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祝嘉《书学史》的现实意义——兼与马宗霍先生《书林藻鉴》相比较
1
作者 邱世鸿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96-97,共2页
本文对《书学史》现实意义的重新剖析 ,兼与马宗霍《书林藻鉴》相比较 ,充分肯定了祝先生对书坛的贡献 ,纠正了一些著述中对其不正确和不全面的看法 ,也指出该书的不足 。
关键词 祝嘉 <<书学史>> 马宗霍 <<书林藻鉴>> 书法史
下载PDF
《书林藻鉴》史源考
2
作者 陈硕 《中国书法》 CSSCI 2019年第24期4-9,共6页
马宗霍编著的《书林藻鉴》作为民国时期重要书学著作,向为学界所重。本文立足于对全著的校勘、检核史源,指出马氏在编纂过程中大幅借鉴了《佩文斋书画谱》《国朝书人辑略》等书中的文本,并在文本移录过程中进行了相当的删润。这一系列... 马宗霍编著的《书林藻鉴》作为民国时期重要书学著作,向为学界所重。本文立足于对全著的校勘、检核史源,指出马氏在编纂过程中大幅借鉴了《佩文斋书画谱》《国朝书人辑略》等书中的文本,并在文本移录过程中进行了相当的删润。这一系列行为促成了《书林藻鉴》的丰富性与现代性,并践行了其"备书苑之通史"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宗霍 书林藻鉴 史源 书学史
原文传递
张雨书法鉴赏
3
作者 谷鸿 《秘书》 2014年第5期16-16,共1页
张雨(1277—1348),一名天雨,字伯雨,元代著名书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张雨博闻多识,工诗文书面。其书法悟性极高,书风清新流丽,有晋、唐风流,不蹈狂怪怒张之习。他在杭州得赵孟颊亲授玄机,马宗霍《书林藻鉴》称其“虽... 张雨(1277—1348),一名天雨,字伯雨,元代著名书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张雨博闻多识,工诗文书面。其书法悟性极高,书风清新流丽,有晋、唐风流,不蹈狂怪怒张之习。他在杭州得赵孟颊亲授玄机,马宗霍《书林藻鉴》称其“虽受法于赵,亦复超举尘外,富贵气不能点其胸次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家 欣赏 书林藻鉴 赵孟颊 马宗霍 富贵气 张雨 杭州
下载PDF
《佩文斋书画谱》编纂问题初探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彦辉 李少鹏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3-208,共6页
清康熙时由孙岳颁奉敕领衔纂修的《佩文斋书画谱》是一部书画艺术的类书,向来被认为是清以前书画文献的渊薮。康熙御制的序言就曾说:“凡书画之源流,古今工于此者之姓氏,以及闻人之题跋,历代之鉴藏,悉备考而慎其择,亦可谓详且尽... 清康熙时由孙岳颁奉敕领衔纂修的《佩文斋书画谱》是一部书画艺术的类书,向来被认为是清以前书画文献的渊薮。康熙御制的序言就曾说:“凡书画之源流,古今工于此者之姓氏,以及闻人之题跋,历代之鉴藏,悉备考而慎其择,亦可谓详且尽矣。”全书共一百卷,征引古籍近两千种,且逐条注明出处,颇便稽考。此书梓行后,甚得后代书画爱好者的青睐,如祝嘉《书学史》、马宗霍《书林藻鉴》、倪涛《六艺之一录》以及近现代人所编的各种书法辞典,无不得其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文斋书画谱》 编纂问题 书林藻鉴 《书学史》 书画艺术 爱好者 马宗霍 现代人
原文传递
从《石台孝经》看盛中唐隶书的程式化倾向 被引量:1
5
作者 高玥 《书法赏评》 2013年第3期54-58,共5页
一、隶书在唐代发展的社会背景(一)唐代书学教育的繁荣和科举考试的进一步发展。唐代设立书学,隶书正是唐代书学的一部分。马宗霍《书林藻鉴》云:"唐之国学凡六……其五曰书学,置书学博士,学会日纸一幅,是以书为教也……"①李隆基... 一、隶书在唐代发展的社会背景(一)唐代书学教育的繁荣和科举考试的进一步发展。唐代设立书学,隶书正是唐代书学的一部分。马宗霍《书林藻鉴》云:"唐之国学凡六……其五曰书学,置书学博士,学会日纸一幅,是以书为教也……"①李隆基《唐六典》载:"书学博士掌教文武官八品以下及庶人子之为生者以《石径》、《说文》、《字林》为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隶书 中唐 程式化 孝经 书林藻鉴 《唐六典》 科举考试 社会背景
原文传递
颜真卿人品与书品在金代的接受与传承
6
作者 韩秀芳 《书法赏评》 2012年第3期50-53,共4页
靖康元年,金攻破宋朝汴京,掳徽、钦二帝及大量藏经、古文书、名人字画等,金朝广泛使用汉文字,由宋入金的有大批汉人儒士。这种现状在马宗霍《书林藻鉴》中有记载:“金则自入汴州,收经籍图书以归。
关键词 颜真卿 传承 金代 书品 人品 书林藻鉴 汉文字 马宗霍
原文传递
论当下高等书法教育的窘境
7
作者 王昊宁 《书法赏评》 2015年第3期71-73,共3页
中国的书法历史悠久。关于书法的起源,唐代徐浩《论书》云:“《周官》内史,教国子六书,书之源流,其来尚矣。”此外,清代马宗霍所辑的《书林藻鉴》中写道:“以书为教仿于周;以书取士仿于汉;置书博士仿于晋:至专立书学实自唐始... 中国的书法历史悠久。关于书法的起源,唐代徐浩《论书》云:“《周官》内史,教国子六书,书之源流,其来尚矣。”此外,清代马宗霍所辑的《书林藻鉴》中写道:“以书为教仿于周;以书取士仿于汉;置书博士仿于晋:至专立书学实自唐始。”由此可见,早在周代有了书法教育。对于书法的教育历代一直都是非常重视,国学的“礼、乐、射、御、书、数”中便有书艺。汉代的书馆、魏晋时期的国子学、唐代的国子监等等都是如此。自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第一个高等书法教育专业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教育 新中国成立 窘境 书林藻鉴 法的起源 《周官》 魏晋时期 六十年代
原文传递
略论明代书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8
作者 张金梁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24,共3页
一书法对文学的影响由于历史的惯性,明初文化为元之余波。永乐年间,朱棣颇重文治,召文人墨客聚集朝廷编纂《永乐大典》。在书法上重沈度、沈粲兄弟,谓之『我朝羲、献』,一时台阁内外趋之若鹜;在科举上,将朱熹等所注《四书》,《五经》颁... 一书法对文学的影响由于历史的惯性,明初文化为元之余波。永乐年间,朱棣颇重文治,召文人墨客聚集朝廷编纂《永乐大典》。在书法上重沈度、沈粲兄弟,谓之『我朝羲、献』,一时台阁内外趋之若鹜;在科举上,将朱熹等所注《四书》,《五经》颁布天下,为惟一的科举考试内容,于是理学大兴。继之以『三杨』为首的阁臣文风笼罩朝野,至此书法、诗文『台阁体』形成。之后,明代书法和诗文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诗文 文学 行草书 李应祯 台阁体 徐渭 书林藻鉴 文征明 祝允明 书法论 马宗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