历史书写由单元化到多元化,由精英独断而大众参与,人人参与式写作的出现,这是人类历史书写史上的一个大变化。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英雄与人民均有贡献,他们仅是领导与被领导的角色不同而已。这种共同创造历史的观念,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既然承认世界是由精英与大众共同创造的,则大众与精英一样自然也共享历史的书写权。要求向公众开放历史解释权与历史书写权,正是公众史学的核心要求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写权 历史话语 大众参与 公众史学
下载PDF
无意识的男权书写与有意识的女性观照——论刘震云写作中的男权意识及新作《我不是潘金莲》的女性悖论 被引量:5
3
作者 刘霞云 《临沂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95-99,共5页
作为一名男性作家,一直以来,刘震云因深邃的主旨立意和独特的叙述方式而备受大家关注,但鲜有论者提及其写作中的男权意识。在新作《我不是潘金莲》中,刘震云意欲以一本书的方式去接近李雪莲,从而塑造出一个全新的理想女性形象。但有意... 作为一名男性作家,一直以来,刘震云因深邃的主旨立意和独特的叙述方式而备受大家关注,但鲜有论者提及其写作中的男权意识。在新作《我不是潘金莲》中,刘震云意欲以一本书的方式去接近李雪莲,从而塑造出一个全新的理想女性形象。但有意识的女性观照与无意识的男权书写相抵牾,形成了新作中关乎李雪莲形象的系列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我不是潘金莲》 女性观照 书写 女性悖论
下载PDF
文化身份的男权书写:解读V.S.奈保尔的小说《河湾》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进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68-72,共5页
作为当代英语文学世界颇具争议的移民作家,奈保尔在欧美批评界广受赞誉并获诺贝尔文学奖,而其作品的非洲叙事却受到后殖民批评界的猛烈批判。对奈保尔的解读过分集中在对后殖民文化政治的分析,反而忽略了其作品的性别批评空间。本文运... 作为当代英语文学世界颇具争议的移民作家,奈保尔在欧美批评界广受赞誉并获诺贝尔文学奖,而其作品的非洲叙事却受到后殖民批评界的猛烈批判。对奈保尔的解读过分集中在对后殖民文化政治的分析,反而忽略了其作品的性别批评空间。本文运用相关女性主义理论,以性别研究为视角解读奈保尔代表作《河湾》,分析作品中文化身份与男权叙事的隐性关系,在对奈保尔文学经验的总结中批判其作品的父权意识与性别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保尔 《河湾》 文化身份 书写 女性主义
下载PDF
新结婚时代的女性悲歌——评电视剧《裸婚时代》 被引量:1
5
作者 崔晓艾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95-98,共4页
《裸婚时代》是一部反映80后婚恋的电视连续剧。自江苏卫视首映以来,观众热评如潮。但透过这部电视剧,仍能看到新结婚时代的女性悲歌。剧中的女性没能走出男权的阴影,她们作为被动的"第二性",被局限在男权社会设定的空间里。... 《裸婚时代》是一部反映80后婚恋的电视连续剧。自江苏卫视首映以来,观众热评如潮。但透过这部电视剧,仍能看到新结婚时代的女性悲歌。剧中的女性没能走出男权的阴影,她们作为被动的"第二性",被局限在男权社会设定的空间里。该剧的男权主义书写模式设定了男才女貌的婚恋组合模式,并隐性地流露出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在当今社会文明背景下,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大众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婚时代》 男才女貌 书写 女性意识
下载PDF
东北沦陷时期的美术史研究状况分析
6
作者 于冠超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0年第2期42-43,共2页
抗战十四年历史观的确立是对东北沦陷时期的反殖民斗争的认可。对东北沦陷时期的美术史研究状况进行分析,以正确的历史观看待沦陷时期的殖民文化策略和反殖民美术运动,呈现历史真相梳理历史发展和遭遇,具有纠正错误历史观、补白地域美术... 抗战十四年历史观的确立是对东北沦陷时期的反殖民斗争的认可。对东北沦陷时期的美术史研究状况进行分析,以正确的历史观看待沦陷时期的殖民文化策略和反殖民美术运动,呈现历史真相梳理历史发展和遭遇,具有纠正错误历史观、补白地域美术史,建立区域美术理论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沦陷时期 历史书写权 正确历史观
下载PDF
论官僚体制下生碑记的书写转变 被引量:4
7
作者 叶晔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7-136,共10页
作为一种在公共空间中评价官员治绩的文体,中国古代生碑记的发展,是一个政治与文学相互博弈的复杂过程。儒家的德政思想,建构了生碑记的文本结构和程式,至晚在唐代已经成型。唐宋以来,中央通过一系列法令的制定和推行,管控地方上的立碑... 作为一种在公共空间中评价官员治绩的文体,中国古代生碑记的发展,是一个政治与文学相互博弈的复杂过程。儒家的德政思想,建构了生碑记的文本结构和程式,至晚在唐代已经成型。唐宋以来,中央通过一系列法令的制定和推行,管控地方上的立碑行为,约制了作为文学文本之生碑记的发展。但宋元以来的士人们,通过不同文类的选择,及文本的迂回书写,规避相关法令使之失效,并对立碑现象进行体制内的批评。这是士大夫文学中的一个内在而隐性的文学批评传统,指向的是政治约束下的文学运作机制及其能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碑记 立碑制度 文类 书写权 体制内批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