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殷虚书契考释》的一桩公案 被引量:3
1
作者 彭玉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8-205,共8页
甲骨学名著《殷虚书契考释》乃罗振玉所撰,此在王国维生前从无疑议。但在1927年王国维去世后,少数王门弟子以及傅斯年、郭沫若、溥仪等,逐渐由怀疑而遽将此书著作权归于王国维名下,遂铸成古文字学界的一桩公案。其实,王国维在许多文章... 甲骨学名著《殷虚书契考释》乃罗振玉所撰,此在王国维生前从无疑议。但在1927年王国维去世后,少数王门弟子以及傅斯年、郭沫若、溥仪等,逐渐由怀疑而遽将此书著作权归于王国维名下,遂铸成古文字学界的一桩公案。其实,王国维在许多文章及通信中都详细描述过罗振玉研究甲骨文的进程,其中颇多对于罗振玉撰述此书的记述,略无隐言;而罗振玉则不仅将自己著作此书前后的心理变化坦陈无遗,而且对其后续增补经过也留下了细致的笔墨。就全书的形式和内容来看,王国维作为书写者和补正者的形象原本是清晰的,但由于罗振玉的政治身份以及晚年与王国维交恶的事实,遂导致学术界故意抬王压罗现象的产生。梳理这段学术含量极低的学术史,对于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个特殊时代的意识形态不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虚书契考释》 罗振玉 王国维 著作权
下载PDF
说"书契 被引量:5
2
作者 林沄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3-85,共3页
 书契是正面写字,侧面刻齿以便验对的竹木质券契,是一种有契约性质的文书;它亦指文字。
关键词 书契 简牍 文字
下载PDF
《殷虚书契考释》“王著罗窃”的由来及驳辩 被引量:1
3
作者 商志(香覃) 《殷都学刊》 2006年第4期8-16,共9页
《殷虚书契考释》本罗振玉之作。一部分人却认为是王国维所作,罗是窃取者。然据多方真实可靠资料可知,王著罗窃之说十分谬误。漏洞百出,不可凭信。
关键词 罗振玉 王国雏 殷虚书契考释
下载PDF
从《殷虚书契补释》看柯昌济早期的甲骨文研究
4
作者 范常喜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69,共4页
在梳理《殷虚书契补释》一书基础上,对柯昌济先生在早期甲骨文研究方面的成就和不足做了总结。
关键词 柯昌济 甲骨文 《殷虚书契补释》
下载PDF
中国古代记账方法的发展——经济类“书契”记录方法
5
作者 康均 胡君 《财会学习》 2007年第3期68-70,共3页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父系氏族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在生产实践中逐渐感到简单刻记与“结绳记数”方法巳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便逐步摸索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来代替它们,这便是“书契”记录方法。它上承刻契记数,下接简册...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父系氏族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在生产实践中逐渐感到简单刻记与“结绳记数”方法巳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便逐步摸索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来代替它们,这便是“书契”记录方法。它上承刻契记数,下接简册记事。由简单刻记和“结绳记事”发展到“书契”记录方法,是我国古代记账方法发展初期一个质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录方法 记账方法 中国古代 书契 经济类 社会经济发展 结绳记事 原始社会
下载PDF
从《殷虚书契补释》看柯昌济早期的甲骨文研究
6
作者 范常喜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9-15,共7页
柯昌济先生是我国上世纪著名的甲骨金石学者,曾同容庚、商承祚、唐兰一起被王国维誉为中国当时古文字学研究中极具实力的"四少年"。柯氏早期甲骨文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殷虚书契补释》一书中,此书由于印数较少且释字不多,未... 柯昌济先生是我国上世纪著名的甲骨金石学者,曾同容庚、商承祚、唐兰一起被王国维誉为中国当时古文字学研究中极具实力的"四少年"。柯氏早期甲骨文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殷虚书契补释》一书中,此书由于印数较少且释字不多,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梳理《殷虚书契补释》一书基础上,试对柯氏在早期甲骨文研究方面的成就和不足稍做总结,望能为我们更为科学地评价柯氏在甲骨学史上的地位提供有益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昌济 甲骨文 《殷虚书契补释》
下载PDF
浅谈台湾力力社古文书契的文字使用
7
作者 张荣荣 《闽台文化研究》 2008年第3期77-81,共5页
文章以《力力社古文书契抄选辑——屏东崁顶力社村陈家古文书》为研究资料,分两个方面介绍了一些大型字书鲜有提及的、明清时期台湾力力社村书契在文字使用及书写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关键词 书契 文字
下载PDF
“打码子”——现存原始阶段文字“书契”的活化石
8
作者 王颖 丁建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4-107,共4页
“打码子”亦称“肉码字”,即在生产劳动中 ,杀猪匠用刀在肉皮上刻上简单的笔画来标识猪肉的重量 ,笔画以“竖画”、“横画”为主 ,依刻在不同部位 ,而分别代表“斤”或“两”,便于外出交易。这种计数方式与史书所载“书契”极为相似 ,... “打码子”亦称“肉码字”,即在生产劳动中 ,杀猪匠用刀在肉皮上刻上简单的笔画来标识猪肉的重量 ,笔画以“竖画”、“横画”为主 ,依刻在不同部位 ,而分别代表“斤”或“两”,便于外出交易。这种计数方式与史书所载“书契”极为相似 ,堪称为原始阶段文字——“书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坡遗址 陶器 刻划符号 成因 "打码子"现象 书契 新石器时代 "肉码字" 原始文字 历史文化背景
下载PDF
《殷墟书契补释》补正
9
作者 贺琼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13-116,共4页
柯昌济先生《殷墟书契补释》一书对一些字的考释颇有见地,但书中也存在一些错误和缺陷。校读此书,有两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尽可能考察注明其引器的出处,二是对其考释的字做全面的校正。
关键词 《殷墟书契补释》 引器 释文 补正
下载PDF
论乾坤二卦象数思想在文字起源过程中的作用--兼论文字以书契为依托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远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83-89,共7页
结合其他史籍深入剖析《系辞》中的象、形、位概念,得知它们都与乾坤二卦中的象数思想密切相关,象数思想的发展促成了文字基本构造方式及演化方式的产生;益、噬嗑和夬卦记载了产生书契的原因、灵感及方法。结合《周礼》等文献记载,剖析... 结合其他史籍深入剖析《系辞》中的象、形、位概念,得知它们都与乾坤二卦中的象数思想密切相关,象数思想的发展促成了文字基本构造方式及演化方式的产生;益、噬嗑和夬卦记载了产生书契的原因、灵感及方法。结合《周礼》等文献记载,剖析文字在书契中的发展历程,可知文字首先应用于非连续性文本中,并以数字为核心和驱动,促使字符数量逐步增多,最终形成连续性文本和基本成熟的文字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坤 象数 夬卦 书契 文字起源
下载PDF
《殷虚书契考释》作者考辨
11
作者 赖谋深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148-149,159,共3页
距今六十年前,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鱼藻轩前的湖水里,他的死,是我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对于他的死因,后人作了种种揣测,迄今尚未得出定论.最流行的一种看法,是认为王国维被罗振玉逼迫而死,并捏造出种种传说,... 距今六十年前,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鱼藻轩前的湖水里,他的死,是我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对于他的死因,后人作了种种揣测,迄今尚未得出定论.最流行的一种看法,是认为王国维被罗振玉逼迫而死,并捏造出种种传说,为这种观点提供事实根据,世人不察,反而信以为真.不少人甚至错误地认为,罗振玉的《殷虚书契考释》不是自己所作,而是剽窃了王国维的研究成果.郭沫若在《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虚书契考释 罗振玉 殷商贞卜文字考 贞卜文字 国学研究院 甲骨文字 契文举例 甲骨学 事实根据 孙治让
下载PDF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12
作者 小易 《科技智囊》 2014年第9期78-79,共2页
这段话的原意是:上古用结绳记事以治理天下,后世圣人,改以契刻文字,百官藉以治理政事,万民藉以稽察国事,这大概取象于《夬》卦。
关键词 结绳记事 上古 圣人 百官 万民 书契 治理 文字
下载PDF
凿破鸿蒙 书契肇始——甲骨文书法艺术摭论
13
作者 吴晓懿 胡小龙 《书画世界》 2020年第2期22-24,共3页
甲骨文作为我国最早成熟的文字,记录了商代征战、狩猎、生育等鲜活的历史。其弥补了上古时期文献缺乏的重要一环,也使中国书法史溯源向前推进1000多年。通过分析甲骨卜辞的线条书契方式和章法布局,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先民对汉字审美的旨... 甲骨文作为我国最早成熟的文字,记录了商代征战、狩猎、生育等鲜活的历史。其弥补了上古时期文献缺乏的重要一环,也使中国书法史溯源向前推进1000多年。通过分析甲骨卜辞的线条书契方式和章法布局,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先民对汉字审美的旨趣和书写体验的情愫。其象形性的构形意态为近百年书法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灵感,也成为当代书学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契 卜辞 笔法
下载PDF
良渚文字的书契与考辨
14
作者 韩书茂 端家琪 《书画世界》 2020年第7期27-27,31,共2页
本文首先从良渚玉器上的契刻文字的用笔(刀)、结体、章法三个方面分析论述了良渚先民明确的审美意识传达和娴熟高超的书契艺术;其次从良渚文字与甲骨文字形和义的考辨、释读中,解读出了良渚贵族"鼎鬲衣壶"的华服佳肴、鼓乐巡... 本文首先从良渚玉器上的契刻文字的用笔(刀)、结体、章法三个方面分析论述了良渚先民明确的审美意识传达和娴熟高超的书契艺术;其次从良渚文字与甲骨文字形和义的考辨、释读中,解读出了良渚贵族"鼎鬲衣壶"的华服佳肴、鼓乐巡游的宴享威仪、伐木巧作的舒适建筑等富庶尊贵的生活方式,并提出良渚文字是殷商甲骨文字的直接源头这一重要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字 书契 甲骨文
下载PDF
凤凰崇拜之谜 被引量:9
15
作者 冯玉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08-113,共6页
小引 在世界历史中,各民族普遍有崇拜的动物,华夏民族崇拜的对象就是龙、凤、麟、龟(《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对它们崇拜的历史之长和崇拜之盛,可以说在世界上还少见。但是,千百年以来,除龟而外,其他三种崇拜... 小引 在世界历史中,各民族普遍有崇拜的动物,华夏民族崇拜的对象就是龙、凤、麟、龟(《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对它们崇拜的历史之长和崇拜之盛,可以说在世界上还少见。但是,千百年以来,除龟而外,其他三种崇拜对象一直是个谜。古人多承认其存在,但不能或不敢指明它们到底系何物,以神灵目之,近人则多不承认它们的存在。近年来,随文化研究的热烈兴盛,学者们又试图解开这个谜。或言其无,或信其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 蓝孔雀 古书 羽毛 舞蹈 凤鸟 书契 喈喈 体羽 甲骨文
下载PDF
《国故论衡》中卷文学七篇“以文字为准”辨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雪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65,共12页
章太炎著《国故论衡》以小学为根基,以诸子学为广大,立意深远,内容朴厚,在学术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其"中卷文学七篇"集中讨论和批评处于文字与哲理之间的文学与文化传统问题,在文论上也极有启发意义。本文试图集中辨析章太炎... 章太炎著《国故论衡》以小学为根基,以诸子学为广大,立意深远,内容朴厚,在学术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其"中卷文学七篇"集中讨论和批评处于文字与哲理之间的文学与文化传统问题,在文论上也极有启发意义。本文试图集中辨析章太炎"以文字为文"的观点、论文"以文字为准"的原则,探讨其在"中卷文学七篇"中的贯彻和调停状况,以此窥测章氏文学的问题意识及其文化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总略》 书契记事 以文字为准 表象 文化记忆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统计工作 被引量:1
17
作者 莫曰达 林青 《统计研究》 1988年第1期34-44,共11页
我国统计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周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结绳和书契是对当时重大政治经济事项进行粗略分类和记述,粗略计算其总数的一种活动,当为统计的雏形。
关键词 统计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济事项 原始社会 书契 周易 圣人 系辞 政治 物价指数
下载PDF
《周礼》中的契约及其反映的商业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红林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0-64,共5页
本文通过对《周礼》中所载的契约种类、契约管理制度及与之相关的官营借贷制度的分析和研究,再次证明《周礼》所载的商业管理制度主要是春秋战国制度的反映,为进一步确定《周礼》一书的成书年代提供了新的佐证,同时也为深入研究先秦商... 本文通过对《周礼》中所载的契约种类、契约管理制度及与之相关的官营借贷制度的分析和研究,再次证明《周礼》所载的商业管理制度主要是春秋战国制度的反映,为进一步确定《周礼》一书的成书年代提供了新的佐证,同时也为深入研究先秦商业管理制度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契约 商业关系 商业管理制度 官营借贷制度 傅别 质剂 书契
下载PDF
江西出土《地券》综述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柏泉 《南方文物》 1981年第3期24-29,共6页
江西地区唐代以来的墓葬中,经常出土一种随葬明器—地券;特别是在宋、元两代的墓葬中,地券尤为常见。只是由于它的内容充满着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不仅语多荒诞,且行文草率,而格式又多千篇一律,以致并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加之它多属砖质,... 江西地区唐代以来的墓葬中,经常出土一种随葬明器—地券;特别是在宋、元两代的墓葬中,地券尤为常见。只是由于它的内容充满着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不仅语多荒诞,且行文草率,而格式又多千篇一律,以致并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加之它多属砖质,胎松易碎;而券文又常采用朱书墨写,埋藏既久,出土时不免常是文字剥落,漫漶不清。因此,它虽是出土不少,但得以保存的却为数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地区 迷信色彩 朱书 德兴县 崇宁 立券 墓主 书契人 冥契 唐墓
下载PDF
从“未知友”到古文字研究的知音——郭沫若与容庚论学书简述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宪通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共8页
郭沫若和容庚这两位学术巨擘在上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间彼此互致论学书简,曾经是学术界广为传诵的佳话。现存二老论学书简七十余通(包括郭沫若致容庚书简六十通和容庚致郭沫若部分书简十三通),虽非完璧,亦堪称遗珠,弥足珍贵。最近,容庚... 郭沫若和容庚这两位学术巨擘在上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间彼此互致论学书简,曾经是学术界广为传诵的佳话。现存二老论学书简七十余通(包括郭沫若致容庚书简六十通和容庚致郭沫若部分书简十三通),虽非完璧,亦堪称遗珠,弥足珍贵。最近,容庚先生的后人决定将这些珍贵的文物捐献给国家,并建议有关单位按原件影印出版,嘉惠学林。这批珍贵的历史文物不但是郭、容二老友谊的象征,也是他们近半个世纪学术交往的实录,人们更可以从中解读这两位学术巨擘是如何从互不相识的"未知友"发展成为在古文字研究上彼此息息相通的学术知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容庚 书简 《殷墟书契前编》 庚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